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第196节

  他的自行车前大杠上,还搭著一个面口袋,里边装著十多斤的玉米面,身上还背著一个挎包。

  自从农村取消了大锅饭,家家户户都单独开灶之后,他隔一段时间,就往爷爷奶奶家送一些物资。

  主要是玉米面为主,每一次,多的时候一二十斤,少的也会有七八斤。

  同时,每个月的食用油,也送过去一斤左右。

  还有其他的生活物资,陆陆续续的,每次都会带上一些。

  有了他的帮助,老王家不能说日子过的有多好。

  但相比其他邻居顿顿吃不饱,三天饿九顿的情况,倒是经常能吃个饱饭,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了。

  当然,老王家能吃上饱饭,除了每个月王梦德支援的玉米面以外,现在的这个时节,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每天,王京徽和王田氏,带著放暑假的王梦启一起,去往荒野地里挖野菜,有时候甚至都跑到附近的山窝窝里。

  虽然今年的气候依然干旱少雨,但幸运的是,野草和野菜的生长,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有了野菜掺进去,做出来的野菜窝窝头,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顶好的饭了。

  再加上有了食用油等营养品,肚子里稍微也有了一些油水。

  至于王梦德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白面,也是有原因的。

  只有来到这个时代,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全民参与防敌防特。

  在广大群众的人海战术和火眼金睛之下。

  交道口街道,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接到了大量的群众举报,揪出了不少隐藏下来的敌人。

  大家都生活在一个院子里,或者一个胡同里,谁家稍微吃一顿好的,都会被所有人探究。

  生活上,稍微有一些异于常人,甚至是拉的屎和别人不一样,都有可能被别人注意到。

  这就导致这些人没有败在专业的对手手里,而是被普通的民众识破了身份。

  也就是王梦德一家根正苗红,又是二三十年的老街坊,同时大家也都知道他有本事,才没有被举报过。

  不然,就他们家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邻居,早就被举报无数次了。

  所以,就算是空间里,白面的价格比玉米面都便宜,他也不敢送给爷爷奶奶他们白面。

  生怕被眼红的人针对举报,就算查不出问题,也会是个麻烦事。

  上午差不多九点左右。

  他终于来到了田各庄附近。

  没等进村,就见不少的村民,包括王宁在内,都在队长等人的组织下,热火朝天的干著活。

  见到王孟德又来了,都一起热情的跟他打著招呼。

  “孟德,你直接回家,家里有人。”

  王宁冲着这边高声喊道。

  现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能跟队长请假,这可是要扣工分的。

  现在大食堂结束了之后,工分可是关系到家庭最终能分配到多少粮食。

  “大爷,那我先回去了。”

  看了一眼田地里都有些干出裂缝了,庄稼也都稀稀拉拉的,王孟德挥挥手说道。

  他心里满不是滋味,今年夏收本来就不理想,目前来看,秋收也同样会如此了。

  今年冬季,又会是一个难熬的。

  推著自行车,刚到了院子外,就被蹲在地上挑拣野菜的王孟启看到了。

  然后一脸的喜色迎了上来:

  “堂哥,您来啦。”

  “孟启,爷爷奶奶呢?”

  王孟德把自行车停好,又把大杠上的面口袋拿了下来,然后问道。

  “爷爷奶奶在堂屋里,我们刚从外边挖野菜回来。”

  王孟德笑著解释道。

  可能是听到了外边的动静,王京徽和王田氏两个人,颤颤巍巍的从堂屋里走了出来。

  “爷爷奶奶。”

  “哎,孟德,你来了。”

  王田氏笑眯了眼,等她看到孙子手里拎著的面口袋,面色一变,连忙埋怨道:

  “怎么又带东西来了,告诉你现在地里野菜多,家里不缺粮食。

  这些粮食你一回儿带回去给几个孩子吃,他们都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

  “奶奶,家里粮食够他们吃的,您就放心吧。”

  王孟德笑著安慰到,然后直接走进屋里,把面口袋里的玉米面,直接倒到了快要见底的面缸里。

  他带过来的可都是纯玉米面,不是连用玉米芯一起磨成粉的棒子面。

  不管是蒸出来的窝窝头,还是煮出来的玉米粥,都不怎么剌嗓子。

  见他这样,王田氏也没有办法,只好嘱咐道:“孟德,下次来,就别带粮食回来了。”

