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301节

  “嘿,那过完年我们就过来。”李俊峰是打算一定要过来的。虽然这次没干成建筑活,但说实话,赚的钱一点儿也不比干建筑活挣的少。

  至于帮李龙盖房子,那不是应该的嘛。

  李俊山有点犹豫,回去相亲是肯定的,然后呢?自己的钱还不完全够盖个新房子。老家的规矩不一样,自己要结婚,是可以新分一片宅基地的,加上材料,这些弄下来也不少钱。手里已经不少了,但要是想把婚结下来,还真是缺不少。

  没等李俊山想明白,话题就已经转到了别的上面。

  李安国劝着李龙早点把事办了,早点要孩子,说到时劝老爹老娘过来,正好帮着看孩子。陈兴邦的话却不是这么说了,他说:

  “真要是小龙和那个顾家姑娘结婚了,指不定就不想让老娘带孩子了。老娘那情况咋带?人家在城里生活,带孩子要求肯定高……”

  两个人差点为这事争了起来,还是李龙把话题扯开,说到了给他们带的东西上,才把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

  “我想嘛,给你们带些蜂蜜,这个山里弄来的,老家肯定有,但不好找。”李龙说道,“你们自己都带一些,给老爹老娘带一些。”李青侠最后九十多岁,是肺心病走的,李龙就想着让他们多喝点蜂蜜补一补。

  “散酒嘛,也能弄一些。你看你们谁要,便宜是便宜,酒也是好酒。”

  李龙不可能都送,送东西也讲究个分寸。他是打算给老爷子带一些的。至于其他人,搞个进价倒是没问题。

  毕竟身为供销社的员工,这点能力还是有的。

  “我要。”陈兴邦立刻说道,“给我弄一笼子。”这里说的笼子,其实就是那种方的塑料壶,三升五升十升的都有。

  “几升的?”李龙问道。

  “五升吧。”陈兴邦财大气粗,说道,“十升太大了不好提,三升少了。”

  “好。”

  “我也要五升。”李俊山突然说道,“俺老爹也喜欢喝两口,这里的酒和老家不一样,过年也能管招待哩。”

  李俊峰没说,他没打算带酒回去,这东西他不是特别喜欢喝,他家老爷子也一样不是很喜欢喝。

  倒是蜂蜜可以多带一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喝的时候话题会时不时的变,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打算明天早上还去冰窟窿那里弄鱼,所以就没喝多少。老罗叔是想着李安国陈兴邦他们要离开了,到时这马号里又剩下他和李龙,而李龙又经常两头跑,他一个人还挺孤单,今天就有点伤感,喝的多了点急了点,没一会儿就被李俊山扶着回去睡觉了。

  老罗叔离开并没有影响喝酒,反倒让其他人更加觉得今天这场聚会难得,虽然没有划拳,但一个个碰起了杯子。

  都是年轻人,有的平时有点小矛盾,心里有点小疙瘩啥的,这酒一喝,话一说开,也就不算啥了。桌上的菜吃的很快,瓶子里的酒下的也很快,李俊山出去吐了一回,回来继续喝。

  他原本是闷葫芦脾气,但在这场子上,话竟然感觉比李俊峰还要多,拉着李龙的胳膊,说着自己的心理话,以及矛盾的想法——想来,但家里的情况又比较复杂,也不确定明年开春能不能回来。

  说着说着李俊山竟然流下一眼泪,有些事情闷久了,还真就容易把人闷出病来。

  李龙眼看当个旁观者,感觉着这其中的复杂。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跟陶大强一样,现在竟然开始拉着李俊峰拼酒了,平时这样子,敢信吗?

  一顿饭竟然吃出了心理安慰的效果,也算是比较满意了。

  等最后散场的时候,除了老罗叔,其他人竟然基本上还都算是清醒着,都帮着把现场收拾了,门打开把酒味散了,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扶着一起回去,李龙喝的算不少,但还是一直叮嘱着让他们路上注意。

  安全第一。

第377章 这几个年轻人和想像的不一样

  第二天李龙起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昨天他喝的其实也不少,加上精神放松,看看表,这一觉睡了将近十个小时。

  屋子里还残留着淡淡的酒味。昨天晚上酒桌子上的聚会结束后,虽然大家把这里收拾的挺干净,也没有人吐在这里,但毕竟喝了那么久的酒,不可能一下子清干净的。

  感觉头还略晕,李龙爬起来揉了揉太阳穴,穿好衣服,摇摇晃晃走到炉子跟前。

  屋子里收拾的很干净也很整齐,难为昨天一堆喝多的人最后还能搞得这么周全。

  炉子里的火已经熄灭,屋子里温度有点低,李龙拿火勾子揭开炉盖,把里面的炭灰透掉,没烧彻底的炭核清理着放到一边,然后开始架炉子。

  炉子边上就有东西,把一团纸、一把苇子和几个苞米芯子塞进炉膛里,然后上面放上小块煤,封好炉盖子,打开炉门,用打火机点燃,看火顺利燃烧后,这才关上炉门,走到门口,拉开门走了出去。

  一股子寒意扑面而来,李龙立刻变得清醒起来,他抹了一把脸,走到旱厕那里,痛快的放一泡水后,转身回来。

  李俊山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李龙后笑着问道:

  “小龙叔,咋样?头还晕不?”

