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300节

  好不容易等到剧本,陈怀恺这段时间的养精蓄锐派上了用场,恨不得榨干林朝阳的所有思路和想法。

  一直到下午陈凯戈从外面浪完回来,两人才停下了讨论。

  “林叔儿!”陈凯戈跟林朝阳打了个招呼。

  “凯戈回来了!”

  林朝阳又对陈怀恺说:“得了,你跟你儿子聊剧本吧,我得家去了,有什么想法回头约个时间集中聊吧。”

  他说完还不忘叮嘱一句,“想着把稿费结了。”

  “忘不了。”

  等他走后,陈凯戈兴奋的不得了。

  “爸,剧本写完了?”

  见儿子一脸跃跃欲试,陈怀恺将剧本递给他,“你先看吧,有想法了跟我聊聊。”

  “好。”

  隔了几天,林朝阳收到了来自燕影厂的稿费单——一万元整。

  这是林朝阳今年收到的最大的单笔稿费了,其次是《渡舟记》的发表稿费,千字稿费20块,一共5040块稿费。

  另一项比较大的收入就是《梵高之死》《棋圣》《禁闭岛》这三部作品出版后的印数稿酬结算,这三部作品是出版时间较晚的,所以印数稿酬非常可观。

  开年之后各结过一次印数稿酬,合计有1万6。

  至于其他作品出版后的印数稿酬,因为出版时间较长,销量越来越低,结算的稿酬也越来越少。

  唯一例外的是《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小说出版三年多时间,总销量已经突破了700万册,哪怕当初的合同仅有万册1%的印数稿酬,结算的稿费也相当可观。

  可惜年初时林朝阳没有继续跟战士出版社续约,他们坚持只给万册1%的印数稿酬,林朝阳只好终止了合作。

  对于国内的大多数作家来说,基本稿酬就是他们能拿到的最终稿费,但林朝阳不一样,他的作品历来畅销,印数稿酬很多时候甚至是基础稿酬的数倍。

  因此他打算攒几本书的出版权,找个愿意出价的出版社好好谈谈。

  另有一些作品被转载的零星收入,加起来有千八百块钱。

  细算一算,上半年这几个月的收入大概有个3万3左右。

  这天晚上,陶玉书拿着一份稿子来给林朝阳看,说是钟阿诚送来的。

  “他效率够高的啊!”林朝阳笑道。

  去香江前,钟阿诚在聚会上说了个故事,大家撺掇着他写出来,这前前后后也就半个多月,小说就拿出来了,效率不可谓不高。

  “是啊,关键写的也很好,他是真有创作天赋。”

  陶玉书称赞着,还让林朝阳看看小说,提提意见。

  林朝阳翻了一遍小说,果然是钟阿诚的成名作《棋王》,只是小说跟他印象中稍有不同。

  “这个结尾……”

  他语气沉吟,陶玉书问:“结尾怎么了?”

  “王一生到棋院当了专业棋手,一脸油光,每天吃饱饭,对下棋已经没热望了,这个结尾是不是太残酷了?”

  林朝阳清晰的记得,他印象中《棋王》的结局是王一生同时与九位高手对局,胜了其中八位,最后耗尽了精力,与全国冠军和棋。

  小说最后在“我”这个旁观者和朋友的感慨中结束。

  他不清楚钟阿诚为什么会把结尾改了,现在这个结尾当然不是不好,相反它是非常好的,但却太过残酷和灰暗了。

  听着林朝阳的说法,陶玉书思考了片刻,说道:“灰暗是灰暗,但也很发人深省不是吗?而且我觉得,阿诚可能是故意这么写的。”

  “什么意思?”林朝阳问。

  “《棋王》和《棋圣》在某些地方确实有相似之处,尤其是最后的以一敌九。

  你的小说里,江南生最后倒在了战胜对手的路上。《棋王》如果是把结尾放在王一生战胜九位棋手这个巅峰时刻戛然而止,未免跟江南生的结局太像了。

  现在这个结尾既区别了《棋圣》,又有自己的风格和韵味,不失为一个好结尾。”

  林朝阳并不知道,最早的《棋王》确实有两版结尾。

  钟阿诚最早写的就是吃肉的结尾,只是当时稿子送到《沪上文学》后,编辑认为这个结尾太过灰暗,才让他改成林朝阳所看到的那个结尾。

  这个世界的钟阿诚被《棋圣》影响,却又想区别于《棋圣》,仍旧写出了这样的结尾。

  林朝阳听完陶玉书的话,并没有再坚持,反正两个结尾都很好,随他去吧。

  他笑着问道:“恭喜玉书同志,又收获了一篇精彩的作品。”

  闻言,陶玉书露出骄傲的笑容,当编辑最大的成就感大概就是能够发掘出有影响力的作家与作品了。

  “阿诚这篇小说应该能有些影响力吧?会不会有人说它太像《棋圣》了?”她问。

  “两个小说就那么点相似之处,说像就太牵强了。小说写的很好,发表后肯定会收获不俗的反响的。”

  林朝阳的信誓旦旦让陶玉书开心不已。

  时间一晃过了半个月,期间陈怀恺来林朝阳家两次讨论剧本、拍摄和演员等诸多问题。

  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林朝阳都是在专心整理资料,为他答应《花城》的那部小说做准备。

  5月25日,合拍公司的滕洪升突然到来,说是邀请林朝阳出席《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发布会。

  “电影要上映了吗?”林朝阳惊奇的问。

  电影去年八月才开拍,到现在满打满算九个月,应该不至于这样神速吧?

