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记忆,自然是有些疲累且美好的。
直到晚上十二点,赵正才扶著步履蹒跚的中生明菜,回到她下榻的酒店。
当然,在下车之前,赵正可是让阿福和石头观察过周围,并没有狗仔队记者的痕迹。
中生妹子如此钟情于他,赵正也不能甩棍不认人。
回到家中,去了趟浴场的赵正换上睡衣,再把衣服扔进洗衣机,才躺在床上安稳入眠。
自从有了速记员张慜的帮忙后,赵正的作息时间勉强恢复了正常。
为何说勉强,是因为偶尔会去KTV唱唱歌,畅聊一下人生,生活变得很充实。
“阿正,现在报纸上都在比‘沧海有鱼’和‘凤未央’两个新人作家,谁才是新一代的武侠大家呢?”
新的早晨,坐在回家的巴士上,周蕙慜说起了昨晚听到的八卦。
有小何这个助手在,周蕙慜也不用费心去看当日的报纸,就能知道最近市面上的火热八卦。
影视圈前段时间因为秦翰入狱而热闹过两天,剩下的也没什么新闻,最近也就是景先生支持的‘凤未央’和‘沧海有鱼’两人争夺新一任武侠大家的关注度最高。
对于周蕙慜来说,无论男朋友的哪个马甲获得那个称号,都是无比开心的事,说明阿正是整个港城最优秀的年轻作家。
“这些虚名,没什么好在意的。”
没想到小犹太也说起这事,刚才来时路上和林清暇说起过,赵正却是表现得很淡定。
现在什么名头不重要,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完成最初的积累。
先前从阿杰那里借来的50万港币,赵正到时候还得还给对方,也不知道那最后能变成多少钱。
貌似,过个两年,会有什么黑色星期一,港城这边的某位金融大亨跑路,港股交易停了好一阵子,那时候倒是能做空下日股,积累财富。
“可是,新一代武侠大家的名誉,肯定是阿正的啊。到时候,你也会和景先生那样,被无数书迷推崇。”
男友淡泊名利,周蕙慜越发欣赏之余,却是真诚地为对方感到开心。
一个女孩子的荣耀,有一半来自于优秀的男友。
当初阿正没有投稿成功的时候,周蕙慜就确信,对方肯定会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
“那你就是武侠大家的夫人。”
轻笑一声,赵正顺著小犹太的畅想说了下去。
还别说,若是被读者默认这个头衔,下一本小说的稿费说不定还能涨得更高。
对文化人来说,名声也是一种无形的利器,无论是交际还是赚钱。
“嗯嗯。”
听到男朋友说起‘夫人’这个称呼,周蕙慜开心地靠在对方怀里,满脸都是幸福的微笑。
-----------------
“陈总,小风报在炒作连载小说《覆雨翻云》的作者沧海有鱼,比咱们报社的赵作家更适合‘新一代武侠大家’的称号!”
一大早,黄秘书就向自己老板汇报了比较重要的事项:“日前,小风报的《覆雨翻云》日销量有3万多,昨日预估突破4万份。”
“Linda,你有什么建议?”
听到那家小报纸的销量竟然有4万份,总编陈名发抬起头,开口问起。
对于小说连载的报纸而言,4万份的销量已经足够称得上港城前五之列,他们名报绝对不可能忽视对方。
众所周知,名报之所以是港城市民心目中小说连载的NO.1,除了众多签约作家的供稿,还有日销量的同行第一。
若是同样连载小说为主的小报纸,销量超过了他们,那名报怎么还有脸称第一。
第61章 文化人的‘算计’
“我建议,和他们联合炒作。小风报可以借助咱们名报的影响力,提升他们的销量,我们也可以把他们那几万个读者,转化成咱们名报的读者。无论如何,咱们名报的影响力是对方无法比拟的,甚至可以借此快速提升销量,突破新的台阶。”
关于这点,早有准备的黄秘书,说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
四万份销量的小风报,纵然昙花一现,却已经有了让名报直视的资格。
“好,就按照你的去做。”
认可了这个秘书的方案,因为晚报销量突破8万的陈名发,精神振奋。
他现在最大的目标,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把销量稳定住,甚至更上一层楼。
就在这个白天,名报旗下新出的各大期刊同时发力,直接把《昆仑》和《覆雨翻云》放在一起比较,引发了全港城武侠小说爱好者的争论。
“你今天看了《昆仑》了吗?”
“看了,你昨晚的《覆雨翻云》看了吗?”
“也看了,那情节真的是,啧啧啧,得劲啊。”
“《昆仑》也不错啊,那个假冒的王爷竟然真的击退了金兵,可惜那些所谓的文臣容不得他。”
“那些不敢上战场、只会空谈的文臣太可恨了。”
“还别说,《昆仑》里面的武力值比《覆雨翻云》低,但是那些奇门遁甲、排兵布阵,真是让人看得真带劲。”
“谁说不是呢,不过我看得有点晕,更喜欢《覆雨翻云》的干脆利落。”
“我最喜欢三才阵。”
“大哥,要不今晚和**谈判的时候,咱们用三才阵砍翻他们。”
“痴线啊,咱们是去谈判。用赵文靖的话说,混江湖是不能光靠打打杀杀,还得看脑子。”
“大哥说的是。”
“看小说记得看仔细点,咱们能用脑子解决的事,那就不要动手,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老大,那个赵文靖有这么说过吗?”
