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龙却“哈哈”一笑道:“这是杜厂长送你的,他就在后边。”
赵明海往四轮车后面一看,果然后面跟着一辆上海牌轿车,杜卫东正从轿车上下来,白衬衣、西装裤、黑皮鞋,西装革履的。
“杜厂长,你这真是费心了!”赵明海一边上前,一边笑道。
而这几天,杜卫东已经细细的打探了一下赵明海的底细,没想到他居然还只是个学生!
只是知道赵明海这个身份后,他更加的重视赵明海了,也更有了深度结交的想法,因为很明显,这个身份,在这个时代,不能说意味着前途无量吧,前程远大是一定能够称的上的。
更何况又是这样年轻的年龄。
“哈哈,不算什么事,我这里什么都不多,就是这玩意多!”
……
“走,咱们去饭店坐坐。”客套了一阵子,赵明海说道。
……
“明海兄弟还在上学。”
“嗯。”
“考大学?”
“嗯。”
“前程远大啊!我就是吃了没上大学的亏!不然哈哈哈……”
杜卫东身材虽矮,但却是一个很健谈的人,国营饭店的二楼包厢里,落座之后,上菜之前,三人又是寒暄了一番。
上完菜,三巡过后,杜卫东向孙金龙说道:“孙兄弟考虑的怎么样了?”
这话在赵明海听来,有些没有头脑,他不禁向孙金龙看了一眼。
孙金龙则笑着解释道:“杜厂长邀我与志安去做水泥厂的业务员,明海你觉得怎样?”
张志安在以后怎么成为水泥厂厂长,孙金龙又是怎么成为齐村钢铁厂厂长,都成为一方土豪的,具体过程赵明海并不清楚,但是现在他知道两人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
因此不由的笑道:“这是好事,杜厂长有心了。”
杜卫东之所以邀请孙金龙与张志安进水泥厂,其实是迂回的想依靠赵明海牵制石学民。
他现在已经知道赵明海是学生,显然不能为他所用。但孙金龙是赵明海的兄弟,张志安不仅是赵明海的兄弟,还是他未来的姐夫,他俩要是有事,找上赵明海,赵明海总不会置之不理吧!
他甚至想把赵明江也挖过去,在保卫科看大门,但顾虑到赵明江要给赵明海开车,这样做会给赵明海添麻烦,与他想要的结果相反,所以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而如今赵明海痛痛快快的表示了支持,他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笑着对孙金龙笑道:“兄弟,你别嫌弃,现在先干着,以后有机会我再给你们转正,怎么样?”
杜卫东是要孙金龙、张志安先做临时工,这其实也是他在水泥厂权限的上限。这个时候一个正式工并不是那么轻而易得的,黄丘水泥厂也是如此,正式工需要黄丘水泥厂背后马山集团的审批。
但是现在国家实行的企业办社会黄丘水泥厂里面学校、宿舍、澡堂、食堂什么都有,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能进去当临时工在当地人眼里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孙金龙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是能看清杜卫东的心思的!他又是自由散漫惯了的性质,不想上套;另一方面又觉得进水泥厂挺有面子,对用小四轮拉水泥也有好处。
而现在赵明海既然这么支持……他轻轻一按桌子,笑道:“行,就这么着了,以后就跟着杜厂长干了。”
“欢迎兄弟加入马山集团。如果你们不嫌弃,以后叫我杜大哥就行了。”
……
“杜大哥,这两天姓武的没过去吧?”席间,孙金龙笑道。
“没有,不过,石学民似乎在憋什么坏招!”杜卫东皱了下眉头说道。
他是南方人,也有着南方人的敏锐,又一直密切注意着石学民的动向,从石学民送来水渣的量的减少上,他隐隐觉察出了不对劲。
“怎么了?”孙金龙一愣问道。他本以为石学民会收手的。
“他送给厂里的水渣减少了,好像想用这个拿捏我。”杜卫东缓缓的说道。
第124章 博弈
可惜的是,作为一个草莽汉子,孙金龙虽然拉着水泥,但对水泥制作的过程,水渣的重要性却一无所知,闻言张口说道:“没有张屠户,难道说只能吃没毛的猪,再换一家就是。”
杜卫东闻言,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秒钟,心中感觉自己招的业务员不咋得。
但他招孙金龙过去,也并不是为了什么业务,又考虑到赵明海只是一个学生,可能也不懂产品制程上的专业知识,说了反而显得尴尬,于是“哈哈”一笑道:“也是,没有他,还活不了了吗,来来,喝酒。”
但是这水渣真是高端水泥的必须,煤灰尘、炉渣虽然在改进制作工艺后,能够替代,但这些东西的量都不大,不能满足生产所需,而且改进工艺必然提高成本,而若到周围的齐村钢铁厂、富村钢铁厂去拉,运费又会提高。
不过就杜卫东看来,有后路总比没后路强,石学民若是逼的急了,他觉得给马山集团总部打报告,说明情况,只生产三二五低标号水泥也是可以的!
