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271节

  这时候李龙不需要吆喝,摊子前的人就一直没断,等到快中午一点的时候,最后几条鱼,也被一个自称是开小馆子的人包圆了。

  李龙有些纳闷,现在就让开私人馆子了吗?

  那人笑着说,其实也不算开,自己家里做饭,院子里房子多,有固定的人过来吃,就行啊。

  李龙释然。这馆子和那奶茶馆可不一样。毕竟这边民族政策有呢,对于打馕的卖奶茶的这些少数民族群众的刚需还是很理解的。

  但这时候外面吃饭基本上都是国营馆子,私营的馆子还是少,或者说才起步吧。

  会慢慢放开的。

  把鱼卖完,李龙长出一口气,收了摊,这时候感觉到了饿和冷了。

  他把马车牵到了奶茶馆,维族小伙子克尤木笑着从里面探出头来:

  “老乡,老早就看到你了,你这回是弄大了啊!牵马车卖鱼,今天没少赚钱吧?”

  “还行还行。”李龙每次听到克尤木的豫东口音,再配上他那张纯纯的维吾尔族面孔,真的感觉很喜庆,想笑。

  把马拴好,提着盛着秤的一袋子东西进了奶茶馆,李龙说道:

  “一碗奶茶,一个馕,来点蜂蜜,果酱有没有?”

  “有呢有呢。今年新下来的,我山里的朋友带过来的,说今年山里的野果子很不错——”

  克尤木很麻利的给李龙拿来馕,端来奶茶,又用几个小碟分别倒上蜂蜜、果酱、酥油啥的。

  “唉,还是你会吃。这酥油味道可好了,就是大多数汉族人吃不惯。我看你吃的挺香哩。”

  “那是,我山里也有朋友的。”李龙笑着说,“酥油,马奶子,这些东西我都是能习惯的。”

  “马奶子你也能习惯?那真不一般!”克尤木惊讶的看着李龙,“那大多数人都不习惯啊。”

  “酸的,有一点点苦,有时候要加点糖,不过对胃好。”李龙撕下一块馕,醮了点蜂蜜边吃边说道。

  “最近我看市场里挺安静的嘛。”李龙往外看了一眼,看马车的时候顺便也是在看市场,“没啥捣乱的。”

  “咦!你才不知道哩。”克尤木看现在没有其他客人,便搬了凳子坐在李龙边上小声说,“可没那么简单,前几天抓了一批。那些小混混可烦人了,趁管理人员不在就挨个摊子收钱捣乱,不少摊子都不敢来了。

  后面管理的过来抓走一些才好些。不过我听说啊,抓走也关不了几天,十来天就放了。”

  李龙心想着这样的话,那后面还真得让二哥姐夫他们一起过来,还得带着家伙,不然的话,一两个人过来那就是给人送钱的。

  到时是带枪好,还是带点冷兵器好?

  这里用枪有点犯规了啊?

  算了,搞点棒子啥的应该就行。四个青壮,哪怕是碰上七八个混混,应该也是能抵抗一下子的。

  看来自己还是得少来。

  吃了饭后,李龙付了钱,和克尤木打了个招呼,出门把袋子放马车上,解开绳子,牵着马车准备出市场。然后他就停了下来。

  他看到马车后面有一滩马粪蛋子。应该是七十六号刚才拉的。

  他有些不好意思,转头把缰绳再系上,然后去到奶茶馆里面。

  克尤木看李龙回来了,以为他落了啥东西,便往坐的地方看,李龙急忙说:

  “用一下你的扫把,我的马在你店外面拉粪蛋子了……”

  “哈哈哈哈,不用管不用管。我得闲了就去扫了。”克尤木摆手,“你赶紧走吧,回去还要俩小时哩,不用管不用管。我自己清理。”

  李龙没看到扫把,只好尴尬的道个歉转身离开。看来下一次要牵马车过来,是得带个扫把啥的,清理马粪。要是在外面大路上倒没啥,但在市场里,李龙还是觉得有点羞的。

  出了老街外北拐上几百米就上了大路,乌伊公路时不时的会有一些车经过。这路基是双车道,但来往的车压出来的范围只有一车半宽,李龙偶尔就得把马车牵到雪地里等大卡车过去后,再往正路上走。

  快到玛河大桥的时候,前面有一个弯腰背口袋的人慢慢往前挪,李龙马车到跟前的时候,看侧脸是个老人,李龙就停下马车,对那人说道:

  “老乡,去哪何啊?”

