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在屋子里听到动静开门走了出来,看到李龙后有些惊喜的说道:
“小龙,你咋来了?快进屋,我给你切瓜吃!”
李龙提着鸡蛋和绑好的鸡进了屋子。他把两样东西放在厨房,顺便看着屋子里的摆设。
厨房里放着一些从菜地里摘的菜,辣子、茄子、洋柿子等;厨房里米面都在砖垒的台子上摆着,几个西瓜在角落里放着。
李霞抱着西瓜放在小桌上,又去取了菜刀,拿水冲一下便过来切瓜,边切边问道:
“这回是过来办事?俩孩子咋样?晓霞上班了吧?家里老爹老娘都好吧?……”
一连串的问题问过来,李龙还没来得及回答,李霞这边已经把瓜切开,挑了最大的一块递给了他。
“家里都好着,老爹回老家了,说是要重修家谱,他得回去,把咱们的名字,包括娃娃的名字都给上上。”
“那哪能上上?”李霞摇了摇头说,“你们的名字能上上,我们女人的名字哪能上?”
“老爹说去找找安民,安民管修谱。到时悄悄写上,那就谁也不知道啊。”李龙说出来当时商量的打算,“能写上当然最好,写不上那也没法。”
“嗯,也是。那你俩孩子呢?大哥那边咋样?”
“大哥今天去山里砍杆子了。我又找了个活,能挣一些钱。我家俩孩子现在都好,有个大姐帮看着,晓霞已经上班了。”李龙吃着西瓜说着情况,然后又问:
“红琴也上学了?”
“上了。”李霞自己拿了块瓜边吃边笑着说道:“食品厂那边给找的关系,上一年级,天天回来说新鲜事。还有就是我的户口落上了,以后就是这里人了。”
北疆虽然偏远,但至少目前的生活对李霞一家来说比原来好太多,加上父母哥哥弟弟都在这边,因此也就把这里当家了。
“安顿好了就好,我看你养了猪了?”李龙吃完一牙瓜,又拿起一牙边吃边问。
这时候还没什么无籽西瓜,西瓜籽被他吐到桌子上,拢成一小堆。这都是家里的习惯,啥玩意儿的籽都留着,后面种着就不愁了。
“看你吃着多仔细,也不咋滴水,红琴吃西瓜就满脸满衣服都是。”李霞比较着说道,“对了,就是养了两头小猪,可能吃了。”
“还拿我和红琴比,我多大她才多大?”李龙笑了,“大了就好了。”
他清楚,在哥哥姐姐那里,自己还是算孩子。
吃过西瓜,两个人来到院子,李龙去看了看那两头猪。
这猪抓的晚,眼下才不到四十公斤,看着挺活泼,听到动静立刻就凑到门口哼哼着讨吃的。
“我这回是到糖厂商量拉糖渣的事情,到时给你送一些糖渣过来,你喂猪也省饲料了。”李龙想了想说道,“给你弄个十袋子,应该就差不多了。”
“够了够了!”李霞也是知道糖渣的,其实闲了她也想去拉糖渣,只不过眼下家里缺辆板车。她听说别人捞糖渣一天能捞几百公斤,那能喂多少天猪啊,可省不少钱!
