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8,从早餐店成为大佬 第36节

  暑假的时候他们看着李记明厨重新装修,生意不知怎的,一下子就好了起来,说心里话还是比较羡慕的。

  当然这和他们也没啥关系。

  李记也是个早餐店,他们卖的是赣省小炒,羡慕归羡慕,但两者并没有什么冲突。

  倒是一些早餐店的老板叫苦不迭,生意本来就难做,李记突然方方面面这么一搞,他们就更难了。

  这不,以前小区里生意最好的张氏米粉,都搞得关门了。

  许多早餐店老板都已经有了转让的打算,卖包子馒头的还好一点,和李记的主营没有正面冲突。

  但一些同样卖米粉的就苦了,销量那是直线下降。

  平时这些老板没事也会在一起聊聊天,感叹世道不容易,那些烧菜馆的老板听到卖早点的这么说,一个个都非常庆幸。

  幸好李记只是卖米粉,如果他也卖炒菜,那自己不一样要受到影响?

  但也有个别老板不信这个邪,认为李记能有今天这样的生意,完全是这些顾客作兴出来的。

  敢开店的有几个味道是不过关的,其他地方也有一些味道不错的店,从没有一家像李记这么跑火。

  只能说他家广告做的好!

  如果李记真的卖炒菜,先不谈做广告这一块,在味道上还真想和他拼一拼。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李记忽然大面积的宣传外卖业务,一开始这些商家也搞不懂,这有什么好宣传的。

  毕竟每家店都可以送餐,老顾客打了电话订餐,做好之后直接就送过去。

  他们真想不明白,一个简单的外送,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当得知李记一系列的操作后,一些老板越发庆幸他家卖的是米粉,和自己没有正面的竞争。

  一份两块钱的拌粉,送过去不说,还要送一个茶叶蛋,这是人能想出来的事情吗?

  自从李记开业以来,张氏米粉直接因为某些原因关门了,其他米粉店也有些快坚持不下去。

  但这些烧菜馆老板没有庆幸多久,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外卖的数量少了不少。

  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是国庆放假的原因,但后来随着假期结束,同时又看见李记的员工不停的骑着自行车到处送餐,这才意识到,原来李记的魔爪终于伸向了他们。

  最初这群老板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

  李记不是一个卖粉的吗?

  这些顾客总不可能一天到晚都吃米粉吧?

  但很快他们就知道原因,原来李记出了卖米粉,也卖盖浇饭。

  同样的一份啤酒烧鸭,这些烧菜馆可能得卖到四五十块钱,李记好像只需要十多块,分量虽然少一点,但配饭已经够了啊。

  十多块钱的啤酒鸭,还要什么自行车?

  渐渐李记外卖数量越来越多,与之相对应的自然是这些烧菜馆每天订单的越来越少。

  开在小区里的店,本来靠的就是一些老顾客,现在被李记这么一搞,他们就更没什么生存空间了。

  很快,不少老板就聚在一起商量,该怎么解决目前的这个难题。

  总不可能这家早餐店把卖米粉的同行挤垮,又把他们这些烧菜的也干掉吧?

  “现在的生意本来就难做,被李记这么一搞就更难了。”

  “他卖米粉就卖米粉,好端端的搞什么外卖,现在弄的我们更没生意做了。”

  “现在想好好活命真难。”

  “……”

  这群人虽然都纷纷表达着对李记的不满,但又没有有效的办法去解决目前的困境。

  他们正儿八经做生意,又都是些老实本分的人,总不可能强制不让李记送外卖。

  但李记生意越来越好的同时,他们就没法生存下去了。

  其中一个小炒店的老板,眼看生意做不下去,他想着就这么关门,还不如搏一把。

  “李记不是送外卖吗?那我们就让他送不成!”

  很快就有商户询问:“怎么?你还想来硬的?这也不是最佳的办法啊,人家一报警,都不用自己出手,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这位老板当即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最好是能有一个牵头的人,我可以出头,但我们大家是利益共同体,不能说我出了事,你们就全部撒手不管。”

  “你放心好了,如果李记一家独大,那我们根本就没有生存空间了,反正也挣不到钱,那还不如去吃公家饭。”

  “对!我支持你。”

  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毕竟这事也不违法,就算闹到派出所去了,赔礼道个歉也就完事了。

  但他很快又想起了一件事,于是对大家说道:“其实还有一个人我们没想到,他应该比我们更希望李记关门。”

  这些商户纷纷询问是哪个,有人当场就反应了过来:“你是说张小强?就怕他爸坐牢去了,他现在也不敢干这些。”

  这人笑着回答:“就是因为他爸坐牢去了,他才更有理由干这些。反正他现在也是一个人,无牵无挂。而且我们刚才也说了,这事又不违法,他如果就这么忍气吞声,那就白长了下面那玩意儿了。”

  商户们都觉得他说的实在有道理,最终一致决定决定,由张小强和他出头,但他们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真要出了事情,所有人也推卸不了责任。

  要不然这种出头鸟谁去做啊?

