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455节

  “开走,没问题。至于价钱,你出个成本价就行。”杜同舟也很大方,“点子是你出的,说实话,我们虽然做的是实实在在的部分,但要没你这个点子,现在我们可能还在动脑子搞仿制拖拉机的活呢。

  你是给我们打开了个思路,其实完全可以搞拖拉机的配套设施,一样能有市场,一样能赚到钱。

  所以呢,这个收割机,我们只收你的成本钱。当然,我们也有要求,等你割了麦子,发现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得回来和我们说一说。

  这收割机我们打算今年就先制几台样机,如果你在那边收割顺利的话,年底到明年我们就会大规模的生产。”

  “好。”李龙自然是不会拒绝这份好意。

  这年头创意并不怎么值钱,专利法什么的还没普及,大家对于创意的价值还不是很在意,创意有许多,能做出来才是关键。

  所以能成本价拿到这个收割机,李龙其实已经很满意的。毕竟奎屯农机厂是国企,想要入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现在这边也不接受这样的形式。除非自己在乡里搞个农机修理厂,从头开始干。

  但又没那个技术能力,所以暂时先别想了。把脑海里的一些后世好用的农业机械先存着,等有能力有机会生产的时候再拿出来吧。

  因为李龙还要开着拖拉机跑一百多公里,所以这个收割机卸下来后并没有装在李龙的拖拉机上,而是直接被工人们抬着放到了车斗子里,并用绳子绑结实了,不至于磕着碰着。

  “两百块钱。”杜同舟比划的数字让李龙觉得真是捡了个大便宜。这玩意儿真要批量生产,怎么着也得五六百块钱吧?这下子就省了两辆自行车的钱。

  付了钱开了票,李龙记下了厂子里的电话号码,答应杜同舟有了情况后会第一时间给他反馈。

  开出农机厂,李龙心情还是很兴奋。这收割机如果真像杜厂长说的那么厉害,那后面可干的活真不会少。

  他已经设想过了,割一亩地麦子收两块钱,一天如果认真干的话,割一百亩到一百五十亩应该是没问题的。除去成本,一天赚个两百块还是能达成的。

  毕竟当初村里第一个买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的家伙,为了挣钱基本上是拼了命的,一个人一天一夜开着大马车拖拉机犁了四百亩地——咱不和那个疯子比,就只白天干,能干一半到三分之一就行。

  毕竟收割机收割小麦可比犁地轻松多了。

  心里这样想着,李龙去了酒厂买了一箱奎屯特曲,又去红旗大楼买了一些零碎的东西,吃的、穿的,小孩的玩具,以及老人的衣服等。

  到工地上和李安国他们道别后,李龙开着拖拉机先去食堂吃了个饭。现在不到一点,吃饭有点早,但一路上李龙依然不打算到那些路边食堂吃饭,那就提前先吃了,再往回赶。

  一份拌面加三个面吃饱后,李龙开着拖拉机出了KT市,到兵站那里的加油站加了油,然后突突突的向着东面开了过去。

  来的时候很快,回的时候也很快。

  已经到了五月下旬,两边的戈壁滩植被并不多,没有像后世那样大面积被开垦出来变成良田,这时候空气蒸腾,阳光照在身上热辣辣,还是挺难受的。

  李龙有些后悔没搞个草帽戴上了。他分明记得在红旗大楼里就有卖稻草编的草帽,好像是两块一顶还是两块五一顶。

  当时嫌这个帽子有点土,现在感觉到了阳光的威力,觉得自己真特么的矫情,本身就是农民,有什么土不土的,还有人能比自己更接近土地吗?

  吃了两天饱饭真不知天高地厚了。

  无奈之下,脱下外套顶在头上,加大油门往东开去。

  路边的饭馆听到动静,有人出来向李龙招手示意他可以停下来吃饭,李龙摆摆手,停也不停的就开了过去。

  在奎屯吃的面加了三个,现在肚子里正饱着,不需要补充。

  拖拉机避震系统还是比较原始,所以开了一两个小时之后,李龙已经感觉到自己的牙都在打战。

  整个身子都在跟着车子一起颤抖。

  前面总算看到大片的绿洲,石城到了。

第513章 要登台领奖了

  到了石城之后,李龙的神经就放松下来。接下来的路都比较熟,再说今年已经经过了两拨比较严格的清理活动,在这一片地域,没人敢再像去年冬天那样明打明的拦路抢财了。

  老街的位置就在乌伊公路南侧不远,李龙到老街的时候,干脆开了进去,停到停车场后,他下了拖拉机去了克尤木的奶茶馆。

  奶茶馆现在没客人,克尤木给李龙倒了碗奶茶后,坐在他对面问道:

  “老乡,你咋这时候过来了?”