他不信石学民能撑着不卖,钢铁厂天天生产,他能撑多久!纵然有他老子撑着,只怕时间长了,只怕也不行。
“只要老子在,老子就与你比一比!”
长期的窝囊气,促使杜卫东下了一个这样的决心,决定对石学民开展一场谁先眨眼的游戏。
杜卫东那一瞬间的呆滞却落在了赵明海的眼里,他清楚事情肯定不是减少水渣那么简单,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卫东又没询问他,所以他也不置喙了。
当然赵明海明白,即使赵卫东请教他解决的办法,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出来。原因很简单,他现在的能力实际上很有限,并没有什么外在资源。穿越过来并不是万能的,还是受到很多时代的限制。
另一方面,前一世他是学农学的,对水泥的工艺其实他并不精通,只是在上化学课时学过他的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而已。
如此想来,赵明海突然感觉杜卫东这人有些善解人意了。
……
席上宾主尽欢,杜卫东见赵明海说话行事完全不像一个学生,心中不免暗暗称奇。
……
送走杜卫东与孙金龙以后,已是近下午三点,天气正热,太阳白亮亮的刺眼,赵明海匆忙的跑回包子铺,却见赵士礼正在地基处跟闫胖子说着话。与往日不同的是,他上身穿着一件崭新的白褂头,下身穿着一件崭新的大裤衩。
赵明海估计是赵明敏或赵明兰给买的,这点钱他自然是不在乎的,相反他心里感觉有些羞愧。
而见赵明海过来,赵士礼擦了下汗,便急匆匆的说道:“有了这水泥,咱这屋可就结实了。小孩你赶紧去拉砖去,再看看瓦的事,这沙还得再拉一车。”
“嗯嗯……”
赵明海应着,看了眼头上毒辣辣的太阳。
……
第二天上午,赵明海刚拉沙回来,就见赵明河与李小翠正站在搭建的窝棚前……
“二哥,二嫂。”
走到跟前赵明海与赵明河、李小翠打了个招呼,却赫然发现赵明河脸上有抓痕,李小翠的眼睛有些浮肿。
赵明海估计两人之间一定发生了点什么,但又觉得不论发生了什么,还是装作看不见的好。
打完招呼之后,进了棚子拿出购房合同与集体土地使用证递给了李小翠。
李小翠接过后,放进李她挎着的皮革包里,然后又在皮革包里悉悉索索的翻腾了一下,拿出了七张大钞,然后递给赵明海说道:“四,这里有二百,给你盖屋。你得闲不,带我去看看。”
“行。”赵明海简练的说道。
“我也过去看看。”赵士礼在旁说道。
……
旧宅子其实没什么好看的,两个字“破败”而已。主要是看位置,认门。简单的看了一下后,几个人就回去了,路上赵士礼唠叨了几句,说了些既然买了就要尽快盖起来之类的话。
再次回到包子铺已是中午,赵明兰刚刚给赵明江一家子送饭回来,然后对赵士礼笑道:“爹,今天大哥出院。”
“那正好让你兄弟把他们一块拉回去,我也回家看看,晚上再回来,你们两个看好了。”
“嗯。”……
……
吃完饭,赵明海拉着赵明江、赵明河一家子,以及张小六父子回了坝子乡……回到家时,郑桂芝看到赵士礼、赵明海他们,眼睛不禁湿湿的,然后抱着赵东亚亲个不停……
但赵士礼拿起他用了不知多少年的大茶壶,猛灌了一壶凉茶之后,却催促着赵明海去砖厂捎趟砖回去……
……
再次回到六亭县,天已经完全的黑了,卸了砖,洗了脸之后,赵明敏、赵明兰已经把饭菜摆在饭桌上了……
“俺娘还好吧!”
