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爷几个?能卖掉不?”李建国继续发问。
他其实也算是代表着李安国他们在问,他知道他们也不好问。
“民兵训练的时候就二哥、姐夫和俊山俊峰。训练完后还要加上大强和永强。我要进山,我就不参与了。”
“鱼也不知道好卖不好卖……”陈兴邦是有点顾虑的。
李安国没说话,看向了李龙。李俊峰和李俊山也是一样。
“我今天早上拉了一车,十袋子鱼过去石城卖的。”李龙脱好衣服拉个凳子靠火墙坐下来说道:
“十袋子鱼,不到三个小时卖完了。刚开始卖的慢,现在冬天,市场那里太早了没多少人。我是瞅准有长途客车过来就吆喝,那人听到就过来。咱这鱼看着漂亮,要的人就多。”
听李龙自己一个人一上午就卖了十袋子鱼,在场的人眼睛都睁大了。
“那你大哥也去。”梁月梅直接开口,“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
“那猪咋办?”李建国有点犹豫。
“我喂啊。几头猪我还喂不过来了?”梁月梅一副你小看我的表情,“冬天又没啥其他事情。”
冬天事情的确不多,再加上现在院子里有压井,算是把一项非常重的工作给省掉了。剩下的就是做饭、喂猪,这些活对于这年代的农村妇女来说,真不是啥事儿。
男人能挣钱,有挣钱的道儿,女人是不会干涉而且会鼓励的。
“那行,到时我也去。”李建国点点头。
“那就好。那大哥,这事就交给你了。”李龙笑着说,“其实人越多越好,我听那边一个开奶茶馆的小伙子说,前段时间老街市场里还是有捣乱的,管理的人抓了一批。不过据说也就关几天就放了,你们去多点人,能镇得住。”
“嗯。”一听这个,李建国神情凝重起来,反倒是李俊峰在门口笑着说,“那怕啥?咱一起的,都是青壮,带几个棒子,怕谁?”
李龙没多说话,他知道李建国自有办法。
李龙甚至在想,到时把自己那把五六半交给李建国,让李建国藏好就行了。到时不说用,起个威慑的作用还是可以的。毕竟李建国在这边多年,什么时候该用枪还是明白的。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我们先从老马号那里开始,把鱼拉到石城去。早点走,等到石城太阳也起来了,到时卖鱼也快。”李建国既然决定要去,就开始计划起来:
“明天先拉一趟试一试。到时有啥情况再调整。”
大院子顾晓霞一个人在住,李建国知道这些人过去肯定是不方便的,那就先从这边拉着开始吧。
“那大哥,我把大院子钥匙给你一把,这边鱼拉完了就去那边拉。”李龙说道,“晓霞白天基本上都是在上班,中午我给她找了个吃饭的地方,也不咋回去。”
“嗯,行。”李建国点点头。
卖鱼的话就还得配一些东西,每个一个杆秤,这个李龙给配上了。反正也不贵,十几块钱。用完就先放着。如果后面证明杆子是红木的,那还赚了哩。
接下来零零碎碎又商量一些其他事情,梁月梅这边就已经把饭做好了。
苞谷面发糕,咸菜炒肉,大米稀饭。
饭做的多,这么多人桌子上也坐不下,李龙就和俊山俊峰去闲房子那边吃。
“小龙叔,你啥时候去山里打猎?”李俊峰显然是对打猎很感兴趣,“俺能跟着去吗?”
“等我们民兵训练完,年前吧,年前你们鱼也卖差不多了,没啥事,等我找到到地方,到时带你们去围猎野猪。”李龙夸下海口,“也不知道能不能多整几枝枪——对了,你们在老家打没打过枪?”
