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别装,我都看到你摸金符了! 第199节

“酒店里用的抽水马桶,一按冲水键,就会把水全部抽到下面去,防止回流。就跟我们被强大的水流吸进这个地方是一个道理。”

“弄不醒活,不懂,不晓得。”

陈二娃对林逸口中那些阴阳风水理论倒是非常感兴趣,对这种内容还是相当抵触的。

“你们应该听说过,当初张献忠为了转移自己的私银,就把树木一劈两半,中间掏空,填入金银锭之后,顺着江水把这些浮木全都扔了下去。”

从小在江边长大,这些故事陈二娃当然知道。

“晓得,听我老汉儿讲,那个东西我们这里人叫‘青冈棒’,用两片橡树树干做成的木鞘,中间装起一二十个银锭子,再用铁圈箍起,像个棺材似嘞,放到江水里头,到时候再派人去下游打捞。

最后,没等到去捞人都没咯。以前我们这边跑船的人家,家里都有一根钩杆,三米多长,只要下水都带上,能撑船,有事没事还用另一头捞几下,就当碰运气了。

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捞着啥子东西,我估计就算有人捞到也不会声张,你说是不是啊林大哥?”

林逸笑着点点头。

“其实,当初在江口,他是故意把‘青冈棒’放到下游,其实就是为了掩人耳目,真正重要的东西,随着这些‘青冈棒’一起也被放入了江水中。

当这些东西途经这个水道口,水下只要有人帮着把这些装有重要物件的‘青冈棒’引导进入主水道,借助虹吸效应,这些东西就会一股脑的被吸进这个溶洞当中。

就算那些人亲眼看着这些东西被卷进了这里,他们也没能力找到这些东西最终的归处。”

陈二娃假装听懂了,很是敷衍的点了两下头。

“那你说,这些东西现在在哪?”

林逸伸手指了指后面漆黑的溶洞和那条蜿蜒的水道。

“应该还在里面,你见谁把重要的东西放在门口的?”

说着,两人互相搀扶,深一脚浅一脚的继续在溶洞里艰难前行。

这条蜿蜒曲折的溶洞真可谓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上方的穹顶随着他们的深入,越来越低,到了最后几乎就是擦着他们的头皮。

脚下的水也越来越深,洞口也越发的狭窄。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就是这种地方。

就算你解开了进来的那个机关,人家这边都不用埋伏太多的人,只需要在上方钟乳石的位置站上一个刽子手,提一把快刀,进来的人只能排着队的挨“剃”。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找到这种地方的,作为藏宝的秘境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林逸举着手电筒四处张望,忽然,手中的灯光停留在了一面钟乳石断壁上。

上面用黑色的炭笔,画出了七八个曲里拐弯的符号,好像是一种象形文字。

第284章 东彝重地,生人勿近

东彝文!

这里怎么会出现东彝文?

林逸看着墙上那些曲里拐弯的黑色字迹,陷入了沉思当中。

东彝族是华夏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现在主要分布于川滇黔桂四地,其中巴蜀地区的东彝族人,主要生活在西南部的晾山上。

据东彝族的历史文献考证,他们是蚩尤九黎部落之中,东羌部落的后裔,从北部迁徙而来,最终定居在了西南地区。

经过时代繁衍生息之后,从最早的一个分支,到后来的六个分支即,乌、乍、布、莫、诺、恒。

这六个部落成为东彝发展壮大的基础。

东彝文属于他们内部使用的文字,是古代象形文字当中的一种,算是非常罕见的能够有序传承的古文字之一。

但是,林逸他们明明身处眉山地区,也就是西川盆地的中心地带。

东彝族的领地位于川西南...难道说,这位于岷江之下的暗道居然能一杆子给他们支到川西南地区?

“林大哥,你说这是啥子东西?”

“东彝文,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

“东彝?那不就是在晾山那里生活的那些人吗?我们被水卷到晾山来了?”

“应该不可能,十几分钟时间从眉山到晾山?那还修什么高速公路,干脆走水下通道好了。”

林逸一边回答陈二娃的疑问,一边举着手电筒仔细辨认上面的文字。

总共有八个字,写在一块被人为敲断之后,形成一个光滑斜切面的巨大钟乳石上。

翻译过来就是“祭祀重地,生人勿近”的意思。

字迹是用炭笔写上去的,无法分辨年代,而且东彝文传承至今,只有遗失,没有扩充,现在很多东彝族人使用的文字都是东彝文和汉字混用的。

从字面意思来看,这里应该是东彝人设置的一处专属的祭坛。

难道是这“大西王”仗势欺人,从东彝人手里抢来的?

按照时间推算,在张献忠占据西川那段时间,位于晾山的东彝人是被土司安坤家族统治,处于滇南的东彝人属于滇王的子民,位于QXN的东彝人被罗甸政权统治,也被称为“罗氏鬼主”。

特别是晾山的安坤土司家族,从明清两代依然享受朝廷的册封。

按道理说,大西政权根本伸不到这么远,更何况东彝三足鼎立,其中一方有难,其他两支肯定会前来支援,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人受欺负。

而且东彝族民风彪悍,能征善战,一直都是边陲政权争相拉拢的对象,谁没事会主动去触他没能的霉头?

