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24节

  最后李轻泉给出意见,创作谈就按千字七块的标准给,他要是有小说,也是千字七块。

  李轻泉这个刚到《燕京文艺》还不到一个月的负责人,让周燕如看到了不同于前几任负责人的气魄。

  《燕京文艺》的发展,恐怕要走上快车道了!

  (本章完)

第35章 中国出了个许灵均

  创作谈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就跟后世媒体采访创业教父一样,他都成功了,怎么说都是对的。

  花了三天时间写了四千字,等章德宁来的时候又跟她讨论了一番,创作谈就算是搞定了。当然了,署名用的还是笔名——许灵均。

  为此,林朝阳又收获了二十八块钱稿费。

  这天晚上,陶玉墨又来找姐姐借杂志,这回借的正是《燕京文艺》,她还顺便询问了一番陶玉书对《牧马人》的看法。

  据她所说,《牧马人》最近在燕大附中相当火爆,学生们争相传阅,备受好评,有不少女学生更是将小说中的许灵均当成了理想中的另一半。

  对于这帮小丫头片子的胡思乱想,陶玉书嗤之以鼻,不过陶玉墨问她对《牧马人》的看法,她倒是畅所欲言了一番,最近她正在写关于《牧马人》的评论文章。

  “看《牧马人》,你要看明白里面的几个主题。揭露嗡嗡嗡对人民的戕害只是其中最粗浅的一层立意。

  就拿父与子来说吧,许灵均的父亲是有很强烈的象征意味的。他在当年为了自由和爱情抛弃了许灵均母子,现在老了,却想起来找儿子了。这里面有多少是亲情,多少是愧疚,又有多少是想找一个继承人的私心?

  再比如去与留的问题,许灵均在国内饱受磨难,按理说这个时候父亲的出现就好像明灯一样,大洋彼岸的富裕生活在向他招手,他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这两种环境的反差作者没有直接写,但透过对父亲和密斯宋的描写,读者们还是能够看得出来。

  如此强烈的反差,才让许灵均的留下显得更加的弥足珍贵。

  同时,也更彰显出了这个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陶玉书在妹妹面前满足了一番内心的好为人师,陶玉墨则有了明天与同学们交流的谈资,姐妹俩相谈甚欢。

  连陶玉书姐妹俩闲暇时都在讨论,《牧马人》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12月10日,最新一期的《燕京文艺》出刊,林朝阳关于《牧马人》的创作谈——《由<牧马人>谈人物的塑造》,杂志一经发行上市便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追捧。

  过去的这一個月,《牧马人》在广大读者群体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读者的追捧一旦形成势头,便是一股强大的潮流。

  这一点,从《燕京文艺》上一期的销量就可以看出来,哪怕过去一个月了,可第十一期《燕京文艺》仍在热卖,销量不减。

  一篇《牧马人》带火了《燕京文艺》的销量,也直接提升了刊物的影响力。

  这一期刊发有关《牧马人》的创作谈,正好搔中了读者们的痒处。

  过了没几天,《文艺报》出刊。

  一篇标题为《<牧马人>与许灵均》的评论文章刊载在其上,文章高度评价了《牧马人》这篇小说以及作者许灵均:

  中国文坛出了个许灵均!

  他用一篇《牧马人》继承并发扬了“伤痕文学”,同时又打破了题材的桎梏,为中国文坛贡献了主人公“许灵均”这样一个丰满、鲜活的形象。我虽然无缘与作者相识,却好像看见了他那颗炙热滚烫的心。

  他的心向着同自己一样卑贱而善良的父老,向着这片对他有着养育之恩的大地,正像小说中的主人公那样。

  《牧马人》发表一月有余,喜爱者、关注者众多,期间各类报纸、杂志上也发表了一些关于小说的评论,但这次的评论不同寻常。

  首先是文章的作者阎刚,他不仅是作家,也曾历任《文艺报》《人民文学》编辑,同时在国内文学评论界也颇有名声。

  之前陶玉书也曾为《伤痕》在《文艺报》上发表过评论文章,可同样的文章,不同的人发出来,影响力是截然不同的。

  阎刚在业界的地位可不是陶玉书这个还在学校的小透明能比的。

  其次便是文章发表的刊物《文艺报》,作为我国文艺领域最知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刊物,《文艺报》的地位毋庸置疑。

