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2000 第724节

  枪花在演唱会上前一秒正唱着反战呼吁和平,后一秒主唱就纵身跳下舞台亲自动手给盗摄的人开瓢……

  在这种抽象情况的助推下,名气与专辑销量自然是逐渐一落千丈。

  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代滚圈大佬们的抽象表现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摇滚乐承前启后的发展,成人抒情、R&B、嘻哈说唱等类型开始大行其道,反战这个被摇滚广泛采用的题材也随之被束之高阁。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你会发现无论是华纳旗下的林肯公园亦或者环球旗下的共和时代、或者说其他乐队,他们自出道以来就经常被批评的缺少优秀的黄金时代概念专辑、过于流行等等。

  主要原因是公司也不敢赌——万一来张那样的专辑,失败了那就炸了。

  周易这张专辑的瑕疵肯定有,而且不小,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说全被他这个人给遮住了瑕疵的原因所在。毕竟也不是全摇滚,是更符合新时代商业市场的商业化专辑,简单说也是流行化了。

  但,即便如此,倘若他没有前面几张的成功以及华纳唱片的股份,小埃德加恐怕都得亲自来摁住他想要发行这张专辑的欲望。

  上一个试图在流行专辑里搞硬核深度的顶级大咖叫麦当娜,再上一个叫迈克尔·杰克逊,然后大家伙都寄了。

  “但你们的表现向我、向美国、向这个世界证明了……”

  双手食指环指向台下的周易微笑:“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就像是他所说的那样,小埃德加等人确实是不太理解周易为什么一定要出这种专辑的。

  像前三张一样老老实实搞点新奇玩意赚大钱不香吗,何必冒这个风险呢。

  但周易也只是以一句“我就想这么做”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单纯看着不爽。现在有底气有资本了,想嘴炮爽一把。

  “斯派克《Monster》销量神话席卷全球,粉丝狂欢与争议并存!”

  《斯派克专辑掀文化战争:进步派追捧VS保守派抵制!》

  “从销量奇迹到政治风暴:斯派克的双面争议!”

  《现实世界的超级英雄!不死鸟斯派克拉响舆论警报!》

  “……”

  波士顿这一场音乐节结束后,周易那一段袒露内心的谈话被拍摄者上传到了一个名为YouTube的新兴视频网站——

  这网站不像是MSN那样有名,就是个成立没多久的小视频网站,且对视频拍摄者记录生活极为友好,听说还是个华裔创建的。

  埃文·弗兰克在回家后就把自己手持DV拍摄下来的内容剪辑后随手传了上去,由于时长因素特意分了好几个部分。为了关注度,根据风向专门取了这么几个耸人听闻的标题骗点击量。

  或者说,也不能说骗,毕竟他是真挺佩服斯派克敢来趟这浑水的。

  “不得不说,我确实有点被他圈粉的意思。”

  亲身经历了斯派克的音乐节表演后,翌日回归校园的埃文·弗兰克绘声绘色的向同好讲述起了自己的遭遇:“报纸上说斯派克的《21 Guns》是新世纪的《Give Peace a Chance》,我觉得很有道理。”

  “可不是吗,我听说隔壁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学生组织都打算把《21 Guns》当做游行歌曲了。”

  虽然这俩不在波士顿,但与波士顿大学一样,这俩名校也在马萨诸塞州,消息流通还是挺快的。

  “不止。我听玛丽说,曼哈顿那边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也在组织游行,打算用《21 Guns》当指定歌曲……”

  埃文·弗兰克听得心头顿时一愣——

  《Give Peace a Chance》,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于1969年发布的第一支个人单曲,同时也是一首反对美越战争的反战摇滚歌曲。

  一经发布,这首歌就在美国乐坛迅速扩大影响力,成为了美国人反对越战的游行必选之歌。

  1969年10月15日,数十万游行示威者齐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高声合唱该歌,以此来表达对美国政府的抗议。

  三十多年过去,美国已经有很久都没有再出现过这种场面了。

  这一场伊拉克战争本就唤醒了许多人的反战情绪,呼吁着和平,眼下周易这歌又火起来被当做几大学生群体组织游行的抗议歌曲……

  “有多少人?”

  “哥伦比亚大学那边不清楚,哈佛和麻省理工据说是有近万名学生合流了。我们学校据说到时候也会有三千人左右去参加?具体没问清楚,他们现在天天在练《21 Guns》这首歌呢……”

  相较于同类型的其他歌而言,《21 Guns》中的“One,21 guns!(鸣炮,21响!)”这一句歌词确实是很适合用来游行,喊起来、唱起来很有节奏感、气势感。

  “据说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组织还向斯派克发出了邀请,想要邀请斯派克去进行领唱。”

  “???”

  周易一脑袋的问号:“我?领唱?”

