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草莽纵横 第100节

  下午,赵明海带着麻三,与赵明兰一起买了毯子、枕头、被子之类的铺盖,又买了锅碗瓢勺,麻三手里叮叮当当……

  傍晚时分,赵明海来到了交大大门斜对面的报亭,先是拨通了张志安的电话,把郑国庆要三千吨水泥的事,以及郑国庆与倪文革要钢筋的事与他说了一下。

  做生意赚钱的事,张志安自然不会延迟,听了赵明海的话后,让赵明海稍等,然后就给孙金龙打了电话。

  而只是过了一会儿,张志安便把电话打了过来,告诉赵明海,孙金龙说六千吨现在齐村钢铁厂有没有,他也不清楚,明天中午给回话。让赵明海明天晚上再打电话过来。

  赵明海的本意也是试探一下,这是因为在这个供需不平衡的时代,钢厂的出货还要受到产能与订单的限制,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很多时候需要排订单,有时甚至需要排很长时间。

  而要是排的太久,这与资金的流转就产生了矛盾,毕竟钱要压在厂里。

  因此综合考虑,为了资金的流转,赵明海的打算是先看看齐村钢铁厂是否能一下子提出来这六千吨钢筋。

  当然这事不论怎样,他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这事还要看孙金龙的面子。

第199章 破堤

  因此为了尽快的搞到钢材,不压资金,赵明海的打算是先看看孙金龙能不能一次性搞定,如果搞不定或者搞不了那么多,赵明海再给刘军、田三他们打电话试试。

  当然这个打算赵明海也与张志安说了。但此时张志安既然这么说了,赵明海只能再等一天。

  当天晚上,赵明海就留在了销售中心。他这也是为赵明兰考虑,他清楚赵明兰让他搬到这里来,是因为赵明兰觉得她一个女孩子与麻三住在一起不方便。这话赵明兰虽然没对他直说,但有些事姐弟之间还是有默契的。

  正吃着赵明兰炒的辣椒炒肉片,雪白的大馒头,林秀秀探头探脑的走了进来,赵明兰急忙让座,请她吃饭。

  林秀秀刚上来客气的拒绝着,麻三却很利索,直接拉着她坐了下来,然后塞给了她一个馒头,看着和她的脸差不多的大馒头,林秀秀有些发楞。然后承受不了赵明兰与麻三的热情,夹了一块肉片,一口之后眼泪都被辣的流了出来。

  麻三“哈哈”大笑,赵明兰急忙给她倒了杯水……年轻人就是这样,熟识的快,很快就有说有笑了。吃过饭,谈论了一阵子南北风土人情的差异之后,林秀秀邀请她们去林建中那里去看电视剧……

  ……

  第二天,还是如以前一样,赵明海早早的起来了,然后在长湖林商业街后面的稻田地小径里,锻炼了一下身体……

  去学校之前,赵明海在报亭给邹建平打了电话,告诉邹建平,他的朋友正在办这件事,能不能成,大概得明天晚上,让他告诉郑国庆、倪文革两人,今天不要过来了。打完电话,赵明海直奔课堂……

  ……

  上午,吃过饭之后,赵明海如约来到了报亭,给张志安打了电话,张志安告诉赵明海,孙金龙只能搞到两千吨,因为他与刘军、田三等人交情浅,所以让赵明海打电话给他们。

  同时他赵明海,这生意尽量邹建平付完款后再做,要么让倪文革与郑国庆先付款,至于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还是因为他并没有那么大的本钱。

  邹建平的这笔生意,还是靠着孙金龙的面子与担保,先付的百分之五的定金,加齐村矿派人跟船、货到付款、不给款原地拉回等一系列的条件才完成的。

  ……

  而在赵明海给张志安打电话的时候,赵明祥也在跟赵士公打着电话,他打电话的目的与赵明伦一样,也是跟家里报平安的,当然电话里他的兴奋劲儿也与赵明伦一样,兴奋的叙说着这里有多好,工资有多高,赵明海在邹建平面前多有面子,能力有多大,都把店铺开到这里来了等等。

  他的这些话从赵士公嘴里传出去之后,立刻在李围子村掀起了更大的波澜!

  如果把李围子村比喻成一个水库,上一次赵明伦的被迫而出,只是相当于水坝上裂了个小缝。而赵明祥这一次就是在水坝上开了个口子。

  这两个人都能去的,我为什么不能去的,我比他俩跟明海还近呢,之类的想法很自然的在李围子村青壮劳力的心里升起。

  而且年前干些活,挣点过年钱也是农村的传统。毕竟谁不想年前挣点钱,欢欢乐乐的过个年,再加上他们老婆们的唠叨、攀比,于是赵明松、赵明章、赵明坤,晚一辈的赵长城、赵长征等等隔三差五的结伙而去,渐渐的封闭如深潭的李围子村逐渐有了决堤之势。

  这是后话。

  当天晚上,九点多钟,六亭县城,棉纺厂职工楼(刘军的老婆是棉纺厂的职工,分的房子)。刘军喝的醉醺醺的刚刚从新开张的悦来酒店归来。

  屁股挨上木制的沙发,刚想吩咐他老婆给他倒杯水,这时茶几上的电话响了。

  他顺手接过了电话,只是“喂”了一声,赵明海的声音就传了过来:“是刘军吗?”

