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股东 第121节

  谷雨听到之后,只是笑了笑,没有争辩什么,他很清楚这位民主人士的潜台词是什么,你们可以打天下,但是怎么治理天下,还是要靠他们这些读书人。

  不过谷雨也很清楚,时代交予他的使命是什么,他接下来又要做什么。

  不行刚猛之术,想改变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命运根本不可能,真以为现在的世界,还是孔夫子那个时代吗?

  错了,现在是工业时代,儒家那一套早就不行了!

  前世的种种遗憾,谷雨印象深刻,他不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不管是现在治理热河,还是未来治理整个中国,只能用非常严厉的手段强行推动,他等不起,这个国家同样等不了,工业化有多难,没有比他更清楚得了!

  就从热河开始吧!

  就这样,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有无数人在热辽根据地保卫部队的监视下,修建一个个工事,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准备。

  在未来,这个劳动的队伍还会不断膨胀,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他们不仅仅需要挖各种军事工事,还需要种地,修理水利工程,整理道路机场,凡是可以想到的事情,都有他们的参与。

  为了让这些人更加热爱劳动,谷雨甚至还根据记忆,亲自参与制定了多项奖惩措施,目的就是他们更多更好的干活,做得好自然就有奖励,做得不好的,那也没有办法。

  热辽根据地的条件有限,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扛不住,累死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死亡,那就对不起了,哪个庙里面没有冤死鬼,大战在即,热河又是长期混乱,不使用雷霆手段,绝对解决不了问题。

  这一套东西,很多东西都学自于古拉格,作为一名留苏学生,用出来自然也不奇怪,当然这样的做法,北方局也有一些同志,私底下说长道短,因而被人举报。

  谷雨也不客气,下令把他们调到劳改营,作为带队党员,一起劳动,嘴上逼逼,谁不会?

  我现在要的就是干活的人,熬过去的,改正思想的,还是自己的同志;要还是满腹牢骚,什么时候结束劳作,真就说不准了。

  谷雨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也曾经想到未来,不过立刻就被他从脑海中排除出去,谁让他是钢铁同志的粉丝呢,学一学钢铁同志一点都不奇怪。

  当然了,除了劳改营以外,谷雨也做了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开始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以军事化管理的方式,开采一些价值比较高的重要矿产,比如承德附近的各种金属矿,金银铜矿,虽然产量不算很大,但产量再小,那也是金子银子,可以换钱的呀!

  又比如晒盐,草原上的大青盐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漠北大草原环境极其艰苦,又要和蒙族人打交道,还要防着草原上屡见不鲜的土匪,只能用建设兵团来做这种活。

  为了提高产量,谷雨也是想尽了办法,冬天没办法晒盐,那就烧煤熬盐,在锡林格勒这一代本来就有露天煤矿,也可以用生产兵团来开采。

  另外内蒙高原上还有不少盐湖,到了冬天,大小苏打,都会结晶出来,只要捞起来,就是钱,谷雨自然希望增加产量,也要用到兵团。

  随着四路军进军河套地区,肯定要想办法在河套地区开垦良田,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提高粮食产量,只有用军事化方式,才能做到这一点。

  故而谷雨送走王庸等人之后,开始不断视察,他先是考察了承德金矿,与负责这一块工作的基层干部交谈,听取他们的建议,探讨如何尽可能的扩大产出等问题。

  随着日军侵略的临近,四路军也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如何保证可以继续开采矿产,这就需要不断破坏日军的种种掠夺行为,谷雨也需要与段裕后好好商议一番,要在承德附近,坚决骚扰日军,让日本人得不偿失,放弃掠夺这些中小金矿。

  当然了,谷雨的考察也离不开他现在两大心肝宝贝,一个是来钱的制药厂,一个是花钱的兵工厂。

  目前制药厂的核心产品自然就是四路安,四路安极端依赖于磺胺的进口量,另外还有其他各种中草药的产量,又要维持一定的市场定价,产量自然不会太大。

  这段时间,磺胺的进口数量不断增加,已经达到了每个月二十吨,根据美德两国的扩产计划,到了1933年四五月份,磺胺的进口量会增加到一百吨以上。

  按照李润民同志的计划,需要在磺胺的药用价值被发现之前,储存到一千吨以上,这样才可以安心,毕竟中国没有生产能力,而这玩意关系到四路军广大伤病员,同时关系到胜利币的发行,没有足够的储备,谁也不敢放心。

  为了保证储备,同时也为了不让内外敌人过早发现四路安和磺胺的联系,故而每个月放出来的四路安数量并不多,有时只有5%,有时高达15%,每个月放出来的比例完全不同,让人没办法找到其中的规律。