“你看看前天那章,不是说过嘛。”
“老大看得真仔细,难怪我只能当个小蓝灯笼。”
“放心,等你老大我当了草鞋,你也很快能当四九了。”
“谢谢老大。”
事实证明,《覆雨翻云》各大武林高手的魅力不小,《昆仑》这个新创意的武侠小说对港城市民的吸引力更大。
名报晚报的销量,继《昆仑》连载第二天达到8.5万份之后,持续走高。
8.7万、8.8万、9万...9.2万、9.5万、9.8万...最后到了12月份的第一个周六,名报晚报的销量正式突破了10万份日销。
而《昆仑》的连载,才不过两周时间。
在名报晚报销量突破10万的这天,‘凤未央’的名字已然在喜欢武侠小说的书迷中,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新一代武侠大家’。
至于《覆雨翻云》的忠实读者不服,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老林,那小子的稿酬是多少?”
在名报晚报高歌猛进的时候,晚报主编林祈年和知名作家况尼坐在一家低调的酒吧里喝著红酒,心情都不太好,后者随口问起了那个后起之秀的稿酬。
虽然况尼不想承认,但是那个新人确实借著名报的东风,成为了现下炙手可热的新锐作家,隐隐被传为景先生之后的新一代武侠大家。
那些小市民,真是一点品味都没有。
“我已经打听到了,千字1500块,是景先生给的价。”
说起这事,今天刚从某人那里打听到的林祈年也是一阵郁闷。
他没想到,景先生竟然给出了这么高的稿酬,简直刷新了港城这么多年来长篇小说的稿费记录。
诚然,相对于名报晚报增长了4万份的销量来说,那点稿酬根本不算什么。
可是一想到之前还曾经卡过对方的投稿,林祈年心里就是一阵膈应。
就像是他昔日看不上、还踩了两脚的邻家小混混,突然间成为了社团大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出来,找他复仇。
虽说这个概率不高,但总是有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了。
作为晚报主编,报纸销量节节攀升,林祈年应该笑得合不拢嘴,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他这两天都睡不好。
人道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林祈年做的亏心事太多,以前不在意,现在却不得不在意。
“他老木的,我为名报发展贡献大半辈子,结果稿费才是一个新人的三分之二。老林,你说景先生这样做,说得过去吗,有他这么对待功臣的吗?”
听到这个价格,自认名报最大功臣的况尼立马就炸了起来。
自二十几年前,他就为名报写小说,期间休养过几年,可长篇小说从未转投过他人。
结果呢,一个莫名其妙的新人,突然就拿到了千字1500块的稿酬,而他千字900的稿酬,还是今年年初才加上去的,让景先生加到千字1000都不肯。
凭什么,他一个新人凭什么?
“确实说不过去,我都替况哥你感到不平啊。”
对此,没有权利给对方加稿费的林祈年也是为对方叫屈。
无论怎么样,景先生对这位港城知名作家太苛刻了。
自然,他更想对方出面,去针对那位一书成名的年轻人。
“不管了,我明天就登报质疑名报和景先生,让他知道,我这个老实人也会发火的。”
将玻璃酒杯重重往桌上一拍,况尼忿忿不平地喊了起来。
“况先生,我是东华早报的记者,不知道您要质疑什么,我们东华愿意为您发声!”
就在这时,等候已久的某报社记者,伺机凑了过来,眼神和另外一位中年主编对视片刻,各自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我要控诉名报,控诉景先生,我为名报卖命二十多年,稿费还不如一个新人。你知道景先生给那个新人多少稿酬吗,整整千字1500,快赶上我短篇社论的价格了。”
借著酒意,况尼也是对著作者喊出了自己最近的憋闷。
“冒昧问一下,况先生目前的稿费是多少?”
“我的才千字900,还是年初加的100,景先生连加到1000都舍不得,转眼就给新人开了高价,你说气不气人。”
“这么说的话,况先生确实应该生气。那况先生觉得,《昆仑》值这个价格吗?”
“值个屁...”
坐在一旁的林祈年,看著况尼放开了性子狂怼那个新人,目光落在眼前玻璃杯中的红酒上面,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第62章 怕同行过得苦,又怕同行开路虎
“老板,咱们今天卖了6万份啊。后面还有报刊亭打电话问,要是敞开供应,说不定61000份都能卖完。”
放下手中的电话,小王对著不远处办公桌后面的老板说道,眼神里带著喜色。
他在小风报工作三年了,可是从未想过这家报纸能卖到6万份的一天,简直能和之前的名报晚报销量相比了。
毫无疑问,他这个月的奖金没跑了。
“不要急,稳一稳。咱们从4万突破到6万,才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市场潜力透支得差不多了。这段时间,都固定印个6万份。”
满脸笑容的蒋有得,手上拿著一杯枸杞热茶,慢条斯理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