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358节

  他以宁德时代这样关键的供应链环节化缺点为优点又很有逻辑上的自洽。

  归根结底,熊潇鸽觉着俞总值得信任的一个因素还是他实实在在的亲力亲为。

  这么一碰面,这么一沟通,因空头而滋生的忧虑似乎就显得不够有定力。

  好在,今晚是有很充足的话题能聊,比如,一起看看被做空公司的市值蒸发。

  俞兴没有因为三位投资人隐隐的质疑而生气,话说回来,这也是过山峰惹出来的,他这次没有带他们到沙县大酒店,而是一起去吃了夜宵。

  席间,作为碳硅集团的创始人,他认认真真的谈到了这段时间的工作,也算是一起捋一捋项目的进度与碰到的问题。

  之前有个

  至此,IDG才认可俞兴这方面的决策。

  俞兴倒没觉得IDG的严肃对待有什么不妥,他虽然不打算听他们的意见,但有了认可至少可以少一些争执,也就更容易……获得更多方面的助力。

  他提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造车资质的申请是有不少流程的,临港那边说是会一起跟进,这方面应该没问题吧?”

  “跟着政策走大概率没问题。”熊潇鸽给了一个谨慎的口风,又笑道,“但流程有快有慢,按理说,临港在申城,这种政策资源是不缺的,不过,碳硅集团自己也应该多主动主动。”

  徐欣接过来话:“这方面是跑两个部门,一个是发改的准生证,一个是工信的出生证,我估计临港那边往上报是没问题的,新能源和燃油车的资质现在没分割,以后肯定会搞的。”

  熊潇鸽说道:“我打听了,上面明年会出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要做一个为期八年的规划,要是按照09年的那个‘准入管理’,碳硅集团需要满足的投资、技术等条件绝对是够的,今年是不行了,等明年有个起码的模样之后,看看能不能让领导过来看一看。”

  他的人脉很广,能在这上面使使劲。

  俞兴感谢了熊总在这方面帮忙的意愿。

  时间临近美国股市的开盘,俞兴已经聊了很多关于供应链、团队建设、地方支持等方面的情况,而他在不同情况上分出轻重缓急的描述也让三位投资人满意。

  章苏阳就忍不住感叹:“要是都像俞总这样把事情说清楚,我们搞投资就不会那么忐忑了。”

  熊潇鸽笑道:“俞总是自己亲自做,所以,他能把事情说清楚,而且,依照我看,因为俞总亲自做,他都懒得用什么华丽的东西来给我们描述,就是很直白。”

  俞兴没注意到这种说法风格,颇为惊讶:“有吗?是这样?”

  三位投资人不约而同的点头。

  俞兴刚想说话,桌上的手机显示出为碳硅集团服务的百晓生专项挖人小组负责人傅运良的电话,汇报的是最近接触的几个设计团队的反馈。

  关于车型设计,碳硅集团依旧考虑的是国内外搭配的模式,物色了包括宝马、奔驰等知名车企的高管,而在经过几次沟通与拒绝之后,相关名单迅速缩水。

  毕竟,像沃尔沃安全负责人托马斯那样的也属少数,他愿意跳出来的一个因素是公司被收购,另一个因素是本人对新能源的兴趣。

  “班戈是有一定兴趣的。”傅运良这次电话的重点是宝马前设计总监克里斯·班戈的回应,“但他有个问题很想知道你的想法。”

  这位从1992年到2009年都在宝马任职,随后成立了独立的工作室,愿意为电动车项目提供咨询和设计服务,但他并不太愿意直接加入车企。

  傅运良传达老板的意愿,经过几次交流,对方有所意动。

  俞兴脑海里转着班戈的资料,问道:“什么问题?”

  傅运良准确的传达来自班戈的疑问。

  片刻之后,俞兴结束通话,神色有些惊讶又迷茫,最后看向徐欣,情不自禁的说道:“英语确实是我的弱点啊。”

  徐欣纳闷:“怎么说?”

  “我们在和宝马前设计总监班戈聊合作,他对我给车的命名提出了质疑,认为贝塔不好,理由很充分。”俞兴无奈的说道,“贝塔的英文发音是beta,这个词的意思是‘测试’,很多软件公司给软件做测试的时候就推出beta版,而他觉得一款车型命名为‘测试’会让国外市场困惑和不信任,没有消费者愿意为仅仅是测试的车型买单……”

  他说到这里又补了句:“如果,贝塔汽车有进军全球市场的目标……”

  俞兴起名的时候只考虑以一个知名的形象来做国内家庭的用户群体,没有把它和英语口语联系到一起,但听到转述的班戈的疑问,实在难以反驳。

  这当然可以在宣传上多去说服消费者,但又何必那样事倍功半?

