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贫道专治各种不服 第18节

  等到宋远桥几人俱皆收徒之后,就正规起来了,要求三四代弟子都严格按字辈取名。

  李道成见那个……元修颇为上道,便对杨嫣嘱咐道:“嫣儿,阿耀,哪天得闲了,把为师教你们的基础篇功夫,教给这位元修老师兄。”

  元修大喜过望,连声致谢,李道成挥挥手,说要带两小出门逛一圈,示意他下去歇着。元修一心从龙自不肯离去,说师叔随意,弟子在此候着就好。

  李道成也不管他,带着杨嫣兄妹出门。他知道,消除陌生感和拘束感最好的的办法,就是带他们熟悉环境,让他们知道,武当和古墓派一样,也是他们自家的地盘。

  一路不时遇见小辈弟子,每次,李道成都特意停下来,把杨嫣兄妹介绍给他们。平辈的三代弟子叫杨嫣兄妹师弟师妹,四代弟子则恭敬的喊俩小师叔。

  武林门派中,对异性同门的称呼来说,平辈可以称其师姐师妹,晚辈则不分男女,统一叫师叔师叔祖,没有师姑、师奶的叫法。

  李道成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消除两小的拘束感和陌生感。果然,见了几波同门,一连当了几回大辈之后,两小顿时就自在从容了许多。

  到了太和殿,远远望见宋青书正带着七八个新入门不久的的四代弟子,玩老鹰抓小鸡呢,正玩得起劲。李道成不由心中颇感欣慰。

  当日自己一通怒怼之后,宋远桥对新入门弟子的管教之权,就被张三丰罢黜,转移给了自己和俞莲舟和张松溪负责。

  自己当日即游历西域,还没来得及履职。俞张两人平时也觉得宋远桥对小青书太过严厉了些,有些看不过眼。

  因是大师兄的家事,他们也不大好质疑。等到张三丰把管教权移交之后,两人对小青书就放松了许多,只练武半天,让他有大把时间和新弟子们玩耍。

  而武当派弟子来源,七成都是山下的寒家子弟,只有三成是富家子弟以及出师的三代弟子亲人故交之类的关系户。这其实也是武当派对附近平民的一个照顾。

  话说穷人孩子早当家,富人和关系户的孩子家学渊源。这些新弟子都懂事得早,知道宋青书做为七侠老大宋远桥的儿子,不出意外的话,妥妥的下代掌门无疑。

  是以这些新弟子都以宋青书马首是瞻,事事迁就着他。宋青书就混成了孩子王,每天带着一帮小弟疯玩,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李道成认为,野马固然符合小孩的天然之性,但太野了也不好,还是得上上笼头,给他点鸭梨。便带着杨嫣兄妹走了过去,招呼道:“青书,师叔我给你带了两个新玩伴,过来认识一下。”

  别忽视小孩,小孩子最敏感了,也会争风吃醋。宋青书早就从小弟们口中听说小师叔不知从哪里带了两个小孩回来,还收了其中一个为徒。心里就有些吃味,小师叔平时最疼自己了,认为小师叔收徒之后,会分薄了对自己的关爱。

  那些陪他玩耍的四代弟子,听到李师叔祖招呼,就撇下他,跑过来围着杨嫣兄妹叫师叔,分薄自己的荣光。心里就更吃味了。

  也跑过来,甜甜的叫了一声小师叔后,和杨嫣兄妹见礼,杨耀年纪大些,理所当然的师兄,没什么好质疑的,却和同龄的杨嫣争了起来,“我入门得早,叫声师兄来听听。”

  杨嫣哪甘示弱,和宋青书仔细掰扯起了年龄,结果发现自己稍大些,顿时就高兴起来:“我比你大,你应该叫我师姐才对。”

  李道成冷眼旁观两个小家伙争执,暗自点头,看来青书的舔狗性子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养成的。既然不是天生的,那就好办了,容易纠正过来。

  两个小家伙各置一端,谁也不服谁。杨嫣嘟着嘴,转头求助:“师父,你看他……”

  李道成既然起意把宋青书往钢铁直男方向培养,自然不会偏袒徒弟,回道:“莫看为师,为师历来崇尚公平。你要当师姐,他要当师兄。依为师说,不如你们比一场,谁赢了,谁大。怎么样?”

  “师妹请!”

  “师弟请!”

