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贫道专治各种不服 第16节

  宋远桥等人也期待的看向李道成。

  李道成正欲剧透一波,刚才想着如何措辞呢,现在恰想得差不多了,见张三丰问起,便回道:“我在想,师尊威震天下六十年,在没有确定您功力是否衰退的情况下,少林派应该不会如此不智。”

  “嗯,为师也有同样的疑惑,当年我脱离少林……嗯,你提醒我了,我想起来了,当今少林系,应该有三脉传承。”,张三丰想起了七十多年前离开少林时的情形,继而想到了火工头陀和苦慧禅师。

  看向李道成:“你去过了西域了?”

  李道成点点头:“去了,还打杀了几个金刚门的顶尖高手,还拿到了金刚门的疗伤圣药,黑玉断续膏。”

  张三丰眼睛一亮,大为欣慰:“好啊,你小子,总是会时不时给为师一些惊喜。这下老三的伤势痊愈有望了。”

  宋远桥和俞莲舟五人一头雾水,听到俞岱岩伤势痊愈有望,高兴之余,也有些疑惑。

  俞岱岩就问道:“小师弟,这个金刚门和黑玉断续膏是怎么回事?”

  李道成掏出玉瓶和配方,递给张三丰后。将当年火工头陀叛出少林,开创金刚门,与苦慧大师一怒出走,开创西域少林一脉的往事,大致说了一下。

  宋远桥六人方才了然。大为开心,“世上竟有如此神药。太好了,三弟的伤有救了。”

  “小师弟辛苦了,三哥痊愈有望了。”

  “道成辛苦了。你先就提醒我了,我还是大意中招,还得劳你远赴西域,为我寻药。愚兄真是惭愧……”,俞岱岩眼中生出了希望的光芒,精神振奋了许多,随即想起李道成此行千里奔波之苦,顿时动情,一脸惭色的对李道成感谢起来。

  李道成拍拍他肩头,“应该的,三哥。我们是兄弟啊,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俞岱岩两眼发红,用完好的手拍着李道成,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改改这粗疏的性子,绝不能再让兄弟们为自己的低级失误而辛苦奔波了。

  张三丰看着这一幕,欣慰之余,也有点心疼小弟子。

  宋远桥几人关注点在受伤的俞岱岩身上,没怎么注意。张三丰却是早就察觉到李道成出门一趟后,大有长进。双眼神光内敛,一身气机也比之前圆润了许多。

  看了看手中的玉瓶和配方,想到如此疗伤圣药,在任何武林门派都是核心重宝,必是守卫森严,又岂会轻易被人夺来夺去?是以李道成此行,必是和金刚门高手恶战连连,万分凶险,一身功力才会有如此长进,才会夺回此宝。

  一时间,张三丰心情有些复杂,愧疚欣慰交织,忍不住拍了拍李道成的肩膀:“道成辛苦了,都瘦了。”

  李道成有点莫名其妙,一点不辛苦啊,就和旅游差不多。当然话不能这么回,不然就是二愣子了。嘿嘿笑道:“劳师尊挂心。弟子不辛苦。”

  张三丰又拍了拍他肩膀,收拾心情,拔出瓶赛,顿时一股独特的的药香溢出,张三丰眼睛一亮,用小指挑出一点果冻般的药膏,仔细观察了一二后,将指尖药膏放回瓶中,递给殷梨亭,“药香醇厚,药材与配方并无二致,是正品。你和老七一起,给老三敷上。”

  “是,师尊!”,殷梨亭接过玉瓶。

  张三丰把配方递给宋远桥,“远桥你拿去研究一下,看门里的药材齐不齐,不齐就四下找找。找齐了按配方炼制一批试试。”

  “是,师尊!”