  熊潇鸽和徐欣对视一眼,都有类似的意思。

  徐欣笑着赞同道:“俞总,人家说的有道理啊,你要是真的喜欢这个名字,那就内部用用好了,可以成立‘贝塔技术中心’或者‘贝塔实验室’,这种希腊字母用在这方面还显得很正式。”

  俞兴叹了口气:“我要招一个专门练口语的助理了。”

  “跌了,网秦的股价跌了!”章苏阳一直在刷新手机,忽然出声说道,“一开盘就直接跌下5美元了!”

  相较于昨日的收盘价,网秦从盘前到现在,股价已经蒸发33%,市值被干掉了1.38亿美元!

  俞兴的目光很自然的看向徐欣,又看向熊潇鸽:“真相这把刀是真快啊!”

  “自作自受!”熊潇鸽给予这样的评价,举起酒杯,“就用网秦暴跌的市值来下酒!”

  俞兴瞧见徐欣的眼神有那么一瞬间出现明显的变化,默默举杯,饮下这杯庆功酒。

  他也没想到能这么正大光明的喝庆功酒。

  章苏阳叹道:“网秦这一波,股价至少要跌掉一半,过山峰每次一出手,都是这样的情况。”

  熊潇鸽摇摇头:“不是,阿里就没有这样的幅度,嗯,阿里不愧是巨头啊。”

  俞兴感觉徐总又想和自己交换眼神,这个……先射箭后画靶,熊总的话听起来都是那种遗憾的味道了……

  徐欣这时候也举起酒杯,笑道:“来来来,再来一杯,不管过山峰怎么做空,它给碳硅集团带来启发,咱们今天就为这个好空头弹冠相庆。”

  熊潇鸽诧异道:“弹冠相庆?你会用词啊。”

  徐欣哈哈一笑,抬了抬手。

  网秦暴跌,众人饮酒,弹冠相庆。

第332章 发酵

  弹冠喝酒相庆小组没有全程关注网秦的股价,但截止到黎明5点钟收盘,它跌出了次日让大家醒来都满意的幅度。

  过山峰攻击之前是4.19亿美元的市值,这个数字在一夜之后变为1.51亿美元,蒸发64%!

  并且盘后持续在跌。

  与之一样受到影响的还有美国电池公司A123,它的股价因为受到年内一系列产品事件的冲击,已经从年初的3美元跌到0.78美元,而过山峰的研报让股价受到立竿见影的影响,这一天的跌幅也高达41%。

  更为糟糕的是,A123公司在股市收盘之后不仅没有反驳过山峰,反而顺势宣布了一个大规模召回的消息,因为密歇根工厂生产的棱柱形电池存在电解液泄漏风险而启动召回,直接损失就达5160万美元,还需要计提1520万美元库存减值。

  A123的股价已经创了年内新低,市值残存不到2700万美元,而政府贷款被停,产能持续下降,大客户转移供应商,财务危机加深……它俨然已经是风雨飘摇的一副濒临破产的模样。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比较透明,按照第三方机构迅速给予的评估,这家电池公司账上的资金很可能只够支持数月的运营。

  同样受影响的还有过山峰研报里当作典型案例的Fisker电车公司。

  它位于加州阿纳海姆市的总部受到记者热情的探访,但不同于A123公司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动静,Fisker公司给出的回应只有四个字——无可奉告。

  只是,它可以对媒体无可奉告,作为A123的主要客户之一,伴随着电池的问题,Fisker必须要给已经购车的用户们一个交代。

  那种交代显然不会太过美妙。

  俞兴在醒来之后只简单的看了眼股价,随即就在考虑到Fisker公司的事情。

  他今天还约着熊、徐、章三人一起去临港参观,但在动身之前先把电话打给了疑似过山峰走狗的刘建凯,希望这位带人帮自己跑一趟美国的阿纳海姆市。

  刘建凯昨天还见了老板,不曾想今天就被分配到这样一个活,颇为惊愕的询问:“这么突然吗?俞总,Fisker公司,它……”

  “过山峰的影响力挺大,连我这样没挨边的项目都被投资人质疑,我寻思,Fisker这种被过山峰点名的公司肯定更不好过啊。”俞兴发动俺寻思之力,“但它不是那种PPT式的公司,是真搞出来东西的,创始人以前是宝马的北美设计总监和福特的全球设计总监,这些年是有成果的。”

  刘建凯觉得俞总的脑子很灵活,Fisker昨天才被攻击,他今天就在支使自己行动了。

  他考虑几秒后疑问道:“就算被过山峰点名,它也未必会卖技术和成果吧,很可能会勒紧裤腰带,尝试渡过难关。”

  “嗯,但是咱们摸着过山峰的研报过河,这家公司面临的问题还挺严重的,我觉得很可能会破产,所以,我的意思是你先带人去看看,去聊聊,如果后续真的有机会,那咱们就算先报名了。”俞兴笑道。

