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巨头从娶女儿国王开始 第100节

  看到这么一个组合过来给自己汇报工作,其实他心中还是挺好奇的。

  难不成是新款BJ212的项目有什么情况发生?

  “东风,改革的东风把我吹过来的。”

  “前几天的大会精神,我在报纸上都看到了,很是振奋人心,让人非常激动啊。”

  都已经过来了,那就不着急把报告立马拿出来给秦浩看。

  大家先闲聊几句,做一做铺垫,效果会更好。

  很多人因为领导们见面都是非常公式化的在那里讨论事情,其实不是的。

  越是大事,有的时候反而是在闲聊之中定下来。

  领导们见面,往往也都是寒暄为主,收尾的时候才说几句正事,直接给定下来。

  “这次大会的意义确实是非同寻常,我们王领导和周领导去参加了会议之后,都觉得很有收获。”

  “部里面办公厅已经发了通知,明天组织各个局室的领导干部学习会议精神呢。”

  刚刚过去的大会,绝对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热门话题。

  郑海明一上来就提到这个内容,秦浩自然是很来劲。

  两人就这个大会的内容谈了十几分钟,对于今后的改革开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个时候,郑海明才说道:“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政策所向,我们首都汽车制造厂作为首都地区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也是积极的响应号召,希望能够成为第一批改革示范的试点工厂。”

  “这是我们的一些想法,秦局你先帮忙把把关。”

  郑海明这么一说,秦浩也算是终于知道对方今天过来的目的是什么了。

  不过,刚刚都已经谈了那么多改革相关的话题,现在来一份跟改革相关的报告,似乎也没有什么违和感。

第138章 层层上报,震动巨大

  秦浩绝对是识货的人。

  当他接过了郑海明递过来的报告之后,先快速的浏览了一下整体的框架。

  这也是许多领导的习惯,看到长篇的报告,都会先整体翻阅一下,然后再具体阅读。

  结合刚刚跟郑海明交流的情况,再看一看报告里头汇报的内容,秦浩忍不住高看了郑海明一眼。

  什么时候首都汽车制造厂居然如此醒目了?

  上面刚刚召开完毕大会,今天相关的内容才正式的见报,结果首都汽车制造厂的报告就交上来了。

  报告的内容紧紧的围绕着大会的精神,绝对算是紧跟时事,顺应潮流。

  要说在开会之前对方就已经准备好了,那么今天看到报道之后提交,那也说的过去。

  但是看报告的内容,情况显然不是这样子。

  至少不完全是这样子。

  因为报告里头引用了许多今天才见报的内容。

  这说明首都汽车制造厂在今天短短的半天时间里头,就把报告给写出来,或者是修改出来。

  不管是哪一种,都是非常的不简单。

  现在的各个工厂做事效率如何,秦浩这个汽车局局长是非常清楚的。

  一机部内部连宣贯会议精神的会议都没有召开,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肯定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但是人家的报告却是已经过来了。

  无形之中,秦浩心中对郑海明的评价拔高了一个等级。

  对方现在的级别跟自己一样,但是估计再过几年,人家就能更上一层楼了。

  想到这里,秦浩忍不住抬头问道:“老郑,这份报告是你们今天写出来的?”

  这个问题看起来好像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对于秦浩来说,可以更好的评估郑海明或者说是评估首都汽车制造厂的一些东西。

  所以他还是准备确认清楚。

  “是的,今天早上我们看到了相关的报道,陈总工和小江就过来跟我商量起草一份工厂经营改革相关的报告,争取让我们厂成为第一批改革的示范工厂,为社会主义事业做更大的贡献,为改革开放趟一条路新的道路出来。”

  郑海明将秦浩的各种反应也都看在眼中。

  很显然,自己这一次选择快速的过来提交报告,绝对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你们这个觉悟……”

  秦浩很是感叹的伸了伸右手的大拇指,道:“实在是高啊!”