  “不晕了。”李龙笑笑说,“你们哩?”

  “我们也还好。早上大强和永强过来了,他们早早就起来去弄鱼了——也就是他们,昨天喝了那么些酒,还能去弄鱼,还弄了不少哩,然后两个人一起拉着扒犁去卖鱼了,现在应该已经到县里了。”

  李龙也没想到他们两个竟然还能去弄鱼卖鱼,只能说精神真好!

  想想李龙说:

  “那今天我也去县里,不知道你们啥时候走,我先去把酒和蜂蜜给你们准备好。”

  “行哩。”李俊山说道,“先吃饭吧,早饭已经做好了。”

  早晨吃的是苞谷面糊糊,馒头和昨天锅里没有铲出来的炖鱼。老罗叔和李俊山又炒了个咸菜,挺爽口的。

  李龙他们一起吃完后,给李安国和陈兴邦说了一声,便穿好棉衣,骑着自行车去县里了。

  路上的雪压的挺瓷实,路过小学的中学的时候,没有听到孩子们念书的声音,李龙猜测应该是已经要期末了,这时候应该都是在紧张的复习。

  拐到县里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到十二点,李龙先去自由市场转了一圈,还真就看到了陶大强和杨永强。

  两个人的摊子上摆着的冻鱼并不是很多,陶大强正在给一个女人称着鱼,杨永强那边还在吆喝。

  李龙没有打扰他们,远远看了一圈,让他有些惊讶的是,市场里不仅是陶大强他们在卖鱼,队里还有四五个摊子都在卖鱼,那些摊子上的鱼有多有少,有些人和杨永强一样吆喝,有些人就那么坐着等客人上门来。有些是拿着秤称,有些直接就论条。

  不一而足。

  这么多人的话,估计鱼价应该不会高。

  李龙猜测着,骑上自行车拐向了供销社。

  “我好像看到龙哥了。”杨永强扭头对陶大强说,“远远看一个骑自行车的。”

  “可能是吧。”陶大强倒不意外,“龙哥应该有事,过来看一眼,没啥事应该就走了。也可能不是他——咱们先卖鱼吧。”

  对陶大强的态度杨永强还挺佩服的,随即他就又大声吆喝起来。

  李龙直接骑到了供销社。

  供销社门市部的工作人员已经知道他是自己人了,对他要买的东西都是按批发价来算。

  李龙要了六罐蜂蜜——这时候蜂蜜都已经完全凝固了,根本流不动的那种。一罐子是三公斤的。他打算是每个人一罐,剩下的两罐是给老爹老娘带回去的。

  六罐蜂蜜就是一大箱,然后又是散酒搞了四笼子。这玩意儿主要是个稀罕,毕竟是从北疆带回去的。至于其他东西,老家那边还真不缺。

  现在还没到大面积种植棉花的时候,等过两天棉花的种植面积扩大后,每年过来的人都会往老家带棉被——不过以老家的天气,带过去冬天一样会变潮。

  自行车两边有两个护板和撑子,这两箱子东西用绳子一捆就固定好了,李龙驮着东西往回赶。

  原本想着是把东西放大院子比较方便。但想着二哥他们赶车到县里,顾晓霞可能已经去上班了。东西还是在家里打包好比较好,这样到了县里去赶汽车的时候就不需要再重新绑啥的。

  李龙骑着自行车往回走,路上并没有碰到陶大强他们,倒是碰到了村里另外两个,赵家的兄弟两个。

  李龙停下车子问了一句:

  “你们鱼卖完了?”

  “卖完了。”赵家老大赵安平笑着说,“我们去的早。”

  “咋样?价格行不行?”