  商量好了之后,当场便有人给张小强打电话,约他出来坐一坐,说是有事情要谈。

第67章 自行车爆胎

  最近这几个月张小强并不好受。

  他母亲去世的早,因为嫌弃老婆没生儿子,动不动对其大打出手,经过法院调解两人离了婚,女儿也判给了前妻。

  所以他便和父亲张志平两人一起经营这家米粉店。

  整个家里,如今只剩下他们父子两个了。

  但几个月前父亲因为地沟油的事情被关了进去,他多方打听,各种找关系,钱花了不少,却一点实质性的作用也没有,只知道情节比较严重,可能要坐牢。

  工商局的那个副局长和他是一个村的,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平时拿烟拿酒时夸下海口,几乎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但这时候联系他,只说这件事情不好办,父亲可能得重判,往日的各种神通好像忽然没了作用。

  父亲坐牢,做儿子的不可能不急,但张小强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这么干着急。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李记和那个记者造成的,如果不是他们两人,哪里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整个洪城又不是他们一家用地沟油,而且也不是近期才有的事,几乎算是行业内的潜规则,凭什么只让自己的父亲坐牢,其他人什么事都没有?

  难道李记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他现在孤零零一个,无牵无挂,总想找个机会对李记和那个女记者进行报复。

  不过他这人很沉得住气,这一点倒是遗传了张志平的基因,并不是说随随便便打砸两下店铺,恐吓两下记者就完事了。

  他要做就做的彻底,最好是让李记也付出沉痛的代价,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到时候就去坐牢。

  但没想到,他还没对那个记者动手,就已经有人对其进行恐吓威胁了。

  倒是打乱了张小强的计划。

  现在又得蛰伏一段时间,但张小强并不急,越是过得久,对方的警惕性就越低。

  一天下午,他正在家里呼呼大睡,电话忽然响了起来,自从张志平出事后,倒是有不少朋友打电话过来安慰。

  这一点张小强还是很欣慰的,平时他社会上的朋友不少,如今出了事,一个个的都来关心他,可谓患难见真情。

  但这次是个陌生号码,张小强犹豫了一下,还是接听了。

  “喂,小强,我是洁惠餐馆的老王,你现在在哪?”

  张小强一听就知道是谁,这老王平时和他们家关系不错,张志平关进去后,他还特意找张小强聊过几句。

  “王哥,我在家里。有什么事吗?”

  “你现在方便出来吗?是这样的……”

  ……

  很快,张小强就和众人会合。

  在电话里他已经得知了情况,在来的路上,他就想到了种种,觉得这件事情对他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

  他本来就要对李扬进行报复,现在有这么多商户和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多了不少力量。

  张小强当即表态:“你们放心,我一定把李记给整死,他来小区做生意最晚,凭什么抢了大家的饭碗?”

  话这么说是不错,但这些商户见到张小强的神情,一个个都有些犯怵,他们最多只是表达一下对李记的不满,可从来没想过把人家往死里整啊?

  看张小强的样子,真要动起手来那可不会留情。

  “大侄子,让他尝点苦头也就算了,也不要做得太过分。”

  张小强没有说话,如今抓住机会,他哪里肯放过。

  李记的生意照常进行着,外卖比较稳定,老刘和那个姓李的妇女配送越来越娴熟,而且两人本身就随和,服务态度也好。

  李扬的打算果真不错,因为他们两个本身就对小区周边非常熟悉,真要有陌生的地方,还会趁着午休的时间去转一转。

  这天接到一单外卖,老刘立刻骑上自行车,风风火火的送了过去。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车子没打气,还是在路上碰了钉子,骑到一半轮胎忽然泄了气,车子摇摇晃晃起来。

  老刘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如果真是车子破了胎,那可得耽误不少事儿啊!

  他赶紧下车一看,发现车子没气了,气门芯不知道怎么松了。

  他猜想可能是一些调皮的学生干的,但现在也顾不得这么多,把车子放到一边,提着外卖,赶紧往目的地跑起来。

  店里中午的外卖业务很忙,给他们配自行车送餐,也是希望能提高点效率。

  老刘不想耽误事儿,因此非常的卖力。

  等他把外卖送到,返回店里时,李扬早已发现不对,因为今天用的时间比平时久。

  不等他询问,老刘就把事情告诉了他。

  “老板,走到半路的时候,自行车漏气了。”

  李扬听到这事儿,心里一阵无奈,说实话,骑自行车最怕遇到的就是破胎、漏气。

  “没事,重新打一下气就好,不过下次出发前得检查一下。”

  一开始李扬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还以为只是个偶然,但晚上的时候,另一辆自行车又出事了。

  黄毛去送餐时,走到一半,轮胎扎了一个钉子,搞得他也和老刘一样,跑着把外卖送过去的,回来的时候气喘吁吁,还向李扬抱怨,现在小区的环境是真不行。

  两辆自行车,一个漏气,一个破胎,听上去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不知道为什么,李扬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自行车也不是第一天骑,而且,刚买来的时候他检查过轮胎比较新,正常来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好端端的一天内两台自行车都出了事,这会不会太巧了一些?

  当然,这也只是李扬的猜测,他叮嘱黄毛不送餐的时候把自行车锁好,最好是放在店门口,监控可以照到的地方。

  黄毛试过了,这样不行,店门口摄像头的范围并不大,下午店里虽然生意不多,但还是照常营业的,两辆自行车容易把店门口给堵住。

  所以自行车还是放在原处,居民都有统一停放区,好在离店里比较近,也比较方便。

首节 上一节 36/1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