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求人
自行车的速度自然要比步行快很多,赶到坝子乡供销社之后,赵明金又买了些果子、糖,以及两瓶好酒,这才匆匆往涧河东村赶去。
之所以要在营销社买这些东西,原因是这个时候私营经济才刚刚露头,商店、饭店等服务业少的可怜,惯性之下,人民仍旧习惯性的到供销社买东西,当然也是因为有些东西只有供销社才有。
……
孙金龙的家在涧河东村的最南头,三间低矮的草皮屋,但门前很开阔,是一片打谷场,孙金龙常在这里打拳,偶尔指点一下想学武的人。
但是此时孙金龙却不在家里,他是游逛的浪子性子,在港口干完活之后,孙金龙就被人喊着喝酒去了。
泥墙低矮,长着狗尾草,赵明金一踮脚就看到孙金龙没在家里,只有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可是他还是敲了敲孙金龙家敞开的木门,自报家门之后,对着孙金龙的父亲、母亲,热情的喊了几声“三姨”“三姨夫”,然后,提着礼品,说明了来意——找孙金龙有事。
孙金龙的父母当然把孙金龙不在的消息告诉了赵明金,然后让他耐心等待,孙金龙一定会回来,随后孙金龙的母亲就让孙金龙喝茶,老两口烧锅的烧锅,切菜的切菜……
赵明金虽然没心思喝茶,也没心思享受孙金龙父母的招待,但此情此景之下,他也没有其它法子,只能坐在院中无聊的等待。
……
就在孙金龙的母亲用韭菜炒鸡蛋的时候,赵明江与赵明湖也回到了李围子村。
到了门口,大黄立刻疯狂的摇着尾巴,迎了上去,然而赵明江与赵明金兄弟两人都没有理会它。因为小青骡子已经映入了他们的眼帘。
“爹,咱家抓的?”赵明湖立刻开口道。
“嗯。”
“哟,不孬!不孬!”
说着赵明湖喜笑颜开的凑了过去,伸手就去摸骡子头。
“还不孬哩!三哥你不知道,为了这头骡子,咱弟都跟人打起来了!我还跟咱奶奶吵了一场。”赵明兰一边用刀剁着花生米,一边说道。
“小妹,怎么回事?”赵明湖愕然道,赵明江也一边喝着水,一边瞧向了赵明兰。
“这事可长了!先上来不是抓阄吗,结果士五大爷抓了那头大黑牛,士功叔抓了骟马,咱小叔抓了枣红马……”
赵明兰口齿伶俐,一边剁着辣椒,一边简单扼要的把上午发生的事情简单的向赵明江、赵明湖叙说着。
开始时对于赵士武一帮子人的暗箱操作,赵明湖立即义愤填膺,赵明江却是沉默;而当听到赵明海挺身而出时,赵明湖飞快的瞧了赵明海一眼,然后便急急的催促着小妹,后来呢。
赵明江也瞧了赵明海一眼,但眼里却露出了明显的担忧。
而当听到赵明海大胜赵明金,赵明湖不禁脱口而出道:“怪不得我和大哥在路上遇到他,他不理我们,原来是这样!再往后呢?”
“再往后士武大爷见弄不过咱弟和明豪哥,只得答应了重新抓阄,咯咯,后面才好笑呢!”
“小妹,你快点说,笑什么!”赵明湖急的抱怨道。
“后来明豪哥提议,几个干部不能抓牲口,要吃苦在前……”
赵明兰笑意津津着,把给赵士武几个人分羊,以及赵明海与赵明豪让赵士武帮忙抓阄的事说了一遍。
赵明湖听完,一拍大腿,大声畅笑道:“这么说咱们还得感谢士智大爷了!”
“咯咯……”
“这样一来,咱家可彻底得罪士武大爷那帮人了!”赵明江带着明显的担忧说道。
“怕什么!做了出理的事,对咱不利,就该和他们斗。要是让了咱能有这头小青骡子吗,你不挣什么都得不到!四,你说对吧,我今天不该去干活的!”赵明湖义气风发的反驳道,随后却不由的心生感慨,心中遗憾没能经历这场盛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是骨子里性格相似的缘故,赵明海对赵明湖这个三哥很有好感,附和的点了点头。
而其他人现在也都隐隐觉得赵明湖的话是对的,这世道你不争只怕是什么都没有,但是赵士礼是一向软弱、顺从惯了的,赵明湖这样张扬的样子令他十分生气,也有些担心,不由的呵斥道:“你就是不嫌事大!做事也得看自己的本事!”
