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就是,你要的材料现在把握更大了,我们部里亲自部署,由我厂联合京城钢铁厂,已经试制出了第一炉你需要的NF材料。虽然初次试制,材料还有一定问题,但是路子是对的,也轧制出了一些你需要的板材,经过检验,性能基本符合你的要求云云。并随电报附了一些环境耐受性参数。
接到这封电报的向总,非常激动,他连忙召集了自己的团队,马上开会。
既是通知,也是打气。
整个团队全员到齐,向总拿著陈总的电报,在身前不住的挥舞,神情激动:“同志们,我们远在京城的钢铁厂的同志,向我们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我们的研究,可以放心大胆的走下去了!”
整个团队的人不明所以,交头接耳,但是知道这是个好消息,都神情振奋。
向总把电报拿在眼前,一字一句的念给团队的同志们听,甚至连第一炉NF材料的试验室检验结果都没落下。
随著向总的声音一个字一个字的落下,团队的同志们越来越激动。
大家不由得交头接耳起来,忍不住,完全忍不住。
“这下子我们可以放心搞下去了,只要还是走这条路线,那这个材料就能发挥作用。”
“没想到向总到京城求一次援,就能起到效果。”
“不知道京城搞钢铁的同志们是多辛苦,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拿出我们需要的东西。”
“太好了太好了.”
“这个机械强度已经基本满足我们要求了。”
“成材率还不太好?成品率低?”
“不怕,他们才第一炉,不是还在改进嘛”
“就算现在这个成材率,我们先用来做设计和示范也够了。”
“听见那几个速率参数没有?只要能稳住,我们就能用,大不了在设计的时候把冗余打大一点。”
“.”
向总念完电报,向著同志们道:“同志们,这个消息好不好?”
下面轰然一片:“好!!”
“我们能不能辜负京城搞材料的同志们的期望和重托?”
“不能!!”
“接下来有没有信心和决心?”
“有!!”
“我们能不能拿出祖国和人民想要的成果?”
“能!!”
“今晚加不加班?”
“不加!”大家一片哄笑,心情异常轻松。
现场气氛热烈,士气高涨。
向总团队,在努力研究自己的工艺。
高振东团队,也在不停的试验和调整自己的工艺,准备为向总团队的工艺服务。
远在两地的两个不同的团队,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各自努力。
——
第二炉NF材料,已经精炼完成,送往第三轧钢厂试轧。
此时,十七机部会议室,正在召开十七机部的例行工作会议。
随著会议的进程,进行到了一项与第三轧钢厂有关的议程。
京城第三轧钢厂《关于我厂技术科升格技术处的申请》。
郑秘书将影印件一一发到各位与会人员手上,都在仔细查看。
看大家都看得差不多了,领导说道:“大家都看过了,谈谈看法吧。”
“事情倒是个好事情,第三轧钢厂技术力量和企业规模不匹配的事情,早就该解决了。”
“他们最近倒是的确捷报频传,可是技术实力是不是太过集中了。”言下之意,是不是都集中在少数人身上了。
“我看问题不大,他们ESR我看过,还是群策群力,充分发动群众的嘛。”
“ESR的确给他们锻炼出了一只好队伍,不利用起来有点可惜。”
“现在他们的队伍,都已经到京城钢铁厂发挥作用了,昨天还收到京城钢铁厂和第三轧钢厂的联合申请,要搞一个新的炼钢工艺。”
“好是好,可是这个编制是不是要得太多了点?凭空多出一个处室,好几个科室。”
听到这里,领导咳嗽一声:“我说说我的看法啊。”
大家都停下来,等著他说话。
“第三轧钢厂最近,从成果上来说,毫无疑问是满足这个升格要求的。”
“但是很明显,他们的短板也存在,技术能力强的同志,就是那么几个,总体能力是不够的。”
“好在第三轧钢厂的同志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ESR等科研项目中,有意锻炼队伍,打造战斗力。从ESR的成果来看,他们队伍的科研实力,是普遍得到提升了的。”
“而且,抛开科研工作不说,第三轧钢厂,也需要一支与他们企业规模相匹配的技术队伍,来支持他们的日常生产。”
“从这个角度出发,就算我们不去考虑第三轧钢厂科研的问题,这个事情也是必须要解决的。”
听了领导的话,大家的心思都转了起来。
嗨,多大个事儿,一个处的问题,在他们这个层级来说,说小不小,说大嘛,也真不大。
而且第三轧钢厂最近的确是捷报频传,成果耀眼,怎么升,都说得过去。
“嗯,第三轧钢厂的确需要扩大技术队伍。不能陷入级别低所以规模小,规模小所以力量弱,力量弱所以没成就,没成就所以级别低的怪圈里。”
“第三轧钢厂前面发扬风格,用较小技术力量规模支撑起了如此的生产规模,现在条件成熟了,不能老是让老实人吃亏嘛。”
“如果人手不够,还可以适当调一点人过去嘛。”
领导听到这里,笑道:“调人就暂时不调了,各个企业都很困难,还是让三轧厂内部挖潜吧。”
说完,环视众人,一锤定音:“如果大家没意见,那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
全票通过。
第136章 又出书了,可第一研究室没了?(3k
)
部里的事情,高振东并不知道,他的位置离这个层级还太远。
打听消息倒是可以找郑秘书,可是高振东觉得自己好像没有这个需求,不过和郑秘书的关系还是保持得很好的。
现在的他,正在京城钢铁厂,拿著运算所的池总工专程送过来的三叠样书发愣,速度这么快的么?