  院子里,见王孟启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王孟德便从挎包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了他的手里。

  小心的打开,看到里边是白色的颗粒晶体,如同小冰糖一样。

  他咧著嘴,开心的连声说道:“谢谢堂哥、谢谢堂哥。”

  说完跑进厨房里,用水瓢从木水桶里舀出半瓢凉水,然后又捏了一粒白色的颗粒晶体放了进去。

  过了一会儿,等融化后,便大口喝了起来。

  等半瓢水喝完,他才小心翼翼的把小纸包包好,攥在手里。

  “甜不甜?”

  王孟德一边陪著爷爷奶奶在院子里择野菜,一边笑著问道。

  他刚才拿出来的,是糖精。

  糖精不是糖,而是一种甜度是蔗糖几百倍的焦油提炼物质或者化学合成物质。

  因为糖精甜度实在太大了,一小颗就可以兑成一瓢甜水出来。

  “堂哥,这糖精真甜呀。”

  王孟德回味著刚才有些‘甜的发苦’的味道,如同小鸡啄米一样疯狂点头道。

  他决定了,以后每天,都要拿出一粒来,兑成一大瓢水喝。

  能天天喝到这么甜的水,真幸福呀。

  想到这里,手里的纸包攥的更紧了。

  “这个可不能经常喝,隔三差五喝一次就行了,不然喝多了容易生病。”

  王孟德交代道。

  “啊,这个喝多了容易生病?

  不行,孟启,你把糖精交给我,我给你保管,三天给你一粒。”

  王田氏听说这个不能多吃,连忙冲着小孙子说道。

  王孟启本来正高兴呢,听到奶奶的话,顿时就蔫了。

  如果是平时,他还可以反抗一下。

  但现在堂哥在跟前,他可不敢多说一句,只能乖乖的把手中的小包纸递给了王田氏。

  然后两眼可怜巴巴的看著奶奶进了卧室,把东西藏好。

  下午。

  回来的路上。

  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

  这时候,正好起了一阵小风,让王孟德凉快了一些。

  一路上,他都在想著今天在田各庄的所见所闻。

  现在农村地区,依然大量的缺少锅碗瓢盆。

  没办法,只好几家把日用品凑在一起,轮换著做饭吃或者一起做饭吃。

  就连老王家也不例外。

  舅爷爷田大海一家子十来口人,连一口铁锅都没有,只好来到姐姐王田氏家借用锅灶。

  这样才勉强把日子过下去。

  不过解决了锅灶问题,接踵而来的还有大量的其他问题。

  粮食短缺就不说了,最严重的问题是,缺少烧火做饭的柴火。

  由于麦秆和玉米杆等都被加工成了代食品,再加上前几年炼钢炼铁,把附近的树木也都砍掉当成了燃料。

  新栽的树木也不能这么快的长大。

  所以,为了解决柴火的短缺问题,让大家都不得不几家凑在一起煮饭。

  等到了南锣鼓巷,天色已经有些暗了。

  推著自行车进了中院,特然看到一个又陌生又有些熟悉的身影。

  等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个人,居然是桂北县文桥乡池塘村蒋族长的孙子——蒋镇。

  “王大夫,您回来了。”

  没等他开口,蒋镇就一脸喜色的率先开口道。

  “蒋镇,你什么时候来京的?”

  王孟德好奇的问道。

  同时,也比较惊奇,他怎么来京城了,而且还找到了自己的家里。

  “王大夫,我今天下午坐火车到的京城,从火车站出来,直接就过来找您了。

  对了,这次来是上大学的,我考上了京城的医科大学,来的时候,公社的领导给了您的地址。”

  蒋镇小声的解释道。

  一年半以前,蒋族长还是去世了。

  他的几个儿子,根据他的遗愿,把他埋在了王孟德无意间选中的那块地。

  然后,本来成绩一般,根本没希望考上大学的蒋镇,就如同忽然间开了窍一样,学习成绩是突飞猛进。

  然后在今年的高考,一举考上了医科大学。

首节 上一节 196/3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