  “你是不知道,这一次你在美国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群体里已经快封神了,威望那简直是高的不得了。”钱江哭笑不得,将缘由娓娓道来。

  这年头,你想找一个不吸不抽不赌不五毒俱全的好榜样,是很难得的。

  最起码在美国乐坛是这样的。

  周易恰巧弥补了这片空白,并且在这个赛道一骑绝尘,堪称没有对手。

  “不止是哥伦比亚大学,哈佛、麻省理工、波士顿大学等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常青藤高校的学生组织都打算联合在一起搞游行了,也对你发出了邀请,打算复刻当年约翰·列侬的盛况。”

  全球六百七十多万的专辑销量就摆在这里,虽然比不上昔日的约翰·列侬,那也是因为时代因素影响。

  况且,因为互联网的缘故,周易的影响力能够以极快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点反而是约翰·列侬所欠缺的。

调整一下状态

  快写到什么剧情了,不死鸟、传奇、反美、和平、摇滚、学生、游行、约翰·列侬、披头士,我相信你们也能看得出来。

  本章说也已经催了许久了(bushi)。

  这时期的伊拉克战争牢美天兵是威风不再了,也算是最好的机会了,当然必要的小说化加工还是得有的()

  思路得打开,今天明天请两天假好好调整一下状态。

  24号开始连续爆更把这段剧情结束掉。

第849章 周大嘴

  “埃德,我得多在波士顿这边留几天了。”

  “ok,完全没问题。”

  “哦对了,有件事打算跟你说一声,我打算在马萨诸塞州参与一场学生抗议美国政府的抗议活动,他们邀请我了。”

  “你的行程你做主,我们俩谁跟谁——等等你说什么?”

  “还有一件事——”

  “What?”

  “马萨诸塞州之后,纽约还有一场,是哥伦比亚大学那边的学生组织邀请我的。”

  “Are you crazy?!”

  加州。

  正在自己家小酌了那么两口的小埃德加于惊吓之下骤然拔高了自己的音调:“抗议活动?!学生组织?!”

  “别那么惊讶埃德,这玩意在你们美国不是常态吗。无游行,不美国。”

  “我不是——可——不是——你——”

  几次欲言又止的小埃德加语言系统多少有点宕机的趋势。

  这合理吗?

  你一个中国人去参与这些,你真的是中国人吗?

  为什么我以前认识的那些华人基本上都是从不参与美国任何舆论旋涡的?

  “谁说他们不参与的,被歧视久了还是会出来叫唤两句我很脆弱很友好请别歧视我。”

  “……”

  到底你是美国人还是我是美国人?

  怎么这语气听起来一点愤怒的意思都没有,反而有种作壁上观的……戏谑感?

  “……行吧,我到时候安排一下舆论那边的对冲。”

  也拿周易没辙的小埃德加叹了口气:“你别玩的太过分了,这里毕竟是美国。”

  周易的攻击性很强这事,这几年下来他都已经习惯了。

  没办法,周易的性格完全不像是他这些年所接触过的那些中国人,那些人都信奉谦虚、低调、吃亏是福、谨小慎微、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信条。

  就他不是。

  不知道的还以为哪来的土匪呢,迈着螃蟹步到处横着走。

  “放心吧,都是按照美国章程办事的。”

  电话另一端的周易令小埃德加最后是哭笑不得的挂断了电话。

  有一说一,这话也不算错。

  作为一个把游行当吃饭的国度,美国对于这方面的相关章程那已经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再加上这时候的美国娱乐圈还时不时就给白宫上上眼药,参与游行示威这事大家伙都没少干。

  你能数得上号的大咖,有一个算一个那曾经都是“惯犯”,尤其是那些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走过来的。

  周易这也算是在美国游行历史上补全了最后一块拼图——第一位中国籍超级巨星嘉宾。

  “这群大学生还是太闲了。”

  简单给在记事本上罗列出了几个步骤后,再次长叹一口气的小埃德加第一次对于美国大学的暑假制度充满了怨念。

  但凡不是大学生放假了,他们都没这么闲去参加这种合流抗议的活动,更不会恰好赶上周易发专辑这个当口。

  哈佛、波士顿、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大学等等院校,暑假时间通常是五月初或者五月中旬就开始了。这些名校生自然不会浪费时间,在这个美国国内对伊拉克战争怨声载道的时间点,那是可劲撒了欢的参与游行。

  除了反对伊拉克战争以外,还有像什么环保、动保等等游行也穿插其中,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什么名校学子的必修课呢。

  “游行这玩意真心的确实有,但实际上的本质绝大多数不过只是生意罢了。”

  见证过带英大缺大德的钱江还在叭叭给周易讲解参与游行的要点,以及到时候要怎么营销,力求不要让周易有利用学生游行的心理负担——

  放下杯子的后者笑着摆手示意无需多言。

  他能不熟吗,那可太熟了。

  要么,就只是单纯利用民意来进行舆论攻坚;

  要么,是单纯的作秀给自己捞名声资本。

  喜欢盲目跟随舆论、被舆论裹挟参与游行的人中,是真心的确实不在少数,但领头羊是实意的可就稀罕了——

  交了保护费那就没有游行抗议,没交保护费就马上搅和起舆论然后直接带人开车到你家门口!

  带英修条铁路都能被利益相关方的游行给折腾够呛,今天这个要保护明天那个不能拆大后天必须得绕路。

  “铃铃铃!”

  正谈着呢,周易的私人电话却突然响了起来。

  大晚上的还奇怪谁会打私人电话来找自己的周易摸出手机定睛一瞧——杰西卡·阿尔巴。

  ?

  “喂?”

  “hey斯派克,你还在波士顿吗?”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了杰西卡·阿尔巴那甜美的嗓音。

首节 上一节 724/8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