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1985 第49节

  自从十天前和名报那边炒作之后,小风报的销量也是快速增长,接连突破4万、5万、6万的大关,在小报中可谓风头一时无两。

  那个以前还比小风报销量更高的春月报,现在还停在4万份吃灰呢。

  痴线啊,一本《鬼吹灯》就想跟他的《覆雨翻云》相比,简直是痴人说梦。

  “好的。”

  点了点头,从未质疑过老板的小王,继续埋头做著收尾工作。

  ...

  “扑你老木啊,《覆雨翻云》都卖了6万份,痴线啊。”

  作为老对手,春月报的主编许秋冠自然很关心小风报的销量,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对方卖了6万份的消息。

  虽说他们《鬼吹灯》也卖了4.8万份,可想到老对手卖了6万份,许秋冠心里比自己亏钱还难受。

  “老板,要不咱们也蹭一下名报的销量?”

  旁边的阿鸿见状,立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怎么蹭?”

  挑了挑眉,许秋冠看著眼前只会溜须拍马的小弟,根本没想过对方能想出什么好主意。

  诚然,《鬼吹灯》的作者胡八一和《覆雨翻云》的作者沧海有鱼是同一个人,但也不能随便吹嘘‘新一代武侠大家’的新闻。

  更何况,还得考虑赵作家的想法。

  “最近江户的中生明菜经常来港城做宣传,咱们就说对方非常欣赏《鬼吹灯》的作者,每天不追更,就夜不能寐。中生明菜的粉丝可都是年轻人,肯定能拉一波销量。而且对方身在江户,也没办法出面辟谣,咱们稳赚不赔。”

  平日里比较迷中生明菜的颜,阿鸿笑著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若是随便说那个港城明星喜欢看《鬼吹灯》,对方随便在哪个公共场合澄清下就好,但是樱花国的艺人,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

  难道,还有记者飞到江户去问对方,别搞笑了,谁吃饱了肚子撑著。

  即便中生明菜下次来港城宣传,记者问起,对方解释起来的话,也已经过去一两个月了,那时候春月报的销量增长已成事实,新入坑的读者根本不会在意这个。

  “这倒是个好办法,就是赵作家那边,不太好解释。”

  摸了摸下巴,许秋冠有些心动,却是顾忌那位赵作家的态度。

  他可是清楚,赵作家也是拥有一个天仙般的女友,两人之间的关系好得很。

  要是对方一怒之下,给自己断更,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老板,咱们没必要在自己报纸上发。随便找个记者,出点钱让他在大报纸的娱乐版块弄个新闻,谁也不知道是咱们做的。赵作家问起,你也可以说不知道嘛。大不了,报纸销量增加以后,给赵作家加点钱。”

  对此,阿鸿早就有了对策。

  打打杀杀,他肯定不行,但这种歪门邪道,他可是在行得很。

  他相信,只要钱给到位,让赵作家背个小绯闻,根本不是个事。

  “有道理,给你5000块,你懂的。”

  眼神带著兴奋地点了点头,许秋冠随手从怀里掏出5000块,交给这个得力小弟。

  “明白。”

  笑著接过这笔经费,阿鸿立马退了下去。

  身为心思活络的蓝灯笼,阿鸿自然有认识的一个娱乐记者,弄个新闻只要花个2000块就够了,剩下的3000足够让他去找楼凤十几次了。

  当小弟的,要是不会来事,怎么赚钱找楼凤。

  ...

  “中生明菜情牵《鬼吹灯》,声称是胡八一的忠实书迷。”

  “港城名家况尼,吐槽名报景先生不公,声称自己稿费不如新人一半。”

  周一早上,东华早报上出现了两个不大不小的娱乐新闻。

  相较于一些不太相信的中生明菜粉丝,去买了连载《鬼吹灯》的报纸验证,后者却是引发了不少港城市民的讨论。

  “啥,1000字就有1500块稿费,《昆仑》这么赚钱的吗?”

  “卧叼,写书这么赚钱的吗?《昆仑》每天5000字,那个凤未央不得每天赚7500块,简直是拿麻袋装钱。”

  “一天7500块,一个月不得22万5000块。文化人,这么叼的。”

  “太古城那边1200尺的豪宅也才80万,这个凤未央才写了四个月就赚了一套豪宅?”

  “况尼不行啊,写了几十年卫斯理,结果稿费才千字900,扑街啊。”

  “痴线啊,况尼不是成名几十年了吗,稿费还不如一个新人。”

  “不过,卫斯理确实看腻了,还是《昆仑》好看。”

  “卫斯理不行了,我喜欢看《昆仑》,就是每天太少了点。”

  “我也想去写书了。”

  “痴线吧你,拿木棍还行,你会拿钢笔吗?你知道一根钢笔每天加多少墨水吗?”

  “大哥,你知道一根钢笔加多少墨水吗?”

