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20节

  (本章完)

第29章 天赋在闪光

  周燕如算的很清楚,林朝阳有半个月的时间修改《牧马人》,时间对于一个新手作者来说虽然有些紧张,但她觉得以林朝阳的天赋应该问题不大。

  “拿什么稿子?你都没改呢!”

  “马上,很快。”

  林朝阳嘴上说着,不顾她的反应,掏出胸前兜里的钢笔,蹲在三角地的长椅上便开始奋笔疾书。

  周燕如被他这莫名其妙的一出弄愣了,一旁的陈健功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俩看明白了林朝阳是在改稿,可他拽住周燕如不让走是什么意思?

  “很快”是多快?

  难不成还能让周燕如今天就拿着改好的稿子走了?

  心里抱着这样的疑问,周燕如和陈健功两人站在椅子旁等待,因为怕打扰林朝阳的思路,两人也不敢说话,只能把目光都放在林朝阳正在修改的稿子上。

  欻~一行改完了!

  欻欻~又一段改完了!

  欻欻欻~这一页改完了!

  周燕如一直觉得林朝阳是个很有创作天分的作者,今天他的表现更是刷新了她的认知,竟然有人改稿可以改的这么快?

  几乎是文不加点、笔翰如流。

  《燕京文艺》来稿众多,但大部分稿件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改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周燕如几乎每天都要与本地或者外地来京改稿的作者进行交流。

  这些作者创作效率有高有低,但统一都有个毛病,改稿速度奇慢。

  删他们一点文字,好像要了他们的命一样。这個不能改,那个不能动。

  结构的问题不去细究,抠字眼倒是十分勤快。

  就差把“我写的是传世文章”这句话刻在脑门上了。

  最可怕的是有些作者,改着改着,把自己给改崩溃了,信心崩塌,完全不知所云。

  一份万八千字的稿子,经验老道的作者改个三五天、个把星期是常态,要是个新手,那就得手把手的指导,半个月一个月都是他。

  周燕如给林朝阳半个月时间,而且还是在没有她在旁指导,真就是认可他的能力。

  可她没想到,自己还是低估了林朝阳。

  这速度……

  周燕如眼看着林朝阳又改完了一页稿子,忍不住抬手看了一眼手表。

  这才二十分钟,都三页纸了,一共改了4处内容,修改、增减字数超过四百字。

  二十分钟四百字看着不多,可问题是这不是默写生字,而是要进行深度思考的稿件修改啊!

  先别说质量怎么样,光是这个速度,就让绝大多数作者汗颜。

  陈健功早就在林朝阳改完第一页的时候就上手去察看稿子,每一页用红色笔迹标注的地方他都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怎么样?”周燕如低声问他。

  “改的很好啊!”

  又快又好?

  周燕如有些不信邪的接过陈健功手中的稿子,看的比他还仔细,就差没把眼睛杵进信纸里了。

  今天是周日,燕园里到处是充满活力的身影和他们青春洋溢的呼喊声。

  可在三角地的长椅周围,这片小小的空间里,寂静的只有林朝阳下笔的沙沙声。

  周燕如将信纸轻轻放回长椅上,用笔帽压上,对陈健功招了招手,两人走到离林朝阳不远的地方,确保不会影响他。

  沉默了好一会儿,陈健功问道:“周老师,朝阳这个应该就算是‘才思敏捷’吧?”

  周燕如没有回答他的话,只是看着林朝阳背影,突然说起了无关的话。

  “《燕京文艺》刚创刊那阵儿,人手少,可用的稿件也不多,那时真是惨淡经营。每到快发稿的时候,就像穷人家过年一样,一点抓挠都没有。

  有时候逼急了,编委们就说:‘实在没有像样的东西,老赵,你来一篇吧’。

  老赵从来不推诿,他说反正给稿费嘛,肥水不流外人田。

  每回他都是喝一点小酒,吃一碗馄饨,在纸上画一些符号,再画几条纵横交错的线,然后笔不停挥,一气呵成,便是一篇杰作。”

  在周燕如自顾自话的时候陈健功没出声,听的饶有兴致,他对《燕京文艺》还算了解,知道周燕如口中的“老赵”乃是小说家、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先生。

  他当年也是《燕京文艺》的编辑,老舍先生去世之后他还负责过《燕京文艺》。

  “《登记》当年就是这样赶出来的。”

  周燕如说到这里,看向正蹲在长椅旁奋笔疾书的林朝阳,“凡才气过人之辈,多是能脱口成章。不提曹植七步成诗,如老赵那般,杯酒之间挥就一部杰作的作家已经是世上少有。朝阳啊……”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

  林朝阳的情况她不好判断,她不敢说林朝阳的才思可以比肩赵树理,但至少可以肯定,他是有这个潜力的,毕竟是个只有二十岁的年轻人,文字经历又不多。

  周燕如的话没说完,但陈健功却听出了她对林朝阳的赞叹与欣赏。

  他也是写小说的,完全理解周燕如的感受。他在创作时,为了某句话可能一憋就是几个小时,一篇文章翻来覆去的写,几天的功夫可能也就写了千八百字,横看竖看都不满意。

  拿自己的情况跟林朝阳稍微一对比,便知道他的可怕之处,往往天赋不经意之间的闪光,就是天堑一般的差距。

  而且改稿不比写稿,写稿是思维流淌的过程,恰如汪洋肆意。可改稿却好像是八股文章,要在一定之规内发挥你的才华,并且还要跳出自己的固有思维。

  《牧马人》的稿子在他看来已然十分出色,周燕如还是挑了不少毛病,最可怕的是林朝阳改起来也是率尔操觚,毫无滞涩。

  陈健功佩服的同时又不由得有些汗颜,之前自己还想给林朝阳指点指点来着。

  一个小时匆匆而过,林朝阳站起身,跺了跺已经快蹲麻的脚,拧上钢笔笔帽插回兜,将稿子整理一番。

  “老周,你快瞅瞅,改的行不行?”