  “莲舟,松溪,还有道成,你们哥仨跟为师来,和你们说个事。”

第18章 抽丝剥茧。

  殷梨亭、莫声谷留下给俞岱岩敷药。宋远桥去盘点药材库存,研究黑玉断续膏配方。

  李道成三人跟着张三丰来到隔壁不远处的一间议事室。

  按原著轨迹,因俞岱岩重伤昏迷,都大锦又说了托镖之人“若出差错,小心满门老小”的威胁之言,出于侠义,张三丰派了俞莲舟和莫声谷到龙门镖局保护其满门老小。

  这次因有李道成干涉,俞岱岩意识清醒,认出袭击者使的少林武功,而都大锦正是少林俗家弟子。是以张三丰不追究都大锦都不错了,自是不会派出俞莫二人保护其家小了。

  反而怀疑少林有欲对武当不利的可能,自是要把得力弟子留在身边,以作应对。

  落座之后,张三丰用指头轻敲着茶几,说道:“有道成带回来的消息佐证,大致可以确定在山下袭击岱岩的,是金刚门弟子。但是我还是有些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你们怎么看?”

  “师尊说得是!”

  俞莲舟道:“弟子也有些想不通,师尊威名赫赫,镇压武林一甲子。金刚门怎么敢在武当山脚下袭击您的亲传弟子,是谁给他们的底气?”

  “即便他们用的都是少林武功,能够迷惑我们一二。但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他们就不怕我们追查出真相后,打上门去,灭其满门么?”

  当然,小师弟李道成已经把金刚门高层一扫而空了,就连核心传承黑玉断续膏也一并取走了。俞莲舟觉得解气之余,也仍然理解不了金刚门袭击俞岱岩的行为逻辑。

  就像猛虎,怎么想不通狗子为什么敢向自己发起攻击一样!

  “不错。就算金刚门年轻一代不知道师尊威名。老一辈中,肯定也有知道的。”,张松溪接过话头。

  “再说了,百损道人就是西域人士,曾几次上武当挑战,皆败在师尊手下。金刚门就算没听说过师尊的威名,总该听说过百损的字号吧!”

  “他们却仍然敢来挑衅武当,就如二哥所说,即便他们打着少林派的招牌,但他们就敢笃定我们一定就查不出真相么?”

  “他们为什么敢冒着灭门的危险,来挑衅我武当呢?”

  张松溪摇摇头,也觉得金刚门行事不符常理。顿了顿,最后总结道。

  “所以,弟子认为,暗中必隐藏着一股庞大的势力,在针对武当。并给他们许诺了极大的利益。在金刚门弟子看来,这股势力,至少不会逊于武当。给了他们铤而走险的底气。”

  李道成一直在整理思绪,未曾发言,此时见俞莲舟和张松溪的分析,虽未全中,却也差得不远了。

  不由暗自点头,难怪七侠中未来以这两位武功最高、成就最大。一个可以在二十年后压过习练九阴有成的周芷若;一个承接张三丰武学衣钵,开创了后世的内家拳体系。

  俱是心思缜密,嗅觉敏锐的内秀之人。

  他正思虑间,就听见俞莲舟问道:“四弟的意思,莫非是怀疑少林?”

  显而易见的事情。当今武林来说,还没有超越武当的门派,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唯有少林。

  而少林武当两派,关系实在算不得愉快。七十多年前,张三丰从少林破门而出,另立门户。

  就像后世那位师徒反目的相声宗师一样。曹失云另立门户之后,倘若越混越差,那宗师就越开心。饭都吃不起了最为好,这样,宗师就可以从容向世人展现自家的大度,别处容不了你,师父能容。喊我一声师父,随时都可以回来。

  反之,曹失云自立之后,若是越混越好,宗师就越难受。因为这证明了他目光短浅,门下空有良才而不能用,既无识人之明,亦无容人之量。

  同理,张三丰破门而出之后,很快就混成天下第一,还开宗立派,和少林并驾齐驱。

  近年来,在江湖同道眼中,武当派的声势,更是隐隐压过少林一头。少林弟子们心里要是能好受,那就怪了。

  更何况,其实还远不止名声上的事,更关系着直接的利益冲突。比如当年张三丰神功大成,荡魔天下之后,少林就很有眼色的退出了荆楚之地,把楚地的武馆、镖局,房产等产业,全都低价转让给武当。

  这损失的,可都是海量的真金白银啊!

  张松溪没有回答俞莲舟的问题,沉吟了一下后,看向一直没发表意见的李道成:“十二弟认为,少林和西域少林,金刚门,有没有达成默契,三脉合流的可能呢?”

