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股东 第122节

  当然了,苏亦雄等同志也不免关注红24军主力的情况,得知他们在晋察冀发展的很好,已经有五千之众,不过在此之前,也出现了重大牺牲。

  红24军建军的领导干部,除了苏亦雄和刘明德两人以外,其他的干部几乎全部壮烈牺牲,领导工作的省委书记阮啸仙同志也不幸壮烈牺牲。

  听到这里,苏亦雄同志摸了摸眼泪,“我们红24军留下来的同志,一定会继承烈士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贺国正同志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了一番,相比于四路军的快速发展,红24军的发展要坎坷许多,牺牲也很大,怨不得他们这么伤感,不管怎么说,终于过去了,以后就好了。

  也就在此时,大同城内的徐永昌正在召开军事会议,迎战四路军相关事宜。

  此时在大同盆地的北面和东面,甚至西部山区,都出现了四路军前哨部队的身影,他们不断试探晋绥军的防御,很显然四路军的大规模进攻即将开始。

  更麻烦的是,四路军与以前那些攻打山西的军阀武装不同,他们同样喜欢爬山,四路军的前哨部队相当一部分变成了所谓的工作队,进入大同各地的乡村。

  不断攻击当地的保安团,每到一处,必然抓捕村长、村副,废除村公所,这样一来,阎锡山苦心经营的村政自治体系自然就岌岌可危,而村政自治体系的崩溃,也就意味着阎锡山统治的崩溃。

  阎锡山认为,村是行政的单位即是政治的根本,故而从十年前的1922年起,在山西全省推行村本自治。

  阎锡山打破原来的打破原有的村镇体系,设立编村,每一编村管百户人家,每村设村长、村副和村公所。

  村以下设间、邻组织,以五家为邻,设邻长,五邻为闾,设闾长;另设村级组织息讼会、监察会和村民会议,并成立由适龄男丁组成的保卫团;制订村宪法规范村政;在伦理观念上提出了村公道和村仁化,十年间,山西全省先后组成四万多个编村。

  虽然阎氏一再告诫在选择村长时要注重其品行,但阎锡山的阶级属性又决定了他只会站在地主豪绅一边,阎锡山规定村长须有1000块银元以上的不动产,村副则须在500块银元以上。

  如此,村一级的最高权力,最终还是不得不落入阎氏所失望的那些“以无视法律为时髦,以违法为荣”的“地位很高的豪绅们”的手里。

  一直倡导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阎氏,最后却不得不依靠这些“地位很高的豪绅们”来充当自己的政治基础村干部;而这些“地位很高的豪绅们”也就是那几十万的村干部们,也很清楚,只有在阎氏的“村本政治”中,才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有一位笔名叫做“悲茄”的作者撰文如此描述山西的村本政治:

  “山西村长的产生,表面上是由村民票选的。

  不过因有种种财产上的限制,有资格当选为村长的,也只有高利贷者、富农、商人、地主等人。

  同时,官方为慎重起见,须将票数较多的前十名村长候选人全部送县由县长圈定;因此,县长就可以商同县绅、不拘票数多少,任意选定加委。

  此外、尚有村调解员、村监察员等,也是由村民票选,再经区长圈定,但是这些都不过是村政制度的摆设而已,实权完全操纵在村长手里。

  所有村长以下的闾邻长等,完全由村长自由推荐,村民无权过问。

  假使有人敢说村长的不是,村长只要写个二指条儿,就要村民的命了。

  县政府对于各村村长送来的人犯,不必询问,无条件地收押起来……

  押一个月半个月,才提出来问问,有罪判罪,否则也不过命令讨保开释而已……

  故而村长爷的权威在村民的眼光中,是至高无上的。”

  也正是过村本政治里的编村制度,阎锡山的统治深入渗透到每个村庄的每一户人家,故而红24军和中国环太党才无法在山西立足。

  某次,太原宪兵司令部逃走了一名环太党犯人,阎锡山给各县县长打了个电报,不到三天,就在盂县查获。

  送回太原,阎锡山认为这是行政网的成绩,非常满意。

  从这个小故事中,就可以看出,中国环太党和四路军要想彻底结束山西土皇帝的黑暗统治,只有一条路,必须彻底推翻阎锡山的编村体系,并加以改造。

  而环太党的敌人除了阎锡山的军阀武装、各地的保安部队和县长区以外,还有这大大小小的村长、村副,消灭了他们,四路军就在山西站稳了脚跟。

  所以四路军进入山西之后,一边以各个三三制主力团为拳头,逼迫阎锡山主力,让他们聚在一起,不敢随便分散;而各个新编的五连制小团,则分成各个连队,与基层工作队一起,进攻大同各县的保安团和各种大大小小的地主武装,重建乡村管理体制。