池总工之所以专程送来,并不是他闲得发慌,而是有事情和高振东商量。
样书说是有三叠,实际上也就是三本书。
——《逻辑运算及数字电路之设计》,字数450千字,第一次印刷,印数1000册,机工出版社出版。
——《通用计算机体系结构及设计》,字数600千字,第一次印刷,印数1000册,机工出版社出版。
——《DJS-59计算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字数320千字,第一次印刷,印数2000册,机工出版社出版。
三本书作者都是高振东,参编是运算所若干人。
C的书没有,估计是运算所觉得那份标准实在是太过晦涩,只是准备作为内部资料内部刊印,要出书,那得等高振东的C语言教材了。
已经出版的三本书,前两本毕竟是专业教材,不像项目管理体系哪个行业都用得著,所以印数只有1000册。
而汇编语言是应用类知识,适用范围要广一些,印数到了2000册。
有点儿超前了啊,实际上DJS-59的产量,到现在也不过100多不到200台。
高振东看著池总工,发表著自己的感叹:“速度太快了吧,我记得我校核过后的样稿才返回去没多久。”
池总工笑著道:“高主任,不快不行啊,大批专业人员和大学的老师学生等著用呢,这个学期快结束了,下学期就要用上了,老师自己都得先学一遍才能去教学生。不过这两个东西太专业,第二次印刷就要等很久了。”
高振东对几次印刷倒是无所谓,他是知识的搬运工,推广他就顾不上了,这不是有人在做嘛,他又不靠印数稿酬过日子。
然后池总工说起了他专程过来的原因。
“高主任,有个事情和你商量一下。”
“池总工,您说。”
“关于稿酬的事情,是不是我们所去替你领了,然后再以我们所的名义发给你,这几本都是专业技术书籍,机工出版社那边是把千字稿酬定到了15块的顶格”
池总工点到即止,不过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明确了。
高振东一听,知道这是运算所的好意。
三本书集中出版,基础稿酬又是顶格,虽然印数不是太高,可是三本书加起来,这个数字可就太高了。
基础稿酬千字十五,印数稿酬每千册8%,粗算下来,三本书稿酬高达22000多块钱,非常惹眼。
稿酬规定是公开的,有心人拿著书的版权页数据,大概就能算个八九不离十,高振东自己去领,这帐就明明白白在他头上。
而运算所去领取稿酬,再以运算所的名义发给高振东,实际上是运算所把大部分的风险都承担了过去,高振东甚至连红眼病都无需太多防范。
运算所怎么分钱,运算所不说,别人不会知道,自然也就眼红不上。而且知道了也无所谓,我运算所分的,你咬我?
高振东接受了运算所的好意。
“池总工,谢谢你们,就按你们说的办。”
见高振东非常明白己方的想法,池总工很高兴,能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尽量维护一下高振东,这是他们乐意做的。
“那就好,那我回去就办这个事情,放心,单位对单位,很快的。”
高振东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池总,领到之后,拿40%出来,分给参编的同志们,参编工作量你们所是掌握的,所以具体的我就不管了。”
这让池总工很惊讶,这可不是个小数字:“高主任,不用不用,同志们对于参编工作热情很高,能在书上留下名字,都已经感到很光荣了。”
高振东笑著道:“池总,我自己心里有数,虽然主要内容都是我写的和在课堂上讲的,可是记录、整理和重新组织,按照现在的结构和内容编出来,工作量可不小,还是很繁琐的。不用多说,就这么决定了。”
池总工也就不再推辞,这是好事情,这样的话,运算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小很多,分给一个人和分给一群人,说起来性质可大不相同。
池总工心里佩服高振东大气,也会充分照顾各方各面的难处,要知道他拿出来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没多少人舍得的。
池总工回到所里,把高振东的意见和厉所长沟通了一下,厉所长也深感佩服,这回就更好办了。
而这个时候,十七机部关于第三轧钢厂技术科升技术处的批复也返回到了第三轧钢厂。
拿到批复,杨厂长召集第三轧钢厂的厂领导层开了个会。
会上,杨厂长宣读了部里关于三轧厂技术科升级的批复:“.希望第三轧钢厂各级同志发扬好主人翁精神,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做好此次的技术部门升格工作,为社会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念完批复,杨厂长道:“同志们,部里非常支持我们厂的工作,这么快就批复同意我厂技术科升级,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个工作落实好。大家都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尽量提出来嘛。”
倒是没有什么不和谐的事情发生,因为这是个好事情,不论从哪个方面,对哪一位领导来说都是好事。
就算处长安排不了,科长总是有空缺的,科长塞不进去了,股长虽然没级别,大小也是个长嘛不是。
技术科是陈总的地盘,自然是他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