  “还行吧。我们卖大鲤鱼一条一块五,三条直接就让人买走了。小鲫鱼卖的慢。”

  李龙点点头,又聊了两句,蹬上自行车回去了。

  “哥,你说咱卖一冬天鱼,能不能弄个自行车?”赵安生看着李龙骑自行的背影,羡慕的问着。

  “不知道。”赵安平摇了摇头,显然还没想着安慰弟弟,只是实话实说,“今天卖了七块四毛钱,咱买了一些布。天天这样的话,得一个半月能够买辆自行车,钱要存着可能够了,但没票啊。那买黑市票可不便宜……”

  听说钱能够,赵安生挺开心,看来去年没跟着李龙他们一起逮鱼卖鱼,真是亏了。

  这一天,村里不少人都是有这样的想法的。

  他李龙能行,那咱也行!

  去年咱没跟上,今年咱就迎头赶上!

  年轻人都是气盛的,一个不服一个的那种。真要说让李龙当他们的精神头头,还差一截。

  哪怕到了二三十年后,村里有人因为种地占了先机,搞棉花种植在那几个价格比较突出的年份一下子赚了钱,承包了几千亩地,价钱好的年份,年入数百万的时候,也无法成为那些年轻人的精神领袖——钱,并不能衡量一切。

  只是李龙这时候也不会去想那么多,他知道队里年轻人的情况,他从来也没想着当他们的精神领袖,只是想着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

  当然,适当的时候如果能在自己赚钱的时候带着大家一把,他也不介意当一回好人。

  回到马号,李龙撑好自行车的时候就喊着李俊山和李俊峰,让他们出来帮忙。

  李俊峰李俊山和李安国他们在打牌,听到李龙的声音,急忙放下牌跑了出来。

  “这边是蜂蜜,这边是酒。”李龙让他们两个把两人个捆好的大纸箱子抱到屋里。

  “蜂蜜是一人一罐,山花蜜,供销社从山里养蜂的那些人手里收的。剩下两罐,二哥你带给老爹老娘。酒呢,你们要的一个人提一笼子走,一笼子是十块钱。剩下一笼子是给老爹的。”

  给老爹老娘给钱的事情,李建国去办,李龙不管,东西就归落到了这些人头上。

  “蜂蜜我这边给老爹带一罐,俊山,我看你东西少,你给带一罐。兴邦,你把老爹的酒带上吧。”

  陈兴邦原本就打算过完年过来,所以带的东西少,有些东西干脆就放在这里了,所以他带的东西少。但李安国也不好让把东西都给他带上。

  他这么分派,谁也没意见。

  东西给了,李龙这边事就了了。接下来两天他就跟着陶大强他们去看看小海子的鱼,弄一些鲜鱼回来烤着吃。至于卖鱼的事情,他就不管了。

  头一天陶大强和杨永强一直到下午才回来,两个人卖了二十几块钱,虽然不算多,但都喜滋滋的。这收入已经不错了。

  于是当天回来后,吃了点东西然后又去弄鱼。

  那几个冰窟窿的主人一个也没落下,都在小海子那里弄鱼,倒是显得挺热闹。

  第四天李龙骑自行车背着枪上了县里。走之前他给李安国他们四个专门说了一下,他们走的时候送不了了。

  那天喝完酒后,基本上感情也就到位了,谁都清楚,送不送的不算什么大事,李龙该办的也都办了。

  到了县里,李龙直接去了供销社。

  李向前在办公室,见了李龙后便说州里那边还没打电话过来,但估计也就这两天,他让李龙每天早上过来到自己这里来等着。

  没到第二天李龙去,当天下午李向前就赶往大院子,找到了李龙。

  “中午来的电话,他们明天一早过来。一辆吉普车,一个司机加三个猎手。他们带了你的子弹,我也给他们说了,要带好枪,他们说带的都是五六半,也都是打过枪的,不是生瓜蛋子,这点你放心。”

  “嗯。”李龙当然是不放心了,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我就怕他们不懂装懂,在山里乱搞那就比较麻烦。”

  “这个你放心。他们的长辈当时给我说的也很清楚,”李向前是跟着进过山的,知道其中的危险,他说道,“进了山,一切听你的,他也给这几个娃娃说了,不要觉得自己从上面过来的就目空一切。

  如果不听你的,你随便说,他们要是胡来的话,你就让司机把人带回来就行了。打猎虽然是主要目的,但安全是第一位的。那位说了,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确保安全的提前下进行。出了啥情况,只要你没错,那他们肯定不会怪你。”

  听着这话,李龙有点后悔,这是让自己当幼儿园老师吗?

  不过已经答应了,想反悔也来不及。第二天早上吃过饭,他徒步去了供销社。

  在李向前办公室里,李龙等了不到二十分钟,吉普车就赶了过来。

  这时候太阳才升起来——说明这些人早早的就从州里出发了。

  决心挺大啊!

  李龙和李向前两个在院子里迎接,看着从吉普车上下来的三个穿着军大衣的年轻人,李龙还真是羡慕。

首节 上一节 301/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