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个过程中,一些村干部迅速成为了首先富起来的人,同时也诞生了一些新富农,党内围绕着这些问题,出现了相当多的争论,不过谷雨觉得大方向是对的,现在的关键时刻还是做大蛋糕,这些所谓的新富农在苏俄就是彻头彻尾的贫农……
而具体到此时此刻,蔡会文同志肯定指望不上东北大豆,他能够增加出口的只能是猪鬃、桐油、生丝、花生油、茶叶这五大样,另外加上一些畜牧业产品和果品,粮食、棉花自给自足都还不够,更不要说出口了。
此时根据中央的部署,各地也在特色农业上开始下功夫,方罗夫在贵州大规模种植油桐树,谭秋和荣瑞华同志在湖南和四川山区接下来也要大种油桐树,谭秋还要增加四川桑蚕业的发展。
而河南的同志除了种植小麦以外,也要大规模增加花生的种植,河南还需要多多种植桐木,这是接下来环太党木制飞机最主要的原材料来源,而山西、陕西和河北除了粮食以外,就是大规模的棉花生产……
此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商品,那就是黄花蒿,虽然还没有进行,但谷雨已经下文农业部研究黄花蒿的习性,拿出标准的种植办法,大规模推广黄花蒿种植即将进行。
黄花蒿是制造青蒿素的原料,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二氢青蒿素等都是高效抗疟药品,而此时疟疾是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全球人口20亿,疟疾患者多达8亿,比如李润石同志就得过很严重的疟疾。
与新冠肺炎一样,疟疾暴发源自人员流动,而战争正是最剧烈的大规模人员流动,34师在缅甸作战,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英印军,而是缅甸无处不在的蚊虫。
34师虽然获得了不小的胜利,但高达几千人同时生病,34师也无力再战,只能与英印军相持,不断周旋。
事实上,对面的英国人同样吃不消,无数英印军同样苦苦煎熬着,英印军的士气同样非常低落,要不然34师想成功周旋也不那么容易。
此时各国主要使用的还是金鸡纳树种提取的奎宁,即便德国人研制了阿的平,也研究出了氯喹,但是喹啉类生物碱合成非常困难,成本很高,而且副作用比较大。
所以目前中国大量使用的还是从南洋进口的奎宁,但即便如此,还是太贵了,必须开发出足以替代奎宁的药,而谷雨就知道,青蒿素系列产品不仅仅可以取代奎宁,而且副作用很好,更重要的是,提取青蒿素所用的黄花蒿属于中国独有的特色农产品。
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然后再制备蒿甲醚针剂,技术上并不难,去年大军入川之后,已经安排军委卫生部的课题组进行了专题研究,各种青蒿素的提取物,不断试验,从中获得抗疟活性的化合物就可以了。
目前军委卫生部已经实现了一些突破,所以黄花蒿的大规模种植也被他计入到时间表,到时候不仅不需要进口奎宁,还可以大规模出口蒿甲醚等青蒿素制剂,环太党又将找到一个重磅医药炸弹。
有了青霉素,再有了蒿甲醚,谷雨要求不算高,二战前后赚取几亿美元,完成初级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希望非常大……
而要做好这一切,中央农业部必须承担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谷雨希望蔡会文能够发挥不小作用,同时谷雨也希望,蔡会文未来见到他的家人时,可以自豪的说,我们革命是为了让无数穷苦群众得到解放,可以过上好日子,而我已经走在实现的道路上!
谷雨在安排蔡会文任职时,电报中含蓄的说出了这两点理由,李润石同志也认可了,他知道谷雨对蔡会文同志看得没错,不过今天看来,蔡会文自己却不是非常乐意离开部队。
所以李润石同志听到之后,放下书,他笑着说道,“会文,你父亲短短二十年,成为了攸县首富,确实有不小剥削,但你父母持家有方的一面,也是事实!中央让你去农业部工作,就是要你发挥出持家有方的一面,你要理解嘛!”
蔡会文同志苦笑着摇摇头,“李主席,你不知道,我从小就叛逆,对一些事情很不喜欢,让我持家有方,恐怕不容易嗷!我的性子要说起来,更像您,不像润民同志!”
“说起来,你还真得像我,你我都是出了名的败家子幺!”
李润石同志哈哈大笑,飞机不断颠簸,机舱的灯光时亮时灭,机舱中本身又十分狭小沉闷,甚至是压抑,此时此刻,有些同志已经十分紧张,不过强行忍着,没有说出来,听到李润石同志的笑声,机舱内的也就慢慢冷静下来……
罗雅怀同志笑着说道,“李主席和会文同志败自己的家,是为了发动群众,是为了革命;现在会文同志前往农业部工作,是为了兴旺我党的家业,同样是为了革命!都是为了革命,只是工作性质不同,殊途同归嘛!”
罗雅怀同志这么一说,蔡会文同志只得点点头,“是呀,殊途同归,老罗,你提醒得对,我想明白了!”
“想明白就好喽!”李润石同志笑着点点头,然后摇摇头,“这飞机本来又快又稳,没想到遇到黑云闪电,就变得又摇又晃,我这书是看不下去喽!
不过书看不下去,却可以背一背单词,雅怀,你是大学生,学过英语,你教我几个单词,今天一定要背下来!”
蔡会文同志奇怪的问道,“李主席,您在学英文?难道您想出国?”
