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草莽纵横 第81节

  进入市区,赵明海可以明显感到市区里的店铺多了起来,但主要是饭店,这也符合经济学的一个规律,越穷开饭店是越多。

  当然磁带店、电器的铺子也多了,“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那时我放开了的手,转过身只剩了保重,你话都没说却哭了很久很久,我喜欢坏坏的女友……”电视剧济公的歌词,与《坏女孩》、《不羁的风》等流行歌曲不时从街道两边传来。

  听到《坏女孩》时,马立军禁不住嘀咕了一声:“乱七八糟。”

  ……

  在车站附近停下车后,两人随意找了个苍蝇馆子……

  “马叔,你家在哪里?”

  “东柳庄宿舍,你干什么?”

  “以后好拜访你,听你的教导。”

  “哈哈……”

  ……

  两人一边喝,一边谈,两点多钟的时候,马立军抢着结了账,然后赵明海登上了去六亭县的、方方正正的客运汽车。如同这个时代的节奏一样,客车慢慢腾腾、走走停停……

  ……

  六亭县的汽车站也在六亭县中心,具体讲是繁荣街的中心,车站不大,由于客流量少,占地顶多只有半亩,也没有几辆车。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与82年相比,车站旁边已经有了两个水果摊子,三个小饭店,五辆人力三轮出租车。

  周小虎就是三个水果摊中的一个,去年从少管所出来后,他就与家人一起在车站旁边开了个水果摊。

  因为水果摊现在还很少的缘故,他的生意不错。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周小胡照例在车站门口吆喝着,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他的眼帘。

  “老师!”他下意识的脱口而出,身子也“腾”的一下站起,然后犹自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

  声音似乎熟悉,赵明海转过了头,却发现一张欣喜的圆脸,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第162章 归去来兮

  “老师,真的是你!”这时周小虎已经奔了过来。

  他的形态与言语里都透着着难以置信的神色,毕竟赵明海作为少管所的老师,又实际掌握着他们学习成绩的考核大权,为所有青少年罪犯所瞩目,因此少管所原来的那批人是都知道赵明海的刑期的。因此他没想到赵明海会这么快就被放出来。

  少管所那么多人,赵明海并不能一一记住,只是感觉眼前的面孔熟悉,因此犹犹豫豫的说道:“你是那个81什么来着。”

  “8137!老师快屋里坐,娘,给俺老师倒茶。”周小虎一边掏着眼,一边热情的说道。

  “嗯。”水果摊前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立刻站了起来,然后扫了赵明海一眼,说道:“小虎,他就是你在里面的那个老师。”

  “是的,娘。”

  “老师是好人啊!小虎多亏了你,不然连账都不会算,老师你一定得吃完饭再走,我去买菜去。”

  周小虎的母亲一边唠叨着,一边进了屋。实际上正是学了几天数学,自感是初中水平,能算账,周小虎以及其家人才有了开水果摊的底气。

  “阿姨,不用,我这得回去。”赵明海急忙说道。

  “老师,你走不了了,今晚没有出去的车了,只有进来的车了。”周小虎一边说着,一边提过了赵明海的包裹。

  “明海!”

  而在这时一道熟悉的声音在赵明海的耳畔响起,赵明海循声一看,只见孟香兰正站在隔壁的小饭店前,时髦的红色连衣裙,大波浪的头发,正试探性的望着他。

  “香兰姐,你怎么在这?”赵明海脱口而出道。

  “明海,真的是你!”说话之间孟香兰已经满面笑容的迎了上来。

  “你出来了!真好、真好!快到我饭店坐坐。”孟香兰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去抢赵明海的包裹。

  “你开了饭店?香兰姐,我还得回去。”

  “看不起姐是不!也没有车了,你怎么回去!你出事以后,我觉得不能闲着,逮了那么多不老实的,社会清净了,我就先开了包子铺。后来见人多,又炒菜,忙不过来,炒菜却比包子干着轻松,不需要那么多人,也赚钱……”