  每攻破一个编村,那些个村干部,就将成为四路军的重点打击对象,有血债的立刻召开宣判大会枪毙,没有血债的,同样需要罢免职务,并集中到四路军的控制区,一边核实有没有罪行,一边学习四路军的政策方针。

  同时挑选主动站出来,支持四路军的村干部,这些新的村干部上任之后,需要在四路军工作队的指导下,重建管理体系,并摸清楚各家各户的土地情况,为接下来的土改做准备。

  这些村干部,也将协助四路军工作队建立民兵武装,同时建立支前委员会,为四路军在山西的进攻准备钱粮物资。

  当然,可以肯定,这一波主动站出来的肯定有不少流氓无产者,浑水摸鱼的不在少数,甚至于不少都是王八蛋,不过没关系,接下来四路军还有四反运动等着这些人,两波一洗,最后剩下来的自然就是四路军的坚定支持者。

  这四万多个编村只要控制了,阎锡山在乡村的统治也就崩溃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崩盘。

  同行是冤家,四路军这一招一下子打到了阎锡山的要害之处,随着一个个村长村副,逃到阎锡山的控制区,汇报上来,徐永昌立刻就知道,晋绥军遇到了有史以来,最难对付的一派势力。

  徐永昌这下子立刻坐蜡,不知道到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很显然,要想彻底解决四路军的攻势,只有一个办法,迅速与四路军决战,将他们赶出山西。

  要不然今天一个编村被攻破,明天两个编村被消灭,时间一长,老西就完了,但问题在于,晋绥军的战斗力不行呀!

  阎锡山对消灭了一个日军支队的四路军十分忌惮,他深知以晋绥军的战斗力,不可能野战击败四路军,日本人都没办法,晋绥军就别想了。

  但晋绥军同样也有优点,装备比较好,火力较强,擅守不擅攻,故而徐永昌来到大同之后,搞出了一个大同会战的方案。

  按照徐永昌的方案,非常擅长防守的傅作义73师又两个独立旅,一个骑兵旅,一个炮兵团重点防守丰镇,堵住四路军北线主力南下。

  以李生达的72师防守天镇、阳高,层层阻击东线的四路军东线主力,将东线四路军的第二纵队引诱到大同东面门户的聚乐堡,在这一地区,晋绥军修建了大量工事,可以利用有利工事迟滞四路军。

  而大同主力并不守城,反而配置于大同东南面的东井和凌源,一方面可以与镇守内长城的李服膺68师师,遥相呼应。

  一旦四路军昏了头,心里糊涂啃硬骨头,久攻不下,大同晋绥军主力,可以南北夹击,消灭四路军于大同以东。

  万一战斗不利,非常擅长防守的傅作义可以率领73师等部,退守大同,这样晋绥军可以依靠大同和山区的有利地形防御四路军,并不断寻找战机,击败四路军;实在不行,主力也可以顺利撤入内长城,依靠内长城继续坚守。

  这一方案进可攻,退可守,充分发挥了晋绥军的优势,在阎锡山看来,四路军即便能够攻克大同一线,也会损失惨重,毕竟晋北的地形就是如此,四路军怎么也变不出花。

  但这一套战术,并不是没有缺点,四路军主力按兵不动,偏师分兵攻击广大乡村,晋绥军的弱点立刻就暴露出来,晋绥军不敢野战,只能据要点防御,就不得不放弃广大乡村,故而四路军也不着急,他们的主力部队牵制着阎锡山的主力,而新兵部队,则乘机以武力驱逐阎锡山的基层统治,乘机以战带练。

  随着阎锡山的基层统治被驱逐,阎锡山放在各个要点的部队,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要么撤离,要么被歼灭。

  面对对手的阳谋,阎锡山立刻麻爪了,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进,就要从坚固工事中出来,和四路军打野战,四路军求之不得,老西不傻,自然知道不是对手。

  问题是他退也没办法退,要是眼睁睁的看着四路军,攻打基层政权不管,山西那些地主豪绅,必然会抛弃他,他又如何干下去。

  甚至于他也没办法撤退,他要是撤退,四路军自然步步紧逼,一块又一块不断切阎锡山的肉,迟早会把山西吃得精光。

  所以无奈之下,阎锡山只能下令晋绥军调整部署,同样分兵,协助乡村的保安团,阻挡四路军偏师的进攻,尽可能争取时间。

  根据阎锡山的授意,徐永昌决定从每个师抽调一个团,由70师师长王靖国统一指挥剿匪。

  当然了,也有例外,正面抵抗四路军一纵和六纵两大精锐的73师傅作义不需要抽调人马,毕竟正面的四路军有好几万人呢。

  听完了徐永昌的部署,72师师长李生达只觉得全身发寒,他的72师同样需要直面四路军两个纵队,按理说不仅仅不应该抽调部队,反而应该加强才是,可是徐永昌偏偏抽调了他一个团,这是为什么?