这事说定,李龙也没多呆,和李霞告辞后便往糖厂而去。
糖厂那边宋明刚卸一车糖渣回来,就碰到了李龙。
李龙下了吉普车,和下车的宋明说了这件事情。
“你是说以后每个星期都要送一车糖渣过去?”宋明听了真心挺高兴的,“那没问题啊!快下班我就能把糖渣送过去……”
“这个月先来五车。今天第一车,”李龙掏出钱包数出一百交给宋明,“今天你能不能放十个麻袋,我姐也在养猪,在老街那里,我送一些过去。”
“好,没问题啊。”宋明一数钱,冲李龙扬了扬,“多了啊。”
“没事,多的还是你的。我这边每次要加麻袋,后面送糖渣我也不在,得你来打点,这多的就算那钱了。”
李龙敞亮,宋明自然也高兴,心里想着后面的这活可要干的漂亮点儿。
他让李龙在这里等着,自己开着车进了厂子,去找库管要了十条麻袋,拿到装糖渣的那里开始往麻袋里装。
卸糖渣有专人,不需要他出力,他就看着让装满。
宋明经常从库管那里要麻袋,库管早先是不愿意的,只不过后来胡科长打了招呼,那就让他拿吧。反正给报备的,而且每个月都有限额,也就不用管了。
这玩意儿真要拿出去卖倒也值几个钱,但也不至于。
等最后一车糖渣装满,剩下的糖渣出来的时候不够一车,也快下班了,宋明让把糖渣放在池子里,等明天来拉,他自己则开着卡车,拉着糖渣从后门出来,李龙见状便开了车在前面引路,一路拉到李霞院子的时候,卡车基本上不怎么滴水了。
李龙把吉普车停在院子外面路往前的位置,给卡车腾出位置,他下车后快速去把大门打开。宋明一看情况就知道怎么办了,他调整着把卡车倒进院子里。
李霞听到动静急忙出来,看到李龙,再看到卡车就知道啥情况了。
卡车停好,李龙上去把麻袋往下顺,这玩意儿也不能扔,宋明就在下面帮忙往饲料那边的墙跟上摆着,十个麻袋放完后,李霞也切了西瓜拿了出来。
“姐,这糖渣明天早上你扫出一块地方来,得晒干。这么多不能都放麻袋里,会捂坏的。”
“行,我知道了。”李霞点点头。
李龙他们吃完瓜便离开院子,开着车往玛县走。
这些糖渣最后全卸到了老罗叔那里,李龙他们到了之后,去叫了几个棒劳力帮着卸车。老罗叔专门清扫出一片地方来把糖渣卸下来堆好,准备这些天翻晒。
回城的时候李龙是想着请宋明吃顿饭的,宋明着急着回家,谢绝了。他今天提前赚了一些钱,想着回家和家里人分享了。
想想这一个月突然一下子多出这么多钱来,兴奋的已经不觉得饿了。
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在工资五十块钱左右的时候,突然每个月能额外挣一百块钱的。
李龙能理解宋明的心情,便也没再留他,自己也开着吉普车回大院子了。
杨大姐那里倒是给他留了饭,李龙简单的洗洗便开吃起来。
今天活干的不少,累了,也饿了,多吃点。
第705章 李家曾经有宝贝
三天的卧铺,李青侠坐着很舒服。
中铺上铺的人衣著都比他鲜得体,带的都是旅行包,一个个说着普通话,吃饭睡觉都很注意。
然后看着李青侠,虽然没问,但一个个目光里都带着探究、不解。
毕竟这年头,能买得起卧铺的农民真不多——而李青侠这标准的农民打扮,让他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但李青侠仿佛全然不觉,该吃吃该睡睡。中间餐车服务员送餐过来,他还买了一份尝一尝,不过吃完后就说不好吃。
虽然这钱放在县城可以吃两份拌面了,但李青侠清楚火车上啥东西都贵,也没说啥。
自己有钱,露在外面的钱不少,但好在这时候卧铺管的还挺严,查票严,也没闲杂人等在这里晃悠,这让李青侠放了心。
毕竟自己一个人来回,带着不少的钱,还有一些东西。想想要在硬座的话,搞不好真会被偷。
现在觉得小儿子买了硬卧还真不错,舒服。
他自己这两年逮鱼攒下来的钱其实也想着补贴一下儿女。
但就目前来看,大儿子家底在队里数一数二,二儿子是工人,虽然可能钱比老大紧张一点儿,但也应该够了。小霞两口子肯定也不缺钱,陈兴邦是个聪明人,会赚钱。
至于李龙,那别说队里,就是全县也能数得着,根本不需要他担心。
这钱没了花处,他对钱看着也就淡了。
能用手头这钱办点管用的大事,那就值了。
