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105节

  陶玉书要买对联,林二春赶忙拦住他,说回队里让程秀才给写两副就行了。

  陶玉书说:“那还不如让我爸给您写两副,他书法也不错。”

  林二春笑道:“那敢情好!”

  逛完了集市,下午林二春便领着陶父跑到队里“程秀才”家。

  林家没有笔墨纸砚,想写对联也没有工具,但程秀才这有。

  程秀才不是秀才,他爷爷是秀才,他跟着他爷爷从小练了一手毛笔字。

  每到年关,队里家家户户都要写对联,他就能小赚一笔。

  程秀才以为林二春是来求他写对联的,这会儿他还有两组“客户”,等打发走了这两组客户,刚要挥毫泼墨,却被林二春一把甩给。

  “老陶,你来!”

  熟悉了两天,林二春跟陶父之间的称呼也亲近了起来。

  程秀才拉着林二春道:“你这得咋算钱?”

  林二春偷偷塞给了他两毛钱,程秀才果断选择了闭嘴,润笔费有了,还不用他动笔,多好的事啊!

  可程秀才还没高兴一会儿,新来的客户发现了陶父的水平似乎比程秀才高了不少。

  最关键的是,人家可是燕京大学的大教授,写出来的对联那可是墨宝。

  有人厚着脸皮跑到陶父身边求墨宝,没用林二春动手,程秀才便走上前“为王前驱”。

  “去去去,人家是燕京的大教授。字都是能卖钱的,拿这仨瓜俩枣就想糊弄人?”

  客户被程秀才怼的很不满,“你那字可不就值仨瓜俩枣,人家是大教授,肯定是另外的价钱。”

  程秀才不服气道:“来来来,你拍这二十块钱,我让陶教授给伱写一副对联。”

  “你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还二十块钱?”

  “还不承认是想占便宜?老老实实等着得了!”

  程秀才见对面怂了,面露得意。

  两人吵吵的功夫,陶父已经写好了对联,程秀才夸赞道:“陶教授这手字可真不错,临的是柳公权的帖吧?”

  陶父笑了笑,“是。您这手楷书功力不俗,一看就是几十年的功夫。”

  得了陶父一句夸奖,程秀才更加得意,燕大教授认可了他的书法水平,以后出去可有得吹了。

  等回到家,林二春讲了一遍在程秀才家发生的事,大家都笑了起来。

  林朝阳对陶玉书耳语道:“我怎么感觉回一趟老家,你爸比我还招风?”

  陶玉书不禁莞尔,“这两天大家夸你还夸的少?”

  “那不一样。他们对你爸那是仰视,对我是‘你小子走了狗屎运’。”

  “哈哈!”

  陶玉书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林朝阳的这种感觉倒是没有错,因为陶父的燕大教授身份距离大家太过遥远了,所以冷不丁一见他,所有人用的都是仰视的目光。

  而林朝阳则是队里人从小看着长大的,他冷不丁成了大作家,因为太过亲近,大家很难升起那种仰视的感觉。

  不过这种情况在大年初二的时候有了明显的改善,因为公社领导竟然领着县领导跑到了林二春家。

  据说是县里领导听说了林朝阳这个享誉全国的大作家荣归故里,特地前来拜访的。

  得知这个消息,小杨屯的人终于明白了林朝阳这个作家的含金量。

  送走了县领导,陶玉书问道:“这位周县长礼数倒是挺周全,就是不说来干嘛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人家是县领导,总不可能是真来给咱们拜年的吧?”林朝阳轻松说道。

  “那你说他是有事相求?”陶玉书问。

  林朝阳摇了摇头,“谁知道呢,他们这些当官的,有话也不可能第一面就跟你说,绕来绕去的,我猜无非可能是想让我写一写家乡。”

  陶玉书微微颔首,除了这个目的,她也想不到有什么理由能让一个县领导跑到一个作家家里来拜年。

  “那他要是真让你帮忙写点东西,你写吗?”

  “如果有合适的题材没理由不写,毕竟是家乡,可如果是生搬硬造就没必要了。”

  夫妻俩正聊天的时候,就看着张桂芹女士穿戴整齐的出了门。

  “妈,你干嘛去?”林朝阳问。

  张桂芹回道:“我去串串门。”

  这句话听在林朝阳的耳朵里,自动被替换成了“我去装装逼”。

  夫妻俩相视一笑。

  下午二埋汰跑来找林朝阳,问他:“朝阳,你是不是明天走?”

  “嗯。”

  回小杨屯这几天,林朝阳和老丈人一家成了小杨屯乃至周边大队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

  以前队里人都知道林朝阳老丈人是燕大教授,还成了大作家,可说到底是没有眼见为实,张桂芹再怎么说也总归是让人不太信服。

  林朝阳一年多没回家,老丈人一家也从来没露过面,有些喜欢嚼舌头的少不了根据这些情况挖空心思的编排一番。

  现在好了,教授老丈人来了,林朝阳也回家了,一切风言风语烟消云散,林朝阳也成为了人们口中自小就天赋异禀的大作家。

  我说什么来着,这孩子打小就聪明,一看就是个当作家的好苗子!