  《<牧马人>与许灵均》这篇文章能够登上刊物,说明小说受到了主流文学界,尤其是官方组织的认可和肯定。

  年中《伤痕》刚刚发表时舆论上还因为这篇小说曾有过争锋,到如今《牧马人》发表后,无论是文学界还是民间,对于“伤痕文学”的兴起都已经逐渐接受,哪怕是并不待见的保守派也不得不接受这种现状。

  这种情况也就造就了《牧马人》比《伤痕》更加快速的获得了读者的喜爱、更加快速的占领了舆论的制高点。

  一切好像水到渠成!

  阎刚的《<牧马人>与许灵均》无疑是又为《牧马人》在这个冬季的火热再添了一把新柴,让这场文学盛宴的火势来的更加的凶猛和炙热。

  就在《牧马人》在国内文学界燃起今冬的第一把烈火的时候,燕京文化界的另一场骚动也在酝酿着。

  12月下旬的一天,一支由诗人和高校学生组成队伍出现在燕大门前。

  他们携带着刊物、刷子和浆糊,在此之前先是去了西单民主墙,然后又去了天安门东边的一块大木板、王府井商店门口、人民文学出版社、《诗刊》编辑部门口……

  所到之处,留下了一份名叫《今天》的刊物。

  等他们来到燕京大学时,早已得到消息的保卫处人员不敢和他们正面冲突,只能等这群人张贴了刊物之后离开,才敢去把东西给揭掉。

  可即便是被保卫人员们当场揭掉了刊物,但这群年轻人和他们的刊物在大学生中所推行起来的风潮却无法被遮掩。

  短短几天之内,《今天》创刊号便获得了2500份销量,这份由民间诗人和大学生们筹办的民间刊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燕京的大学校园,后世有人将此作为新诗潮的开端。

  无论是《牧马人》在文学界引发的热潮,还是《今天》在燕京高校界刮起的风暴,对于林朝阳都没有任何影响。

  他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回家,偶尔为身份暴露担忧一下。

  就在这个时候,他向《沪上文艺》投去的稿件终于有了回信。

  (本章完)

第36章 百闻不如一见

  给《沪上文艺》投稿是十月上旬的事了,到如今整整两个多月过去,即便是算上来回的邮寄时间,这个效率也十分堪忧。

  林朝阳之前还觉得《燕京文艺》效率慢,现在看来,《燕京文艺》的编辑们已经非常勤快了。

  不过好在,《沪上文艺》的编辑效率不行,眼光还是没问题的,他投去的那篇稿子如愿采用,编辑部甚至在信里说明了稿费单也会在几天之后邮出。

  第二篇小说即将刊发,让林朝阳的心情再次愉悦起来。

  时间眼看着走到了12月下旬,最近燕京城内似乎涌动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

  12月24日一大早,林朝阳刚上班,就看到胡文琼正专心致志的坐在工位上看报纸,神情严肃。

  放在往常,这个时间她应该在擦桌子才对。

  林朝阳正擦桌子,一张报纸拍在桌上面,他抬头一看,胡文琼正一脸激动的看着他。

  “胡姐,怎么了这是?”

  “好事!天大的好事!”

  胡文琼笑逐颜开,将手中的报纸展示给林朝阳。

  “你瞧,《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老人家的重要讲话,雨过天晴了!”

  林朝阳接过报纸,上面刊登了刚刚结束的三中全会公报以及老人家的重要讲话,他笑言道:“这两天大家一直在讨论这件事,这回是终于落听了。”

  胡文琼重重的点了点头,她努着嘴唇,眼眶泛红,“落听了!落听了!”

