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巨头从娶女儿国王开始 第121节

  沪上那边宝钢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短时间内,国内的低端钢铁的产能,其实是有点过剩的。

  这种局面要再过几年,各行各业开始大力发展的时候,才会发生改变。

  甚至要是历史没有变化的话,明后两年冶金部还会要求国内的钢厂缩减一部分的落后产能。

  这种情况下,高强度汽车钢板这种好产品,首钢肯定是想要握在自己手中。

  “左总工,我们联合开发出来高强度汽车钢板的事情,马上就要上报给部里面了,到时候鞍钢、马钢、武钢等各大钢厂肯定都很快就得到消息。”

  “如果我们不能快速的把这个产品推出来提供给各个主机厂的话,难免部里面会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特别是鞍钢那边,至少国内的汽车钢板,大部分都是它们生产的。”

  虽然左广盛已经做出了承诺,但是这么好的机会,邹渊肯定要给他施加一下压力。

  毕竟他也是非常希望这款产品能够尽快的用在车上,这对他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指不定凭借着在汽车高强度钢板上面的成绩,他能够顺利的成为钢铁冶金系的系主任呢。

  前段时间老同学朱建生成为了首都工业学院车辆工程系的主任,他也是有点眼热的。

  “汽车上面使用量最大的钢材主要是卷板,运输起来还算是比较方便。”

  “不管是我们生产之后运输到春城,还是运输到沪上,其实都是可以的。”

  “鞍钢完全没有必要再去生产高强度汽车钢板。”

  “这一点,今后我们也会跟部里面汇报。”

  左广盛也是感受到了一丝压力。

  前段时间他没有特别的重视这个项目,觉得首都钢铁学院的教授跟首钢合作搞的项目,肯定是科研性质的,跟实际大规模生产往往没有什么关系。

  至少从过往的一些合作来看,基本上是这个样子的。

  真正的钢铁产品研发,还是要依靠首钢自己,或者是从海外引进技术。

  没想到只是半年时间,邹渊就跟首钢的一部分技术人员合作放了个卫星出来。

  高强度汽车钢板这种先进的钢材,不声不响的就给搞出来了。

  要知道,哪怕是到了2000年的时候,国内的汽车钢板也基本上都依靠进口,国产的很少,质量和技术都不大行。

  可想而知国内的钢铁领域,在汽车钢板领域落后了世界多少年。

  这些年,有限的一些资源都投资到了军工产品上面使用的钢铁上面去了。

  比如坦克、军舰等产品上面使用的钢材,国内一直都是没有放弃研发,跟世界先进水平虽然有差距,但是没有差到那么大的地步。

  民用方面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差距大的不是一点点。

  “这个项目冶金部、一机部和五机部应该都是挺重视的,我觉得是不是邀请各个部的专家过来搞一个联合评审,也算是给这个事情定一个性质?”

  朱建生现在的脑子也是比之前灵光了很多。

  这种事情自己主动的去跟五机部汇报,说自己带着学生提出了高强度汽车钢板的技术方案,专门去跟首都钢铁学院和首钢合作开发出来了产品,将来可以大规模的使用在悍马项目上,那个冲击效果就没有那么强。

  但如果是从其他的部门那边传过来的消息,情况就不一样了。

  对于五机部的领导来说,朱建生参与的这个项目,算是给他们争光了。

  毕竟开发钢铁新产品这种事情,理论上是属于冶金部的责任,跟他们五机部没有什么关系。

  有使用需求,五机部把要求提给冶金部就行。

  “行,这个事情交给我们来负责。”

  左广盛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表示同意。

  毕竟这个事情上面,首都钢铁学院和首都工业学院是掌握了主动权。

  但是首钢跟两所高校之间并没有本质性的竞争,毕竟大家的定位不一样。

  这种情况下,肯定要尽可能的把邹渊和朱建生两个大教授给哄好了。

  指不定今后还有意外的惊喜呢。

  “高强度汽车钢板虽然已经成功研发出来,不过这些钢材的冲压性能和焊接性能还是需要相关的配套厂配合做一些确认。”

  “强度越高,冲压性能应该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现有的厂家能够确保在不重新开模的情况下把零件生产出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的江辉,提出了一个比较细节的问题。

  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里面也是有很多门道需要注意的。

  就是一个简单的车身冲压件,其实也不是随便一家配套厂可以生产的。

  特别是1979年的时候,华夏各个配套厂的技术水平跟后世有着天翻地覆的差距。

  所以换了材料之后,生产是否有问题,还真是挺重要的一个问题。

  特别是对于新款BJ212,以及其他一些希望在量产之中切换为高强度汽车钢板的车型。

  “从我们目前做的料片测试的情况来看,虽然强度提升之后,冲压性能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延展率下降的不是很厉害,只要不是特别复杂的零件,是可以在原本的模具上面冲压出来的。”

  “对于少部分特殊形状的冲压件,有可能需要修模或者调整一下冲压设备的参数。”

  邹渊站出来回答了江辉的这个问题。

  对于汽车用高强度钢板来说,除了钢板本身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这些关键参数之外,冲压性能和焊接性能也是比较重要的参数。