  这话是秦浩的真心话,不是什么客套话。

  首都汽车制造厂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搞出这份报告出来,还敢那么快就提交到一机部。

  这是需要很大的魄力的。

  哪怕只是在进行一次冒险,那也同样需要很大的魄力。

  “这一次报告能够那么快的写出来,小江也是做了大贡献的。”

  “要不然换成其他人来起草,估计要再过几天才能把报告提交到秦局长你这边呢。”

  江辉跟自己的级别差异太大,大家完全没有任何的竞争关系。

  所以郑海明肯定不会去跟江辉抢功劳。

  对于一个大厂的厂长来说,写报告本身就不是他的工作。

  他只要安排好具体干活的人,在应该做决定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功劳就跑不掉。

  “这份报告来的很及时,据我了解一机部应该是第一次收到这种报告。”

  “我好好的研究一下,等会找周领导汇报一下。”

  “你们今天先回去,后面有什么反馈,我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

  任何一份提交给上级部门的报告,都不可能指望提交当天就获得正式的回复。

  更加不用说这一次报告的内容比较特别,哪怕是很适合大会的精神,肯定也是会有一些争议产生。

  毕竟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管理方法,现在突然说要变化,肯定有人会反对。

  不为什么,有些人就是单纯的害怕变化,看到任何有变化的东西都表示反对。

  “行,那就辛苦秦局了。”

  郑海明也没有指望今天就能直接获得回复。

  所以听到秦浩让他们先回去,他倒也能接受。

  这个时候肯定也不适合说自己直接去找周建汇报的事情。

  而等到郑海明他们离开一机部,秦浩再一次的把今天发行的几份主要的报纸拿出来看了一遍。

  再对比首都汽车制造厂提交的报告,陷入了沉思。

  这个事情肯定是符合大会精神的,这点判断力他还是有的。

  但毕竟做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事情,报告继续往上提交之后,会产生什么样子的影响,他也有点拿不准。

  眼看着下班时间很快就到了,他起身走向了周建的办公室。

  “领导,首都汽车制造厂的郑海明刚刚带人亲自过来提交了一份改革工厂经营相关的报告。”

  “我觉得这份报告有点特殊,先给您拿过来看看。”

  秦浩算是周建的嫡系部下,沟通起来倒是方便了很多。

  许多事情,坏就坏在沟通不畅上面。

  “郑海明亲自过来提交报告?”

  周建一听就感受到了其中的不一样。

  一个厂长亲自过来提交报告,说明对方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啊。

  再结合秦浩说的改革工厂经营管理的信息,周建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

  相比秦浩,他知道的情况要更多。

  毕竟前几天的大会,他也是与会人员,现场听到了许多报纸上面没有报道的东西。

  今天他一整天都在想着接下来他自己分管的局室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改变,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没想到瞌睡就碰到了枕头,首都汽车制造厂居然动作那么快。

  很难得啊。

  周建从桌上拿起了老花镜,开始认真的看起了手中的报告。

  这一看就是整整半个小时,周建算是把报告的内容都给吃透了。

  “首都汽车制造厂的这份报告写的很好,不仅牢牢的抓住了大会的精神,提出的改革措施也是言之有物,具有很强大的实操性。”

  “不过这个事情毕竟是过往任何一个工厂都没有尝试过的,一旦开了头之后,很可能会成为星星之火,掀起更多的改革热潮。”

  “考虑到事情的影响面可能会很广,我得去找领导再沟通一下。”

  周建想问题肯定要更加的全面。

  一旦一机部同意首都汽车制造厂的这个方案,那么肯定会有更多的工厂也想这么干。

  到时候不仅一机部下属的各个工厂会有许多动作,其他的工厂也一样会有。

  到时候的影响那么大,会产生什么样子的后果,周建有点预料不到。

  所以他也有点不敢直接拍板。

  当然了,这也算是很正常的事情。

  许多事情明明知道是好事,但是由于潜在的影响比较难以把握,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承担那种风险,或者觉得自己承担不起那些风险,最终不同意,或者要继续层层汇报。

  “嗯,我也觉得部里面讨论一下会比较好。”

  “不过首都汽车制造厂这一次的动作那么的及时,我们不管是同意还是反对,可能都要尽快的给一个反馈会好一些。”

  秦浩的这个说法,周建自然是理解的。

  搞好了,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好事情。

  万一一机部没有同意,到时候其他部的工厂先开干了,再把旧账翻出来,那就尴尬了。

  ……

  周建的动作不慢。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找部长沟通,但是这个事情的影响明显是会超出一机部的掌控。

  到时候搞的动静很大,一机部要承受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最终一机部内部讨论了一下,觉得还是往上报告吧。

  只要上级同意了,那他们就没有什么压力了。

首节 上一节 100/4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