  他不由得想起了西北军总参议王剑秋的那番话,后背不由得冷汗淋漓,他一边勉强掩饰着内心的不安,一边试探得问了起来,他的正面虽然现在只有第二纵队,但后面还有第三纵队,能不能不要抽调部队,否决很难防御四路军,不过立刻被徐永昌否决了。

  徐永昌否决的理由看起来也很充分,现在兵力有限,不得不捉襟见肘,等到新编的八个旅形成战斗力了,立刻就会给他增援,云云。

  李生达还想继续说什么,阎锡山的亲信,66师师长杨效欧不满意了,“生达老弟,按照大同会战的部署,你需要一步步把四路军放进来,你要那么多兵干什么?”

第141章大同战役上

  杨效欧这么一说,李生达明显感觉到王靖国刀子一样的眼神刺了过来,他激灵灵的打了一个冷战,这个时候傅作义出来说话,“效欧兄,生达别无他意,就是担心战事!”

  杨效欧瞥了一眼傅作义,又看了一眼李生达,瓮声说道,“但愿如此!”

  徐永昌见苗头不对,不得不出来打断,“好了,好了,大敌当前,都不要说这种话了,一定要精诚团结!

  宜生,你的正面是四路军最精锐的两个纵队,要是能守住丰镇当然好;要是实在守不住,就退往大同倚城而守,大同的城防坚固,储备充足,远远胜过当年的涿州,以你守城的本事,坚守半年绝不成问题!”

  傅作义挺起胸脯点点头,“徐主席,您放心,我一定守住大同,绝不会让四路军得逞。”

  徐永昌满意得点点头,相比于李生达,傅作义做事要稳妥多了,还是这样好,只要自己多加周旋,晋绥军还是大有可为的。

  不过相比于徐永昌的满意,傅作义的内心却不如他表现得那么坚定,他心里事实上非常不满意,当然这也不奇怪。

  按照大同会战计划,35军两位都倒了霉,需要正面四路军,傅作义主力撤退到了丰镇,绥远只留下了一些保安团,事实上相当于放弃了绥远,那傅作义这个绥远主席,岂不是变成了空壳子?

  虽然四路军很强大,晋绥军此举也是无奈之举,但傅作义心里却不舒服,本来他还想依据大青山,与四路军周旋一番,让四路军知道晋绥军的厉害,这下可好,还没打呢,绥远就没有了。

  而地盘一旦被四路军控制,想再拿回来,那是千难万难,更麻烦的是,他不仅仅要从绥远撤走,而且还要防守丰镇,守完了丰镇还没完,接着还要守大同。

  这两场守下来,他的73师还能剩多少?

  要是友军不给力,躲到了内长城,把他丢给了四路军,他又该如何是好?

  不过也没办法,作为晋绥军一员,傅作义必须服从晋绥军的整体利益,所以虽然不满,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另外一个不满意的是72师李生达,此前他一直在离石镇守,对晋东北并不熟悉,可徐永昌偏偏把他放在了东线阻击的位置。

  李生达自然百般不乐意,他一直用不熟悉地形推脱,不过徐永昌还是把任务硬压给他,此时羽翼未丰的李生达也不敢公开违抗命令,只好捏着鼻子来到了天镇防守。

  而就在他驻守天镇没两天,西北军总参议王剑秋,经过天镇时,拜访了他,告诉了他一个惊天大秘密。

  阎锡山对他接受常凯申的大洋,又给常凯申送了三千瓶汾酒非常不满意,不管此战是胜,还是败,他都没有好果子吃,聚乐堡一带助手的阎锡山干女婿王靖国已经做好了解除72师武装,并扣押他的准备。

  听完了王剑秋这番话,李生达勉强笑了笑,指责王剑秋故意挑拨离间,你们西北军现在和环太党公开勾勾搭搭,你又是出了名的左倾分子,你要是再乱说话,小心你的狗头。

  再说了他是晋绥军的大将,阎长官又怎么可能为这么点小事,跟他计较呢。

  对于李生达的自欺欺人,王剑秋耸耸肩,“言尽于此,李将军好自为之,若实在无能为力,千万不要向西,可以暂时加入热察抗日联军,保住72师以图未来。”

