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海走后,黄建设突然心生感慨,但却不知该说什么,话说了半截就停住了!
“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韩萍却接话道。
……
大约过了一刻钟,黄建设一家人从屋子里走了出来……赵明海迎了上去,韩萍拿出了一块钱……
一看韩萍这个举动,赵明海就明白了她的意思,把手一举,一推,笑道:“阿姨,可别这样,几个包子的事!我还一直想感谢阿姨的盛情款待呢,总得给我个回礼的机会吧!”
“那就别客气了。”黄建设对韩萍笑道。
然后又转脸对赵明海说道:“你忙,我们就不打扰了。只是以后你和婷婷一起上学,有什么事还望你照顾一下婷婷。”
“好的,黄叔叔。”
“再见。”
说完,黄建设摆了摆手。
……
“你说这孩子的小店一天能赚多少钱?看他生意挺好的!”路上韩萍突然问道。
“赚多少钱倒无所谓,关键这孩子生活能力强,能想别人之不能想,敢做别人之不敢做……”
黄建设说着,忽然感觉赵明海像是扎根于悬崖峭壁上的松柏,脚下的土地虽然贫瘠,但却百折不挠,尽显苍劲盘遒之姿。
“现在你倒是说他脑袋灵了!以前听你话的意思,好像他只是一个全身是劲的莽夫似的。”
“哈哈,谁没有看走眼的时候?”
……
“你说这孩子能考上大学吗?”
“一定能。”
……
就在黄文婷一家人散步似的聊天之时,赵明海塞了几个包子,然后匆匆往学校走去。
甘抗找他却是让他钉课程表,排打扫卫生的值日表的……
……
九月一日正式上课……课程语文、数学、政治、英语的不必多述,总体而言,赵明海感觉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要比前一世差些。
而到了晚自习的时候,甘抗来了,开了班会,主要是选举班长、团支部书记,纪律委员之类的,毫无疑问,由于甘抗的提名,赵明海代理班长中的“代理”两个字被去掉了,黄文婷也被选举为团支部书记,至于纪律委员则是中考六亭县第一名魏立军,一个带着眼镜,略微有些胖的青少年。
……
往后的日子就这样寻常而过,即使是星期六、星期天赵明海、赵明敏、赵明兰也没有空回去。但是对于家里的情况,甚至是李围子的情况三人都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赵明豪、赵士公两人。村民虽然平时不到县城来,但是迎亲嫁女、红白喜事之类的,买菜、买东西是要到县城来一遭的,这些事往往就是由赵明豪、赵士公这些村干部牵头。
而他们两个往往会带着人到赵明豪这里走一遭,说是过来找赵明海玩玩,但赵明海平时又不在,他们往往会跟赵明敏、赵明兰拉些家常,吃几个包子,然后带着别样的眼光离去。
而与此同时,关于赵明海开小吃部的杂音几乎完全消失了,唯一留下的只有浓浓的羡慕之声,比如“小四真能。”“没想到老三老了老了能享福了”之类的,即使是赵士武也突然之间变成了哑巴。
不过在十月初一的时候,赵明海破例关了三天的门,原因是十一国庆节、中秋节以及秋收这几天赶一块去了。学校也放了三天的假。
而在这时在服装上也终于开始有了花样,一些流行元素开始加入。一大早,赵明敏、赵明兰就换上了城市里刚刚流行的喇叭裤、针棒衫,赵明兰还卡了一副墨镜,又给赵士礼、郑桂芝、赵明河各买了一件流行的灯芯绒毛衣,以及一大块的猪肉,一些月饼、糕点,上了回家的汽车。
另外,赵明海还买了一盒烟,虽然他不抽烟。
……
此时李围子村的村民已经开始忙活了,拉玉米的排车在路上不断。当赵明海三人走到村子的主路上时,遇到的父老乡亲立刻给了他们别样的热情。
“明海回来了。”
“嗯,二大爷。”赵明海应着,递给了一根烟。
“变的快不认识了!”
……
“哎哟,这不是小兰吗,这么洋气了!啧啧。”
“洋气吗!”赵明兰得意着,摆了摆插着蝴蝶结的高马尾。
……
一路问候不断……当路过三级地的山坡时,赵明海就看到郑桂芝、赵士礼、赵明河正在刨着玉米,地头小青骡子忠实的站在那里,正在吃着玉米秸不知为何,一股亲切感在赵明海心里陡然而生,他不由的大喊了一声:“娘。”
“娘,俺回来了!”赵明兰更是一边喊着,一边摆着手臂跑了过去。
声音立刻把郑桂芝、赵士礼、赵明河惊动。三人一下子转过了身,但随即郑桂芝把镢头往地下一放,无视赵明兰的热情,一边迎上去,一边喊道:“四……”
“四……你们怎么回来了?”
“放假了。”
“放几天?”
“三天。”
……
“二哥没卖豆腐去?”
“家里忙不过来!”
……
尽管心里是热乎乎的,但落在口中却是寻常的问候,最后赵士礼抬头看了看天,说道:“不早了,先回家吧!”
“嗯……”
……
“四,回来了。”
“明海回来了。”
……
“哎哟,我的乖乖,变得这么洋气了!”
一路打着招呼,来到了自家的巷子,而这时大黄狗如飞而来,口中的“滋滋”声急切而短促,像似急的想说话一般……
打开了门,进了院子,赵明兰立刻拿出了给郑桂芝、赵士礼买的毛衣,欢喜的说道:“爹、娘、二哥,这是给你们买的,你们穿试试,可暖和了!”