  孟香兰与周小虎盛情难却,赵明海难以退却……

  ……

  晚上八点多,六中附近,赵明海原来的院子里有灯光亮了起来,透过店里的门缝,路过的行人看到了一个朦胧的身影,以为是赵明海的家人,路过的行人、附近的住家没有在意。

  第二天一早,在孟香兰与周小虎的盛情挽留中,赵明海登上了去坝子乡的方方正正的客车……

  ……

  早上八点半左右,赵明海在坝子乡车站下了车。

  坝子乡街道也微微有了变化,几座临街的老房子被推翻了,盖成了红砖瓦房,多了几间卖衣服、卖烟酒糖茶、日用品的小店,人的穿着倒是没有多大变化,还是中山装、黄军装居多,偶尔有几个红裙子或西装的,在灰乎乎的人群中异常显眼。

  但总体上赵明海感觉,与城市里相比,乡下的时光仿佛迟缓了,而且迟缓了许多。

  下了车,赵明海直奔李围子村而去……

  其实因为赵明敏就在坝子村,赵明海路上曾经想过先去赵明敏那里,借个车子,与她说些话之类的。

  但是又觉得自己刚出来就先到她那里,似乎有些不合适。

  当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一刻,他最想见到的却是郑桂芝、赵士礼,他家的那三间草屋,曾经的打谷场。

  心安之处是何方,经此一难,赵明海终于看清了自己。

  ……

  “这不是李围子的赵四吗?”

  “哪个赵四?”

  “志安的小孩舅。”

  “额……还真是,他不是杀了人,被判了许多年了。”

  “判许多年就不能出来了!有本事的人到哪都有本事。”

  “嗯,志安这回又能支楞起来了。”

  ……

  “哎哟,俺还欠着他二哥的豆腐钱呢!”

  “你就等着他来启你的脚趾盖子吧!志安不好意思找你,他可没这顾虑。”

  “嘿嘿,我只是手头紧些,没想不给,谁知道他这么快出来了!”

  ……

  赵明海大步流星,身后却响起了议论之声。

  ……

  赵士礼一家的样子依旧,依旧是茅草屋,小锅屋、石磨、猪圈、大黄,小青骡子,只是人与物俱老。

  不过一代新人换旧人,赵明海一家也有新意,此时春意融融之下,小青骡子迈着不变的步伐,围着磨盘转着,李小翠拿着铜勺子往磨眼里填着泡好的黄豆,赵明兰怀抱着赵亚洲,膝盖一颠一颠着,郑桂芝正把煮熟的红薯往猪食桶里舀着,赵士礼坐在磨道边,一边吧唧着烟袋,一边紧盯着赵东亚。

  赵东亚却是最忙的……捂春晾秋,此时他依然穿着露裆的棉裤,棉裤后面翘翘着,像鸡屁股似的,一会儿来到猪食桶旁边,一会儿来到浆桶边,一不注意,他就抓一把。赵士礼只能起来欠去的紧跟着……

  不过只是一会儿的功夫,就把自己弄的脏兮兮的,赵明兰不禁吓唬他道:“小东亚,你老实点,不然等你小叔出来了,一定打你。”

  其实朱艳红平时也是这么吓唬赵东亚的!甚至李围子村的很多人都拿赵明海吓唬小孩,张口就说,你四叔来了哈,他是最喜欢打人的,最讨厌小孩不听话。然后把赵明海形容的七个狸猫八只眼,不知不觉中,赵明海已经成了他们止小孩啼哭的工具。