  有一些钢板,抗拉强度也许可以做到非常的高,但是冲压性能很差,根本就没有办法用在汽车冲压件上。

  毕竟汽车上的零件,不管是四门两盖这些覆盖件,还是车身骨骼零件,都是有一些特别的形状造型。

  特别是像是在后尾灯等地方的零件,往往还存在深拉延的情况,这种零件对钢材的冲压性能就有更高的要求了。

  一不小心,加工过程之中零件就会出现开裂的情况,那是肯定不能满足要求的。

  至于焊接性能也很好理解,白车身都是通过焊接工艺组装在一起,如果焊接性能不达标,那么就会出现虚焊等各种问题,到时候总成零件的强度就很差,甚至整车的碰撞性能也会大幅度的下降。

  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我们这两天整理一份钢材清单出来,首钢看看能不能尽快的生产一批材料出来给我们进行调试确认?”

  陈奇这个时候自然也要站出来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江辉既然有担心,他肯定就要想办法支持江辉把这个担心给解决掉。

  要不然到时候有高强度钢板却是不能使用,导致新款BJ212的性能不能达到要求,那就很可惜了。

  “没有问题,我们收到你们的清单之后,马上组织生产,争取在半个月之内就完成材料的交付。”

  左广盛很是痛快的同意了这个要求。

  当然了,时间上肯定就不敢直接说几天就搞定。

  毕竟首钢那边的生产也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一旦节奏被打乱,其实是挺麻烦的事情。

  一辆车上需要的钢板种类是很多的,要在几天之内就搞定,完全不现实。

  他承诺的半个月内交付,已经算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后世的钢铁厂家,除非你订购的材料人家是有库存,否则至少需要三个月的周期才能对应。

  当然了,个别特殊情况,人家给你特别对应的话,一个月也能搞定,再短就非常困难了。

  “现在开发的主要是冷轧普板,像是底盘上面的一些零件,需要使用热轧厚板来加工。”

  “也有一些零件需要使用镀锌板进行加工,这个产品线如何尽快的丰富起来,首钢这边也需要考虑。”

  “要不然也许其他钢厂看到首钢的型号不齐全,就会考虑开始生产其他型号了。”

  朱建生在旁边提了一嘴。

  一方面也算是敦促首钢加快速度,另外一方面也算是提醒。

  毕竟这个事情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在没有专利概念的年代,其他钢铁厂只要找冶金部申请,大概率还是有机会获得高强度汽车钢板技术的。

  前提就是人家有说得过去的理由。

  再说了,像是鞍钢这种企业,人家的级别是比首钢要高半级的。

  这个半级,在有的时候是可以发挥出很大作用的。

  特别是1979年的时候,企业的行政级别跟相关部门那边的级别,基本上是完全等同的存在。

  “这一块我们的技术团队会跟邹教授充分沟通,争取今年之内全部都研发出来。”

  已经有了基础之后,继续拓展其他型号的钢板,难度就没有那么大了。

  甚至今后首钢要开发590MPA、780MPA、甚至是980MPA的超高强度钢板,也会容易很多。

  当然了,其他钢铁厂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首钢一马当先。

  之后,大家再交流了一下具体的事情,然后就一起去到生产现场转了一圈。

  在首钢的实验室里头,一起见证了一下高强度汽车钢板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的料片测试。

  这么一整套的流程确认下来,陈奇和江辉算是心中有数。

  新款BJ212最后一个重要技术问题,算是基本上解决了。

  下一步就是让各个配套厂尽快的展开冲压性和焊接性的确认工作,然后就可以正式的装车使用了。

第158章 意义重大,华夏汽车行业的大升级

  首钢跟首都汽车制造厂分别在城东和城西,有车的情况下倒是移动很方便。

  确认了高强度汽车钢板的事情之后,陈奇迫不及待的就跟着江辉去落实配套厂那边相关测试的安排。

  “小江,别人读了几年大学,能够把本专业的知识学透就很不容易了。”

  “你这不仅把本专业的东西学的比老师还要好,就是跨专业的知识积累也那么的深厚,实在是让大家感到意外啊。”

  陈奇现在对江辉是越来越满意。

  自己的政绩,以后就要靠江辉了。

  “车辆工程系在材料方面的研究虽然不像是钢铁冶金系那么专业,但是也有专门的课程教授这方面的知识。”

  “我想着汽车上面的各种零件,几乎都是使用各种各样的钢材加工而成,如果相关的材料性能没有办法满足要求的话,那肯定是没有办法生产出合格的零件出来。”

  “所以才专门花费了一些时间研究了一下各种材料的知识。”

  江辉以后指不定还会在材料方面搞点事情出来,这个时候肯定就要好好的表示一下自己也是有研究过材料学的。

  要不然搞出来的东西太多,大家也是会觉得奇怪。

  “你这总是隔三差五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啊。”

  “不过这个惊喜我喜欢。”

  陈奇今天的心情无疑是非常的不错。

  新款BJ212量产的各种障碍基本上都解决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小问题。

  他仿佛看到了天大的功劳正在朝自己而来。

  而伴随着这一次的确认,首钢那边也很快就组织相关的部委的专家专门去对高强度汽车钢板技术进行了一次评审,算是正式的获得了各个部门的认可。

首节 上一节 121/4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