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你想干什么?你凭什么打我孙子!”贾张氏容不得孙子受委屈,她厉声喝斥着儿媳妇。像一头护崽的凶兽,仿佛随时要把秦淮茹给撕碎似的。
“妈,你今天别管,棒梗可气死我了,小小年纪不学好,刚上两天半学,就开始逃学不去了。”秦淮茹下定了决心要管教儿子。
“孩子小不懂事,你好好跟他说呀。哪有你这样当妈的,下死手打他。我看你就是看我们娘几个不顺眼,想弄死我们,你好找野男人。”贾张氏什么事都能拐到男人身上。看来她平常也没少想男人。
秦淮茹听到婆婆的话,气极反而说不出话来。
“我告诉你秦淮茹,这个家你能呆就呆,不能呆就滚回乡下去。我家贾家就留下这么一条根,……”
贾张氏越骂越来劲,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反转。棒梗逃学没错,贾张氏不该下乡,秦淮茹守着这个家不对……
秦淮茹心真的很累。婆婆不可理喻,儿子不懂事,她一点儿盼头都没有。她不想跟婆婆吵架,抱着槐花往炕上一躺,不再多说一个字。用沉默来抗争,这是她唯一能做的事。
她躺在炕上脑子里全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假如当年……
三大爷回到家里还在生闷气。三大妈解劝着他。
“我说当家的,你为棒梗生这么大的气,不值当的。”
“怎么不值当的?你知道我在学校里有多丢脸嘛。他作为一名教师的邻居,也不指望着学习有多好,至少你别破这个先例吧,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学就逃学。一个学校都没有这样的。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也没有见过这样的。”
“他再怎么着,也就是咱们的邻居。说是邻居吧,其实还隔着一个大院呢。算不得正儿八经的邻居。再说了,他从小是他奶奶带大的,就贾张氏那个样子,能带出什么好孩子。贾东旭没死的时候,他们贾家又能好到哪儿?要我说,贾家就两个好人,一个是死了的老贾头,一个是活着的秦淮茹。小当、槐花现在太小看不出来,其他人算了吧。你为这样的人生气,真是想不开。”
“刚开学的时候,我还好心好意,专门找棒梗的老师交待,这是自己院里的孩子,让他们照顾一下。我真特娘的嘴贱。”三大爷说到这里,直抽自己的嘴巴子。
……
“棒梗,我给你说,你明天可不许再逃学了。”贾张氏把儿媳妇气跑,她自己想了想,决定还是要说教一下孙子的。
“我没逃学。就是出了门,没找到学校在哪儿。”棒梗面对奶奶,就不是那么紧张了,胡扯着一个谁听了都不信的理由。
“我说是吧,我们家大孙子这么乖,哪能干出那样的事。你明天跟着小学生一起走,就找到学校了。”
“我可起不了那么早。”
“我就说让你晚两年上学吧,你妈非得挣命送你去学校。这才多大,才七岁多,还没到八岁呢,会个啥。真是的。”
贾张氏抱怨着别人,就是不提自己送孙子上一次学。因为她也不想早起。
第119章 何家添女
第二天,棒梗依旧以没有找到学校为借口,早早就回到家里等着吃午饭。三大爷不告状还好,这一告状,更是光明正大地逃学了。棒梗真是个奇才。
秦淮茹都快疯了,拼着下午上班迟到,也要亲自押着棒梗到学校里。
秦淮茹和棒梗一起,在办公室里被班主任老师好一通批评与教育。
办公室里帮听的老师们,听到棒梗逃学的借口,都气极而乐。
“王老师,这可真新鲜,我教了这么多年学生,第一次听说没找到学校就不来了的。”
“这样的孩子可真没救了。找个什么借口不好,非得找个一听就假的理由。看着聪明样,其实蠢到了家。”