  四路安的出货总价值,一开始只有几十万大洋,到现在逐渐增加到每个月一两百万大洋,未来还会不断增加,这样既可以保证四路军有足够的收入满足需求,又可以保证市场有一定的饥渴程度。

  苏俄需要的十万盒和张学良的十万盒,每个月只会给他们一部分,需要半年才会完全交货,理由嘛,自然就是产量有限,要保证大量客户的需求,不可能全部给你们。

  对此苏俄同志和张学良都接受了,毕竟这才符合常理,要是你想要多少,四路军都能提供多少,他们要怀疑,还是慢一点好。

  国内四路安的需求量到底有多少,谷雨有一个粗浅的推测,中国目前有四亿多人,四路军一盒25块大洋的定价,要想治好病,最起码要吃好几盒。

  这样的高昂价格,决定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吃得起,按照1%计算,也就只有四百万人,故而一年的总需求量事实上相当有限,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吃四路安。

  这样一算,未来能够一个月有几百万大洋以上的收入,就相当不错了,而这就意味着一年需要几十吨磺胺,所以有个一千吨的储备足够用好些年了。

  当然了,除了国内市场,还有国外市场,尤其是信任中草药的日本和东南亚市场,这一块的工作,四路军也在做。

  四路安在日本的销售,甚至一部分是与满铁和关东军的直接交易,日本人也付出了不少代价,他们同样拿出了一些军用物资。

  不管是四路军,还是日本人,都对这样的交易很满意,日本人的军用物资可以卖给中国国内的军阀,自然也可以卖给四路军,反正死一些大头兵,对鬼子而言,毫不在意。

  当然了,不管是日本还是俄国,还是其他人,他们拿到四路安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分析其中的有效成分,不过谷雨也无所谓。

  他们发现了又如何,四路军已经储备了大量磺胺,而且储备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就算他们未来发现了磺胺的药用作用,又怎么样,顶多少赚一些钱,赚钱是肯定的,反正无论如何也不亏。

  四路军在东南亚的销售,准备通过陈嘉庚先生来处理,谷雨记忆中,陈嘉庚先生这段时间日子很不好过,他的种植园应该离破产不远了。

  故而他已经安排四路军中的华侨同志前往拜见,奉还他的捐赠,同时每个月拿出一部分四路安交给陈先生代理,让他可以挺过这段比较艰苦的日子。

  与这位华侨领袖搞好关系,对于中国环太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谷雨相信这样的投资绝不会亏本,故而力排众议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除了磺胺以外,四路军经营的各种药品也在增加,比如有一定抗炎作用的大蒜素,硝化甘油,阿司匹林,吗啡等,反正市场上有的药品都可以尝试一把,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做不出来呢,研究水平不就是这么一步步提升的吗?

  除了磺胺以外,谷雨也想为抗生素的研究做一些准备工作,可问题是此时的中国连微生物学的研究都没有,谷雨也没有时间整天研究微生物学,故而他只能耐心等待。

  而花钱的兵工厂,规模也越来越大,随着一批老毛子专家的到来,随着孙殿英的兵工厂被抢夺,四路军的各种轻武器和炸药的产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路军通过冯庸购买的各种无缝钢管已经陆续到货,一大批技术人员通过机床将钢管转化为火箭筒和小型迫击炮、掷弹筒;这样就可以保证在热河山区活动的无数游击队有足够的兵器,这也是谷雨的底气,虽然主力走掉了,日本人想在热河立足绝不会那么容易。

  此时此刻,四路军的兵工厂,产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从雷管、迫击炮弹到75mm炮弹,150mm重迫击炮弹都能自产,也想法设法搞到了一台被淘汰的二手老式子弹机,更换了一些破损的零部件,调试之后,日产子弹一万发,可以满足一部分子弹的需求。

  步枪、冲锋枪、机枪也都仿制出来,不过目前四路军兵工厂的产能很难满足,最大的问题是原材料,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对材料要求不高的轻武器和炸药上,反正只要能够把炸药打出去都是好样的。

  正是因此,所以接下来北方局与老毛子的交易改以购买炸药为主,其他的,他也懒得问老毛子要,爱给不给,反正老子也不强求,要是拿下了太原,哼!

  谷雨比较在意的小型合成氨设备,到了二月份,又运来了两套,还有一套正在路上,三套小型合成氨设备目前都没办法利用,不过谷雨并不着急,时间还长,他同样等得起。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业探索,谷雨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旧中国的理工人才实在太少了,少得让人难以理解,甚至让人感觉彻骨的寒冷。

  他都不知道教员那一代人到底是怎么积累起几百万中等以上的理工科人才,这得花费多少代价,多少心血才能做到这一点呀!