“我力气虽然没有小四大,但我身后有小四。”赵明湖脱口而出,反驳道。
“咯咯。”赵明兰被赵明湖这脱口令似的话逗笑了。
“吃饭了,别吵了,爷俩一见面就吵!”郑桂枝端着馏好的煎饼卷子,一边走过来,一边嗔怪道。
煎饼卷子堆的像小山似的!
……
“你娘还好吧!还能咬动东西不?”
“三姨,我娘好着呢,吃东西还行。”
……
“你过得挺好的吧!听说你是你们村的民兵连长。”
“嗯……还好!”赵明金咬了咬后牙槽。
……
“你找小武干啥的?”
“找他打听个人。”
……
于此同时,孙金龙家的泥土院子里,三只鸭子“嘎嘎”的叫声里,赵明金有一搭没一搭的与孙金龙的父亲喝着酒、说着话。
没话也要找话说,这对于两人都是一种煎熬……
一直到九点多,院子外响起了脚步声,孙金龙的父亲闻声,立刻喊道:“小五,家里来亲戚了,找你。”
赵明金闻言立刻站了起来,迎向了门口,随后他就见一个提着小平头,长方脸,两道剑眉的青年走了进来,光着的上身上肌肉层垒,但眼神里带着醉意。
“五兄弟。”赵明金急忙伸手道。
“你是?”孙金龙抬起醉眼,迟疑的问道。
“这是你二外姥爷那,你二姨的大儿子,李围子村的。”孙金龙的母亲在旁说道。
“哟,老表,屋里坐。”闻言孙金龙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同时使劲的握了握赵明金的手,展现出了草莽式的热情。
“老表,那就不客气了。”
……
“老表,你坐。”
“嗯嗯,好。”
……
进了屋,点了煤油灯,用黑瓷碗倒了茶,孙金龙才坐了下来,然后说道:“老表,这么晚了,你有什么事吗?”
他就是这样爽直的草莽性子。
第42章 打他
诚如孙金龙所言,现在的天确实晚了,毕竟这个时代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九点多也是该休息的时间了。
而且察言观色,赵明金可以明显感到孙金龙是个直来直去的人,因此,为了防止孙金龙厌烦,赵明金直接说道:“不瞒老表说,村里有人讹诈我,我找你是想让你帮我出口气。”
“是谁?敢讹你这个民兵连长!”
民兵连长在乡下一般都是武力值的巅峰存在。孙金龙是知道赵明金这个人以及他在村里的职务的。虽然赵明金的母亲与孙金龙的母亲是堂姐妹,关系已然远了,但平时没什么走动,但是孙金龙毕竟在坝子乡也算一个人物,十里八村的重要人物他是知道的。
“赵明海。你可能没有听说过,有些力气,今天村里分牲口,给我捣蛋,弄的我下不了台,老表,你看这个忙……”
具体原因说不出口,赵明金只能含糊的说着,只是他还没说完,孙金龙已经截止了他的话:“赵明海,我认识,实话告诉你,老表,这个忙我帮不了,我跟他试过两次,一次都没干过他。”
还是那句话,这时候车马慢,消息迟,赵明海与孙金龙打斗的事还没传到赵明金的耳朵里,“额!”赵明金眼睛一瞪,脱口而出。
“老表,我看这事就算了吧!我看明海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你们别惹他就过去了。”根据自己的经验,孙金龙劝慰道。
赵明金这时心里低落之极……
但是也清楚孙金龙话说到这份上,他也不能再说什么了,“嗯嗯,那麻烦老表了,天晚了,我先回去了。”随后赵明金一边说着,一边怏怏的站了起来。
“老表,我送送你。”
……
月底已是初弦月,天上月暗星稀,天色晦暗,回去的路上,赵明金小心翼翼的骑着,回到李围子村时已经十点半多了。
但是赵明金径直骑车去了赵士武家。赵士武家在村的最南端,靠近路口,是全村唯一一户有三间过道的人家,而赵明金刚刚来到赵士武的门口,国道下烟火一红,随即赵士武的声音响了起来:“石柱?”