  “我要是会拿钢笔,当个屁的四九,早写书赚大钱去了。”

  相比于那些港城普通市民的讨论,那些为了生活而辛勤写小说的中低层作家,却是有些忍不住开始吐槽。

  “有没有搞错,凤未央一个新人就有千字1500块?我写了五年,才千字250块。”

  “我在名报副刊写了三年了,也才千字450,一个新人就是我的三倍,名报欺人太甚。”

  “况尼为名报贡献了大半辈子,还不如一个新人,呵呵。”

  “一个新人的稿酬比况尼还高了三分之二,简直离谱。”

  “景先生是不是老眼昏花了,况尼可是为名报的发展做了多大贡献,结果还不如一个新人。”

  “真是人不如新,衣不如旧,堂堂名报也会卸磨杀驴啊。”

  “凤未央,根本没听过,也不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不会是景先生在幕后开的马甲吧。”

  “现在的新人,真是太嚣张了,根本不把前辈放在眼里。”

  “是不是名报觉得况尼兄妹和其余名家不行了,就想著力捧新人,雪藏旧人。”

  “要我说,名报不给涨稿酬,况尼就换家报纸签约。以卫斯理系列的名气,哪家报社会不收。”

  “听说写《覆雨翻云》的沧海有鱼,也才拿千字300呢,我觉得他应该去名报,说不得也能拿千字1500块。”

  “《鬼吹灯》的作者胡八一听说超过了千字500,还拿了港城电台20万的音频版权,比起那个凤未央还差了点。”

  “啧啧啧,港城今年突然冒出三位新人作家,真是人才济济,我该退休了。”

  普通人只会感慨《昆仑》作者的赚钱,根本不在意其中的弯弯绕绕。

  文化人就不一样,习惯以阴谋之心猜测某件事的恶意,再加上点文人相轻的心思,大家都打著为况尼抱不平的时候,踩一踩那个长篇稿酬比况尼还高三分之二的新人。

  酸言酸语,阴阳怪气,掩饰著内心的羡慕嫉妒恨。

  怕同行过得苦,又怕同行开路虎,文化人就是这般的急公好义,打抱不平。

  而借著这笔讨伐名报的东风,其余连载小说的小报社纷纷报导了相关的评论,想要在其中分一杯羹。

  毕竟,小说连载的报刊市场就这么大,名报从日销6万上涨到10万,看似突破桎梏,打破了常规,可也间接挤压了其余小报生存的空间。

  尤其是后面还跟著《覆雨翻云》的小风报和《鬼吹灯》的春月报,简直是嘎嘎乱杀,三家报纸几乎占据了全港八九成的小说连载市场。

  这一股风,在有心人的助力下,短短两天就刮遍了大半个港城。

第63章 人不为己

  “阿正,现在那些报纸上都在讨论你的三本小说呢,上面的讨论怪怪的。”

  周三清晨,吃完回家的周蕙慜,有些无力地躺在男友怀里,说起了最近两天的新闻热点。

  她没想到,自家男朋友在家里好好写书赚钱,结果那些人胡乱诋毁,简直是太可恶了。

  他们根本不知道,阿正每天写三本书有多累,基本上每天都没时间出门。

  他们在家休息放松的时候,阿正可都是在努力写书。

  那些人自家本事不行,就知道嫉妒别人,也不找找自己的原因,不想想自己近来有没有努力,写书那么多年为什么没有进步。

  “没事,只有没本事的人才会在别人背后乱嚼舌根。”

  听张慜说起过这个新闻,很少出门的赵正倒是没有丝毫在意。

  无论那些羡慕嫉妒恨的同行如何抗议,他写书的稿费不会有任何减少,甚至还涨了一点。

  反倒是那个有关于中生明菜喜欢《鬼吹灯》的绯闻,让他觉得有些碍眼。

  刚好那位许主编就把《鬼吹灯》的稿费涨到了千字700,赵正觉得里面没有那么简单,却是没有证据。

  还好,无论是小犹太和外界都没有在意这个小新闻,赵正却也觉得下次行事需要谨慎一点,港城实在是太小了。

  “也对哦。”

  对于男友的淡定,周蕙慜认可地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这个话题。

  她家阿正的优秀,是实至名归的,不惧任何人嚼舌根。

  和淡然处之的舆论漩涡男主角相比,作为另外一个主角的名报高层,却是没办法安静下来。

  一大早,就有不少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前往总编办公室汇报工作,有意无意地提起了外界的风闻,顺便为他们交好的作家好友探探口风。

  名报集团家大业大,可不是靠一份晚报的销量支撑起来的,景先生的千万别墅也不是靠一份名报晚报的利润赚出来的。

  再怎么样,景先生也不能为了一个新人作家,坏了整个名报集团的大局。

  还有,景先生都买千万别墅了,他们这些管理层人员都还在还著房贷呢,2000尺的豪宅都住不起。

  身为总编的陈名发,面对这些管理层人员的‘隐形逼宫’,都以委婉的语气送走了他们,既不承诺,也不妥协。

  他很清楚,这些人都不是为了集团的利益,而是为了个人的私利。

  一旦那些签约作家的稿酬涨了,普通员工的工资肯定也要跟著涨,那他们这些管理人员的待遇,必然是水涨船高。

  “Linda,咱们晚报的日销量已经连续第几天在10万份以上了?”

  等某位副刊主编离开,陈名发拿下眼镜,喊了秘书进来询问。

  “已经第三天了,昨晚的销量是10万2800份。”

  知道自家老板关注的重点,黄秘书随口就说出了关键数据。

  “嗯,给我泡杯咖啡。”

  没有多问什么,陈名发吩咐一句。

  “好的。”

  十分钟后,喝完一杯咖啡的陈名发给大老板打去了电话,汇报了这件事的影响。

  “呵,这些人真是不知足。”

  作为过来人的景明镛,立马就猜到了那些管理层的心思。

首节 上一节 49/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