“我们厂是八大试点厂家之一,情况肯定比较特别。”
“能够给三成的零件加价20%,已经算是非常有诚意了。”
陈奇首先站出来支持江辉的观点。
现在风波起来了,不涨价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涨价太多也不行。
“行吧,那就按照这个方案来先试一试。”
郑海明没有纠结太久,这个时候该做决定的还是要尽快,不能拖拖拉拉。
要不然到时候真的影响了零部件的供应,那就很可惜了。
每一辆计划外的新款BJ212,都是装着人民币的移动车辆啊。
……
“江助理,这一次4MT手动变速箱供应课题的出现,是有一些特别的原因的,我觉得还是需要跟您汇报一下。”
首都汽车制造厂的快速行动,很快就让一场风波快速的消退。
对于那些配套厂来说,只要有一部分的计划外的货款,就足够他们去发放额外的福利了。
至于更多的货款,到了他们的手中也还是要上交,意义不是很大。
毕竟他们又不是工厂扩权改革的试点厂家,多挣的钱是留不到厂里的。
“首都齿轮厂的4MT现在是热销全国各个汽车厂,这个新闻都是上了《XX日报》的,我也看到了。”
“相对来说,外地的一些汽车厂给的价格更高,你们优先把一部分的产品卖给人家,也算是人之常情。”
江辉没有跟纪华在那里争论什么。
反正事情都已经这样子了,争论也没有意义。
不过首都齿轮厂那边想要白嫖他的技术,继续开发3AT甚至是4AT或者5MT,那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江辉又不是过来做慈善的。
将来自己创业的时候,变速箱本身就是很关键的一个产品,完全可以留给自己手中发展啊。
“厂里面有一些人比较短视,我也是劝说过,奈何这种声音有点大,我也无能为力。”
纪华有点遗憾的叹了口气。
他是真的不支持首都齿轮厂参与到这个事情上面去的。
其他配套厂闹事之后,如果首都汽车制造厂调整了相关的政策,那么首都齿轮厂肯定也能享受到,何必冲上去当恶人呢?
奈何有些人完全听不进去。
“我理解,毕竟福利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其他的都是虚的。”
江辉这么一说,纪华反而更加担心了。
相反的,如果江辉骂他几句,纪华反而会好受很多。
今后大家也还能继续好好的交流变速箱的技术问题。
但是现在这样子的话,仿佛有那么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
他知道以后自己再想找江辉请教变速箱的问题,除非是供应给首都汽车制造厂的产品,否则的话,大概率是不会有什么收获了。
这对一心钻研变速箱技术的纪华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奈何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这种损失。
有些人就算是看到了,也觉得无所谓。
搞了新技术,随时都有可能被上级部门要求无偿转让给其他的工厂。
折腾那个劲干什么呢?
有钱的时候,不如给工人们多发点福利,指不定自己的名声和口碑都能好上几分。
“江助理,那我今天就先回去了,后面有任何事情,你都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
“我一定随叫随到。”
哪怕是大家的级别有差异,纪华也是把姿态放的很低。
只是破镜难再圆,有些关系受到影响之后,是不可能恢复的。
特别是一旦你觉得一种关系开始变了,那么不用怀疑,它一定已经变了。
第173章 专利法?无形之手推一把
“首都齿轮厂那边是出了一招昏招啊。”
江辉购买的四合院经过了一个月的装修之后,总算是可以正式的入住了。
这个年代的装修不存在什么甲醛污染之类的,不需要放置一年半载的去散味。
什么时候装修好了,就什么时候搬进去就行了。
唯一留下来的味道就是木头的天然味道。
由于朱淋已经开始有一点点显怀了,朱建生和方臻都不想她再自己骑车回首都工业学院的家属区。
所以现在每周末都是老两口骑车从学校赶过来。
今天正好是装修完工的日子,老两口帮忙去验收了一下,晚上就在宿舍楼附近的馆子吃饭。
明天就可以正式的搬家过去了。
“那些人看不到长远的影响,先从当下的角度考虑,做出这些决定也是不奇怪的事情。”
“其实首都齿轮厂就算是不搞出供应不足的情况出来,我们厂也已经在考虑给配套厂的零件涨价或者一部分零件用计划外价格结算了。”
“他们那么一折腾,只不过是加快了这种速度。”
江辉把厂里面的一些安排跟朱建生说了一下。
反正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要我说,这首都齿轮厂就是忘本!”