“这才七岁,就表现得这么‘人才’,那再大一点,估计就找不到了家。”
“可不嘛,街头的混混,哪一个有家。”
“这学生要是我班的,我早就给撵滚蛋了。”
……
班主任很生气,真想把这个万难的学生撵回家。这个年代里,可没有义务教育一说,教师想让学生失学,那是很容易的事情。
秦淮茹一再相求,边求边哭述着自己的不容易,一个寡妇又要上班,还要照顾婆婆和三个孩子,最小的孩子刚四个月……
人心都是肉长的,看着这位被儿子气哭的母亲,班主任老师心软了,就这样,棒梗又重新回到了教室。
不过贾梗的名字已经人尽皆知,学校里又来了一个神人一般的奇葩。
因为棒梗的事,三大爷和贾家更加疏远。老师们不愿意再把精力放在这个奇葩学生的身上,根本不干涉棒梗的自由。你愿意怎么着都行,只要你在学校里就可以。别回头在学校外出了事,学校还要受牵连。
快要立冬了,于莉感觉要生。何雨柱兴奋地快找不到了北。还好提前把丈母娘接了过来。在于莉妈杨于氏的操持下,拿着大包袱小行李,把于莉送进了医院。
秦淮茹这个四合院洗衣女神看得最清楚,她很嫉妒。自家男人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对自己这样过,哪怕第一胎生了个儿子,月子里也就吃到了半只鸡。
看人家于莉,这还没生呢,傻柱就三天两头地给她做好吃的。这同样是去医院,自己婆婆连个面都不露,自己因为难产,才被邻居给送去的。人家何家提前把人送医院里待产。没法比呀。
立冬那天,何雨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何雨柱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只要媳妇孩子平安,比什么都好。抱着女儿爱不释手,宝贝得不得了。
看到女婿没有因为生的不是儿子而不高兴,于母庆幸闺女好命,找了个通情达理的好男人。
女婿这么好,那作为丈母娘的,也不能落后不是。
她在何家,不光伺候闺女坐月子,也顺带着把何家所有的家务活都揽了下来。
何雨柱要进个厨房,于母都不愿意。你再是个厨子,那是在外边,在家里,就没有你进厨房的份。
何雨柱过上了饭来张口的日子,天天就是傻乐。
因为侄女出生了,何雨水也欢喜得不得了,天天围着侄女转,实在舍不得这个小肉团,于是就从颜明小院里搬回了自己原来住的厢房。这样她就离侄女更近一些。
于母天天住在何家,家里的小女儿于海棠不乐意了,吃不惯父亲做的饭,自己又不想做饭伺候人,于是她打着帮忙照顾外甥女的名义,也跑到了四合院。
于海棠和何雨水打小就是同学,现在又是亲戚,两个小姑娘就睡在一个屋里。
何雨水屋里的炕很大,两个人一点儿也不觉得挤。
于海棠不是第一次到何家,但她是第一次进雨水的房间。看着满屋的家具,于海棠很羡慕。
“雨水,你的屋可真漂亮,你屋里的家具和正屋里的一样。姐夫对你可真好。”于海棠打定了主意,以后也要像姐姐一样,嫁个好人家。
“那是,我哥能对我不好嘛。”
……
“明子哥,我和小莉都没读过什么书,雨水还是个小孩子。所以这孩子的名字,还是麻烦你跟嫂子帮着取吧。”何雨柱求到了颜明。
何家人加上于家人,一共五口,商量了好几天,除了小芳就是小芬的,总是想不到好一点的名字。
“柱子,这自己的产品自己命名,哪有找人帮忙的。”颜明调侃了一下。
林雪第一次听到这么新鲜的说法,很想笑,可是想想颜明说的也有理。
“就是,柱子,你还是自己给孩子取名字吧。你是闺女的爹。”
“我要是能想出来个好点的名字,我还来求你们,商量了几天了,想了几个名字,都不满意。”
“那我给孩子起的名字,就能准保你们满意了?”