石柱是赵明金的小名。
“嗯……”赵明金一边应着,一边下了车。
而当赵明金插好车子之后,赵士武才一边给赵明金递了一根烟,一边问道:“石柱,怎么样?”
到他这个年纪,他已经能沉的住气了,但是此时问话之时,语气里还是带着些明显的急迫。
“二叔,孙金龙说不行,他说他跟小四试过,没趔过小四。哎!”说完,赵明金不由的叹了口气。
赵士武也是不知道这个消息,要不然也不会同意赵明金去找孙金龙了,没想到赵明海居然把孙金龙也干败了,他不由的“啊”了一声,红膛脸露出了明显的呆滞。
“孙金龙说让咱们别惹他,这事就算了,二叔你看怎么办?”随即赵明金往门口的石臼窝子上一坐,抽了口烟,带着些闷气问道。
在此情况下,一瞬间赵士武也有这事就算了的心,但是略为一盘算,他却感觉到不行。因为在他这个位置上,如果这事就这么算了,他的威望就不可避免的损耗了,以后大队的事就有了掣肘,就不那么当家了。并且赵士武认为照这个趋势下去,他会越来越不当家。
就这样退出李围子村的权力中心,赵士武绝不甘心。但是挽回面子这事,既然“急”的不行,那就只有“缓”了。
而实际上赵士武并不是一个有急智,且智广谋深的人,要不然在农村事务中一味的依靠实力了。
因此,赵士武没有立即回答赵明金的话,而是一边抽着烟,一边默默的想着,过了一阵子,才对赵明金说道:“天晚了,你先回去睡吧!这事我再想想。”
“嗯……”赵明金有气无力的站了起来。事情成了这个样子,他打心眼里感觉疲惫。
……
第二天,九月初一,天色只是微微发亮,赵明海便早早的起来了。
早上照样是喝稀的,不过郑桂芝还是递给了赵明海两块煎饼,而在赵明海、赵明江、赵明湖三兄弟吃饭的时候,郑桂芝卷了八块煎饼,放进了赵明海已经发白的,中间绣着五角星的书包。
这个书包实际上传承已久,从赵明河一直传到了赵明海的手里,当然传承已久的并不只是书包,还有赵明河那身清灰色的、皱皱巴巴、大腿、肘子、袖口缝满补丁的中山装。
点心了一下,赵明海换上了黄胶鞋,挎上书包,接过郑桂芝递过来的五块二毛钱,走出了大门。
五块二毛钱是学费,上学期末,学校就要了,因为没钱,一直没交。不过这在这个时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这个时候有很多学生交不上学费,以至于班主任登门拜访的。
坝子乡中学距离李围子村有五六里路,赵明海刚来到路口,就看到赵明熊、赵明岭、赵明学等几个正在前面嘀嘀咕咕着结伴而行。
赵明海不想与他们掺和,独自走在后面,但赵明熊等人听到后面的脚步声,却本能的回了头。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赵明海,他们立刻就不自在了起来,一路的山光野色在他们眼里黯然失色,最后几个居然小跑了起来,以图与赵明海拉开距离。
赵明海明白他们的担心,不过是害怕他半路揍他们一顿,但他心理上已不是小孩子,怎么会做这样幼稚的事情,因此对此他也没有在意……
坝子乡中学与坝子乡粮所相邻,中学在东,粮所在西。之所以放在一块,是因为这两个场地都占地极大的建筑群。
但是纵然紧紧相邻,但这两个地方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甚至是不相往来的两个世界。
学校的石墙上刷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八个大字,而学校的教室也是坝子乡最好的公共建筑,三排三米四高红砖、红瓦的房子,大大的体育场,高高的旗杆。
西北角的乡镇府与之相比,像个灰老鼠。
……
学校的门口干干净净,没有小摊、小贩。
进了学校的铁栅栏门,是一道煤渣铺的路,两边是长长的花园,里面种着冬青。路的西边则是教师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