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74节

  “把这些信给林朝阳送去,编辑部可没有地方放这些东西,太多了。这段时间一天一包,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崔道义感叹着。

  王扶笑道:“谁让《高山下的花环》太火呢?真是太夸张了,我感觉当年《青春之歌》出版的时候,大概也就这样了。”

  “《青春之歌》也没让部队采购啊!当初我审稿的时候想到了这部小说会火,可我没想到,会这么火!”

  崔道义说话的时候,神色复杂。

  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刊载《高山下的花环》的第八期《人民文学》已经加印了第三次了,印量达到了惊人的120万份,创下了《人民文学》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

  据新华书店发行所同志的反馈,这一期杂志的销量从爆发之后就一路走高,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趋势。

  他们大胆预测,哪怕是120万份,也依旧不是这一期《人民文学》的终点。

  想到这里,崔道义不敢相信的摇了摇头。

  《人民文学》这回可真是捡到宝了!

  下了班,崔道义和王扶骑着自行车,车筐和后座绑的都是一包包的读者来信,找到了燕大图书馆。

  这会儿林朝阳已经下班了,两人又打听到了朗润湖公寓。

  “老先生,您好。请问一下,林朝阳同志是不是住在这里?”

  崔道义第一次来,有些叫不准地址,拦住了楼下遛弯儿的老头儿。

  “是啊,你们找他有事啊?”吴祖缃问道。

  崔道义笑着解释道:“我们是《人民文学》的编辑,过来给他送读者来信的。”

  吴祖缃的眼神朝两人推着的自行车上瞄了一眼,读者来信?好家伙,这得多少信?

  陶敬法找了个好女婿啊!

  崔道义两人上了楼,敲响了房门。

  开门的是陶玉墨,此时她粉面含煞,语气清冷,“请问你们找谁?”

  “你好,我们是《人民文学》的编辑,找林朝阳同志。”

  听着两人的自我介绍,陶玉墨脸上的清冷褪去,露出热情的笑容。

  “请进,快请进!”她礼让二人进门,朝屋里喊道:“姐夫,《人民文学》的编辑来找你了。”

  “老崔,你们怎么来了?”

  林朝阳看到崔、王二人,有些意外。

  “来给你送读者来信啊,太多了,编辑部没地方放了。”崔道义解释了一句。

  这时林朝阳才注意到放在门口的包裹,惊讶的问道:“这些都是信?”

  “是啊,还只是一部分。现在是每天一包,我们根本拆不过来,所以就送你这了。”

  林朝阳露出为难之色,“家里也没地方啊,伱们……”

  他的话刚说到一半,就被陶玉书打断,“怎么就没地方了,家里那么多空着的地方。”

  陶玉墨也附和道:“就是啊,希文、希武那间房空的地方多了,放点信算什么。”

  林朝阳瞟了小姨子一眼,合理怀疑她是在打击报复。

  在崔道义和王扶二人到来之前,乐不思蜀的燕大新生陶玉墨同学终于想起了在朗润湖公寓还有个家。

  本来半个月不见,回到家里应该是高高兴兴的,可陶玉墨一进家门就遭到了一记晴天霹雳。

  家里没有她的容身之处了!

  原本是她和嫂子、侄子陶希武住的房间,现在变成了两个侄子住的房间。

  她回到自己家,竟然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是可忍,孰不可忍。

  陶玉墨一怒之下,跟母亲吵了起来。

  陶母倒是不生气,面对陶玉墨的愤怒,她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都住学校了,家里留那么一张床干什么?占地方!”

  把陶玉墨气的活蹦乱跳,却无可奈何。

  林朝阳和陶玉书住的房间只有十平出头,摆了双人床、书桌、衣柜和书架,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地方。

  陶父陶母、大舅哥夫妻俩住的房间也差不多是这种状态,唯独陶希文、陶希武兄弟俩现在单独住一间房,屋内家具、杂物都少,连床都是上下铺的铁架子床,空余的地方比较多。

  可房间再空,也不是林朝阳霸占的理由。

  更何况,丈母娘不过是跟小姨子闹别扭,生气她半个月不回家。

  哪可能真的让她在家里无容身之处,不过以后跟两个侄子挤在一屋倒应该是没错的。

  陶玉书姐妹俩一唱一和,况且崔道义他们都把信送来了,林朝阳也不好让人再把东西拿回去。

  只能先找个地方放了信,然后对二人说道:“之前《燕京文艺》也要给我送信来着,我没让,家里实在是没地方。你们编辑部想想办法,先找个地方存放一下吧。”

  崔道义之前并不知道林朝阳是跟岳父一家挤在一起住,现在了解了情况,也十分理解他的为难。

  “好,回头我踅摸踅摸。”

  说完了信的事,崔道义两人便准备告辞。

  赶上了饭点儿,林朝阳哪能让他们饿着肚子走,盛情邀请两人留在家里吃了顿晚饭。

  吃饭的时候,陶玉墨的注意力全在崔、王二人身上。

  这可是《人民文学》的编辑,要不是因为姐夫的关系,她可没有机会见。

  陶玉墨时不时的就问一个问题,以满足自己文学少女的好奇心,并且牢记崔、王二人的回答。

  这可都是以后在班里与人沟(chui)通(niu)的本钱!