“那可不一样,看你这满屋子的书,一准能给闺女起个好名字。再说了,你看嫂子给大花小东起的名字多好听,易江水,易向东,听着就和别人不一样。”何雨柱对颜明那是相当地崇拜,所以也就无条件地相信他。
“那行吧,让我想想,……嗯,这丫头是立冬那天生的,立冬不算冬,还是秋天,咱们燕京哪里的风景最美呢?香山红叶。有了,叫何红叶或何秋叶,我看还是叫何傲霜吧,荷尽己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好,真好。有出处,有喻意。”林雪首先赞了出来。
“哥,我要是能听懂,我是你儿子。”傻柱摸着自己的脑袋,糊里糊涂。
“算了,知道你也听不懂,我给你写下来吧。”
颜明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宣纸,用瘦金体写下三个名字:何傲霜、何红叶、何秋叶。还专门在第一个名字下用小楷写下了苏轼的那首诗。
“柱子,拿回家,和弟妹还有你岳母商量商量,看看喜欢哪个。”
“哥,这大名有了,我听着哪个都好,反正比我们起得强。你再帮着起个小名吧。”
“小名叫小叶子吧,可着红叶起了两个名,小名就简单些。”
“柱子,商量好后明天到我那儿给闺女把户口安上。还能多一个人的口粮。”林雪催促了一下何雨柱,总不上户口,少一个月的口粮呢。
“得嘞,孩子有名了。哥、嫂子,谢谢你们。”
何雨柱拿着宣纸,兴高采烈地回了自己家。
“柱子,这明子写的一手好字。”于母看了看宣纸,虽然不认几个字,但看着齐整,就认为是好字。
“那可不,明子哥从三岁就跟着他爹读书习字了。小莉,你看哪个名字好,咱就用哪个。”
“我看着哪个都好。”于莉也有选择困难症,读着都觉得好听。
“那咱再多生两个,把这名字全用上。”
“滚一边去,你把我当成老母猪了。再说都是女孩的名字,咱不要儿子了?”
“妈,你看小莉她骂我。”
于母看着小两口玩笑,也不出声。这个时候不是自己插话的时候。
“这回完了,到底用哪一个名字?叫雨水、海棠来参谋一下。”
还没说完,何雨水的于海棠已经进了门。
“雨水,你们刚才不在,这是明子哥给起的名字,你们看看,哪个好。”
“第一个好,我喜欢第一个。”何雨水一眼就做出了决定。
“嗯,第一个下面还写了出处,我也喜欢第一个名字。”于海棠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得,就听你们的,我的宝贝女儿就叫何傲霜了,小名小叶子,香山红叶的叶。这也是明子哥帮着起的。”何雨柱总结发言。
终于何家人结束了烦恼。
轧钢厂的养殖场现在已经正式成了规模。七八十头猪膘肥体壮,一千多只鸡不光长成了,还天天下不少的蛋。
上面的领导听说轧钢厂的伙食很好,专门到厂里进行了调研。看到这么些猪和鸡,着实把轧钢厂领导们一顿夸。
还责成一直负责此事的副厂长张德明好好总结经验,落字成文,把轧钢厂自力更生、积极自救的经验,推广到各个有条件的工厂去。
轧钢厂的工人没事就喜欢去那边看看。虽然暂时还吃不着,但是仿佛看到了希望。
工人们私下里,对厂领导们都是赞不绝口。很快领导们听到了群众的夸赞,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养殖场是何雨柱建议的,并且猪崽和鸡苗也都是他帮着买来的。为此,何雨柱更受领导们的重视。论功行赏,大家也都觉得应该奖励他一点什么。
他已经挂着食堂副主任的名头,领导们决定再给他涨一级工资。何雨柱的六级炊事员就这么着变成了五级。
喜得千金,又涨了几块钱的工资,何雨柱的心情很是好。走到哪里都是一脸的笑模样。对院里人更加客气了几分。
只是他仍不愿意搭理他的两家邻居,东厢的刘家,西厢的贾家。
秦淮茹注意到了何雨柱对自己的态度,但她没有精力去关心这些。她的心事可不少,顾不得傻柱的脸色。
自打她接班之后,干的时间越长,她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个学徒工,厂里照顾她,按着三年高级学徒发的工资,领到手里也仅仅有22块钱。转正还遥不可及,将来很长的时间里,家里的收入只能是这些。
按照国家58年下发的规定,技术工种,学徒必须满三年,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这么一点工资,要养活一家五口,秦淮茹感觉自己做不到。尤其家里还有两个嘴馋的,婆婆和儿子。时不常地在家里要闹上一次,不是棒子面咽不下去,就是好长时间没吃上肉。
第120章 秦淮茹进化
这一对奇葩娘俩,没少让秦淮茹头痛。只能自己中午在食堂里少吃一些,带些油水回来堵他们的嘴。
不过好在有一大爷每个月送到家里的十五斤棒子面外加两块钱,家里人才不至于月底挨饿。
学习技术方面,秦淮茹知道自己想错了,那些东西,不是自己所谓的聪明能学会的。再加上没有多少文化,看个游标卡尺,足足跟着易中海学了三天才勉强会用。
至于看图纸,对于秦淮茹来说,那是天书。
她现在很怀疑自己靠能力,能不能转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