  刘建凯听着老板的话,思考片刻后说道:“俞总,你说,如果Fisker破产,咱们能不能把它买下来,它既然已经卖了一些车,那就还是一个完成度挺高的新能源汽车项目。”

  俞兴毫不犹豫的否定道:“不行,第一,就算破产,想买下来也得不少钱,第二,买下来的意义不大,碳硅集团想要成功就得是技术、供应链和资本运作的相互结合,这样隔着大洋彼岸买一个破落户反而是负面作用。”

  他继续给出提前的筹备:“刘总,这样,我给你列个单子,你拿着单子去‘Fisker超市’,看看货架上的东西都卖不卖,除了技术方面,我再给你列个工程师的单子,你到那边也帮我挖挖。”

  “啊?呃,好。”刘建凯惊讶的应了下来。

  俞兴笑道:“辛苦了,刘总,这件事我左想右想,还得是你这个骨干带队。”

  刘骨干客气两句,结束了通话。

  他放下手机,没想到自己很快就得再跑一趟国外,但是……俞总是挺大方的,这应该少不了补贴或奖金。

  没办法,自己是俞总手里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哪里搬。

  刘建凯本以为来自老板的清单得过两天才能到手上,没想到中午的时候就收到了来自俞总的邮件,难免又在心里感慨,俞总这效率……

  也难怪人家能拉起这么大一个摊子。

  魔鬼都藏在细节里了。

  刘建凯一边调整工作计划,安排交接手里的活,一边也就把注意力在美国公司的动静上面。

  让他没想到的是,尽管没有公开的回应,也还没给出面对客户的措施,但脸书上很快就出现两位Fisker副总裁的离职消息。

  “不会真就那么破产倒闭了吧,还真能成超市啊。”

  刘建凯感觉事情走向还挺有意思。

  两天之后,临时组建的海外采购团队奔赴申城机场,而刘建凯在登机之前又瞧见了过山峰对老板这边产生的影响。

  网秦仍旧没有承认造假,恰逢周末两天,难以继续看到它的股价走势,然而,360公司的匿名人士接受媒体采访,确认同行的市场份额存在严重失真。

  这带来一轮舆论上对网秦公司的考究与批评。

  同时,这次被过山峰点名的A123与Fisker公司所面临的处境也引发注意,继而就让媒体的兴趣延续到了投身于新能源汽车的俞兴身上。

  逻辑其实和投资人差不多,美国公司都没做好,这个碳硅集团又怎么能做好?

  俞兴通过电话接受了采访,回应记者借“网上有人说”的名义所提出的问题——他以前就是一个卖玫瑰的,怎么可能做好车?

  “首先纠正一点,我以前也不是卖玫瑰啊,非要说出身,应该说,他就是一个学医出身的,怎么可能做好车?”

  “其次,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你看,比亚迪的王总以前是做电池的,唔,这个和新能源牵连比较深,那换个例子,美国有一家电车公司特斯拉,它的BOSS马斯克在投资特斯拉之前也没有行业的相关经验,以前做过电子支付,还有,像韩国现代汽车的创始人郑周永,他是做建筑发家,但现代汽车很成功啊。”

  “我觉得不应该用这种出身论来质疑碳硅集团的未来,我们现在也已经吸引到很多汽车行业的资深从业者。”

  “至于我个人,这种疑问不仅不会成为我的负担,反而会是我的动力之一。”

  “我希望碳硅集团能通过对技术趋势的洞察、供应链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和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来取得成功。”

  记者在电话里问了新的问题——俞总,碳硅集团有什么目标?

  俞兴毫不犹豫的给出自己的答案:“我希望碳硅集团能成为全球最好的汽车公司……之一。”

第333章 设计

  俞兴首次公开了他对碳硅集团的期许。

  作为一家刚刚成立的连工厂都没有建成的车企,这听起来自然像是痴人说梦,难免就遭受不少人的冷嘲热讽。

  毕竟,就连比亚迪这种折腾好些年的公司在这两年的处境都很糟糕。

  国内能不能出现一个优秀的车企,且不说“全球最好”,只以“优秀”的标准进行衡量,这在舆论里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百年工业,百年品牌,百年经验,奔驰、宝马、奥迪、丰田、现代……等一大批成功的车企在全球市场上星光熠熠。

  尽管华夏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妄言过高的目标便会遭遇同样程度的质疑。

  俞兴知道这些,他在把这话说出口的时候就知道会碰见什么样的舆论,不过,正如相当一段时间的调研为了扎实造车而服务,这番话不光是回应记者的提问,同样是在服务于碳硅集团现阶段的招人需求。

  碳硅集团对宝马前设计总监克里斯·班戈和他工作室里的团队很感兴趣,已经有诸多交流,连带着被俞兴苦思冥想的“贝塔”名字都因为“beta”的缘故被确定取消。

首节 上一节 358/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