  送走了崔、王二人,母女间的谈判又开始了。

  结果不出所料,陶玉墨以后只能跟两个侄子挤一屋了,算是陶母对她在外流连忘返的小惩罚。

  陶玉书则把注意力放到了崔道义送来的读者来信上。

  如此数量的读者来信不仅是对作品的肯定,更是对作家本人最高的褒奖。

  她乐此不疲的撕开每一封信,仔细的阅读,享受着读者们对于林朝阳的赞扬的同时,内心涌出的是无限的骄傲。

  群体认同感所带来的成就,让她心中充满了喜悦,更加深了对于丈夫的爱慕。

  这天晚上的她,热情如火!

  (本章完)

第98章 大师也这么爱钱吗(2万月票加更)

  眼看着还有不到一周就是十一了,发表了一个月的《高山下的花环》越来越火,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肉眼可见的影响就是林朝阳坐在借书处前台工作的时候总是会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焦点。

  除此之外,媒体上的舆论也在发酵。

  与此前《牧马人》《小鞋子》在读者群体受欢迎,但舆论上是以文学界首先发声为主不同,《高山下的花环》自火爆之后,读者们踊跃向各类地方报纸、杂志投稿。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里,《燕京日报》《山西日报》《沈阳日报》《莲池》《朔方》等数十家地方报纸、杂志都出现了关于《高山下的花环》的读后感和读者评论。

  这些文章大多都是非文学相关人士的投稿,但却都是读者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星火燎原之下,进一步带动了《高山下的花环》在全国范围内的广受欢迎。

  相比于普通读者以情感为主导的阅读感受回馈,文学界对于《高山下的花环》的评价就要慢了一些。

  专业的文学评论文章通常都是发表在较有影响力的文学杂志和文学评论杂志之上,这些杂志通常都是月刊、双月刊,甚至是季刊,所以相较于读者们的反馈速度,文学界的评论总是会慢一些。

  尤其是《高山下的花环》这种突然的爆发,更是让文学界猝不及防。

  以至于前段时间因为《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一文而掀起的种种批评之声,也在这股风潮之下被完全压了下去,根本没有任何还手的余地。

  也正因如此,最近陶玉书的主要精力已经从写评论反驳那些批评林朝阳的文章,转向了搜集各类对于《高山下的花环》以及林朝阳这个作者的积极评价。

  这天周末,她又跑到了燕大图书馆翻报刊,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竟然发现了四份关于《高山下的花环》的文章。

  她又找了找那些之前批评林朝阳的文章,结果是一份也没有翻到。

  这個发现让她不禁产生了一股挫败感。

  当初丈夫被人连篇累牍的批评的时候,她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期望以自己的一己之力带歪风向,让丈夫免于那些批判。

  可惜这两个月来文章发了三篇,但影响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文学界的批判之声依旧不绝于耳。

  本来陶玉书还打算继续战斗的,可自从《高山下的花环》火了之后,原本那些一提起“吃饭砸锅的许灵均”就恨的牙痒痒的批评者们好像十分有默契的偃旗息鼓,这一类的文章也好像一夜之间就不见了踪影。

  自己忙了半天,情况没有丝毫改变。丈夫整天无忧无虑,却硬是凭借着作品的硬实力挡下了舆论的批判声。

  陶玉书真不知道是应该感到高兴,还是感到失落。

  这天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她凝视着丈夫的侧脸。

  感受到她的目光,正在看书的林朝阳转过了头。

  “干嘛这么看着我?”

  陶玉书紧紧的盯着他,眼神狐疑,“你是不是早就料到了?”

  “料到什么?”

  “装傻充愣!”

  林朝阳越是如此表现,陶玉书心里越是怀疑,她语气中夹杂着几分倔强。

  “就是那些骂你的文章,最近都没声音了。你是不是早就料到了《高山下的花环》会火,新作品的影响力会彻底压制那些批评声?”

  林朝阳哭笑不得,“你当我是诸葛亮?小说火不火,是读者们说了算的。之前他们骂了那么长时间,兴许是骂累了呢?”

  “我才不信!”

  自两人恋爱以来,陶玉书总是为他对抗外界的冷眼和流言蜚语,所以也就逐渐养成了将他挡在身前,独自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习惯。

  如今,在不知不觉之间,林朝阳已经成长到了需要她仰视的地步,他所要面对的那些波澜也进化到了她以个人能力难以化解的程度。

  林朝阳宠溺的将陶玉书搂在怀里,心里清楚的知道她的小别扭完全是来自于内心的那股失落感。

  “这段时间辛苦你了。现在批判我的人也少了,别整天写了,好好歇一歇吧。”

  “那不行!”陶玉书一下子从他怀里挣脱出来,“我还得赚稿费呢!”

  “好啊你!”林朝阳一个饿虎扑食,“原来不是心疼我,就是想用我挣稿费!”

  “啊,救命……”

  翌日上班,传达室的谢师傅突然找到了林朝阳。

  “朝阳,有人给你打电话。”

  这年头大家要不是见面,要不是写信,靠打电话联系的情况很少,得是双方都有工作单位,且能用上单位的电话才行。

  林朝阳并不惊讶有人给他打电话,之前他去人文社聊《小鞋子》的时候,李曙光特地让他留了个电话,说之后会电话联系。

  林朝阳接了电话,果然是李曙光打来的。

  他告诉林朝阳,《小鞋子》单行本的内容已经编辑完成,马上就开始征订,让林朝阳找人写个序,如果没有人脉的话,他可以帮忙联系一下。

  “好,到时候我给你们送过去。”

首节 上一节 74/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