  周燕如默默将修改的地方都看了一遍,“改的很好。”

  “那就妥了。”林朝阳说着这话,人已经跑了出去,“先不说了,有事再沟通。”

  周燕如手里捏着稿子,问陈健功:“他那么火急火燎的干什么?”

  “您不知道,朝阳这人啊,特上进。”

  (本章完)

第30章 有盼头

  改稿子这件事,在林朝阳看起来,就跟后世他加班改PPT和文案是一个道理。

  上司和客户的想法多了去了,你要是肚子里没有几套预案、没有点随机应变的能力,那不得被他们折腾死?

  最早去《燕京文艺》编辑部时,周燕如就和林朝阳讨论过《牧马人》的一些小问题,当时他便记在了心里,这些天一直在打腹稿。

  这不,今天就派上用场了吗?

  他是真不知道改个稿子而已,周燕如和陈健功会脑补那么多东西出来。

  要是让他知道,可得把他高兴坏了。

  终于人前显圣了一把!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正在书库摸鱼看书。

  楼下递了张纸条上来,说有人找他,下楼一看,竟然是陶玉书。

  “玉书,你下午没有课?”林朝阳有些惊讶。

  大学上课很少有每天都排的满满的时候,陶玉书在学校里即便是没有课,也是找个地方看书,很少有提早回来的时候。

  面对林朝阳的问话,陶玉书的回应是一个热烈的拥抱。

  “朝阳,我那篇评论发表了!”

  陶玉书喜形于色,眉眼间春风满面。

  “这么快就发表了?走,赶紧去买一份《文艺报》来看看。”

  陶玉书拉住他,从书包里掏出一份小册子,略带几分炫耀,“你瞧!”

  林朝阳高兴的接过这份小册子,16开的刊物,封面左侧是一幅水墨画,右侧是繁体的“文艺报”三個字,下方写着年份和期号。

  今年七月刚刚复刊的《文艺报》眼下还是双月刊,每月15日出刊,他手里握着的这份刊物,正是今天刚刚新鲜出炉的。

  林朝阳翻开《文艺报》,在目录上找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从<伤痕>谈文艺创作的真实性》………………陶玉书。

  “真不错!这才大一就发文章了,小陶同志未来前途不可限量,以后可不能嫌弃我这个糟糠之夫啊!”林朝阳笑哈哈的调侃道。

  “瞎说什么呢!”陶玉书嗔了一句,又神秘兮兮的说:“你再往后翻翻!”

  林朝阳以为她是想让自己看看被印成铅字的文章,结果一张纸从书页之间落下,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张稿费单。

  陶玉书的文章篇幅不长,将近两千字,《文艺报》编辑部按千字五块的稿酬标准支付了她十块钱的稿费,她凭着这张稿费单便可以到邮政储蓄所去领取稿费。

  还没等林朝阳说话,陶玉书先说道:“晚上我请你出去吃大餐!”

  林朝阳拍手叫好,又问道:“家里人不管了?”

  “明天再给他们加菜!”陶女士豪迈的说道。

  “大气!”

  “那告诉家里一声,晚上不回去吃了?”林朝阳提醒道。

  “嗯,你先上班吧,我回去一趟。”

  陶玉书说请林朝阳吃大餐,实际上去的是学校南门外的长征饭庄。

  这块正好有储蓄所,两人先取了钱,再去吃饭。

  “点个溜肝尖儿,吃肝补血。”点菜的时候,陶玉书特意叮嘱。

  “好,再来个滑溜里脊吧?”

  “行。”

  夫妻俩点了三个菜,最贵的是滑溜里脊,一份八毛二,一顿饭下来花了两块三毛二,可谓十分奢侈。

  长征饭庄对比学校食堂有点贵,但以饭店的标准来说还是比较经济实惠的,关键是味道还不赖,夫妻俩吃的满嘴流油,幸福感满满。

  晚饭吃的太撑,两人便沿着燕园一路散步。

  傍晚的燕园是一天之中最热闹的时候,燕京的秋一向很短,九月中穿短袖都热,十一月便入冬了,这几天可以算是燕京一年之中气候最好的时候。

  陶玉书挽着林朝阳的胳膊,嘴里念念有词的在算账。

  刚才吃饭花了两块三毛二,明天还要给家里买点菜改善改善伙食,十块钱的稿费一下子就去了一大半,她算完不禁有些懊恼。

  “这钱也太不禁花了!”

  “你下回多写点,发他个十万字,不就禁花了吗?”

首节 上一节 20/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