  “我去了一趟奎屯,”李龙实话实说,“这不才回来嘛,到你这里休息一下。”

  “奎屯啊,那边听说不错。”克尤木一脸的向往,“我还没去过呢。”

  “你已经很不错了,”李龙笑笑说道,“我山里的朋友,有的一辈子都没出过山,没出过玛县,也就那样过了。”

  “哈哈,其实出来看看挺好的。”克尤木理解的点头,“我的一些亲戚也是,在山里呆一辈子,外面啥情况也不知道,有些还以为老人家还活着呢,我回去的时候还问我呢。”

  李龙点点头,这很正常。

  喝完奶茶,李龙去到陈兴邦的摊子上看看。陈兴邦今天是收了头猪,在卖猪肉,有几个人比划着让他给割五花,陈兴邦看到李龙点头笑笑,先顾着生意。

  等这些人称完后,李龙才和他聊了几句,说了说二哥李安国的事情。

  “要转正了?转正了好啊。”陈兴邦也替李安国他们高兴,“转正了,那就是正式工人,吃商品粮了。等在奎屯安稳了,把老婆娃娃往奎屯一接,以后就在城里过安生日子了。”

  西北苦寒之地,城市没有中原地方那么繁华,但好歹这里也是城市,能在这里扎下根来,吃上商品粮,比在老家村里围着那勉强能吃饱的一亩三分地,要强的多。

  不光是他们,再过两年,老家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因为想要富起来,守着那点地真是做不出来什么道场。

  又聊了一会儿,有人过来买肉,李龙便道别离开,回到停车场,交了钱给了牌子,开着拖拉机出去拐到乌伊公路上,一路往东。

  回到大院的时候,太阳还有一竿子高,顾晓霞还没回来,不过听到动静的狍鹿子和小鹿倒先叫了起来。

  李龙感觉有些累,他把大门关上,去给几个小家伙换食换水,路过墙边看到大刺猬嘴里不知道叼着什么东西,正偷偷摸摸的往墙缝里钻。

  李龙也没管他,去给狍鹿子换了新的糖渣和饲料。这狍鹿子和小鹿还挺挑食,不少糖渣被拱出来,洒的地方不少,李龙便故意把食放少一点。既然不想吃,那就少吃点吧。反正看着明显胖了不少。

  弄完后,李龙没把它们放开,关上门回到前院,他也懒得做晚饭了,骑上自行出门,去食堂买了十个肉包子提了回来。

  已经饿了,不等顾晓霞回来,李龙先吃了四个,吃完喝水,剩下的包子用盆扣起来,等顾晓霞回来吃。

  他去换了衣服,进屋躺着了。

  这一路开着好几个小时,感觉耳朵里都是轰隆隆的机器响声。

  躺了不到一个小时,他听到了外面的动静,顾晓霞下班回来了。

  李龙爬起来出房门,顾晓霞正笑着撑起车子,看到李龙后关切的问道:

  “啥时候回来的?那边一切都好吧?”

  “回来一个小时了,那边二哥他们都好着。”

  “你这车斗子里拉的啥,这么大个头?”顾晓霞关上院门,提着包往里走,目光还落在拖拉机车斗子里的那个收割机上。

  “割麦子的收割机,”李龙解释了一句,“等七月份麦子熟了,就靠这个割了,比人割快的多,五分钟一亩地——到时咱们靠这个看能不能再挣个拖拉机出来。”

  “不太可能吧。”顾晓霞说道,“真这么挣钱?”

  “到时看吧,还不知道情况,等等到时修就知道了。”

  吃了晚饭,两个人在卧室里看着电视聊着家常。

  “县里的表彰文件下来,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有你的名字。”顾晓霞说道,“挂名是供销社职工,我看通知大后天要开表彰大会,到时可能要你参加吧?”

  “大后天?那我明天得把收割机拉到队里去,然后再准备准备。”李龙想了想说道。

  “你这几天没事多往供销社跑一跑,我听我们王局说,你这件事情影响挺大,不光是县里的,有可能州上先进个人名单也会有。”

  “不会吧?”李龙有些疑惑,“通常不是县里有了,州里就不会重复了吧?”

  “你这个可能是特殊吧。”顾晓霞也挺自豪的,自己的丈夫都不在编,只是临时工,现在直接上了自治区的报纸,还拿了县里的先进个人,这多利害的事儿!

