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314节

  这两天收的鱼有一些,但还不到一百公斤。李龙没打算就这么去石城。要去的话,怎么也搞个几百公斤,不然跑一趟还不够麻烦的。

  陶大强和杨永强看李龙在弄套子,便也跟着一起弄。很快,三个人就带着几十个兔子套往东边的红柳滩走去。

  刚过耕地片,还没到红柳滩的时候,李龙他们三个就听到了东面大呼小叫的声音,然后看着就有人从红柳滩里跑出来,前面是一只跳跃着的灰兔子。那兔子跳得很高,但却很费力——雪太厚了,每跳起一下,落下去的时候都会深深陷到雪里,很快那只兔子就被后面的人抓住了。

  赶兔子的人有四五个,每个人手里都提着有兔子,有人手里还有两个,收获不小。

  看到李龙他们过来,有人大声喊着:

  “李龙,跟咱一起撵兔子呗!这里兔子可多了!”

  “大强,你们快来,看我们搞了多少,这玩意儿可肥着哩!”

  “你们撵吧,我们去东面下套子去。”李龙摆摆手。都是一个队里的,平时不管关系怎么样,现在人家主动打招呼,那自然是要好好回应的。

  看到李龙他们不加入,其他几个人还有点遗憾。这场追兔子活动不仅仅是在追兔子,也算是一场娱乐活动,大呼小叫的能释放压力,也能跑一跑发泄多余的精力。眼下这个时代,业余文化生活真的很少很乏味,偶尔赶个兔子都算是调节身心了。

  李龙算是上一世经历的太多,对娱乐活动受性阀值太高,普通的活动很难打动他,也就看书这种无论哪个年代都没有上下限的才能满足他吧。

  毕竟还没结婚。

  三个人先去把原来的兔子套找到——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这些套子并不都是空的,还有三个套中了兔子,被压在了雪下面。

  提着兔子,取回那些已经被雪压在下面的套子,李龙他们继续往东走,一直走到红柳滩的最东面,那里是一条大干沟,三四百米宽,绵延几十公里长,每年都有洪水从这里经过,洪水过后这里的杂草灌木变得茂盛,虽然才下过雪,但这里的兔子足迹很多,横七竖八的,而且异常的清楚,明显能看出来是今天才踩出来的。

  刚好下套子。

  这里是四不靠,再往东不到一公里是呼克公路,往南往北几公里内都没有村庄,东面过了公路三四公里外是兵团的连队,很少有人来,正是下套子的好地方。

  只是离家也挺远,直线距离接近三公里了。

  提着三只兔子回到村里,三个人又立刻带着工具去往小海子。

  去往小海子的雪地里已经有人踩出了脚印,并且还有不少兔子、野鸡的爪印子。

  等他们到小海子的时候,发现有些人正在清理冰窟窿上面的雪,重新砸冰窟窿,有些人已经开始抄鱼了。

  李龙他们也赶到了小海子南边。这里冰面上的积雪至少有三四十公分,很大很厚。三个人把冰窟窿上面的雪清了,发现原来的冰窟窿上面已经结了很厚的一层冰。

  砸吧。

  当天,太阳落山的时候,李龙他们带着七八公斤鱼回到了老马号。

  老罗叔已经把兔子炖好,等着他们吃了。

  第二天一早,李龙就叫了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人溜兔子套。

  “昨天他们追到十二个兔子。”路上杨永强说道,“还抓了几个活的,直接绑着放羊圈里面,说是要养着等到过年吃。”

  “养不活的,几天就气死了。”李龙说道,“野兔子可不是家兔子,气性大。”

  好些野生动物气性都挺大的,包括一些成年鸟也是,养不活,不吃不喝,然后就死了。

  当然也有些是可以的,比如那个夜麻子鹰,就是特别懒,在野地里连窝都不好好建,自己在荒地碱滩里扒出一个土坑就当窝,里面下两个蛋,就那样孵化,真要碰到狐子啥的,那就成食物了。这玩意儿学名叫夜鹰,太阳一落山眼睛就看不清,一飞就十几米,很容易抓。李强逮到过一个,喂过鱼,喂过肉,强行掰开嘴喂了,养了一段时间不小心让这货给飞走了。

  扯远了。

  他们赶到下兔子套的地方的时候,已经快一个小时了。不过收获很多——捋着下套子的地方往里走,不远就有一个兔子,再远还有,一路捡了十七个半兔子——大丰收的感觉!

  这一片简直是兔子窝!