“那肯定打过。”李俊峰一拍胸脯,“年年训练啊,不过说实话,训练归训练,打得不准。俺那边不像你这何(方言,这里),组织练得少,后面这几年就走个样子了。”
李龙明白了。到时打归打,让李俊峰他们在边上协助就行了。枪这玩意儿,还是掌握在靠谱的人手里比较好。
第二天天亮,正常吃过早饭,李建国套着马车来到老马号,李安国他们也吃过了饭,开始搬院子外面的那些鱼,装车。
还有两屋子鱼,因为在房子里放着,这么冷的天自然不担心坏掉,放在屋子里面也不担心被老鼠咬掉,反倒是堆在外面的鱼还是尽快卖掉比较好。
民兵训练还有几天,今天李龙就跟着一起去石城卖鱼。他往马车底下塞了几根木头棍子,等车装满后,李建国牵着缰绳在前面走,他们几个就在后面跟着。
李龙虽然有自行车,但这么多人就他一个人骑车也不好,所以没骑。枪也没带——六个青壮一起,如果还带枪,那真就有点过份了。
一个多小时后,到了县里,李龙让李建国他们先往石城去,自己带着李俊山和李俊峰去供销社买了六个杆秤,又扯了一长卷塑料布,分成六片,装包里提着快速赶上了马车。
等马车到石城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一杆高了。
老街这里人流开始多了起来,摊位也不太好找了。
“大哥,把马车停到那里。”李龙指了指三岔口边上一个偏点儿的地方说,“咱们分开一人支一摊子。自己找地方摆上,这里管理费收的不多,一个摊子也就几毛钱。昨天我用马车边上卖才一块,咱们也别逃费,直接交。现在各背一袋鱼去找地方吧。”
李龙上前就要找地方,李建国摆手说:
“你不用,今天我去摆摆看。这卖鱼我熟啊,让他们看我哩。”
李龙拗不过大哥,就让李建国背着一口袋鱼,提着秤和塑料布找了一个空摊位就走了过去。
开始了。
第341章 民兵要比武
李建国的摊子才铺开,这边李龙正在给李安国他们搬鱼,那边市场管理人员就过来了。
“你们都一起的?”其中一个管理人员问着。
“是的。”李龙觉得这人面熟,把鱼袋子交给李俊山上前说道,“管理费多少?我来交。”
“你这马车,交一块。其他人一个一毛吧——毕竟他们也是去占摊子是吧?呆会儿我们人换班,问到你们几个,就说给我老郭说交过了。”
“好。”李龙掏钱付账。这还挺人性化——像大哥他们那样的摊子,一个一毛其实是挺便宜的了。
管理人员走后,李安国他们也去支摊子。除了李俊山的位置比较远,大概在六七十米外,其他几个人的位置距离马车都不到四十米,挺近的。
李建国已经在那边吆喝起来:
“卖鱼喽,才冻的野生鱼,便宜卖鱼喽!”
这时候人明显比昨天李龙刚来的时候多一些,有人就逛到了摊子跟前,有人听到了吆喝声就走了过去。
李俊峰也跟着吆喝起来,这让不少人挺意外的,这卖鱼的人挺多啊。
老街的范围还是比玛县的要大,人多,就能更多的接纳商品,不到十分钟的功夫,五个摊子都开张了。
虽然围拢的人并不算多,但每个人至少成交了一单,开门红。
然后有熟人就来找李龙了。
“小伙子啊,你这马车上也是鱼吧,怎么不摆出来?”
“摆摆,肯定是要摆的。”李龙笑着说,开玩笑,闲着也是闲着,怎么可能不卖呢?
从马车上取一袋鱼下来,然后铺开塑料布,把鱼倒在上面,那人就挑了起来:
“小伙子,我从夏天就开始吃你家的鱼,吃到冬天了,这鱼是不是和原来夏天的鱼不是一个地方的?”
“是的。”李龙也不瞒着,“夏天我卖的鱼是一个小海子里的,现在这鱼是一个大水库的。这鱼呢没夏天的那个肥,所以会便宜一些。”
“八毛是吧?我听我邻居说了,你卖八毛一公斤——给我称两条五道黑,这条,和这条。”
“好哩。”李龙给老人把两条五道黑放秤盘上称了起来,边称边说道,“大娘您这是行家啊,五道黑吃小鱼,那身上都是蒜瓣子肉,好吃得很。”
“那可不!”老太太可开心,“经常吃嘛,吃出经验来了,多重?”