  因为过去种种,刘军对赵明海绝对是又惧又怕,因此听到赵明海的声音,他的酒意一下子去了大半,脱口而出道:“八师,是我,你有什么事?”

  下一刻赵明海的声音清晰的传了过来:“我有些事与你说,事情是这样的,我这里有两个朋友需要六千吨钢材,我与金龙哥说了,他只能搞到两千吨,我想让你看看,石佛寺钢厂那里能不能搞点出来,你再问问出厂价,有的赚了,我给你些费用。另外你问一问能不能先拿货,再给钱,或者先给一部分,我这里周转不开。”

  赵明海之所以想先拿货、再给钱,而不是张志安所说的让郑国庆、倪文革先付全款,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比让倪文革两个人先付全款把握大些。

  因为赵明海没有争夺他水渣的生意,甚至为此调解了他与田三之间的矛盾,刘军是绝对信的过赵明海的。

  更何况现在听赵明海话音,还要给他些赚头。

  “八师仗义!”

  心里感叹了一下,刘军说道:“好的,八师,我这就去办。”

  “那行,明天中午我给你打电话。”

  “好的!”

  ……

  放下电话,想到赵明海到了魔都,照样是一笔大生意接着一笔大生意,他心里不由的感慨:“八师就是八师,到哪里都能吃的开!”

  思忖之间,刘军拨打了石佛寺钢铁厂现任厂长白大勇的电话。

  石佛寺钢铁厂倒是有四千吨钢筋。

  这其实是时代的结果,此时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供需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下,各地都进入了野蛮式的产能扩张期,石佛寺钢铁厂也不例外,也扩张了,建设了一个又新又先进的铁窑。

  但是对于刘军提出的先交货、后付款的付款方式他却有些迟疑了。不过经过刘军的一番软硬兼施之后,慑于赵明海与刘军的名声,他还是勉勉强强的答应了,但要求先付百分之五的定金,送货时钢铁厂派人押送,货到港口不付款,原船返回,定金当作运费。

  第二天中午,赵明海给刘军打电话时,刘军立刻把白大勇的条件说给了赵明海。赵明海明白这白大勇已是给他很大的面子了,于是便答应了。

  挂下刘军的电话后,赵明海随即给张志安打了电话,让他跟刘军联系,然后又给邹建平打了电话,让他把郑国庆与倪文革约出来。

  郑国庆与倪文革没想到赵明海真的弄到了钢筋,有邹建平这个榜样,又亲眼看到来投奔赵明海的人,很爽快的下了定金。

  当然在爽快之余,因为邹建平的货物还在路上,赵明海的信用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印证,他们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

  ……

  而到了星期三,赵明海刚刚从东教学楼下来,就看到赵明章与赵明松正在一群学生里东张西望。两人一身黄粗布的紧身薄袄在人群里异常显眼。

第200章 强大

  不过因为有过上次赵明伦找上门的经历,这次这些大学生们并没有对他们俩表示出太多的惊奇,只是在心里暗笑赵明海穷亲戚真多。

  当然往后随着赵明坤、赵长城、赵长征等人的陆续到来,他们的这个感觉更加的强烈了,有一种赵明海掉进穷窝窝的感觉。

  “明坤哥。”赵明海喊了一声。

  满眼生疏,赵明坤、赵明松心里正感觉空落落的,听到赵明海的声音,立刻循声望去,下一刻“哎哎……”赵明坤脸上居然露出了惊喜之色,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而有过赵明伦、赵明祥这两个先例,处理这类事情赵明海也已是有了章法,先带着他俩去了六亭县水泥销售中心,请他们吃了顿饭,吃饭时心知肚明的询问了一下他们的来意,吃饭后给赵邹建平打了个电话,然后让麻三把他俩送到了邹建平的工地。

  ……

  随后的时间里李围子村的男劳力往来不绝,有时甚至是团伙而来,赵明海依法实施。只是到后来,邹建平的工地人员满额了,按照邹建平的建议,赵明海又给倪文革打了电话……

  ……

  如此人来人往,不知不觉间半个月就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十二月上旬。

  这期间赵明海忙忙碌碌,只觉得时间过的飞快,但宁梅与黄文婷心里却备受煎熬,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俩心里忍不住想去找赵明海问个究竟,但是还是觉得主动就落了下乘。

  不过两人毕竟是大学生,脑子转的快,于是宁梅请陈涵涵,让她找齐小雅打探赵明海的情况;而黄文婷则更方便,直接找了原来学生会的成员。她俩的目的是想探寻对方是不是在赵明海身边,然而得到的结果却是赵明海很忙,他的穷亲属来了一波又一波,赵明海几乎天天忙着招待他们。