三天后,李青侠神清气爽的下车,出站。他年轻时有两膀子力气,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劳作是没停的,天天下网逮鱼也是活动,因此提那点东西根本不算啥。
火车站外挺热闹,有卖东西的叫嚷着,有推着三轮车帮拉东西的,还有人扛着扁担想帮着挑东西的。
也有要钱的。
李青侠提着东西小心翼翼的走出这些人群,步行前往汽车站。
下车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他打算问清楚回去的车票情况,然后再看是住下来还是坐车走。
汽车站距离火车站不是特别远,有不到一公里的地儿,李青侠走走停停,不时还擦一下汗。
这老家的气候和北疆就是不一样,太阳都快落山了,秋老虎还很厉害,热。
到了汽车站,提着东西进售票厅一打问,明天上午才有去隔壁县的票,李青侠便打算明天再过来买。
回李楼是没有专门的汽车的,需要从县里坐去隔壁县的车,中途下车。
隔壁县距离本县四十几公里,李楼所在的位置在中间偏远一点儿,有个二十几公里的样子。
李青侠在汽车站附近找了一家面馆吃饭。在北疆呆了两年多,他已经习惯吃拌面了。这边馆子里有面条,他想了想就给老板说:
“同志,给我下一碗面条,不要面汤捞出来就行。然后再给我炒个菜,炒洋芋丝吧。”
“面不要汤咋吃?”老板有点为难,“要不我给你盛一半汤?”
“不要不要,你就正常下面条,下完光把面捞出来就行了。”李青侠把东西放好,擦擦汗,给老板又解释了一下。
“行吧。”老板犹豫了一下,“不要汤,那也按汤面条的钱收,行吧?”
“行,没问题。对了,那汤你给我单另盛个碗里,我吃完了喝。”
这边还没拌面,李青侠就是突发奇想,给整个自助版的。
炒菜的声音响起来,切面的时间也响了起来。
一会儿功夫,一盘炒洋芋丝端了上来,李青侠刚准备吃,大碗的面也端了上来。
不是拉条子那种圆棍,是切出来的方条——不过让李青侠皱了皱眉,下面还有半碗汤。
老板又端出一碗汤来对李青侠说:
“这没汤咋能吃面哩?我给你留一点点汤,这样好吃。”
李青侠苦笑,对着老板说:
“你去拿个空碗,再拿头蒜,对了再来点醋。”
老板听着这一套感觉不搭啊。
但这时候生意淡,李青侠是按面条的价和炒菜的价掏的钱,这服务还自然是要服务的。
李青侠接过老板递过来的碗,把里面的面汤蓖出来,然后把半盘子洋芋丝倒进大碗里,再倒点醋拌一拌,之后剥了瓣蒜就着吃了起来。
老板一直就好奇的看着,然后就一脸的迷茫和不解。
这啥吃法?
李青侠觉得这老板的菜炒的还不错,虽然面和北疆的面不太一样,但这样吃至少勉强算八成像拌面,将就吧。
吃完后李青侠又喝了半碗面汤,感觉七成半的圆满,这才冲老板点点头,站起来提包准备离开。
“老乡老乡,你刚才那是啥吃法?”老板实在忍不住困惑问了一句。
“北疆知道吧?这就是北疆拌面。”李青侠说道,“顶饿,好吃哩。”
李青侠去找旅社住下,这个老板闭店后便开始琢磨起来。
北疆拌面啊,听着还挺有感觉的,这种吃法虽然怪点儿,但那人吃的那么香,应该不错吧?
第二天中午,这老板闲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也做了一份,下的面条捞出来后,拌上炒洋芋丝,再加点醋,就上蒜,还真就挺有味道的。
于是这个小饭馆,从今天开始就多了一道饭:北疆拌面!
李青侠第二天从旅社出来,路边买了个烧饼边吃边去买车票。买好车票后,他就提着包在车站外面国营商店买了一些东西,然后在车站口找地方坐下来等着。
“咦?”李青侠正观察着四周的那些人,突然就听到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不远处响了起来:
“三爷爷,你咋在这里?”
李青侠扭头一看,和他说话的竟然是李安民的儿子李俊海。
李俊海今年二十多岁,高中毕业后,李安民在县里托关系给他找了一个食品厂的活,工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