  李龙也有猜测,应该是昨天那几个队里的年轻人撬兔子的动静太大,把红柳滩里的兔子都赶到这里来了,再加上这一片草比较多,兔子自然也就多了。

  不过兔子多了,食肉动物也多。十七只半是看到的,还有两个套子上的兔子吃的就剩下条腿,也不知道是狐狸还是其他动物。

  十七只兔子可不少,杨永强笑着说:

  “幸亏我带着袋子,不然的话咱们还不好往回拿哩!”

  十七只兔子,李龙的意思是每个人带回去两只,剩下的留着卖,杨永强和陶大强的意思是都拿去卖,卖不掉再拿回来吃。李龙就一人分了一个,剩下的就存在马号里,等着拿去出售。

  接下来的两天,李龙和陶大强、杨永强他们运气倒是不错,每天能搞到三四十公斤鱼。

  梁家三兄弟的收获也变多了,李龙猜测应该是大雪把冰上芦苇荡里可能的通气孔给堵了,雪厚,空气下不去,那砸开的冰窟窿就成了鱼寻找氧气必然途径。

  不光鱼多,也有大货,李龙这边看着光两公斤以上的鱼就有二三十条,鲤鱼和草鱼居多,五道黑少了一些。

  他挑出五条个头比较均匀的鲤鱼,打算等去出售的时候拿到大肉食堂去。

  既然答应了钟经理,那就得说话算数。

  下完大雪的第三天下午,从小海子回来,李龙去了李建国那里,把七十六号牵上,套着马车拉到了马号。

  他们打算第二天一大早就去石城卖鱼。

  这几天积累下来的鱼有两百多公斤,加上又下了一次兔子套,合计有二十四只兔子,也不少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李龙就套好马车,把一袋袋鱼往车上装。

  他这边才开始,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就赶了过来。

  两个人都穿着棉大衣,戴着棉帽子,很厚实。看李龙开干,他们也一起,把东西都搬上车,又往车里放了两捆草后,老罗叔也把简单的早饭做好了。

  苞谷面糊糊,香豆花卷,炒咸菜。

  吃过后,李龙又从屋子里找三根棍子放车里,想了想,他又把五六半拿出来,压满子弹,关上保险装到枪套里,塞到马车的鱼袋子下面,然后三个人一起赶着马车往石城去。

  从村里到乡里的路上雪还没有完全被压平,只有一人行的印子,马车压在厚厚的雪上,发出吱吱吱的声音。七十六号也很用劲,李龙他们也没坐在车上,直接跟在边上,一直到乡里往县里拐的时候,路况才好起来,路面雪压的瓷实,平滑。

  “来,咱们上车,等到县里,买包子吃。”

  路上用了一个多小时到县里,太阳这时候才露出地平线,他们去大肉食堂买包子,李龙顺便要把那些鱼给钟经理。

  钟经理还没在,李龙便把五条鲤鱼留在了食堂,让服务员给打了个收条。

  三个人吃着包子往石城进发,路上偶尔能碰到来回的卡车和客车。

  “龙哥,你说咱这鱼能卖掉吗?”杨永强还是有点担心,毕竟现在和以前不一样。

  “能,肯定能。”李龙很有信心,市场只会越来越大,毕竟人是越来越多,而且临近过年,存东西过年都成习惯了,哪怕再过三四十年,无论城市农村,快到过年的时候还有囤货的习惯。

  但实际上到那个时候,大型超市、饭店都是不放假的,想吃什么随时都能买到,年轻人已经没有了囤货的习惯,但老一辈还在坚持。

  所以这时候卖鱼、肉之类的,基本上是不会有滞销现象。

  毕竟现在去肉铺买肉还需要肉票,谁家的票也不会很多。但在市场里买鱼就不需要了,这买卖谁都能算得清。

  过了玛河大桥,经过卡点,再走过一段两边有白杨树的公路,然后就到了石城的城区。

  等到老街的时候,这里已经很热闹了。李龙扫了一圈,发现想要在里面找个合适的摊位挺难,便对陶大强和杨永强说:

  “我先把马车停到外面,咱们分头行动。你们两个呢,一个人背一口袋鱼,一个人背几只兔子去里面找合适的摊位,肯定有人收摊走人的。我呢,牵着马车就在这外围摆起来,你们卖完了就到我这里来拿。”

  “我卖鱼吧,习惯了。”杨永强抢着说道。

  “那我卖兔子。”陶大强也不争,问道,“龙哥,这兔子咋卖?”