  常年受到这样的恐吓,不觉间赵东亚小小的心里已经有了些阴影,听到赵明兰的威胁后呆在了原地。

  只是大黄依然在赵东亚身边摇着尾巴,全院子里只有它最欣赏赵东亚的行为。

  摇了两下尾巴之后,大黄探头探脑的伸向了赵东亚的小手,那里有些红薯的残渣。

  但下一刻,大黄突然扭过了头,向院子外瞧去。“汪汪、吱吱”下一刻赵大黄一边大叫着,一边疯狂的摇着尾巴跑了出去。

  大黄遇到自家人都是这个样子,赵士礼、郑桂芝等人都没有在意,只以为是朱艳红过来抱赵东亚了。

  下一刻,脚步声渐近,紧接着“爹、娘!”赵明海的声音在破旧的大门口响起。

  而赵士礼、郑桂芝、赵明兰、李小翠也都没想到赵明海会这么早出来,在赵明海的声音响起的那一刻,除了大黄的“吱吱”声,整个院子的时光仿佛凝滞了。

  而在下一刻,“当”的一声声响,郑桂芝手里铜勺从她手中脱落,砸在了猪食桶的桶边上。

  猪食四溅!但郑桂芝完全顾不上这些,“小孩!”她欢喜的大叫了一声,扑向了赵明海。

第163章 不动自威(一)

  到了赵明海身边,她本能的想像小时候一样把赵明海揽进怀里,却只能到赵明海的肩头。

  她就这样靠着赵明海的肩头,眼泪瞬间扑簌而下。

  “四儿……你出来了!”赵士礼也一下子站了起来,迎了上去,说话之间,老眼已是潮湿了起来。

  “弟弟!”赵明兰却是大叫着站了起来,诧然的惊喜之下,赵亚洲差点被她扔了出去。

  李小翠也是一下子站直了腰……

  ……

  与此同时赵明坤大步流星的往赵明豪家里走去,进了赵明豪的院子,赵明坤便大声嚷嚷道:“三哥、三哥……”

  “你三哥出车去了,老五,什么事?”赵明豪的媳妇张小翠穿着小碎花的薄棉袄,一边从堂屋走出来,一边问道。

  听赵明坤的声音这么急促,她估计出了什么事。

  “明海出来了!”

  “啊!真的?他不是五年吗?!”张小翠脱口而出。

  “那还有假,我亲眼看到的,还跟我说话了呢!”

  “等你三哥来,我对你三哥说。”

  说完,张小翠轻轻的吐了一口气,仿佛吐出了心里的窝囊气。

  而与此同时赵士公正匆匆的往赵士礼家而去……

  几乎是同一时刻,赵明银也匆匆的往赵明金家而去。赵明金两口子扛着铁锨,正要下地去整红薯沟,赵明银看到,急忙喊道:“俺哥、俺哥……”

  闻声赵明金两口子停下了脚步,待赵明银来到跟前,他才慢悠悠的问道:“二孩,什么事?”

  说话之时他仪态悠闲,甚至还带着些不怒自威,毕竟是一寸之长,习惯了手握大权的感觉。

  “俺哥,小四回来了!”赵明银却带着明显的慌张说道。

  “哪个小四?”赵明金问道。他们这一辈人排行第四,被简称小四的实在太多,几乎家家都有。

  但是话刚说完,赵明金就愣了,因为他突然想到,一个仅仅回来就能让赵明银专门跑过来告诉他的小四,在李围子村没有两个,只有一个赵明海。

  果然下一刻,赵明银就匆匆说道:“就是士礼叔家的明海。”

  心中的估计得到了确认,赵明金却感觉自己的世界要被倾覆了。他很明白赵明海既然回来了,即使赵明海不出手,他原来的那帮子人也不会饶了他。

  “他怎么就出来了呢,不是五年吗?!”愣了一下赵明金焦躁,又无奈的说道。

  作为赵明海的对头,对赵明海的服刑情况了解的并不细致,或者说难以了解细致。

  而赵士武与他之所以敢对赵明豪、赵士公动手,甚至暗暗戳戳的对赵士礼一家使绊子,比如朱艳红只要一不查体,计生办的立刻就到,这都是他捣的鬼,不给赵明江一点儿的机会。这些的原因正是这个五年。

  他与赵士武认为,五年足以改变一个人,或许赵明海就会一蹶不振。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人生苦短,人一辈子能有几个五年,有得意的机会时就该得意。

  人就是这样,在现实利益可以快速变现,或者认为短期利益足以弥补长远利益时,往往选择短视,甚至会不择手段。赵士武、赵明金、赵明铜、时来福、黄丘水泥厂新调来的厂长符天华、欠赵明河豆腐钱的人莫不是如此。

首节 上一节 81/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