  说完这番话,王剑秋拍拍屁股就要走人,去拜访老同学傅作义,可是王剑秋这番话却如同一根刺一样,深深得扎在李生达的心中,今天军事会议上,阎锡山亲信的态度又让他感到担心,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有一些侥幸心理。

  不过代表还是要派得,李生达悄悄得让心腹联系上王剑秋,请他向四路军转达,他提出了几条匪夷所思的条件,要求四路军不要攻打他的防区,当然了,他也不会攻击四路军,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王剑秋当然很清楚李生达是在试探,他愿意试探就说明他心有不安,这就足够了,接下来以打促和,这一路一个师两个旅算是废了,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不过他去拜访傅作义,并不成功,傅作义对自己守城的本事非常自信,晋绥军的装备一向很好,他根本不担心四路军能攻入他防守的大同,所以傅作义虽然客客气气的接待了老同学,但也仅此而已。

  得到王剑秋的汇报后,正在察南一带坐镇指挥的四路军总指挥柳明昭笑着说道,“四快一慢,不仅仅是战术,也是战略,我们把功课做足了,全面攻击就会顺利许多!”

  柳明昭的功课不仅仅是王剑秋同志的战前活动,同样也包括大量的后勤准备,当然也包括主力六纵的秘密集结和红24军主力的配合,两部如何配合好,一举冲入忻代盆地,决定了接下来战事的发展。

  他严肃地告诉六纵的指挥员们,“怀周同志,谷柏同志,明荣同志,四路军最能打的部队都给了你们,你们的责任也最重,一定要把困难想足,想透彻,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前,绝不能乱动!”

  他扭头又看向红24军军长兼政委苏世杰,“世杰同志,你是南方红军出来的干部,和怀周同志、谷柏同志一起过来的,你们三位同志,不仅仅代表四路军,也代表南方红军,你们一定要配合默契!

  此战红24军的策应至关重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已经训练了这么久,也该上场表现一番了!

  不要让总部失望!”

  “是!

  保证完成任务!”

  “我刚刚接到北方中央局书记处的电报,我读给你们听一听!

  平型关战斗事关中国革命全局,意义重大,攻克平型关时间,越快越好!

  狭路相逢勇者胜,参战各部指挥员必须亲临一线作战,指挥部队作战,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突破内长城,你们损失多少,战后总部双倍补充!

  总部只要平型关,不要伤亡数字!

  再次重申一次,总部只要平型关,不要伤亡数字!”

  说到最后,柳明昭同志笑着说道,“当然了,你们不要有心里负担,要相信我们的战士,能跟鬼子有来有往的部队,绝不是晋绥军可以比拟的!”

  “是!”

  三位指挥员都郑重的给柳明昭敬礼,然后转身离开,准备接下来对他们的大考,但事实上摆在六纵和红24军面前的一线敌人并不多。

  目前在平型关这一代防守的是阎锡山李服膺70师一个旅,下辖两个团,其中两个营一个防守飞狐口的灵丘古道,一个防守灵丘县城,警戒蔚代公路;旅部和一个团又一个营防守平型关,一个营作为预备队,另外三个营分别驻守平型关、东跑池、团城口等战略要地,李服膺另外一个旅,被放在了繁峙县城,既可以向西策应雁门关,又可以向东增援平型关。

  既然敌人只有一个旅,顶破天暂时也就是两个旅,不到万人,为什么四路军如此重视这一战,原因很简单,这一带是纵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地形非常复杂,自古都是用兵禁地,被称为静态的战役走廊。

  晋绥军据险而守,四路军兵力多了,在山路上根本就展不开,别看四路军上了四万人,能在一线作战的不会超过一万人,再多毫无意义;而要是兵力少了,想突破一个旅据险防守,而且是装备这么好的敌人,自然也是千难万难。

  当然了,四路军也可以走山路,但绝没有那么容易。

  山区道路也有编村,随时可以举报四路军的一举一动,一旦收到异动,在太原的晋绥军会立刻增援内城,保住主力的退路。

  而在几年前,奉军就曾经想冒险通过平型关冲入内长城,结果被阎锡山打得大败而逃,故而晋绥军上下,对于守住平型关信心十足,他们不相信四路军敢冒险走内长城一线。

  但让晋绥军想不到的是,四路军不仅仅要走内长城,还把最精锐的三个满编主力旅都丢到了平型关战场,四路军的野心之大,远远超过了晋绥军的想象。

首节 上一节 122/4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