  “到凉州户啊。”那个人停下来转头,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脸黝黑,头上戴着不怎么厚的棉帽子,帽头和这个人脸上胡子上都是白毛毛,这是呵出来的气被冻着了结成的。

  凉州户是县里另外一个乡名,在县城以前,距离不远。

  “那上车吧。”李龙指了指自己马车后面,“捎你一段。能把你捎到凉州户的路口。”

  “那可好。”那老人笑了,“谢谢你了小老乡。”

  “谢啥,上车来吧。”

  李龙等老人上了车,继续赶着马车前进。那老人就问:

  “你是去老街卖东西?这车里原来拉的是鱼?”

  “对对,拉了些鱼过去卖。”

  “那你可卖的不少,你是……红旗那边哩?”老人看着体弱,思维却是很敏捷,问着,“前段时间说那边一个水库水放干了,里面鱼成海了,你这是不是……”

  “对对,是那地方。”李龙倒是没想到大海子里出鱼的事情这年代传了这么远。

  “俺村有闺女嫁到那边去的,”老人笑着解释,“回娘家的时候拉一袋子鱼过来,可把俺们看着新鲜坏了。”

  李龙记得凉州户后面大力发展水果种植,桃园很多,再往后乌城的一些人都开车跑到这里来买桃子。

  这里土地相对比较少,特色种植搞得还是很不错的。

  两个人的旅程总比一个人要热闹一些,聊着聊着就到了县里。

  李龙到路口把老人家放下来,然后牵着马车离开,等走回到大院子里,卸车的时候他才发现,马车上放着几个红薯。

  这应该是那个老人放的。李龙赶紧把这个拿回到屋子里,也不知道冻坏没有。以两世的经验,红薯还是非常怕冻的。

  如果没冻坏,李龙想着留一个到春天,可以育一些苗种红薯,虽然李建国吃伤了不喜欢吃了,但其他人喜欢吃啊。

  比如自己。

  下午,李龙就回到了村里——正事要紧。

第340章 有事大哥来挑头

  村里一片宁静。烧煤的时候基本看不到炊烟,偶尔会有一两家人的狗叫几声,打破宁静,然后又归于平静。

  李龙坐着马车到老马号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他能听到院子里野猪的哼哼声。

  这些家伙,是该再宰两头了。

  这一冬天是真不长膘,浪费粮食。

  马车放院子里,老罗叔就走了出来,看到李龙笑着说:

  “小龙回来了啊。你二哥他们去你大哥那里了。”

  “嗯,老罗叔,这几天没啥事吧?”

  “没啥,就是听说队里快要搞民兵训练了,就这几天了。昨天你二哥他们还在说,也不知道你能不能赶上这个训练。”

  “这个肯定是要参加的,咱有枪,只有这时候能弄点子弹了。”李龙笑着说,“我还想冬天打猎多弄些哩。”

  “那不好办嘛。给军娃子说一声,多留点就是了。”老罗叔上过战场,后面建村后也是拿过枪的。他们这一代人,包括李建国,对于枪和子弹没啥敬畏的心理,以前经常过手的,甚至包括雷管和炸药,所以感觉也不希罕。

  想想到九几年国家发布了最严的关于禁枪的法律,那时候甚至还能收到马克沁这样的大家伙,想想吧。民间武力有多恐怖。

  找许成军也是个办法。毕竟自己给队里办了那么多事,让他搞点子弹应该没问题吧?