“多少钱?”
“一共二十四。”
“你这丫头,尽知道花钱。”
郑桂芝一边训斥着赵明兰,一边笑嘻嘻接过,随即说道:“正好下月你二哥结婚时穿,不用买了。”
“还是买件外套吧!不然二哥结婚时不好看。”赵明敏接话道。
说着,从手提的皮革包里拿出了一厚沓的钱,一边递给郑桂芝一边说道:“娘,这是八百块钱,最近赚的,你收好了,正好二哥结婚用。”
第97章 家事
说话时赵明敏的语气轻松随意,并没有因为这钱是赵明海的功劳,而有一丝的不适。这是因为这时农村的轨迹,一个大家庭里,不论是谁,只要没成家,没分家,赚的钱都是大家庭的,当然可以有些零钱。
比如赵明海的包子铺每天能赚二三十块钱,这一个半月赚了将近一千二百元,除去工资、买东西、添置家伙捞,还剩下一千元左右,因此赵明海还是留下了二百多块钱。
而实际上赵士礼、郑桂枝他俩因为以前赵明江、赵明湖、赵明海三兄弟做工,每天有十块、八块的进账,后来又有赵明河磨豆腐、卖豆腐,每天也是十块、八块的进账,他俩早已今非昔比,算是见过大钱的人了。
但是他俩还是没有想到赵明海他们三个会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赚了这么多的钱!
“四……你们……”
说话之间,郑桂芝惊喜的看着赵明海,可后面的话却在喉咙里打转,怎么也说不出来了。
不过她心里却是明镜似的,赵明海以后的生活费、学杂费,甚至娶媳妇、盖房子的费用都不用他们操心了。而且也解了当前的燃眉之急,赵明河结婚、盖屋终于不用算计的紧巴巴的了,甚至可以把赵明湖的房子一块建起来。
至于赵明海的,纵然赵明海以后赚不到钱,现在离他成家还早的很,她自认为可以把钱省出来。更何况,赵明海看起来根本不用他们操心。
而郑桂芝所感受到的,所能想到的,赵士礼自然也能想的到,他先是惊讶的看着赵明敏递来的一厚沓钱,随即黑酱色的脸皮明显的松弛了。
至于赵明河他也是惊讶的看着赵明敏递来的钱,他是没想到赵明海开的小吃部居然会比他磨豆腐赚钱,而且还多了那么多。
“娘,收起来吧!正好家里用!”迎着郑桂芝的目光,赵明海轻轻的说道。
赵明海话音刚落,就听一阵脚步声传来,郑桂芝向门口一探头,然后立刻拿着钱往里屋走去。
下一刻,朱艳红出现在了门口,披着个黄褂子,肚子挺着,像盖了一个大锅。大黄亲昵的在她的脚边摇着尾巴跟随着。
“嫂子。”
“嫂子。”
……
赵明敏、赵明兰急忙打招呼,赵明海也打了个招呼,随手把身边的木凳递了过去。
“小敏、小兰,你们来了。白了,嗯,也俊了,你们变化可真大!”
朱艳红一边说着,一边去拿赵明海递来的板凳,看她笨拙的样子,赵明兰急忙扶着朱艳红坐了下来。
“在那怎么样,听说你们在那挺好?”
“嗯,还行!”
“这裤子多少钱?不便宜吧!”
“八块钱。”
“额!这么贵!怪不得村里人都说小四发财了。”
……
从进门开始,朱艳红就嘴巴不停,语气里带着明显的羡慕。但是她心里却隐藏着一股郁郁不平之气,这是因为她现在已经赫然发现,赵明江好像是他四兄弟里混的最差的了——赵明河小磨天天转,进账比她家多;赵明湖当兵,一旦分配工作肯定比她家强,赵明海更不用说了,上着学就龙腾虎跃的。
她分家时的主要想法本来是怕被这个穷窝窝沾着,不如自己过自己的好日子。谁知现在却适得其反!搞得现在想沾些家里的光,都好像不那么明正言顺,还怕别人说闲话,说她不孝顺。
说话之间看到赵明兰放在高粱排上的毛衣,看着崭新的毛衣,不知为何,朱艳红心里一动,向赵明兰笑道:“哟,这毛衣新买的吧!给谁买的?”
说着用手摸了摸,然后继续笑道:“真柔和!真暖和!”
看到这一幕,赵明海心里突然有一股不好的预感,而这时赵明兰已经脱口而出道:“给俺娘、俺爹、俺二哥买的!”
“你大哥呢,让你们给我扔了。我呢,我就不是赵家的人了!死妮子!”
听到这句话朱艳红心里立刻咆哮了起来,脸上的强颜欢笑也撑不住了,拉着脸说道:“明江还没有秋天穿的衣服呢!”
这话一出,场面一下子寂静了,但随即赵士礼“吧嗒”了一口旱烟袋,带着些悠然、带着些洒脱,说道:“我那件,你拿回去给大孩穿吧!你娘……”
赵士礼继续想说的是你娘那件你也拿回去试试,但看着朱艳红的身材,还是住了口。
“嗯嗯,行,爹。”这时朱艳红已经迫不及待的说道。
说话之间站了起来,然后拔腿三件毛衣比划了一下,挑了件她认为最好的,虽然实际上都一样。
……
而买衣服这种事,赵明海自然是没有参与的,他既没有这个心情,也没有这个时间,实际上这些事向来是赵明敏与赵明兰姐妹俩在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