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赵明海没说多少钱,但是只是看这一厚沓,赵明江就觉得不少,他也是明白赵明海的意思的,急忙推脱道:“四,不用给我了,拉喜的钱我还没给你呢,我也不给你了。”
在赵明海心里,拉喜的钱他根本没算数,就当是赵明江休息时自己赚两个零钱花了,毕竟他没提让赵明江休息的事。
他没想到赵明江居然这么有数!
“大哥果然是好大哥!”
心里感慨着,赵明海强硬的说道:“哥,给你你就拿着,上医院还要花钱的,不够再跟我说。”
“够了,我把家里的钱都拿来了,你暂时不用给我钱,你先把账还上。”赵明江果断的说道。
“那怎么行,你这一家子嚼用呢!”
……
两人的推推嚷嚷立刻引起了郑桂芝、赵士礼、李小翠等人的注意。
李小翠看着赵明海塞向赵明江的那一沓钱,一下子呆了,随即心中便再次酸溜溜的不是滋味……
而赵士礼则凑了过来,问道:“大孩,小孩你们怎么了?”
“四,要给我钱,我说不要,拉喜的钱就够了!他偏要给。”
“我是顾虑着大哥现在用钱……”
“你先收起来吧!用钱时再找你……”
赵士礼话还没说完,“哇”的一声,初生婴儿的啼哭声蓦然传了出来。
第113章 又一年
闻声赵明江拔腿就往产房奔去,赵士礼也不由的往里面凑了凑,把赵明海晾在了那里……
……
虽然赵明海、赵明敏、赵明兰力劝几人留下住一夜,让朱艳红住院观察一天,但挂完一瓶吊瓶之后,朱艳红却执意要回去,说受不了医院那股味儿。
而挂完掉瓶,朱艳红就能下地走了,想起后世女子生孩子,一住十天半个月的,这让赵明海不得不佩服此时女子的强悍。
挽留不住,赵明海、赵明兰、赵明敏只能做罢。
……
回去的路上,细碎的雪花飘了起来……往后大雪、小雪又下了几场,二十天之后,期终考试完毕,一月十二,成绩出来,赵明海还是考了班级第二名,全校第五名,领了三十元奖学金,并被评为了优秀班干部。然后学校就放了寒假。
即使放假,因为包子铺的生意,赵明海也没打算回去,打算到大年二十四再回去……
而毕竟得了奖学金,对于这意外之财,赵明海决定与众人共享。中午,赵明海买了些羊肉,让赵明兰炖了炖,喊着孙玉娥、孟香兰、沈静吃了一顿,算是员工福利。
吃饭的时候,商议了一下他们的大侄子吃喜面他们该不该去的问题,最后一致认为,作为未婚的他们,去不去的,好像既没什么意义,也不重要,反倒是带着一张嘴,给添些麻烦而已!
于是三人决定看赵士礼他们的安排……
一月二十一,张志安出现了,然后说赵士礼希望他们回去一趟。同时送来了黄丘水泥厂结算的运费,这与赵明海一千五百多块钱。
其实这笔账赵明海早已在心里默算过,从黄丘到涧河港运费是每吨一块五,小四轮只能拉个七八吨,但因为距离相对较短,一天可以拉三趟,因此一天大概能赚个近二十吨,能赚三十来块钱,扣除在水泥厂加油的油费,再扣除赵明江的生活费,一天能赚二十多块钱。
如此算来,好像多了一、二百块钱,至于原因,赵明海估计是赵明江带饭省下的,或者跟张志安一起吃省下来的。
……
喜面办的热热闹闹……虽然这里的规矩是未婚的只能算小孩,不用拿喜礼,但赵明海、赵明兰、赵明敏商议了一下,决定还是每人随十块钱的份子,帮助一下赵明江。
这时的磕头礼也不过是十块、五块的,这钱已是不少了。但是当三人把钱拿到收账的赵士公跟前时,却被赵士公果断的拒绝了,说李围子没有这样的规矩,这个头不能开,不然会给村里没结婚的带来压力,也给老的带来压力,毕竟没结婚的有钱的少,大概率的还是老的拿!
然后又说你们要是有心以后多给孩子买点吃的、穿的就行了。
听了赵士公的话,赵明海、赵明敏、赵明兰才明白自己差点成了李围子村青年人的祸害。不过他们很快就原谅了自己,毕竟他们都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即使赵明海活了两辈子也是如此!
