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闻,也是上了《冶金报》。
这份报纸,不仅是钢铁行业的人会关注,汽车和设备等各个行业的人也是非常关注的。
毕竟材料这种东西,各行各业都要使用。
汽车和设备等行业,对于钢材的性能更加的关心。
“余总工,那个江辉又搞出一些新名堂出来了。”
王乐知道余江很关心江辉的事情。
如今在报纸上面看到了跟江辉相关的新闻,他自然是要找机会跟余江汇报一下。
“他不是在忙着新款BJ212的事情吗?还能搞出什么名堂出来?”
余江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有点不解的看着王乐。
“江辉跟首都工业学院还有首都钢铁学院合作,找首钢生产了一种高强度汽车钢板,抗拉强度直接达到了440MPA这个级别。”
“相比现在大部分的汽车钢板270MPA都达不到的情况,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了。”
王乐这么一说,余江更加迷糊了。
江辉还参与到了高强度汽车钢板的开发?
这个事情,怎么听起来那么的不靠谱呢?
怀着疑惑的心情,余江接过了王乐递过来的报纸,快速的看了起来。
“首钢那边居然真的开发出了高强度汽车钢板,这种材料我们也有很大的需求啊。”
“等会你跟物资部联系一下,让他们安排人去跟首钢沟通,看看怎么尽快的采购一批回来。”
“然后也要跟鞍钢确认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技术。”
很快的,余江就大概搞清楚了情况。
没想到江辉真的跟高强度汽车钢板的项目扯上了关系。
就是不知道他是跟着挂了个名字,还是真的深度参与。
余江会这么想,也算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是知道朱建生跟江辉的关系的。
“这个技术突破对于国内汽车行业来说,确实是意义很不一样。”
“今后我们的解放牌卡车,可以进一步的提升载重量,或者是减轻一下车重。”
“无形之中,这个性能也算是提升了一大截。”
王乐作为一汽设计处处长,自然很清楚钢材等级提升之后的影响有多大。
不客气的说,这一个技术进步,完全可以让华夏汽车行业的各款产品的性能实现一个小等级的提升。
“至于鞍钢那边,我之前一直都有跟他们保持沟通,他们主要的研发精力都是放在军舰和坦克等军工产品上面,汽车钢板的研发实力是比较薄弱的,已经十几年没有升级相关的技术了。”
一汽过往的汽车钢板,都是鞍钢提供的。
大家同是副部级企业,沟通起来倒也还算是舒畅。
不过一汽想要在鞍钢面前找到甲方的感觉,那就比较困难了。
“如果鞍钢没有办法提供高强度汽车钢板,那么今后需要使用到高强度钢板的地方,我们就只能找首钢去生产了。”
“这个压力,我们要想办法通过物资部把它传过去。”
采购相关的事情不归余江管理,但是鞍钢技术上面如果不争气,他肯定是要跟采购领域的人员反馈。
今后大家一起寻找其他的合作钢铁厂家。
而就在一汽这边讨论着鞍钢的事情的时候,同样是看到了《冶金部》的报道的鞍钢的高管,此时的心情就不大好了。
“万总工,国内的各种汽车钢板,过往八成都是我们鞍钢生产的。”
“现在首钢突然突破了高强度汽车钢板的技术,必定会给我们今后的生产形势带来很大的影响。”
“去年十二月的大会之后,许多工厂都开始要讲究经济效益了,如果我们的汽车钢板的销量受到影响的话,厂里面的收益也会下降。”
“这方面的情况,你是怎么考虑的?”
作为鞍钢的负责人,张东安此时的心情很不好。
鞍钢算是这个时候国内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后来者宝钢才刚刚成立,没有那么快把它超越。
但是现在技术上面却是被首钢给超越了,张东安立马就感觉自己被打脸了。
“张厂,首钢之前在汽车钢板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少的,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研发投入。”
“这一次的事情,其实是首都钢铁学院和首都工业学院搞出来的成果,我觉得今后厂里面可以加强跟这两个高校之间的联系。”
万英杰自然很清楚张东宁为什么那么生气。
要是新成立的宝钢将来在汽车板上超越了鞍钢,那还可以接受。
毕竟宝钢的项目是跟东瀛制铁合作,引进了对方的设备和炼钢技术。
但是被首钢超越,他们就觉得脸上挂不住了。
“我不管首钢是跟谁合作的,人家现在都已经把高强度汽车钢板给生产出来了。”
“一汽那边也是专门打电话过来询问,想要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提供高强度汽车钢板。”
“你说我应该怎么回答?”
技术上面的问题,肯定就要找万英杰这个总工程师来背锅。
不管是放在哪个工厂,都是这样子的。
“我下周去首都出一趟差,先跟首钢那边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如何生产的。”
“然后我也去首都钢铁学院和首都工业学院找邹教授和朱教授聊一聊,看看他们能不能跟我们也合作一下。”
凭借着自己带领的研发团队的实力,万英杰知道再过几年鞍钢也是拿不出合格的高强度汽车钢板产品出来。
这个时候,自然就要想一想有没有捷径可以走了。
“尽快安排,要不然到时候部里面会怎么看我们?”