  这个结果让她俩始料不及!不过也有些放了心,只是又觉得对方在赵明海心里的地位不低,然后又觉得赵明海这样做很慎重,应该给他些时间,让他想清楚……

  ……

  十二月十五日上午,邹建平正在办公室查看图纸,电话突然响了,他拿起电话“喂”了一声,随即赵明海的声音就传了过来:“邹大哥,你的货后天就到了,你准备好车辆装货,另外把货款准备好,那边还没给钱,惦记着呢。”

  而实际上不论怎样,纵然赵明海确实是一名大学生,家里那么多人在他的工地干活,但首次合作,邹建平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而今见这事板上钉钉,他心里些微的担忧顿时烟消云散,爽朗的大声笑道:“好好好,赵小弟,你也去吗,我正好开车拉你去。”

  要是以前这种事,赵明海只是派麻三去就行了,但是微微思索了一下,觉得这次货物与货款都比较多,且邹建平发出了邀请,自己村里那么多人在他那里,还需要他照顾,后天又是星期六,两节选修课,无所谓,于是回道:“行,咱们一块去。”

  “那后天几点走,我去你店铺那里接你。”

  “五点吧!早去会。”

  ……

  放下电话后,邹建平双手轻轻的拍了拍,然后坐了下来,喝了一杯茶,思索了一会儿,然后又拿起来电话,电话拨通之后,倪文革的声音响了起来:“喂……”

  “老同学是我,明天你能帮我搞几辆车不?”邹建平笑道,市建下面是有几辆工程车与拉土车之类的车辆的。

  “干什么?”

  “赵明海的货到了,要我们自己拉。水泥、钢筋的加起来,我这车不够。”邹建平笑道。

  而实际上倪文革与郑国庆对这桩生意的担忧比邹建平还要大些,纵然他们自认为赵明海跑不了。原因很简单,这不是一笔小生意,这是上百万的生意,光定金他们就给了十来万,而且看赵明海的样子也不是有百万身家的人,因此对于赵明海是否能搞到钢筋他们是心存疑窦的。

  但是反过来讲,赵明海在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能弄来这些东西,又恰恰证明了赵明海在当地的强大。

  “额,这个赵兄弟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你要几辆?”

  倪文革回道,说话之间对自己的生意也是放了心,轻松的语调从电话里都能听的出来。

  “把你车队几辆车能过去的都过去吧!你,说的不错,我现在也越来越觉得赵兄弟不简单,你看看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的。”邹建平回道。

  人事已有许多春秋,对于个人的能力的理解,也可以说是对于个人强大的理解,邹建平已经不再那么肤浅了。

  或许是因为工作经历的原故,邹建平认为个人的武力与智慧的强大有时并不是真正的强大,但是当众多人把他们的利益与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的时候,你肯定强大。

  赵明海的众多父老乡亲来找他,让他看到了这一点。

  而作为同学,倪文革对强大的理解也是可以到达这个层次的,因此闻言回道:“你说的是啊,关键他还这么年轻,又是大学生。哦,老同学,跟你商议个事,你的钢筋能用完不……”

  ……

  十二月十二日,星期六,因为与邹建平约定的缘故,赵明海四点多就起来了,然后喊醒了呼呼大睡的麻三。

  还不到五点,一道白亮的强光就在六亭水泥销售中心猛然亮起,估计是邹建平来了,赵明海与麻三走了出去,却见一辆黑色的上海牌小轿车停在铺子前,倪文革与邹建平正站在门口处。

  ……

  “兄弟,有多大了?”

  “二十一了。邹大哥你多大了?”

  “三十八了,老了。”

  “正当年。”

  ……

  “家里还有什么人?兄弟姐妹几个?”

  ……

  生意做到这一步,相互的信任差不多已是完全建立了,三人水到渠成的聊着家常,当然也聊了一些家里的不顺心的事情,小孩成绩不好,兄弟不和睦之类的事情。

  如此随意聊着,不知不觉间就到了蘇州港,只见雾气蒸腾的水面上,一条长长的拖船正靠在码头处。

  赵明海、倪文革、邹建平走了过去,船头乌老大立刻从船的踏板上走了过来……

  剩下的事情就是程序性的问题了,不过是验货、付款、装货之类的,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有齐村钢铁厂跟来要钱的,在邹建平付完款之后,按照与张志安的约定,赵明海直接把剩下的钢材款打到了齐村钢铁厂的账号上。

  这么多货物,交付并不能一天完成,上午,在蘇州港的一家饭店吃了饭,赵明海留下了麻三、邹建平留下了他带来的一个主管,处理后面事宜,然后赵明海几个人就先回去了。

第201章 信任

  “赵兄弟,我利害啊,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首节 上一节 100/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