  俩小家伙觉得这个提议好,招呼弟子们散开,留出比斗空间后,拉开架势。有路过的资深三四代弟子,见小师叔、祖的弟子要和青书比试论大小,忍不住驻足旁观。此时见两个小家伙相互称对方为小,不由都有些忍俊不禁。

  小青书摆出武当长拳起手式,率先出手,右脚上前一步,右手一记单鞭打向杨嫣肩头。虽然因为年纪小的缘故,力道不足,但拳架工整,角度、威势都使得蛮到位。观战的众资深弟子不由暗自点头,皆道本门后继有人。

  杨嫣以往经常和师父拆招,对武当长拳很熟悉,知道一旦退避,便会陷入对手源源不断的攻击中,顾此失彼。视将要临肩的单鞭于不顾,举手一记九阴神爪,反抓向宋青书面门。

  虽是年纪还小,连九阴神爪百分之一的威力也没使出。但与之对敌也是同龄小孩,不是啥大高手,所以杨嫣的应对,足够用了。

  宋青书陡见此狠辣凌厉,偏偏又正大堂皇的招法。心生惧意,连忙后退躲闪。杨嫣乘胜乘胜追击,急切之下,手上的动作就有些变形,不防被宋青书一记本能的王八拳,抓住了衣襟,险些被扯倒,顿时就忘记了招法,也变成王八拳,反手抓住宋青书的衣襟,拉扯起来,从比武变成了比力气。

  别看宋青书是男孩,占据先天体能优势,因为杨嫣练习易筋锻骨篇已有些时日,入了门坎,力气反倒比宋青书还大些,渐渐在拉扯中占据了上风。两手一扯,将宋青书桩步撼动的同时,顺着他向后对抗的力度,再顺着一推,将宋青书推倒在地,双手叉腰,得意的道,“你输了,快叫师姐。”

  “青书,男子汉大丈夫,愿赌服输。”,见宋青书双眼发红,就要哭鼻子,李道成一句话就让他把眼泪憋了回去,爬起身来,委委屈屈的对杨嫣叫了一声师姐。

  杨嫣兴高采烈的跑来向师父炫耀,李道成比了个大拇哥以示鼓励。随即点了一个年龄身高和杨耀相仿的四代弟子,叫两人比试一下,结果杨耀技高一筹,对了几招摸清对手底细后,轰出一记大伏魔拳,把其放倒在地。

  这个弟子可比宋青书皮实多了,丝毫不以为意的爬身起来,凑到杨耀身前请教起来,师叔,刚才那招好妙啊,是怎么使的。

  宋青书见状,也扭扭捏捏的凑到杨嫣跟前:师姐力气好大啊,练的什么功夫?

  杨嫣很大气,“想学么,我教你啊。”

  见两小融入集体中,李道成就交代他们和新朋友一起玩,玩累了就随便找个师兄师侄陪着来找自己,或者回客房找元修师兄也行。随即便放心的转身走了。

  没走多远,就听到宋远桥爽朗的笑声,“小师弟,我正找要你呢,我们忙得团团转,你倒好,闲着逗孩子玩呢。”

  李道成早就发觉宋远桥在暗中关注两个小家伙比试,便故意说道:“大师兄不会是见青书摔倒,心疼青书,拦下我兴师问罪吧。”

  宋远桥呢,对儿子的管教权被剥夺一事,开始还有些不高兴,想不通。后来见儿子每天都玩得开开心心的,同时功夫没丢下多少。渐渐也想通了,诚如小师弟所说,武当家大业大,无论青书以后是龙是虫,都无关紧要。所以,儿子开心就好,不走歪就行。

  心里没包袱,表现得就很豁达,“嗨!男孩子嘛,就是要多摔打几下,才皮实。你徒弟打得好。”

  随即说起了正事,关于师尊寿礼筹备工作,事务繁多,叫李道成帮忙分担一下。

  李道成一想,张三丰每次大寿,都是一场武林盛事,筹备事务繁多,师兄弟们忙得起火,就自己无所事事,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便应下下来。

  宋远桥就叫他执事堂跑去一趟,督促了解一下酒宴相关物资采买工作,然后匆匆走了。

  李道成跑到执事堂一问,发现管事弟子将采买诸事安排得井井有条,没啥好指导的,顿时腹诽不已,宋远桥就是自己忙活着,于是便看不得别人闲着。

  转念一想,反正来都来了,啥意见不提,似乎显得自己这师叔没水平。于是便向管事弟子元朗师侄要来武当人员产业的册子,准备盘点一下本门的家底。

第21章 盘查摸底。

  李道成来到执事堂一看,主事的元朗师侄,将物资采买、寿宴布置等诸多事项,全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并不需要自己提供什么指导。