  李道成虽然已经想通了全部关节,将以前看原著时感到不解的地方,全都串连起来了。

  但是对于少林是否三脉合流的问题,还是有些拿不准,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下后,回道:“按理说,少林三脉合流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因为当年火工头陀是导致少林分裂的直接罪魁祸首。”

  “这行为也太恶劣了些。一下子就让当时的少林没了两个首座,和大批精英弟子。还间接让少林失去了师尊这么一个绝代大宗师。和尚的心眼本就不大,应该不会如此大度。”

  “但是嘛,也不敢说绝无可能。这等传续千年,比王朝都长命的大势力和大家族,是什么德性,你们都知道的。”

  张松溪、俞莲舟一想,也确实是这个理。

  这世上底线最灵活的,就是传延久远的大家族、大势力了。只要能延续家族和门派传承,他们什么恶心事都做得出来。所以寿命往往强过王朝。

  比如全真教,行事风格就很是灵活多变。

  一开始,初代目主打一个反金。后来金国势大,二代目就与之缓和关系,任由好友妻儿委身仇敌不说,还主动上门教小王爷杨康武功。

  这点确实没得洗,以二代目的武功,以全真教在北方的实力,把杨家母子捞出王府,很难么?

  但就是不做,也不告诉杨康的真实身份,坐视其认贼作父。心里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可想而知。后来人家真认贼作父了,他又跳出来斥责杨康典祖忘宗,急忙与其撇清关系。

  真实原因呢,是此时蒙古人崛起,金国已然势微。这大船都快沉了,小王爷的牌子自然一毛不值了。二代目看出这个趋势,便舍了山河日下的金国,早早投注蒙古人,不惜西行万里去见铁木真。

  所以但凡是大家族,大势力掌舵人,这一套都玩得溜熟,是掌舵者的基本素质。反倒是后来把全部赌注压元庭身上,惹恼了朱元璋的铁头娃完颜德明,不是合格的舵手。

  再说张三丰,抛出问题后,就静听弟子讨论,也不置可否,此刻听到李道成的分析,就有些若有所思的样子,对他笑骂道。

  “你小子,为师知道你对百年来鲜为人知的江湖秘闻,知之甚详。有些事情,就连我这亲历者都没听说过,你却清楚。鬼点子也多。你就别藏着掖着了,把你知道的都抖落出来吧。”

  “是,师尊!”

  既然如此,李道也就不客气了。伸出三根手指一比:“我认为,要想搞清楚三哥遇袭的真相,得先厘清三个问题。”

  张三丰,俞莲舟和张松溪一起看了过来。

  李道成侃侃而谈:“第一,这几个金刚门弟子好像预先知道三哥的行踪一样,提前在山脚等着,还伪装成六侠。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否一直在暗中关注着三哥的行踪?”

  “第二,他们袭击三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第三,倚天剑一直在峨眉,屠龙刀已不见踪迹多年,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江湖?”

  江湖流传屠龙宝刀蕴含神雕大侠杨过武功之谜的传言,武当众人已然知晓。但流言究竟从何时而起的,大家以前还真没探究过。

  是故俞莲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有道理!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武林,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话到底从何时流传开来的,师尊有没有印象?”

  张三丰笑了笑,“嘿,武林至尊,宝刀屠龙。这话实际也没多少年。反正老道年轻的时候,可从来没听过。”

  他这话说得云淡风轻的,实则霸气侧漏。不过也是,张三丰当年荡魔天下,横扫武林,威震天下一甲子。他自己就是活生生的武林至尊。

  也就近十多年来张三丰修身养性,揣摩太极拳,不怎么管武林是非,才有这话流传。

  俞张二人,都是心思敏捷之人,听张三丰确认这话流传没几年后,俱想通关节,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吐出两个字,“元廷。”

  俞莲舟随即冷哼一声,说道:“难怪,我说金刚门怎么狗胆包天,敢挑衅我武当呢。原来投靠了元廷。以为即便事情暴露,我们也会顾忌元庭大军攻山,而忍下这口恶气。”

  “不止。”,张松溪胸有丘壑,冷静一些,说道:“元庭倒行逆施,民怨沸腾,近年来更是如同潜藏的火山,一点火星就会爆。元庭的统治已然是摇摇欲坠。”