“4MT手动变速箱的技术,完全就是你们提供的,它们已经享受了最大的红利,却还是想要占据更多,吃相有点难看了。”
方臻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也算是比较清楚。
这件事情上,她绝对是站在朱建生和江辉这边的。
“国际上关于各种新技术和新发明都是有各种专利法去保护,但是在国内却是没有这方面的东西。”
“我觉得这对技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我准备后面找机会打一个报告上去,看看国内有没有可能也考虑一下出台专利法。”
朱建生作为首都工业学院车辆工程系系主任,最近几个月也是经常接触各种国际上的资料。
对于现在的一些局面,他肯定也是有自己的想法。
“爸,我觉得专利法的诞生注定会充满了坎坷和争议,尤其对于长期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华夏来说,它可谓是‘破冰’之举。”
“专利法制定之前,专家们肯定要围绕‘要不要制定专利法’和‘制定一部什么样的专利法’等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江辉这么一说,朱建生立马来劲了。
因为这些内容,他其实已经在接触,已经感受到了这方面的阻力。
“你说的没有错,有些管理部门认为专利制度和我国的社会制度不相容,专利法只适用于外国人。”
“而且我们国家现在的技术水平较低,实行专利制度弊多利少。”
“还有人认为实行专利制度会使成果推广更为困难,互相封锁更加严重,甚至有的人还为此写出大篇幅的文章,反对搞专利制度。”
朱建生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跟江辉说了一下。
其实,专利法这个事情,绝对不是今天他们翁婿两个第一次提到。
国内的涉外部门和科技工作者,早就感受到了这方面的不方便。
专利制度已经成为国际上进行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有力工具,建立专利制度成为华夏不可能长期回避的问题。
这些在一部分人员当中,已经形成了共识。
当然了,对于一些人来说,建立专利制度的必要性主要是基于对外交流的需要,而并非因为保护智识产权的内在要求。
这跟朱建生的想法是有区别的。
“其实北极熊那边也是有专利制度的吧?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参考借鉴一下?”
朱淋也插了一嘴,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淋淋说的这种思路,其实已经有人提出来了,说要制定两种专利制度。”
“一种专利法针对外国企业实行国际通行的专利制度,另一种专利法针对国内企业和个人发明创造实行奖励制度。”
“这种双轨制本质是‘对内国家所有,无偿使用’。”
“不过有些部门觉得华夏现在正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专利法需要综合考虑国际条约和惯例,我们的专利法搞得太特别的话,会有很多不好的影响。”
朱建生放下了手中的筷子,很是积极的在那里说明了起来。
江辉自然也结合后世的一些实际情况,把自己的想法跟朱建生好好的交流了一下。
到时候朱建生打报告的时候,肯定也会把江辉的一些观点揉进去。
指不定因为朱建生的这份报告,华夏的专利法可以提前几年诞生了。
这对江辉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一家人热烈的聊到人家国营饭店打烊才离开。
由于第二天又要搬家,老丈人两口子干脆就没有回去,直接在宿舍里挤一挤。
方臻和朱淋两个人睡床上,朱建生睡在凳子拼起来的临时床上,而江辉就更加直接的拿了一张席子垫了一下,睡在地板上了。
7月的首都,天气炎热,睡在地板上反而凉快一些。
第二天早上,陈晨星和侯国明都很是积极的过来要帮忙搬家。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要搬的东西,这段时间一些可以搬的东西,江辉都已经提前搬过去了。
不过人家过来帮忙的心意肯定是要领的。
“师父,这重新装修一下之后,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啊。”
陈晨星再一次的来到江辉的四合院里头,立马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
原本院子里还有一些杂草什么的,现在都已经被清理干净。
关键是在搬东西的过程当中,他发现这个四合院的房间里头,居然有独立的卫生间,这可就非常难得了。
要知道,整个首都地区的四合院,九成九都是不存在独立卫生间的。
像是各个大杂院,根本就不可能有谁会去主动的去搞,街道办也没有那么多的财力去推动,还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至于属于个人的四合院,要完成这种改造,花费的钱可是一点都不少,等闲人家也是无力推进。
关键是在改造的过程当中,还得跟街道做好沟通,免得出现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