  他之前就很反感那种爱在下属面前指手画脚,没事找事,显示存在感的领导。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道成没有瞎指挥,而是勉励众弟子几句,便叫他们各自去忙活。单把元朗叫到一边,向他询问本派的人员产业的具体情况。

  李道成也是想到了大唐中那位宋缺老兄的教训。

  这位宋老兄生平两大夙愿,一是振兴汉统,二是破碎虚空。结果所托非人,将争霸重振汉统的重任,托付给寇仲那个大坑货,以致大愿落空,心境有缺。

  使得宋老兄这位惊才绝艳,有破碎之资的一代天纵奇才,就此蹉跎,既没有夺得天下,也没有破碎虚空。结局大概率是郁郁而终。

  他自忖比宋缺运气好一些,无需奢求两全其美,专心修炼就好了。重振汉统的大任,日后自然有朱元璋这天降猛男担起来,无需自己亲自下场。自己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对方一些人力物力上的帮助就好了。

  李道成有心在以后资助朱元璋,自然要先盘点一下家底。

  随着元朗来到存放重要资料的房间,便打发他下去办事。翻阅起厚厚的人员名册和物资账簿。

  他如今头脑清明,记忆力出众,不过两三盏盏茶的功夫,就看完了所有资料,对武当如今的人力物力,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人员方面,连自己在内,有二代弟子共十二人。

  之下,正式入了宗门谱册的元字辈三代弟子,有六十余名。都是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四位师兄,这十多年来陆续收录入门下的徒弟。

  至于殷梨亭和莫声谷,目前武功尚未大成,张翠山则刚出师不久,前些年都在专心磨练技艺。三人暂时都没有收徒。

  之下的通字辈四代弟子,就多些了,正式在册的,就有七百多人。来源也是五花八门。

  六成是山下附近乡镇的贫家子。这些人加入武当的目的很单纯,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找个吃饭的地,顺便到武当学点文字武功。

  日后若是能得到师长的看重,留在山上,那自然再好不过,一辈子不用愁了。若是表现不好,不能留山。回家之后,也能凭借在山上学到的知识技艺,做个账房护院啥的,来养活自己。

  还有三成,是武当山周边城乡的码头工人,饭庄伙计,小商人、小老板之类。他们加入武当的目的也很单纯,为了大树底下好乘凉,不受帮派分子的欺负,以及扩展人脉交际圈,帮到自家的生意。

  最后一成,是武当山周边的富家子弟,如今世道不靖,乱象丛生,学点武艺以护卫家业。挂上武当弟子的名头,让衙役书吏,地痞流氓,绿林好汉之流,心生顾忌,不敢轻易欺负他们。

  正式弟子之外,不入宗谱的记名弟子之类,就多了,一共有上万号人。多是荆楚的武馆镖局从业者,和鱼帮茶帮之类民间组织人员,这批人多属于挂靠人员,算是武当派的外围势力。

  这批人靠向武当,目的和以上那些弟子差不多,都是冲着武当的牌子来的。挂上武当弟子的名号,让官府和地方黑势力心生顾忌,不敢过度盘剥。

  总的来说,这帮人都是墙头草,顺风的时候,还可帮着摇旗呐喊。到了逆风的时候,保准跑得比兔子还快。可为眼目爪牙趋使,但不堪大用。

  战力方面,张三丰天下第一,自己天下第二。一宋二俞一张四位顶尖高手,超一流的张翠山,莫殷两个准一流。

  卢秋月,周真得,刘古泉,杨善登四位,潜心修道,算不得武林人士。除非真到了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时,做为翻盘的底牌使用之外,平时不会轻易出手。

  是以这四人实际是张三丰留给宗门的一个底蕴,只是一个保险,不能把他们当成常规战力使用。

  三四代弟子的武功,则是参差不齐。出挑的比如元明道人,放江湖上也是一流高手,差点赶上了张翠山。

  三四代弟子中,像元明道人这样的一流好手,还拉得出七八个。

  寻常的有二三流水准,放海沙帮之类的常见门派,也是骨干精英。这类好手数得出二三十个。

  余下的,皆是入门不超过三年的弟子,战力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比不通拳脚的普通人强些。