  太难了!

  当然了,现在是战争年代,谷雨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种田,但要想搞出足够的五小工业,教育一定要跟上,也不需要多么出色的教育,有一定教育水准的中专生十万人,就能解决不少问题了。

  谷雨下定决定,等到山西有一块立足之地,立刻创办山西理工学院,建立一个个中专班,就算再苦再难,也得把人才这一关补上,要不然他的五小工业还搞个屁。

  就在谷雨念叨人才之际,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也正和华侨出身的党员谢安元同志等一起,坐船从东南亚,经香港上海来到了天津,他们接下来将要赶赴热河,陈嘉庚先生想亲眼看一看,找自己代理四路安的中国环太党人,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陈嘉庚先生之所以亲自跑一趟热河,就是因为他见过太多打秋风的人,尤其是国民党那帮子人,几乎每年都有好几拨人过来要钱,这些人从来就没有问过,你现在的生意怎么样?

  捐款会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他们只知道索取,从来不知道海外华侨华人赚钱的艰苦!

  所以这群主动上门,专门上门致谢,同时还拿出了一张存款单,奉还一大批捐赠,安慰他经济危机只是一时,以您的品行才干绝对可以挺过去,又希望可以和他互惠互利,共度难关的中国环太党人,实在太特别了!

  他必须过来看一眼!

  三月初,春寒料峭,一轮旭日喷涌而出,发出无数灿烂的光芒,黄海上的薄雾慢慢散去,陈嘉庚先生默默得看着旭日东升,突然他的身上多了一件西装。

  “老阿伯,早春还很冷,您披上一件衣服,要暖和一些!”

  “谢谢你嗷,年轻人!”

  陈嘉庚先生并没有回头,他低声问道,“中国何时可以再一次旭日东升,不再被人欺负?”

  华侨党员谢安元挺直着胸脯,自信的说道,“老阿伯,您放心,用不了多久,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一定可以做到!”

  “你倒是自信,是不是每一个环,嗷,你们那个团体的人,都这么自信?”

  “是,我们都有这样的自信!

  老阿伯,我真不是吹牛,从无到有,只用了一年,一年呀,那个变化实在太大了,但凡是亲眼目睹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希望在热河!”

第140章见招拆招

  二月底的塞外,依然天寒地冻,虽然不在下雪,不过早晨呼出一口气,立刻还是有一阵白雾。

  望着长长的行列,望不尽的人流,骡马、大车、火炮,发大水私的向前急涌。

  路有多宽,人排多款,千万个脚步,一个方向,向南,向南。

  红24军绥南游击支队几位领导干部,站在一道山岗上看着下面的大军不断前进。

  政委苏亦雄猛地一掐大腿,不疼,看来是做梦,要是这是真得该有多好呀,不过他旁边的支队长王幼成哎呀一声,很不高兴的看了一眼政委,“老苏,你干嘛掐我?”

  苏亦雄一愣,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好嘛,自己竟然掐了一把老王,他这才从恍惚中缓了过来,喃喃得说道,“确实是真的,什么时候我们的队伍这么强大了?

  真是难以置信!”

  王幼成哈哈大笑,“老苏,你天天给我们鼓劲,说咱们的队伍多么强大,怎么亲眼看到了咱们的队伍,你又不敢相信了?

  你这个政委可不合格呀!”

  “我是政委嘛,当然要鼓舞士气,”苏亦雄又一次抓住了王幼成的手,有些语无伦次的说道,“老王,你能相信吗?

  我刚刚仔细数了数,这才多大一会,过去的轻机枪得有上百挺了,那些小炮重机枪,竟然有十二门之多,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么强大的火力了?”

  “嘿嘿,老苏,你这一次反应迟钝了一些,刚才我仔细打听了下,这是咱们的主力团,每旅三团,每团四营,每营三连,每连三排,每排四班,三步枪班,一火力班。

  每个连都有九挺轻机枪,六门掷弹筒,三门火箭筒;每个团还配属了一个机炮营,下辖四门迫击炮,三门三七炮,六门机关炮,火力强着呢!”

  王幼成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主力一个团除了四个营以外,还有一个运输连,一个警卫通讯连,再加上团部,一个团快三千人了!”

  “三千人?

  那咱们这个支队,也就只够编一个营!”

  “就算是编成一个营,也是好事!”