“四公斤七,算您四公斤半吧,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三块六。”
“好,小伙子算账可以啊。”
“哈哈,也是那话,经常算就习惯了。”
老人家付钱,拿一个布包把鱼一装,提走了。
附近有五个摊子支着,李龙这里人不多,他也不急,蹲下来慢慢把鱼摆整齐,鲤鱼一排,鲫鱼一排,五道黑一排。这样看下去,鲤鱼是最多的,其实大海子里鲫鱼多,但主要是小鲫印,大板鲫的数量就不如鲤鱼,还有少部分草鱼。本身鲢鱼也是不少的,但李龙他们收的鲢子少,大部分鲢子都让本地人拿回家去了。
总归是肉不是?
最先卖完的是陈兴邦,不到一个小时,他那一袋鱼就卖光了,兴冲冲还带着得意的到李龙这里来:
“小龙,给你,二十八!”陈兴邦数钱给李龙,“我再搬一袋。”
“好。”李龙收了钱,笑着帮陈兴邦又搬了一袋鱼。
不愧是上一世凭着一些旧瓶子就能把生意做大的人,头脑灵活的很。李龙看过去,看到他那边鱼袋子一倒,立刻就有人围过去。
他猜不出来陈兴邦为什么卖鱼那么快,但也没空猜,因为他这里也来人了。
而且不少。
李龙抬起头往车站方向看了看,发现原来有两辆长途车停在了那里。
他这马车的目标大,摊子上鱼摆的整齐,立刻就把人吸引了过来。
李建国再次吆喝起来。
然后李龙这边第二袋开搬的时候,李建国的第二袋也搬走了。
第二袋反倒是李龙最先卖完的,而这个时候李俊山第二袋还剩下一大半没卖远。
他的鱼卖的慢,一个原因是摊位比较远,第二个原因就是不会吆喝,喊不出来,也不会主动揽客。
这也没办法,毕竟人性如此,还好比陶大强还强一些。要是陶大强在这里,账都不一定能算清楚。
一马车鱼卖完的时候,已经到中午了——今天李龙他们拉了十六袋鱼,李龙、陈兴邦、李建国和李俊峰都卖了三袋鱼,李安国和李俊山各卖了两袋鱼。
其实李龙还是领先太多了,马车这边目标大,人流始终不断,如果不是本身拉的就少,卖四袋也不是不可能。
“走,咱们先喝点奶茶,吃点馕垫垫。”李龙指了指克尤木的奶茶店说,“等咱回县里再吃顿好的。”
“嗨,喝啥奶茶啊!”陈兴邦今天赚了二十多块钱(他卖的便宜),开心得很,“走,咱们吃顿好的。石城这么大,肯定是有大馆子的。”
李龙看了看其他人,看他们也是一副要吃饱吃好的样子,便笑着说:
“行,走吧,咱们找地方吃顿好的。”
李龙对于石城这年代的馆子还真不怎么清楚,他索性直接去奶茶店问克尤木。
“你是说吃顿好的?”克尤木想了想说,“去幸福路吧,那边应该有食堂。”
李龙他们便顺着克尤木指的方向去了幸福路。
沿着路找,果然找到了一家名头都没有的食堂——之所以知道这是食堂,招牌虽然拆掉了,但看到有人进出,而且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儿。
“就这里了,把秤放袋子里,那些盛鱼的袋子都装一起拿进去。”李建国招呼着,“马车上别留东西,不然丢掉就不好了。”
“大叔,我留着看马车。”李俊山说道,“我还不太饿,早上吃的饱着哩,等俊峰吃完换我就行。”
“对对对,”李俊峰也说道,“马车在外面,咋也得留个人。”
“那行,俊山你在外面等着,我们进去,先点饭,到时换你。”李建国也不坚持,带头走了进去。
饭厅挺大,一张圆桌,几张方桌。方桌都坐满了,李建国他们便坐了圆桌,李龙则走向了写菜名的黑板。
服务员原本还想说什么,李龙看了看黑板说道:
“把这上面的菜都来一份,”然后扭头问李建国他们:
“你们吃米饭还是吃馒头?”
“米饭。”
“馒头!”
“那米饭来三碗,馒头十个……”
“米饭论盆。”服务员表情缓和了一下,黑板上有道菜是红烧猪肘,能点得起这菜的,不是普通人,坐中间的圆桌就圆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