  这几天里林朝阳成了队里人关注的焦点,二埋汰没少在背后宣传。

  “朝阳,广播里头说国家要改革开放,你说以后种地还有前途不?”

  林朝阳无语道:“种地啥时候有过前途?”

  “那你说我去打工咋样?”

  “打工?”

  这个年代的农村青年有三大改变命运的途径:招工、当兵、考学。

  二埋汰一样都沾不上,家乡周边的国营工厂已经多年都没有招过工了,有招工的机会也轮不到二埋汰。

  当兵就不用说了,二埋汰眼睛有点斗鸡眼,人家部队根本不要。

  他小学学历,这辈子就与书本无缘。

  “你想去哪儿打工?”林朝阳问。

  二埋汰有些扭捏,“我要是去燕京,你能帮我找个单位不?”

  林朝阳摇了摇头,“咱们俩从小长到大,你要去燕京,缺个落脚的地方,我能帮你想想办法,但你要说帮你找单位,这个我超出我能力范围了。”

  二埋汰他不死心的说:“哪怕是临时工也行。”

  “要是临时工,一个月就赚二十块钱,在燕京衣食住行哪一样不要钱?你能攒下钱吗?

  而且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刷回家,你去燕京有意义吗?”

  闻言,二埋汰失望的说道:“那可咋整啊,我得赚钱娶媳妇!”

  “光想着娶媳妇,你咋不想想你大哥?”

  “我大哥咋了,他下半辈子有指望了。”二埋汰没心没肺的说道。

  东北农村人的外号也是有讲究的,谁头上要是有个外号带个“二”,那前面必然有个“大”。

  二埋汰有个大哥是大埋汰,他比二埋汰幸运,18岁参了军。

  去年和南边打仗,大埋汰也上了前线,立了个三等功,却丢了只手。

  消息传回小杨屯,二埋汰一家人难受归难受,但心里却有个朴素的念头。既然大埋汰是为国负伤的,那下半辈子肯定是部队管了。

  他们却不知道未来几年会有裁军这种事,国家当然会管大埋汰,回乡安排个工作肯定没问题。

  但以大埋汰的身体,大概率只能干那种边缘岗位,比如保卫。

  用不了几年就会面临失业的命运,哪怕不失业,恐怕也是清贫度日。

  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里,日子只会越来越难。

  兄弟俩要是都没有个正经营生,光是浑浑噩噩度日,以后恐怕只能走上外出打工的道路,倒不如趁着现在机会多,去南边闯荡闯荡。

  “你要打工,去广东吧,那里机会多。”林朝阳叹了口气说道。

  二埋汰知道广东有国内第一批开放的特区,可听着着这个千里之外的陌生地名,他只感觉到一股茫然无措。

  “去广东,我能干啥?”

  “能干啥就干啥,去了肯定是先给人家打工。等以后攒点本钱,自己可以做点生意。”

  无论是打工,还是做生意,这些事与二埋汰人生前二十年的经历眉头任何交集,他有些底气不足的问道:“我能行吗?”

  他敢说去燕京的话,是因为燕京有林朝阳在。广东他倒是知道,可那里他人生地不熟的,想想就感到胆怯。

  “没有什么行不行的,你不是要赚钱娶媳妇吗?那边的风气比内地开放很多,赚钱的机会也不少,但前提是胆子大、脑子活。你要出去闯荡的话,我建议你去那边试一试。”

  二埋汰犹豫了片刻,点头说道:“好,我听你的。”

  林朝阳从兜里掏出两张大团结,“去时候的火车票就当是我赞助你了,能不能闯出来就看你自己了。”

  二埋汰攥着钱,再次用力的点了点头。

  他的眼神里有对未知的忐忑,有强装出来的坚定,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本章完)

第130章 回京后的好消息

  晚上吃完饭,林二春把林朝阳叫到屋外。

  “二埋汰找你干啥?”

  “他想去外面闯闯,问问我的意见。”

  “你咋说的?”

  “我让他去广东那边,那边风气开放,适合他这种情况的去闯荡。”

  林二春点了点头,没再问这件事,抽了两口烟才继续说道:“你现在有出息了,但有些事该抓紧还是得抓紧。”

  “啥事?”

  林二春的烟袋锅作势要往林朝阳脑袋上磕,他往旁边一躲,老头儿只是吓唬吓唬他,哼道:“你说啥事?你跟玉书都结婚两年了吧?她肚子怎么一直没动静?”

  “你说这事啊!爸,玉书还在念书呢,我们俩现在要孩子不方便。”

  “有啥不方便的?你妈生完你月子都没坐,还下地干活呢。”

  “爸,时代不同了……”

  “屁的时代不同了!咋地,社会主义不搞了?”

  林二春的蛮横态度充分论证了什么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可能是觉得自己语气有点重,林二春缓和了语气。

首节 上一节 105/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