  胡文琼的失态在这一天是常态,不光是她,林朝阳可以感受到,在公元1978年12月24日的这天早上,整个燕大都在翻涌着一股强烈的情绪。

  晚饭的时候,连老丈人都难得的给自己倒上了一杯酒。

  中国这位步履蹒跚的巨人在泥潭里挣扎了十年之后,终于甩开身上的泥泞,开始迈向春暖花开的方向。

  要是放在四個月之前,林朝阳看到今天的《人民日报》,估计能高兴的蹦起来。

  现在不一样了,当初的壮志雄心早已就着软饭吃了。

  马上要元旦了,先想好怎么哄媳妇才是要紧事。

  现在虽然不流行过圣诞节这种洋节,但元旦还是要过的。

  《牧马人》和创作谈让他收获了两笔一共一百零三块稿费,现在小金库又充裕了起来,他打算给陶玉书买个礼物。

  小金库除了满足他日常的开销,最大的作用便是调和家庭氛围。

  但有一个问题,林朝阳工资都交公了,每个月陶玉书只给他留十块钱零花,这还要算上他每天在学校的午饭钱。

  从九月到现在,他领了三回工资,再算上原本陶玉书收走他小金库时留的十六块钱,再去掉他在学校的午饭钱,这个礼物的价值绝对不能超过二十五块钱,否则他解释不清这钱的来路。

  想了想,林朝阳在这天中午找到了胡文琼。

  “胡姐,之前听您说,您家姐夫是在新华书店工作吧?”

  “嗯。咋了,要买书?”

  胡文琼没等林朝阳开口便主动询问,林朝阳说道:“《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能搞到吗?最好搞一套来。”

  “这书啊,可不好弄。”

  胡文琼语气沉吟,没敢打包票。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从很早之前就在策划出版,78年重新启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沪上译文出版社联合出版,收录的作品清一色都是世界知名的经典名著,甫一面世就受到了无数读者的追捧。

  因为封面一概都是米黄色网格,所以被读者们亲切的称为“网格本”。

  “你要是要个一两本,倒是不费劲。多了……”

  林朝阳询问道:“不是新书也没关系,你让姐夫帮我打听打听,谁看完了书想卖的,我一本书给他加两毛。”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现在在市面上特别紧俏,一书难求,就算胡文琼丈夫在新华书店工作,可也不敢打保票就一定能搞来一套。

  但林朝阳要是愿意多加钱这事就好办了,哪个书店还没有点损耗了?多出来的钱请同事吃个饭,这不就结了吗?

  林朝阳这事办的通达,胡文琼没有感觉为难,痛快的答应道:“行,这事包在大姐我身上了。”

  圣诞节过后的中午,林朝阳在食堂吃饭遇到了陈健功和王晓平。

  双方打了个招呼,林朝阳就听见陈健功和王晓平在讨论着前两天在燕京高校界闹的沸沸扬扬的《今天》创刊号事件,这件事一直是这几天燕园里的热门新闻。

  王晓平是个狂热诗歌爱好者,提到《今天》一脸的推崇和仰慕。

  “你那篇《牧马人》现在可真是火啊!”陈健功低声对林朝阳感叹着。

  “估计是借了《伤痕》的热度。”

  “小说本身也足够好,你就别谦虚了,至少我们中文系看了的人都说好。”

  两人闲聊的时候,王晓平参与了进来,语气大大咧咧,林朝阳无奈道:“晓平,你小点声。”

  王晓平这才想起林朝阳之前的交代,露出个抱歉的笑容。

  当着自己的面都这么肆无忌惮的聊,林朝阳心中有点担忧,“许灵均”这个马甲估计自己藏不了多久。

  吃完饭,陈健功掏出两张电影票递给林朝阳,五四文学社成立后经常搞活动,看内参电影就是社员们的福利之一。

  说是小西天儿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内部放映,林朝阳毫不客气的将电影票收下。

  他给《未名湖》当顾问纯纯打白工,看点内参电影就当是报酬了。

  晚上回家,林朝阳将电影票掏出来,陶玉书也很感兴趣。

  她在燕师大,偶尔系里也会组织观看内参电影,学生们总是趋之若鹜,格外珍视这样的机会。

  “你从哪儿搞来的?”陶玉书问电影票来历。

  “平时帮五四文学社的几个学生占座,混的挺熟,他们送的。”

  林朝阳的瞎话章口就莱,与乃妻如出一辙。

首节 上一节 24/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