  既然二哥他们都在那边,李龙便对老罗叔说:

  “老罗叔,那我也先去我大哥那里,有些事要和他们商量。”

  “去吧去吧,”老罗叔笑着说,“人多热闹哩。你那些亲戚晚上可热闹,这老马号有些年没这么热闹了。”

  李龙笑了笑,赶着马车就往李家而去。

  路上碰到了杨永强,他看到李龙也挺开心,笑着问道:

  “龙哥回来了?县里那边事情办完了?”

  “嗯,还要把鱼往那边拉,民兵训练你参加不参加?”

  “参加啊。”杨永强点头说,“我还想多弄些子弹到时给你哩。”

  倒是挺不错,李龙想了想说:

  “等民兵训练完了,到时你跟着我去石城卖鱼吧。这鱼卖的时候你拿提成,这样冬天也能赚点零花钱。就是来回要走,累一些。”

  “我不怕累!”杨永强急忙摆手,有些激动的说,“不怕不怕!”

  “那行,到时我叫你。”

  李龙觉得后面自己参加民兵训练那段时间,二哥他们去石城卖鱼,最多能卖掉一半。接下来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还要继续卖。

  李龙想着到时自己就不参加了,让二哥负责,自己就去山里打猎了。

  他现在都已经计划好了,到时去卖鱼的人,直接在石城那里分开卖。各人支一摊子,从马车上拿鱼卖,一袋鱼只需要给李龙交三十块钱,摆摊的人自己定价,均价八毛是建议价,卖多少是多少。

  一个人就算一天只卖掉一袋鱼,一天也能收入个十块八块的,很不错了。

  虽然来回比较累,但在这个年代,是真的划得来的。吃不了苦还想赚钱,那真就只有做梦了。

  和杨永强约好后,李龙就牵着马车回到了李家。

  院子里就能听到屋子里人热闹的声音。李娟和李强还在上学没回来,不然这西屋还不一定坐得下。

  听到马车声响,里屋的人走了出来,当先是李俊山,他看到李龙,顿时就露出憨笑来:

  “小龙叔回来了……来来来,我卸马车,你快进屋歇歇。”

  后面的李俊峰也一样帮着卸马车,李龙便把缰绳扔给他们,进了屋里。

  李安国和陈兴邦看到李龙进来,笑着说:

  “小龙啊,刚才我们还说你哩。”

  “就是,猜你啥时候回来。”

  李建国也笑着说:

  “这趟又进山了吧?”

  “嗯,进了趟山,给朋友送了一些物资进去。”李龙说道,“山里今年比往年好过一些。过段时间我打算进山住段时间,打打猎啥的。”

  “那鱼……”李建国有些意外。

  “那个简单啊。”李龙一边脱大衣一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听老罗叔说过几天队里就要民兵训练了。我们肯定是要参加的,我还想着多弄些子弹哩。”

  屋里的几个都听着,包括梁月梅。他们也知道李龙有后话。

  “到时二哥带着姐夫、俊山俊峰,拉着以车去石城,装一马车鱼,分开散摊子卖。其实大哥你要没啥事去也行,你要去的话,这摊子就交给你,反正你也不参加民兵训练……”

  李龙突然觉得,其实带头的是大哥李建国最好。

  “那咋算?”李建国倒也没说答应不答应,继续问。

  他其实是帮着其他人问的。

  这时候李俊山和李俊峰也走了进来,听到李建国说这么一句,都站在了里屋门口。

  “好算啊。一袋鱼差不多四五十公斤,咱就按均价八毛算,一袋鱼能卖三十五到四十块钱。我这边收二十八的本钱,剩下卖多少都是散摊子人自己的。”

  面对家里这些很近的亲戚,李龙并不避讳这么谈钱,亲兄弟明算账。和李建国这边不一样,李龙是希望能给大哥家里多给钱的,还上一辈子欠下的,还自己前七八年欠下的。

  其他人,哪怕是二哥,李龙也能理智对待,最多私底下多给点钱而已。

首节 上一节 271/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