  王子固笑着说道,“一个营怎么也有二三十挺机枪,有了这些,咱们支队立刻就鸟枪换炮了,再也不怕那些狗腿子了!”

  任纪贞连连点头,“是呀,政委,这一次能要到多少,可就看你的本事了!”

  “去,去,去,没大没小!”

  苏亦雄白了一眼任纪贞,然后笑着说道,“走,咱们快一点,早一点见到王司令员,好汇报工作!”

  苏亦雄,王幼成、王子固等同志率领的红24军一部,在晋绥两省边境站稳脚跟后,逐渐向大青山一带发展,虽然回旋余地比较大,但晋绥军对红军的发展格外警惕,根本不容绥南支队发展。

  绥远省主席,35军军长兼73师师长傅作义率领73师和一个骑兵旅、一个独立旅,地方民团数万人不断围剿,红24军压力巨大,不得不东躲西藏,不断与敌人周旋。

  幸运的是,他们被围剿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热河,北方局非常在意这一只位置极其关键的游击队,故而想法设法,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并运送了一批给养物资。

  北方局同时要求绥南支队减少活动,把精力放在侦查大青山脉的大路小路,还要求游击队翻越长城,进入晋西北一带探路,为主力部队的到来做好准备。

  随着红24军活动不断减少,傅作义的大规模围剿也逐渐停了下来,傅作义也是没有办法,绥远面积广大,又是蒙汉两族的交界地带,虽然晋绥军的治理水平,比汤玉麟好不少,但绥远毕竟不是老西的核心地区,故而热河的那些破事,绥远同样有。

  绥远遍地都有鸦片,又有各种各样的土匪,最强大的土匪比如杨猴子,都有好几千马匪,这样的大大小小的土匪数量众多,傅作义不可能长期把主力放在大青山围剿,也围剿不过来,说到底他也就这么点兵力。

  就这样,红24军在大青山脉站住了脚,几只游击队加起来,一千多人的队伍基本得到了保全,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成功的联系上了组织,再也不用孤军作战,部队的凝聚力和士气有了很大的提升。

  今年二月份初,四路军和西北军联合消灭了孙殿英,四路军占据集宁之后,不断向西扩张,进入到大青山脉,把晋绥军逼到了归绥附近。

  这样一来,红24军自然就与四路军取得了联系,苏亦雄开始整顿绥南支队各只游击队,配合四路军剿匪,同时准备接受四路军的改编,他知道四路军发展的很好,但耳闻不如目睹,亲眼看过之后,他的心情自然无比的畅快。

  等到了下午,苏亦雄等同志赶到了集宁,见到了第二前线指挥部总指挥王庸和政委贺国正,仔细汇报了红24军绥南支队的发展情况,以及这段时间对晋北绥南,各种通道的探索情况。

  王庸和贺国正听过之后,十分满意,贺国正代表北方中央局宣布了嘉奖令,高度评价了红24军绥南支队在大青山区英勇的革命斗争,认为他们革命意志坚定,很好的执行了党的政策路线,是一只过硬的革命队伍。

  贺国正宣布绥南支队整编为红24军第三旅,苏亦雄为红24军副政委兼第三旅政委,王幼成为旅长,王子固为副旅长,北方局派过来的赵云澜同志为旅政治部主任,龚住金为旅参谋长兼教导大队大队长。

  根据整编计划,红24军绥南支队一千多同志,将会同一个热河独立团,另外一千多孙殿英部俘虏混编,按照老兵-新兵-情况复杂的新兵各三分之一的比例,打乱建制合编为一个新兵旅,下辖三个小团,一个机炮营。

  这样的新兵旅战斗力肯定不足,绥南支队又是游击队升级,故而需要派出四路军优秀指战员作为旅参谋长,主持该部的训练。

  同时赵云澜同志需要和苏亦雄一起主持整军,进行诉苦运动和三查三整,尽快将第三旅的素质提升上来……

  宣布完嘉奖令后,王庸也向苏亦雄通报了四路军主力部队的情况,现在各部已经在大同盆地周边全面展开,即将发动对晋北敌人的全面进攻。

  故而红24军的任务是为主力部队的进攻提供指引,同时利用战事空闲之余,迅速完成第三旅的组建,并尽快熟悉四路军战略战术,提升战斗力,为接下来的大进军做准备。

  苏亦雄等同志听完,自然兴奋无比,这两年的苦日子没有白挨,革命的胜利确实越来越近了,只不过一想到这两年牺牲的同志们,他又有些难过,他们要是还活着,看到这一切该有多好呀!

首节 上一节 121/4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