  “重点儿的卖五块,轻点儿的三四块都行。大肉铺子里,一公斤排骨一块八,五花肉到两块了。咱这样卖,毛兔子合一块一公斤,不贵。”李龙说道。

  “那鱼呢?”杨永强跟着问。

  “鲤鱼一块,鲫鱼挑的话就是九毛,不挑归堆铲着卖是八毛。”李龙想了想说,“五道黑也是一块,鲢子九毛。”

  价格定了之后,杨永强提着秤,陶大强背着一袋有七八只的兔子就往市场里面走。

  李龙在这里把七十六号拴在路边一棵树上,先给它擦了擦汗,然后从车上弄下来一袋鱼,铺好塑料布倒了上去,又在边上摆了几只兔子,准备就绪后,大声吆喝起来。

  李龙发现,市场里人很多,但大多数行色匆匆。市场里的管理员多了两位,有四个人,两人一组两人一组的在来回巡逻,而在巡逻人员离开的时候,有鬼鬼祟祟的家伙尾随行人。

  很可疑。

  管理人员在李龙这里收了五毛钱的管理费就离开了,离开前提醒了他一句:

  “卖东西的时候注意财务,发现有可疑情况的时候高喊,我们就会及时赶到。”

  李龙随即反应过来。

  八三年了啊。

  他选的位置在老街的外围,这里的人流量并不大,好在李龙的声音足够大,吆喝了一会儿之后,陆陆续续就人过来看鱼。

  听到李龙报出来的价格后,那些人很快就开始挑了起来。

  这让李龙严重怀疑,自己这边报价可能报低了。

  果然,没一会儿杨永强提着袋子过来,匆匆告诉李龙,市场里还有卖鱼的,不过他们卖的鱼均价在一块一到一块二,自己这边的确卖便宜了。

  不过既然已经标价了,李龙对杨永强说:

  “今天就先这么卖了,咱们也不吃啥亏,卖完就赶紧回,看这行情,这段时间买鱼的还挺多,咱们能赶年前抓紧时间赚一波。”

  本身过来是试试水,现在看来有戏,那自然是要多赚一些了。看看年前能不能再赚台电视机出来。

  鱼卖的很快,兔子也开张了,一个明显穿着很得体的中年男人挑中了两只兔子,痛快的给了八块钱,提着兔子离开了。

  李龙猜测,这人应该是给自己家一只,丈人家一只。当然这样的家庭也是不差钱的。

  抽空李龙给七十六号放一捆草料,草料还没吃一半的时候,杨永强又回来一趟,然后陶大强也回来了一趟。

  鱼明显比兔子受欢迎。

  不过还好,看样子,今天赶中午之前,应该能出完货。

  过了一会儿,杨永强过来的时候,脸上带着血,李龙吓了一跳,急忙问怎么回事。

  “碰上小偷了!”杨永强有点不在乎,“打了一架!”

  嘿!

第388章 这路子真不是谁都能走的

  李龙听到杨永强的话,扭头就从马车里抽出棍子,问道:

  “在哪里?”

  “龙哥,哥!人已经跑了……”杨永强没想到李龙反应这么强烈,他立刻拦着他说道:

  “我不是在卖鱼呢嘛,要鱼的人比较多,我记得你说过要盯着点人多的时候,我就看到有人去偷别人的钱包,我提醒了一声,那小偷就跑掉了,没想到一会儿人少的时候他就带着另外一个人过来,要找我麻烦,我捡了块砖头跟他们打了起来,还喊他们是小偷,然后旁边的人就帮我,我打翻一个,市场管理员过来,把他抓走了……我就脸上擦破点皮,没事的。”

  听完李龙平静下来,他把棍子交给杨永强说:

  “那就别过去了,你在这里,咱们在这里卖鱼也快,呆会儿大强过来,咱们也一起。”

  还行,那些买鱼的并没有袖手旁观,这让李龙觉得不错——兵团人的血性还是很强的,毕竟都是老兵或老兵的后代。

  “不用不用,那边卖的快。”杨永强说道,“都已经抓了一个,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人再惹我了。”

  “那你把棍子带上。”李龙把棍子交给他,“有东西在身边总比赤手空拳好。”

  这个杨永强没拒绝,手里有家伙总要感觉安心一些。

  杨永强在李龙的提醒下,把脸上的血擦干净,李龙这才看到他的眉角处有一块破皮,这里有细小血管,所以流血比较多,实际伤口并不大,现在已经结了疤,没啥事了。

  杨永强离开后不久,陶大强也回来了。他和杨永强两个不在同一个方向,是没看到杨永强打架的事情。

  “大强,你过去的时候把棍子带上。”李龙提醒了一句,“刚才永强那边碰上了小偷,打了一架,你也注意些。”

  “嗯,我知道了。”

  陶大强自己拿兔子,李龙这边给别人称鱼,买鱼的看着李龙叮嘱陶大强,笑着说道:

  “你们不是石城的吧?”

首节 上一节 314/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