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戏腔都不会,你懂毛线京剧 第181节

  红色长靠的生角躬身领命,“王平愿往!”

  诸葛亮:“王将军~愿往?”

  王平:“当报国恩!”

  诸葛亮思索片刻,开口道,“王将军向来谨慎!

  此番到了街亭,必须靠山近水,安营扎寨!

  扎寨之后,将山势营盘,画一图形,呈来我看,不得有误~~~。”

  “得今!”王平领了军令,走到台前。

  左手捋髯,右手拿令,凝思沉思片刻,却略露悔意!

  而后撤步转身举令下了戏台。

  “赵老将军听令!”诸葛亮继续道。

  白靠老将拱手,“在。”

  诸葛亮:“带领三千人马,镇守列柳城。”

  “得令!!!”赵云领命而下!

  “马岱~~听令!”

  黄靠将军应道,“在。”

  “解押粮草,军中听用,不得有误!”

  “得令!”马岱亦领命而下。

  台上的向小园,俨然指点江山的汉军丞相诸葛亮!

  而此时台下的老戏迷,却纷纷摇头叹息。

  一脸颓唐……

  他们自然不是叹息台上演员的本事。

  而是叹息的这出戏本身!

  或者说。

  台上这几位大角儿,尤其是向老板的诸葛亮,已经完全把这帮老戏迷给代入到了戏中的故事。

  以前的时候,为何台下戏迷们听悲剧的戏会哭,看喜剧戏的戏会乐。

  就是因为这好的角儿,就是这戏台上的王!

  他们做的是把控人心的活!

  或许,当下许多影视演员也能如此。

  但最大的不同,影视剧里一个镜头可以去拍许多遍。

  而这戏台上,却不允许又任何的差错。

  更重要的是,戏里的人,想要真真正正的“活”过来,哪里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帮老戏迷,叹息的是诸葛亮不该让那马谡镇守街亭!

  这唱念做打,哪一件不是水滴石穿的功夫?

  唱!

  京剧演员想要唱好,不仅需要天生一副好嗓子,还得日日夜夜的吊嗓,

  念!

  刚刚弹幕中,已经有人科普过这念白在京剧中的讲究和来源。

  千斤念白四两唱!

  坐!

  更不用说!

  这是手眼身法步上的功夫。

  每个动作,每个眼神,要一板一眼,有板有眼。

  京剧演员从小就要“顶碗”,“下腰”等等去练习。

  为何,就为了能把这些动作,做的漂亮,利索!

  但更难的,是味儿!

  戏里的人,和现实中的人不一样。

  现实中的人好模仿。

  可这戏里的人呢?

  因此,最重要的,听戏看戏,看台上角儿的本事,只是基础。

  说的再直白点。

  这些身段动作和唱念,你说对了,那是基础!

  可就算如此,当下梨园行怕是也难找出几个。

  为何王清俞口碑在戏迷圈慢慢变差,转行去做综艺。

  因为有些唱腔她唱不准,身段做不到位了。

  为何430女团,之前被弹幕里的戏迷吐槽。

  因为尖团字都不分了!

  不要看,刚刚这段,扮做诸葛亮的向小园只是站在台上。

  说说唱唱。

  可他不仅把程式化的这些唱念和身段,都给有板有眼的完成了到了极致。

  更难得的是。

  他的诸葛亮……有味儿!

  这挂味儿,说白了就是戏台上演员唱得有韵味。

  而老戏迷听戏,就是听得这味儿。

  让他们觉得,这就是诸葛亮,而且戏里的诸葛亮就应该是这样!

  当然。

  对于《失空斩》这出大戏来说,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不过仅仅是开始,这帮老戏迷们,就已经全身心投入到了这出戏中了。

  他们共情诸葛亮怀念先帝,叹息诸葛亮不该让这马谡镇守街亭……

  或者说。

  此时,他们的心,正在被戏台上的向老板给“摆弄”着……

  ………………

  台上!

  诸葛亮吩咐道,“马谡进帐!”

  蜀军传令:“马谡进帐!”

  马谡大步上台,“来也~~~!”

  诸葛亮示意,马谡在诸葛亮旁坐下后,瓮声道,“末将正在校场点兵,丞相传唤,有何密令?”

  诸葛亮目视马谡,神色及其凝重:“今逢大敌~非比寻常,我有一言,将军听了!”

  而后。

  锣鼓经!

  慢长锤起。

  接着!

  一直没有动静的京胡,终于响了!

  瞬间,台下老戏迷不自觉的挺直了腰板!

  这出戏,第一段向老板真正意义上的唱!

  要来了…….

154 好弦儿!好角儿!(2更求全订)

  如果说,武场伴奏中,最重要的乐器就是单皮鼓。

  那么文场,最重要的就是这京胡。

  京胡比夏国人耳熟能详的二胡,整体要小很多。

  琴杆大概有笛子长短,琴筒也就腕子粗细,两支弦轴再加一副马尾竹弓。

  东西隋饶不大,声音却响亮得不可思议,大老远就能把你拽住,像节肢动物中的“知了”。

  这就是京胡,褐色或黄色竹身,琴筒上蒙着条块清晰、黑白分明的蛇皮,蛇皮边缘裹着庄重的黑绸或蓝布!

  此时,戏台右侧的琴师有两位!

  一位是孔二弦孔老爷子!

  他在民乐圈京胡和二胡的地位,好不夸张的说,是无人能撼~动的。

  上了戏台,他就是梨园行最好-的弦儿!

  下了戏台,他也是夏国最顶尖的-二胡演奏家家!

  说起他和向小园的相识,还是要从约摸五年前说起。

  本身,他性子比较清高。

  你说要给人伴弦儿,那没问题。

  但要成为别人的专属琴师,孔老爷子是无论如何都不肯的。

  可就在一位老友的推荐下。

  孔老爷子遇到了向小园,两人即兴合作了一首程派经典青衣戏《锁麟囊》唱段。

  孔老爷子惊为天人!

  后来才知道,自己伴弦的年轻人,竟然就是年少就在梨园行成名的箫源。

  孔二弦当时极为疑惑,毕竟向小园小的时候唱得可是老生,怎么就改唱旦角了?

  按照他直爽的性子,就直接问出了口。

  也就是那个时候,向小园的答案折服了这位夏国第一弦儿!

首节 上一节 181/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