“好着呢!”
“盖好屋,有地方了,让俺娘来住两天。”
“嗯。”
……
“二哥、二嫂怎么了,怎么都不高兴,姐,你知道吗?”边吃边谈着家常,想到赵明河与李小翠的样子,赵明海随意向赵明兰问了一句。
赵明兰却“噗嗤”一下子笑了,然后才说道:“二嫂是让松浦叔骂的。”
“哦……”感觉有些绕绕,赵明海不由的再次看了赵明兰一眼。
“二哥回家后与二嫂生气了,没吵过二嫂,一生气,去了松浦叔家告状。你不知道,松浦叔不想让二嫂进城,说她进城他身边就没人了,骂她不孝顺,把二嫂给气坏了,回家后又与二哥打了一架。”赵明兰“嘻嘻”笑道,一副局外人不怕事情闹大的样子。
赵明海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李小翠隔了这么多天才来,原来其中有这么多的波折!
而这时赵明兰已经继续说道:“松浦叔也是的,自己两个儿子在县城,却让自己的闺女在家里照顾他们……”
说到这里突然感觉这样的话,在赵士礼跟前说不合适,于是悄悄看了赵士礼一眼,住了嘴。
……
往后的时间里,由于这时闲人多,闫胖子上的人也多,这时盖屋又简单,不要支木架、浇灌之类的,再加上赵士礼催促的紧,纵然加上打好地基之后,二周天的地基下沉期,建筑队没有干活,四十来天的时间,房子还是建好了。
三间门面、三间住房、再加上左右配房的、崭新的红砖瓦房的宅子是异常显眼的。路人路过不由的暗暗侧目。
即使六中的老师也是如此!
他们又以为赵明海是靠卖包子赚的钱,盖的屋,想想自己一月七八十块钱的工资,一家人的蜗居,他们都想跟赵明海学去卖包子了。
第125章 规则之外
人有了想法,往往就会产生行动如果是这个想法是在重压下产生的,那就更会如此,终于在开学没多久,赵明海的物理老师高明德在生活的重压之下,让他的老伴开了一个菜煎饼的小摊。
以后的时间里高明德在物理课上对赵明海的提问明显的增多了。
这是后话。
房子建好后,已经快开学了,赵明兰、赵明敏又给赵士礼、郑桂芝各买了身秋衣秋裤,让赵士礼带了回去。
第二天,赵明江却来了,把小四轮开走了,赵明海虽劝他再休养休养,他却说他早好了,用不着那么娇惯。
赵明江走后,赵明海依然没有闲着,买了些木料,请来了木匠,他打算做些桌、椅、橱、柜,床,板凳之类的……
这样麻麻烦烦,赵明海突然感觉开个家具厂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生意,继而又想到他这店铺其实还可以卖些烟酒糖茶的副食,以及利用学校的优势,卖些学习资料、钢笔、铅笔之类的。
赵明海知道这个想法一定是可行的,因为他知道再过几年就会到商品大爆发时期,也是商品交易大爆发时期,这个时期又塑造了一批富人。
不过思虑了一下,赵明海却没有做,一个人一只手按不住几个鳖,现阶段他的主要任务他还是能分的清的。
如此匆匆忙忙,转眼就到了八月三十。学校要求,当天下午到校,领书本、打扫卫生,明天正式上课。
作为班长,吃过中午饭,赵明海就去了学校。
下午一点左右,学生们或骑着自行车、或者步行,出现在了街道上。当看到自己打牙祭的包子铺改头换面、鸟枪换炮时,几乎都是不由的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