第159章 八大试点厂家,开启新的时代
高强度汽车钢板的成功研发,在冶金部、一机部和五机部等部委都引起了不小的影响。
这也进一步的加快了之前首都汽车制造厂提出的工厂经营体制的扩权改革试点事项。
1979年3月,经贸委等6部委选定首都汽车制造厂、首都钢铁厂、首都清河毛纺厂、津城自行车厂、津城动力厂、沪上柴油机厂、沪上汽轮机厂等京津沪8家企业进行扩权改革试点。
三座这个年代特别重要的城市的重点工厂,同时开始试点,对许多工厂来说,都是一个很有参考性的事情。
收到了正式的文件的时候,首都汽车制造厂内部专门召开了一个启动会,正式的公布了一批改革措施。
“小江,如今我们的战备生产任务已经结束,厂里面正式的为新款BJ212的大规模量产在做准备。”
“估计到时候各种经营改革的扩权试点,也都是围绕着新款BJ212的生产来展开。”
“你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不?”
陈奇对江辉的奇思妙想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如今部委既然选择了让首都汽车制造厂成为改革先锋之一,那么大家肯定是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到时候,所有人都能享受这个事情的好处。
这也是现在首都汽车制造厂人气很高的重要原因。
“新款BJ212现在各项工作都已经按部就班的展开,后面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大家的产能是否可以跟得上。”
“改革之后,我们除了完成一机部下达的生产任务之外,更多的需要考虑如何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去卖给其他的厂。”
“这部分是最容易创造收益的,但是计委那边分配的材料等物资是有限的,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就显得很重要了。”
江辉对于首都汽车制造厂能够那么快的获得通过,成为第一批八家试点厂家,那是一点也不意外。
原本的历史,今年5月份的时候,首都钢铁厂等八家企业也是会被公布成为试点厂家。
只要有抱负的厂长,肯定都能意识到现有的经营体制已经没有办法适应改革之后的需求。
以前没有人敢轻易的提出改变,现在有了大会定调,各个部门也都纷纷行动起来,那么大家的积极性自然就变化了。
风险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收益却是非常的有吸引力。
不仅首都汽车制造厂积极的申请成为试点厂家,其他不少厂家也想申请。
估计很快的第二批试点厂家就会正式的公布,前提是第一批的八家厂家不要在这段时间出现什么大问题。
在江辉看来,也是不可能出现什么大问题。
毕竟所谓的经营改革,放在后世来说,其实还是属于步子很小的动作,出不了什么大问题的。
大部分的动作都是集中在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生产更多的产品上面。
这种事情,能有什么问题呢?
“确实也是,现在的物资都是上级分配的,想要有变化,首先就要想办法说服我们的配套厂跟着我们一起行动,这方面的问题倒不是那么的大。”
“但是各个材料厂家那边,很多都不是属于一机部管理的,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好在这一次我们有不少的钢材是从首都钢铁厂那边采购的,他们应该会配合才对。”
陈奇自然也意识到了江辉说的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也算是之前厂内讨论改革方案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的,陈奇倒也不是特别的担心。
作为八家试点厂家当中第一家正式开展改革工作的厂家,首都汽车制造厂的一举一动都是很吸引大家的关注的。
“首钢那边确实是不需要特别的担心,只是一辆车上涉及的材料有许多种,就担心到时候哪里掉链子了。”
“另外,我们想要单独销售一部分计划外的车型的话,最好就是能够拓展一下厂里面的销售实力,在不愁卖的时候就主动的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厂的新款BJ212,就算是没有指标,只要有钱,也能买到。”
从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到整车销售,江辉都是有一些担心的。
未雨绸缪,有些事情不提前做一些准备的话,碰到事情的时候就容易手忙脚乱。
“嗯,这个事情回头我跟郑厂提一下,看看如何去安排。”
虽然陈奇不觉得新款BJ212的销售会是一个问题,不过既然江辉提到了,那就适当的重视一下。
……
首都汽车制造厂的工厂经营扩权改革,肯定是会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
汽车工业一条街上的那些配套厂,都非常的关心这个变化。
“江助理,我们的4MT手动变速箱现在连计划内的订单都有点生产不过来,这要提供计划外的数量,压力很大啊。”
首都齿轮厂的总工程师纪华亲自过来找江辉交流后续新款BJ212的供应问题。
自从它们的4MT通过了一机部的验收之后,一汽、上汽等好几家车企都开始给他们下订单。
而首都汽车制造厂这边,现款的BJ212也替换了变速箱。
这么一来,首都齿轮厂原本的产能肯定就不是那么的充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