  有些时候她也遗憾李龙不是体制内的人。不过想了想,如果李龙想进体制的话肯定也能进,但就没现在这么自由,也挣不到这么多钱了。

  而且顾晓霞明显能看出来,李龙是真不打算在体制里面受约束的,那就按自己想法来吧。

  她成了教育局工作人员,国家干部,慢慢对于吃商品粮其实已经祛魅了,没以前那么迷信了。毕竟一个干部或者说一个工人一年挣的钱不到李龙几天挣的钱多,无论谁碰到这样的事情都会三观受冲击的。

  “既然要参会,明天扯些布做套新衣服吧?”顾晓霞说道,“要去在全县人民面前露脸呢,穿旧衣服不太好。”

  “没啥不好。”李龙摆手,“现在我的衬衣也不旧,洗洗穿的干净就行了。咱们不搞那么多形式,也不是啥重要的会,我觉得就是走个形式。”

  李龙坚持,顾晓霞也就不再说什么。

  第二天顾晓霞去上班,李龙给狍鹿子喂了食水,然后开着拖拉机出门往队里而去。

  迎着太阳往北走,再往东走,路过中小学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始上课,在小学外面甚至可以听到学生们在读书的声音。

  回到院子的时候,老娘和二嫂正在院子里拾网。李龙把拖拉机开进院子,熄火,下了拖拉机。

  “回来了?奎屯那边咋样?”老娘杜春芳问道。

  二嫂陈丽蓉虽然没说话,但看着李龙等着他回答。

  “我二哥他们都好着,”李龙笑着说道,“转正的事情没啥问题了。过几天往老家的函调发回来,他们正式转成工人了,到时我二哥他们就请假回来了。”

  “好好好。”杜春芳点点头,“好的就好。这下可好,以后可就是工人,吃商品粮了。雪琴她娘,以后你带着孩子跟着安国去奎屯,那就是城里人了。”

  陈丽蓉红着脸点点头没说话。

  “我大哥大嫂呢?”李龙问道。

  “去地里干活了。那个打瓜地里有草,你大哥大嫂套马车去地里,说把草弄干净。”

  行吧,李龙一个人把那个收割机卸不下来,他得等老爹和陶大强回来。原本想着帮着拾网,杜春芳把他赶走了,说不需要他帮忙,让他去自己屋子休息去。

  李龙笑笑,便往前院而去。

  院子依然扫的干干净净,菜园子里也没什么杂草,现在能吃的菜也依然只是韭菜、芹菜和小白菜。豆角、辣椒、茄子长势挺好,都差不多要开花的样子,但想要能吃还得大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后。

  他打开房门,里面透出来的是正常的空气,没有一点儿霉味儿。

  这应该是经常透气的。

  过去躺在床上,李龙想着接下来的事情。开会是要开的,但钱也是要挣的。他打算开着拖拉机多跑跑工地,拉拉沙子拉拉砖,零敲碎打的挣一些零花钱。

  等到了麦子成熟的时候,先把队里愿意收割的地割了,然后再往四周扩散。如果这机子不错的话,那么接下来就看需要不需要再买台拖拉机,再带个收割机。到时拖拉机给大哥用,那马车就可以淘汰下来了。

  脑子里计划着,然后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

  他是被陶大强给叫起来的。

  “你们卖鱼回来了?”李龙揉了揉眼睛,爬了起来,“咋样?”

  “和以前差不多,一天卖个二三十块。”陶大强憨笑着说,“不过后面这些天就不能逮了。地里活得忙几天,弄完后再逮。”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陶大强成家了,那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跟着自己只顾忙着副业。在队里大家主流的看法,你弄副业挣的钱再多,你身份还是农民,得把地种好再说。

  尽管陶大强卖鱼挣的钱比在地里种的钱要多,但如果把地荒了,就算挣的钱再多,大家也会觉得他不务正业。

  无关钱多钱少,只是职业问题。或者说多少年流传下来的观念,不会轻易破除。

  李龙起身出了院子,和陶大强一起到了大哥院子。

  “龙哥,这个就是收割机?”

  “嗯。”李龙和陶大强两个人合力把这个铁家伙给抬了下来,放在了屋子东面的棚子里。这里是盖起来放马车、农用工具的。

  “这个好用不?”李青侠好奇的看着这铁家伙。

  “应该好用。割一亩麦子五六分钟就好了。”李龙说道,“割完往一边倒,剩下的捆就是了。”

  “那可好。”李青侠听着这个倒的确是方便。

  “康麦因还方便。”李龙又说道,“等再攒两年钱到时买个康麦因,那个割麦子直接把麦粒子收进仓里,都不用打场了。”

  李青侠在老家没见过联合收割机,有些惊奇:

  “这么好?”

  “嗯,就是麦草浪费了,弄不起来。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更先进的机器,麦子收起来,麦草打成捆。”

  “不可能吧。”陶大强见过两次康麦因,知道这玩意儿厉害,不过一般个人用不起,他觉得康麦因已经很厉害了,不可能再有更先进的了吧?

首节 上一节 455/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