  “没有。是杀青发布会,属于宣传性质的……”

  滕洪升解释了几句,林朝阳才明白,原来是这两部电影的中期拍摄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后期制作,上映的话得等到三四个月时间。

  他答应了滕洪升的邀请,隔了两天的27日上午,来到燕京饭店。

  见到李翰祥,他便以玩笑的态度说道:“你们这稿费拿的可真不容易,都杀青了还得来给干活。”

  耗费数年心血的电影现在总算是到了最后的时刻,李翰祥心情大好,笑着说道:

  “发布会要来上百位国内外的记者,我这是给伱出名的机会。”

  “我一个编剧,谁会关注我啊!”

  两人说说笑笑间,林朝阳又与其他几位演员打了个招呼。

  《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筹备之初,为怕冲击香江、湾岛舆论,李翰祥一直采取的是保密策略。

  可惜没保密多长时间,电影开拍后不到两个月,去年香江的《东方日报》便踢爆了李翰祥正在内地拍片的消息。

  一时激起千层浪,不仅是香江、濠江,连湾岛也都议论纷纷。

  这年头两岸三地不管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意识形态都有很大区别,别看林朝阳他们访问香江时遇到的都是友好的笑脸,那是因为大家都是Z派人士。

  实际上在如今的香江,英国殖民者是统治者,其次是Y派,Z派的生存空间并没有那么大。

  因此李翰祥赴内地拍片,所引发的反响多半都是负面评论,诸如“投机取巧”“晚节不保”的论述占据了绝对上风。

  更有甚者,传言李翰祥如今已经上了湾岛方面的黑名单,今后他的作品已经没办法在湾岛上映了。

  而彼时李翰祥还在内地拍电影,为了《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开弓没有回头箭。

  哪怕香江媒体多次联系他,试图报道更多的内容,李翰祥也都是置之不理。

  到如今,电影终于拍完了,可以说是大势已定,李翰祥更没什么好纠结的,干脆大大方方的开起了发布会。

  这也很符合政府方面想要的外宣效果,毕竟国家为了帮助李翰祥拍摄电影,不仅动用了六十多个单位、上千名工作人员,甚至开放了故宫。

  在今年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上,央视更是播放了《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片花。

  春晚免费宣传两部电影,放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

  “你老李回香江以后有的吹了,能到故宫里拍戏的导演,你是开天辟地头一个!”

  林朝阳的调侃让李翰祥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

  “都是为了电影,为了电影。”

  (本章完)

第335章 玉书同志要进步

  几人闲话了一阵,新闻发布会正式举行,场面确实如李翰祥所说,不是一般的浩大,有来自中外的一百多位记者出席。

  这其中有一部分记者是冲着李翰祥来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受政府方面的邀请来的。

  说白了,政府也在给李翰祥造势。

  今天的发布会李翰祥是绝对主角,其他的演员们属于配角,林朝阳这个编剧的存在感大概相当于龙套。

  他也没有什么失落,就坐在边上,安安静静的看着大家发挥。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稿费都拿了,来配合配合也无可厚非。

  发布会开始后李翰祥显得格外激动,有记者问到他关于如何将圆明园呈现到观众面前的问题,这正搔到了李翰祥的得意处,他说的唾沫横飞。

  “……以前的圆明园是古今中外建筑艺术上的精华,是全世界罕见的建筑群。我们的电影完美的将它复刻了出来,它是真的,可以乱真的!”

  老李为了电影耗费了那么多的心血,激动一点也可以理解。

  轮到演员接受采访时,梁家辉这个男主角没什么存在感,刘晓庆是剧组里名气最大的演员了,因此她被问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

  有记者就问到了去年剧组传出的香江、内地工作人员待遇差别的问题,刘晓庆顿时表情尴尬,眼神飘忽不定。

  李翰祥瞪着眼睛心情不爽,好好的发布会问这种问题,这不是找不痛快吗?

  他正想跟记者掰扯几句,那边林朝阳先说话了。

  “记者同志,剧组两地人员的待遇确实存在差别,不过坊间传言不可信。老人家说要搞一国两制,我们剧组也算是块试验田嘛!”

  林朝阳的语气轻快诙谐,把合拍片的差别待遇说成是“一国两制”的典范,引来了在场记者们善意的笑声。

  见林朝阳轻轻松松的就化解了记者的刁难,李翰祥也收敛了怒气,继续摆出他的大导姿态。

  这时候有一个美国记者又向刘晓庆提了个问题,“你认为中国现在最好的女演员是谁?”

  林朝阳刚才出言替刘晓庆解围,主要是因为记者的提问很大程度是受去年张曼玲在《八小时以外》上登的那篇文章的影响。

  这会儿记者再提问他也一脸好奇的看着刘晓庆。

  这個问题看起来很好回答,只要谦虚的随便说个前辈女演员出来就行了。

  可刘晓庆的脾气向来是不走寻常路,她停顿了几秒,说:“是我!”

  此话一出,发布会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在场的记者们万万没有想到刘晓庆竟然会说出这样一个答案来,说自己就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且不论这事是不是事实,你好歹谦虚一下啊!

  这得是内心多么膨胀、虚荣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记者们的哗然只是一瞬,大家紧接着就高兴了起来。

  他们来参加发布会为的是什么?是新闻,是热点。

  现在,这热点不就来了吗?

  很多记者连明天一早的标题都想好了——《刘晓庆:我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这帮人越想越兴奋,恨不得发布会马上结束回去赶稿子。

首节 上一节 300/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