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自己包装的偶像明星,在反向输出日本的时候能够获得成功,自然就可以打消一切疑虑。
不说别的,娄晓娥肯定就会同意跟自己合作,帮助自己开辟港台市场。
换言之,别看日本跟港台的流行文化现在很牛逼,可要真论造星跟做内容,曹志强还真不怕他们。
毕竟曹志强有后世的见识跟知识做依托,还有系统外挂做辅助。
这,才是他敢一个人对抗日本以及港台流行文化的底气。
一人成军,不过如此。
但是,这都需要一个大前提。
那就是日本方面,要给曹志强一个名正言顺的发行渠道,让曹志强可以正正经经的去日本发展。
最起码,要让曹志强的歌,不受阻碍的在日本发声,并且能在日本捞取到足够多的报酬。
而这,就需要一个靠谱的日本友人了,而且最好是跟日本歌坛的圈内人。
毫无疑问,这位负债累累的佐田雅志,就是目前来说的最佳人选。
佐田雅志的身份特殊。
他不光在日本国内,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创作型歌手。
他在大陆这边,也是第一个影响力不小的人。
毕竟第一个来华开演唱会的日本人,噱头还是十足的。
而且佐田雅志不光本人牛逼,他父亲佐田雅人,在日本娱乐圈也很有人脉。
所以,要是有佐田雅志帮忙打通日本方面的关节,曹志强介入日本市场的途径就打开了。
那么按照对等原则,自己这边可以把日本歌手的歌,在国内发行。
同样道理,通过佐田雅志,也可以把自己这边的歌手引荐到日本,让日本人听到华人的歌声,让大陆的华人偶像,赚到日本人的钱。
只要歌好内容好,相信赚到小鬼子的钱这方面,肯定不会是问题。
当然了,这里面的小心思是不能说的,只能说那些高大上的互利互惠的部分。
尤其是要画好大饼,让对方相信,通过跟自己合作,可以让日本艺人,尤其是让佐田雅志这个中间人,在大陆这边赚的盆满钵满。
“你的想法很不错!”听了曹志强一番诉说的佐田雅志十分兴奋。
“不过,曹桑,你真的能做到你说的那些吗?我是说,你真的能保证我们日本歌手在大陆的唱片发行权吗?”
“呵呵。”曹志强微微一笑,“这样吧,过两天,我的出版社就要开业了,到时候你跟着一起参观一下吧,到时候你就有信心了。
只要我的出版社开业,我当然就有资格发行图书跟音像制品,只要内容不违规就行。
现在是中日友好的蜜月期,只要我们彼此都引入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进行一个互相授权,那问题就不大。
由于我国还没有相关的音乐著作权法,我们就只能用公司对公司的授权合同的模式,来对这方面加以约束了。
不过,这种乱而无序的状态,早晚会终结。
而我希望,这个乱而无序状态的终结,能够从你我而起。
就让我们携手一起,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再搭建起一座美丽而坚固的桥梁吧!”
“很好!”佐田雅志心情激动的握住曹志强的双手。
“中日交流,增进友谊,这正是我想做的!
曹桑,你说的没错,你们国内市场很大,人民也很聪明,这种版权意识淡薄的局面,也早晚会结束。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携手,提前结束这个乱局吧!”
“说的好!”
曹志强也紧紧反握着佐田雅志的双手,满脸都是激动之色。
“佐田君,你我携手,合作共赢,共同开启美好的明天吧!”
7017k
187 开业在即,我真是又忙又惭愧啊
与佐田雅志的这次家庭式交流,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最典型的变化,就是佐田雅志决定延长在大陆的停留期,等参加完曹志强那个出版社的开业典礼再走。
原来,这次佐田雅志来大陆,本就没打算多停留,只想着谈完电影版权的问题就回日本。
因此,佐田雅志原本的打算,是指在大陆这边停留三天。
但现在因为认识了曹志强,还打算跟曹志强合作,这才临时做出改变,延长在大陆的停留期。
毕竟曹志强说的再好,手下没有真正的出版社实体单位,那也是空口白话,啥也没用。
接下来的几天,曹志强就又开始了充实而忙碌的行程。
首先,他要去买房子,当做出版社的办公地点。
其实红光机械厂呢,本来是想让曹志强使用工厂原先红光杂志部的办公地点,也就是红光机械厂的宣传科所属的办公大楼。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节省很多经费,甚至吃饭都可以去工厂食堂吃。
不过曹志强并不喜欢,因为那样一来,跟红光机械厂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自主性太差。
但办公地点距离红光机械厂太远也不行。
毕竟红光出版社,终归是红光机械厂的下属单位,有些事情还是要麻烦总厂的。
比如说印刷这块儿,那就必须肥水不流外人田,要试用红光机械厂内部的印刷机。
是的,红光机械厂内部是有自己的印刷车间的,里面都有专业的印刷机,据说还是当初苏联援建的时候,从苏联进口的。
机器虽然旧,但维护的不错,比很多乡镇印刷厂的设备要好多了。
当然了,这也是红光机械厂这种国有企业的特色,那就是大而全。