  “他们怕民众起事,更怕武林中人也投身其中,于是便抛出屠龙刀,让江湖中人抢夺,自相残杀。人死得多了,自然仇恨加深,便没多少心思反元了。”

  张三丰嘿了一声,眼中厉色一闪而逝,说道:“真是好算计啊。岱岩是意外卷入江南武林人士争夺屠龙刀漩涡之中的,是以为师断定,几个金刚门弟子袭击岱岩,乃是元庭临时起意,目的无外是搂草打兔子,让我们误会,和少林发生争端,无暇他顾。”

  李道成暗自点头,师徒几人俱是人杰,原著中没有发现真相,不过信息不足而已。现在自己给出点线索,他们就能抽丝剥茧,推导出事情原委。

  不过,即便原著中信息不足,张三丰也保持了很大的克制,只是派出张翠山追查原委,还派出俞莫二人保护龙门镖局家小,没有中元庭的算计,贸然和少林开战。

  而少林武当两派皆是势力庞大,若是开战,势必把六大派一起拉下水,波及整个江湖。那样一来最开心的就是元庭了。

  所以原著里张三丰克制隐忍,看似憋屈,没有天下第一人的霸气。但实际上,张三丰为了保存武林元气,为了反元大义,而看着弟子受难的煎熬痛苦,这番大义情操,有几个明白呢。

  李道成正思虑间,张三丰看了过来:“倚天剑和屠龙刀里到底有何秘密,元庭为何如此笃定,抛出屠龙刀,就一定能搅乱江湖?”

  李道成颇为意外,张三丰竟然不知倚天见屠龙刀里藏着的秘密,转念一想,倒也正常。

  当年张三丰和郭襄在少室山下分别,郭襄叫他投奔襄阳,张三丰不愿寄人篱下,自行觅地苦修去了,和郭靖夫妇并无交集,也没有经历过襄阳城破一战。自然不知道郭靖夫妇把杨过赠送的玄铁重剑,铸成倚天剑屠龙刀之事。

  便回道:“据弟子所知,倚天剑屠龙刀,与神雕侠杨过和北侠郭靖夫妇有关。”

  张三丰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之色,似乎想到了些什么,“哦,细说。”

  李道成便将倚天剑屠龙刀来历说了一下。

  当年,杨过击毙蒙古大汗蒙哥之后,有了退隐之心。临别之际,将所用之神兵玄铁重剑赠与郭靖,以示退出江湖,不再过去问武林是非之意。

  后来见蒙军势大,襄阳难以保全。郭靖便将玄铁重剑融化,添上天外陨铁,铸得一刀一剑,将一身九阴真经上的武功绝学,和降龙十八掌藏于倚天剑中;生平所学兵法韬略与武穆遗书,藏于屠龙刀之中。

  后襄阳城破,郭靖一家,除了郭襄携倚天剑突围外,余者皆以身殉国。屠龙刀应该是于此时落入蒙古人手中。

  “原来如此!”

  听罢一刀一剑来历,张三丰想通所有关节,“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几句话就说得通了。”

  郭靖的意思,希望后世有英雄豪杰,用屠龙刀中的兵法韬略,仗之起兵抗元,驱逐鞑虏,恢复汉统。所以叫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屠龙刀,屠的是元庭这条大龙。

  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是说得到屠龙刀,获得岳王爷兵书战策之人,若是自甘堕落,认贼为父,投靠元庭。又或心术不正,为祸天下,荼毒苍生。拿到倚天剑,学会郭靖一身绝学之人,就要出来拨乱反正,将其诛除。

  张三丰感叹道:“郭大侠用心良苦,却没算到人心。如何想到,留给后世的遗泽和希望,反被敌人利用,变成扰乱天下的引子呢?”

  俞莲舟摸着下巴,说道:“是啊,想来元庭也不知道屠龙刀的真实秘密。却仍然将其放出来,算计的是人心。”

  诚然,元庭用的是阳谋。张三丰本就是武林至尊,武当的传承也天下第一流,固不为屠龙刀所动。但是其他人呢,谁能逃过称霸武林的诱惑呢?

  哪怕,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

  师徒四人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张三丰道:“道成,咱们既然弄清了岱岩遇袭的原委,要不要派人把你五师兄召回来?”

首节 上一节 16/1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