  武当正式立派才二三十年,比起立派千年,门人弟子遍布北方,人多势众的少林,还是差了些时间积累的底蕴。

  产业收入方面。

  直接归属于门派的公产,计有十来座茶山,七八处药田,五六千亩田产。以及荆楚之地的一些镖局,车队,店铺,房产之类。林林总总加在一起,岁入大概在三十万两左右。

  一两银子可兑一贯铜钱,两个铜板能买一个大肉包子子。按古今物价换算,三十万两银子,大概相当于后世三到六亿左右。

  目前来说,武当派就是这么一个年收入。

  除去山上近千号弟子的衣食住行,药材,兵器等各项开支,年结余八万两左右。一年能剩七八千万的样子。

  说实话,这个岁收,李道成是有些不满意的。

  若是后世的常见地方企业,一年若是能纯赚几千万,日子就非常会滋润,老板会高兴得跳起来。但做为可以少林相提并论的武林大派来说,一年就七八千万的纯收入。就少了些。还比不上厉害一点的扬州盐商。

  收入有点配不上武当的江湖地位和名头,相关产业有必要重新进行梳理规划。

  有了更多的收入,就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弟子。有了足够多的优秀弟子,就能在日后的新朝中占据更多的位置。让武当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眼下离明朝立国还有二十来年时间,从现在就开始布局的话,差不多也够了。

  重新规划宗门产业,需要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

  李道成回忆了一下,记得金系有四大宝藏,连城诀宝藏,闯王宝藏,建文帝宝藏和清庭鹿鼎山宝藏。

  除了连城诀宝藏外,其他三个都是后世之事,现在指望不上。

  眼下能够入手的,也就连城宝藏了。他记得连城宝藏就在江宁天宁寺中。藏宝位置,要到几百年后的清朝才暴露出来,目前只有自家知晓,可谓垂手可得。

  将之起出来,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扩大宗门影响力。

  不过,武当派目前的首要之事,是给张三丰过九十寿,等大寿之后,再到江宁去寻宝也不迟。

  计较已定,李道成就出了档案室,恢复了往日模式,每天给俞岱岩疗伤三次,教教杨嫣兄妹外,也没有什么要紧事,过得甚是悠闲。

  杨嫣这段时间有点苦恼,宋青书并没有彻底服气,不时挑战她的师姐地位。她不知如何处置最为稳妥,便跑来向师父问计。

  李道成告诉她,小弟不服,你就狠狠的打,打得对方看到你就怕,再生不起跳反的心思,你大姐头的地位就彻底稳固了。

  杨嫣高兴的跑去实施去了,见徒弟一副摩拳擦掌的样子,李道成仿佛看到宋青书鼻青脸肿的样子,不由为他默哀了一秒钟。

  一晃眼,就是五日,到了张三丰九十大寿前一天。

  这几天陆续有本派俗家弟子,上山来祖师爷祝寿。江南地区神拳门,巨鲸门,海沙帮,巫山帮之类的武林同道,也派出帮内的首脑人物,陆续到来。宋远桥四人每天都有接待任务,颇为忙碌。

  李道成掐着时间,赶在这一天,将俞岱岩伤势初步治疗愈合,可以下地缓缓行走。一干师兄弟都大为惊喜,纷纷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祝贺俞岱岩。

  宋远桥看着几位师兄弟齐聚一堂,唯独差了张翠山,有些遗憾的道:“可惜五弟不在。被强敌挟持出海,再也没有音讯,也不知道到底去了哪里,何时才会回来?”

  昨日,一位江南地区的元字辈俗家弟子,带来了张翠山的消息,说五师叔被谢逊挟持,扬帆出海,不知所踪。是以宋远桥才有这么一说。

  俞莲舟等人亦是心生担忧,因俞岱岩伤势初愈带来的欢乐气氛,顿时淡了许多。

  李道成便安慰道:“大家伙放宽心,我推算过,五师兄此行虽有波折,时间也久了些,但俱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几人正谈话间,有弟子来报,少林,峨眉,崆峒几大江湖大派,也陆续有重要人物到来。只有华山派和远在万里之遥的昆仑派,未曾到位。

  宋远桥几人匆匆前去会见三派首脑,安排住宿事宜。

  目送宋远桥几人出门,李道成看着回宾室方向,无声自语道: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算算时间,殷素素将都大锦灭门之事,也该事发了。明天大寿之时,少林和尚肯定会提及此事。

首节 上一节 18/1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