实际上,这个时期的红光机械厂,根本就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镇。
这里面不光有生产车间,其他吃喝拉撒玩等等等等的各种配套产业,也十分齐全。
别看这里只有八千多人,其实这是因为当初支援三线建设以及开办分厂的时候,分出去了太多人所致。
据说在六十年代的时候,这个红光机械厂的规模是三万多人,不比红星轧钢厂的规模小。
但是,在支援三线建设的时候,红光机械厂作为一个重点大厂,很多骨干被分出去支援兄弟单位了,其中就包括曹志强的父亲母亲,以及曹志强的亲姐姐。
反倒是红星轧钢厂,由于工厂性质不同,被拆分的程度比较低,反倒没有被削弱。
但也正是如此,时至今日,北平这边的红光机械厂总厂呢,不但人数大大减少,而且技术人员稀缺,反倒不如当初支援建设的一些分厂跟兄弟单位了。
比如曹志强父母曾经工作过的南京育红机械厂,那个工厂现在的规模,就已经大大超过了红光机械厂总厂,而且总体的技术水平也更高。
这种总厂不如分厂的情况,在这个时代也是稀松平常,所以支援建设这个事儿,你很难说明白得失问题。
如今的红光机械厂总厂呢,虽然还有八千人的规模,还有大片厂区跟设备,却再也没有当初那番红红火火的气象了。
就是这八千多人的规模,还是红光机械厂一省再省的结果。
因为红光机械厂现在已经属于亏损企业,像这种亏损企业,裁员才是硬道理,能不招人就不招人。
总之,既然红光机械厂有自己的印刷设备跟工人,而且李厂长也明确表示会给优惠价,那曹志强没理由不把印刷业务交给自家工厂。
既然还需要自家工厂的印刷能力,这办公地点自然就不能距离机械厂太远。
所以曹志强选来选去,最终在红光机械厂隔壁的一家玻璃厂,盘下了一栋办公大楼。
那个玻璃厂呢,因为工艺落后以及污染等问题,如今已经被另外一家玻璃厂给吞并了,大量人员都去了新工厂。
原来这里的老厂房呢,现在基本都当做仓库用。
至于玻璃厂那栋上下两层的办公大楼,则暂时空了下来。
玻璃厂一直把那栋办公大楼对外招标,想要找人盘下来。
不过这地方在北二环之外,久大湖以北,本就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加上又是办公用地,所以在这个时期,根本没人对这里的办公大楼感兴趣。
顺便说一句,在八十年代初,北平的二环之外都是郊区,出了二环就等于出了城。
而久大湖,其实就是后来的柳荫公园,不过这时候还不这么叫罢了。
虽然那个办公大楼没人要,但曹志强却觉得不错,于是跟人谈了又谈。
最终,曹志强用个人的名义,花了九万块钱,把那栋上下两层砖混结构的办公楼,外加办公楼周围好大一片厂房用地都给盘了下来,总面积达到了两千三百三十八平米!
这个盘,是租不是买,租期是三十年。
也就是说,三十年之内,这栋大楼都是属于曹志强个人所有。
盘下了之后,曹志强就决定先把这里当做红光出版社的办公地点。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曹志强太傻,说他花了九万块钱盘下一个工业用地的破楼,太不划算。
要知道,那地方虽然面积大,总面积两千三百多平,但地方太偏,加上工业用地的缘故,六万块太不值了。
不过曹志强却知道,自己这个做法有多赚。
开玩笑,这里是哪儿?三环以里的柳荫公园附近啊!
这里再往南,就是北师大分校,后来的北联师范学院!
别看现在这里很偏僻,没啥人,可一旦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这里就会进入大开发阶段。
到那时候,如无意外,这片工厂区都要推倒重建。
一旦开始拆迁重建,自己这三十年产权的办公大楼,那可就值大钱了。
当然,这些事情没必要跟别人说,自己偷着乐就好了。
办公地点盘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招人了。
对此,余德利倒是很利索,很快就把人给拉来了。
余德利这次找来了六个人,其中四个人都没超过三十岁,另外两个超过三十岁的人,年龄最大的也才三十三岁。
可以说,余德利找的人,都相当的年轻。
不过也可以理解,现在只有年轻人,才有跳槽的冲动跟欲望。
要是过了四十,一般除非没办法,否则都不乐意丢掉原来的铁饭碗,去一个新成立的,不知道未来会如何的出版社工作。
虽然余德利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曹志强觉得还好。
或者说,曹志强觉得这种年龄构成的人员,才更符合他的要求。
年轻人才有闯劲儿跟创意,思想才不会僵化,这对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才会更加的支持。
相反,你要是找一堆老学究,那估计干什么都要扯后腿。
因此,曹志强对这些人给了很大鼓励,而且还给了更实在的东西,那就是发钱。
曹志强说了,只要这六个人同意转来这里工作,那么实习期只有一个月,一个月后通通转正,薪水虽然因为工作岗位不同而略有差异,但保证每个月最低也有五十元一个月。
不仅如此,曹志强还保证,他们这批人,就属于创业元老了。
作为元老,今后只要人品可靠,工作没问题,那一年之内,保证他们通通升职加薪当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