……
百日宴摆了五桌,热闹熙熙,席间众人请赵士礼给孩子起名,赵士礼自知自己没文化,推脱了,让赵明江、朱艳红自己起,然后朱艳红给孩子起了个颇有时代感与世界观的名字——东亚。
这个名字却让赵士礼、郑桂芝有些不满,他们觉得孩子应该起个狗蛋、石蛋、毛蛋之类的贱名,好养活。
只是这不满他们都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在席散后,郑桂芝与赵明敏、赵明兰小声唠叨了两句。
……
而在朱家的亲戚走后,趁着赵明敏、赵明兰与朱艳红说话之际,赵明海也凑了上去,直接拿出了准备好的四百元,递给了朱艳红。
赵明海会给赵明江多少工资,这个问题,朱艳红曾经很深刻的想过,但是在现实的制约中,她心里的额度总是限制在六十到九十之间。这两个来月,最多应该能给个一二百块钱。
而看着这一厚沓,显然不是一二百的样子!
“小四,这……”惊讶中她有些迟疑了。
赵明海没把钱给赵明江,而是给朱艳红,就是嫌推推嚷嚷的麻烦,闻言直接把钱往朱艳红的被子上一扔,同时故意开玩笑的说道:“过年了,该发过年费了。多买点好吃的,别总沾家里的光,让家里也沾沾你的光。”
说罢看了眼朱艳红怀里的赵东亚,红蛋虾似的,小脸皱皱巴巴,看不出一点可爱,于是转身出去了。
“小四,你这个熊东西,你跟我说说,我怎么沾……”
身后传来朱艳红轻轻的咒骂声。
……
而在这期间,宁梅也来了几回,只不过是与女同学一块来的,然后对赵明兰说什么去同学家玩路过这里的,有了前面的事情,再加上赵明海说不清来路的红毛衣,赵明兰自然是不信的,但表面上还是信了……
这样的欲盖弥彰让赵明海感觉到好笑,当然也让他感觉到这时的女孩爱的有分寸。
宁梅走后,赵明兰、赵明敏却兴奋了起来,揪着赵明海问“宁梅多大,他们两个什么时候的事”之类的问题。
赵明海只能以正谈着,不清楚,含糊以对。
……
如此转眼过了就到了腊月二十六,赵明海与赵明敏、赵明兰鸡鸭鱼肉、糕点之类的,再加上小孩吃的炼乳,大包小包的往李围子而去。
还没进村,远远的炮竹声就传了过来,近了,孩童的嬉闹声也传了过来……
进了村口,“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等崭新的标语迎面而来,让赵明海感觉到了时代的日新月异。
“二叔,没事了。”
“哟,明海回来了。”
“三哥、五哥,吃了吗?”
……
一路打着招呼,赵明海、赵明敏、赵明兰来到了自家的那条巷子,还没进家门,大黄狗就“噌”的一下窜了过来,然后围着三人,嘴里“吱吱”着,摇着尾巴,转着圈子。
赵士礼的院子里,赵士礼正给小青骡子喝着豆渣水。赵明海不在,小青骡子终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当然还有大黄,赵士礼甚至还买了一只梅山母猪。
郑桂芝与李小翠则在锅屋里炸丸子,李小翠不时的往嘴里扔一个。
朱艳红也在,抱着赵东亚,站在太阳底下的猪圈边,猪圈里一只梅山老母猪正哄着十六头小猪。
朱艳红一边垫着脚哆嗦着赵东亚,一边哄道:“东亚,小猪好不好看,回来让你爷爷给你逮一只,放家里玩,好不好?”