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先用相机记录下来,然后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脚下的水域越来越深,渐渐没过了两人的膝盖,腰部一直快淹到他们的下巴颏,只能游上一阵。

陈二娃自告奋勇要去探路。

林逸再三告诫他别再跟上次似的,一不小心就被钻进陷阱里。

陈二娃应了一声,背好了自己的随身物品,叼着手电筒,一个猛子扎进了水下。

往前游了没多远,就看见他整个人从水下“弹”起,面色煞白,指着水下的语无伦次。

“林大哥,鬼,闹鬼,闹鬼咯,水底下...”

说着话,手脚并用着急忙慌的游到了林逸的跟前。

“冷静,冷静,说说你刚才看见什么了?”

陈二娃咽了一下口水,感觉不对,又赶紧往外猛吐了几口,这才指着前方的水域:

“一根链子,上面穿的都是骨头架子,人的骨头架子,好长一段,还会张嘴说话。”

“把人穿成串儿了?还会张嘴说话?你听见了?”

陈二娃点点头,又摇摇头。

“穿成串,张嘴是我看到嘞,说啥子我倒是没听见。”

林逸有些难以置信的皱了皱眉,调亮了自己的手电筒,把障刀反扣在手中,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游了过去。

陈二娃跟在他的身后也游了过去。

两人从几块大钟乳石穿插游过之后,就发现了那条横在水域中间的铁链,目测有个七八米长,从这片水域的一端连接到另一端,就像一条过江的吊索。

铁链的粗细大概有三四公分的样子,筷子粗细的锁扣三股扭成麻花状。

果然就像陈二娃说的,上面穿着数十具人类的骸骨,有的还保存着完整的状态,有的就只剩下一颗脑袋和锁骨。

有的只保留了上半身,下半身已经不知去向。

每一具骸骨都是用一个三角扣,穿过琵琶骨之后,上端顶穿了喉咙位置,钩在人的下颌骨上。

三角扣挂在铁链上,使得这里的每一具骷髅都大张着嘴,随着水流的冲击和水波的震荡,嘴巴一开一合,难怪会把陈二娃吓成那样。

“这是做啥子用的啊林大哥?为啥要把人吊在这里?”

“从刚才东彝文的提示来看,这里是他们举行祭祀的地方,所以这个很可能就是某种祭祀的方式,这些人有可能是他们自己人,也有可能是敌人,至于是什么时候的,暂时没办法判断。”

林逸虽然掌握一些法医的技能,但是这种常年泡在水下的骨架,是很难断定死亡时间的。

不过,从他近距离观察的结果来看,这些人生前是被锐器贯穿致死。

下颌骨和锁骨位置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很有可能是生前被活活挂在了铁钩上,然后沉入水下溺亡的。

东彝族一直保持着古老的祭祀习惯,这种祭祀的方法很有可能是对待战俘的一种的手段。

只是这些人的身份会是谁呢?

会不会是那些不开眼的“大西国”士兵,仗着自己兵多将广,来这里跟东彝族人抢地盘,然后发生火并,最后被人穿成了串做成了祭祀典礼的一部分?

铁链上没有任何的文字,也看不出什么特别明显的标记,铁链的两端是被巨大的铆钉固定在两岸。

两人一前一后通过这片区域之后,水位逐渐回落,扒拉了几下,就已经摸到了底。

站起身,从水里走上来,面前就是一片浅滩。

浅滩周围还有点燃篝火的痕迹,不远处还放着一口巨大的陶罐,盖着木质的盖子。

掀起盖子往里一瞧,里面竟然是三颗已经泡的极度腐烂的人头。

第285章 巫术秘法

由于这三颗脑袋一直泡在汤水当中,年深日久,溶洞又潮湿,几乎已经腐烂成了几坨腐肉,烂烂糊糊的黏在罐底。

三颗硕大的头盖骨杂乱的陈列其中。

陈二娃就看了一眼,一股酸腐的气味扑面而来,他差点就当场呕出来。

赶紧捂着嘴跑到一边吐去了。

这种场面林逸也算见多了,他先是看了看这个陶罐的成色。

朴实无华,属于大规模烧制的民用器,年代应该就在明末清初,最晚到不了康雍两朝。

这个时间线,倒是跟“大西王朝”的存在时间相吻合。

可这种将人头当做祭祀之物,烹而食之的习惯,最初是殷商对待羌人时候的待遇。

殷墟出土的文物当中就有烹制人头的食器。

而且在当时,用活人祭祀,已经算是一种非常正常且传统的祭祀方式,不仅被统治者所使用,在民间甚至都有所效仿。

东彝人作为东羌的后裔,有这种祭祀的行为就很正常了。

而且,这个根据史料记载,华夏历史上,“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人相食”的记录最多的,就是明朝,出现了二十五次。

明朝发生农民起义的次数也仅次于宋、唐两朝。

即便这罐子里煮过的人头不是祭祀之用,当做食物也能说得过去。

至少由此可以推断,这个溶洞,已经有二百多年没人涉足了。

好消息是,这里头的东西应该没人碰过,可能还原封不动的躺在某个地方。

坏消息是,这里是东彝族的祭坛,东彝族的巫术可是非常有名,说不定这里就有什么诅咒之类的东西。

而且,这么久没人涉足,也许就说明这个溶洞压根就没有出口。

想到这,林逸轻叹口气,把陶罐的盖子盖上。

打开手电,环视了一下这个浅滩的四周。

陈二娃那边也调整的差不多了,赶紧靠到了林逸身边,跟他一起举起强光手电,打量了一下四周的环境。

首节 上一节 199/4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