“谷雨同志前些天发来了一封电报,他说现在党内围绕着工业建设有些争议,他认为主要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高级干部不了解现代工业,最好是去工业发达的国家走一走,看一看,调研一番!
我觉得谷雨同志的提议很好,就让西南局熟悉英语的同志,教我说英语,坐在这飞机上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可以学习一番,活到老,学到老嘛!”
听到这里,罗雅怀、蔡学文两同志若有所思,罗雅怀有些严肃的问道,“这份电报是给西南局所有同志看的吗?”
李润石同志微微摇头,“雅怀,不要想得太多,谷雨同志是好意,党内高级干部确实要了解现代工业,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要不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呀!”
说到这里,李润石指着驾驶舱,有些感慨地说道,“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哪里能够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大的家伙,一趟可以运三十万发子弹呀!三十万发呀!”
第304章 会面
李润石同志自然知道罗雅怀同志的关心中,透露出的一丝担心,李润石同志觉得罗雅怀同志多虑了,他和谷雨基本政治立场一致,政治上属于盟友,再说了即便谷雨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有那么多老部下在呢,他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段时间两人的电报往来,对一些问题的分歧,思考问题的差异已经充分暴露出来,李润石同志在思考,他相信谷雨同志同样也在思考,从谷雨的电报中,他感觉到了谷雨正视问题,愿意解决分歧的诚意。
除了出身的原因以外,李润石同志本来以为,谷雨的思路和苏俄期间的所见所闻有关系,但是党内出国留学的同志非常多,李润石同志接触下来,却发现没有几个人如谷雨那样,不,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如同他那样思考,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润石同志还是想不通。
谷雨电报中提倡学习,提议党内干部去国外访问,增加对工业国家的理解,说明谷雨认为问题出在这个地方,那就出国看一看吧,他也非常好奇,想知道国外到底是什么样子,前些年几次想出国都没成,乘着这个机会出去看看也好。
而到了今天,看到了这么大一架大飞机,李润石同志非常震惊,他就非常想知道这么大的飞机到底是怎么造出来了,为什么中国就造不出来,差距到底在哪里?
李润石同志这么一说,罗雅怀同志也点点头,“李主席,我也想出去看看,我也想看一看列强的坚船巨炮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
“呵呵,你们两位出去了,也要带上我,”蔡会文同志又一次四处打量了一番,“李主席,我们什么时候能造出这样的飞机呀?”
“具体时间不太清楚,但我相信外国人能造,中国人迟早也能造!”
李润石同志很自信,其他同志同样非常自信,他们很理所当然的点点头,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扫除建造这些先进武器的障碍吗,富国强兵是所有人的愿望。
就在几人聊天的时候,飞机终于脱离了乌云区,飞机又一次平稳飞行起来,李润石同志拍着胸口,长出了一口气,笑着说道,“刚才电闪雷鸣的,吓得不轻呀!”
一位随行的保卫同志脸色苍白,带着庆幸的口气问道,“李书记,刚才您又是看书,又是开怀大笑,我还以为您一点都不怕呢!”
“呵呵,我们环太党人信仰唯物主义,但也是血肉之躯,遇到这种局面,心里害怕不奇怪,但不能因为害怕,就惊慌失措,要相信机组同志能够带我们闯过这一关!”
李润石同志说完,其他同志都非常佩服的鼓起掌来,飞机平稳飞行,又飞了一段时间,终于飞到了西安机场,飞机开始了降落,李润石同志终于坐不住了,他慢慢的来到了驾驶舱,他想看一看飞机到底是怎么飞的。
他又一次出现在张振民同志后面,张振民工作已经完成,回头向他笑了笑,李润石也同样笑着点点头。
看到机长轻轻压杆,飞机慢慢倾斜,形成15度坡度,李润石同志侧头朝窗外一瞥,左机翼斜刺地面,回头再往右边一望,右机翼高高翘起,直指青天,有些奇怪的低声问道,“这是做么子事?”
张振民低声解释道,“大队长在操纵飞机转弯。”
从李润石同志的眼睛里,张振民知道他问的是什么,毫不犹豫地作了回答, 李润石同志表示理解地点了点头,又继续他的观察。
着陆前,飞机必须减到适当的速度,才能保证平稳地落在跑道上,因此飞行员必须收油门,李润石同志看见了,忙又问:“这又是做么事?”
“减速,减小飞行速度,和汽车收油门一个道理。”李润石同志到了成都,自然坐过车,他听懂了,又点点头。
调导航台,校场压,调调整片……一路飞下来,每个动作他都不放过,都要问个为什么,直到弄懂。
飞机平稳降落,接下来地勤同志要检查飞机,同时要给飞机加油,李润石等同志走出飞机,他并没有按照葛世民同志的安排前往休息室,而是站在飞机旁,亲眼看着飞机加油。
飞机都是油老虎,运输机更加是油老虎,Ju52运输机的油箱是2450L,相当巨大,一辆油罐车加完油,基本就空了,看到一次加这么多油,李润石同志相当心疼,让葛世民给他算算账,他这一趟到飞太原底花了多少钱。
陕北虽然有一个产量很小的油田,环太党也进口了一套小型冶炼设备,但所得产品主要用于根据地照明和一些石蜡等产品,航空汽油、汽车用油这些需要加入添加剂的油料产品,完全依靠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