赵士礼、郑桂芝闻言无声的笑了。李小翠暗暗撇了撇嘴。
而就在这时“爹,娘”赵明海的声音在门口响了起来,刹那之间赵士礼、郑桂芝、朱艳红、李小翠转过了头。
第114章 思齐
然后朱艳红便抱着赵东亚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说道:“东亚,你小叔、姑姑来喽!快去看看”
而就在她说话之际,赵士礼、郑桂芝、李小翠也笑着迎了上来……
……
就在赵士礼一家欢庆团圆之时,石学民也开着他那辆上海牌轿车,驶向了宁梅的家门口。
他来宁梅家是送节礼来的,宁梅的母亲石小慧是他的小姑。小县城就是这样,因为门当户对的传统,经常会出现某某局长的儿子娶了某某主任的女儿的事情,渐渐的形成县城婆罗门。而集县城人脉之大成者,往往能在县城内呼风唤雨,石学民是其中的代表。
而石学民与宁梅一家是十分亲近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宁梅的母亲是石学民的姑姑,也不是因为宁梅的父亲是计划委的副主任,更是因为宁梅的母亲在没出阁时当过很长一段的德华,看护石学民
他们的亲近是有着血缘感情基础的。
这时的小轿车还是极少的,纵然在县委大院里也极少见,石为民的车在开进县委大院的那一刻,便引起了院内孩童们的侧目……
……
其后的天里,赵明海在家里不过是玩耍而已,喝了几场闲酒,把赵明豪、赵士公喊到一起,聚了一次。大年二十六的时候,黄丘水泥厂也放假了,小四轮暂停。
腊月二十七号的时候,置办年货,晌午时分,小四轮被赵明江摇起来之时,赵士智两口子、赵明山两口子、赵明豪两口子、赵士公两口子、郑桂芝、赵明敏、赵明兰早已爬进了车斗子,赵明海只能坐在了车头上……
四轮车开始行驶的时候发动机的声音混合着众人的嬉笑声响彻了半个村子,不知为何,这些声音落入村民的耳里,却有一种龙腾虎跃之感。特别是赵士武、赵明金这些人这种感觉最为强烈。
……
在坝子乡的集市上,赵明海买了一整套的猪下水,扔进了车斗子里。
……
炮竹声中,除夕到来,傍晚照例是赵明海点燃了炮竹,放了几支烟花。烟花过后,赵明海回到了屋里。
而在此时小小的堂屋里已经摆了两桌,自然是喝酒的一桌,不喝酒的一桌,桌上花生米、猪耳朵、龙须菜,牛肉、炖好的鸡,大鲤鱼,中间三刀、羊角蜜、花生糕等果子。中间还摆了两个红红的苹果
毋庸置疑,这是赵士礼一家过的最丰盛的一年,也可以说是他们一家人有生以来过的最好的一年。
酒杯举起之际,看着一桌子的菜,赵士礼心中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许久才笑吟吟的说道:“喝吧,今天除夕、守岁、多喝点。”
“嗯……”
“没想到能过个这样的年!”另一桌郑桂芝感慨道。却也说出了赵士礼心中的感受。
“娘,以后只会越过越好!咱家明年再买个电视机就更好了,一边过年,一边看电视。”赵明兰一边叨着菜,一边说道。
“那可不行,你忘了你小叔家的事了,招灾惹祸的!”赵士礼急忙说道。
“这时候是这时候,那时候是那时候,你看明豪哥家里不是也买了台电视机,不也没事。”
“有事就晚了!四,你贷款还些了没?”
“还没。”
“有钱就先还点。”
听着赵士礼的话,想着后世的人要么有钱是大爷,要么恨不得把银行的钱贷光,赵明海不禁感慨这时人的思想上的质朴,因此虽然心里不以为然,不过还是“嗯”了一声。
“小四,你说俺去城里买套宅子行不?”这时,李小翠突然说道。
众人都没有想到李小翠居然有进城的想法,听到这句话,众人都有一种手榴弹在跟前爆炸的感觉。
只是赵明海感觉到有爆炸的感觉的原因与赵士礼等其他人不同。赵士礼、郑桂芝、赵明河等人是感觉李小翠的想法是太大胆,甚至是胆大妄为!
居然想跟赵明海学,可她或者说赵明河有赵明海那个本事吗!即使赵明河自己也觉得没有自己的兄弟那么大的本事!
而赵明海的感觉却是李小翠作为一个乡下女子,居然能有跨越一般乡下人的想法,这就有些先进了。
而在这时候,别说是在城里买套房子,就是买块地皮以后也不知会增值多少倍。而且他知道赵明河小磨天天转,应该是有些钱的。
因此微微想了想,赵明海说道:“行,二嫂这肯定行!你们最好买个院子大点的,在城里卖豆腐应当比乡下好买,再弄个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丝什么的,保证能在城里过的下去。”
增值的事情,赵明海并没有说,因为说了他们也不一定信,因此他只能从最低生存的角度建议。
但即使是这样,李小翠还是脱口而出道:“四,你说的不错,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