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6节

  陈工合上材料:“嗯,这个回风二次燃烧型节能固态燃料日用炉不错,原理可行,研究简单,见效快,适用面广,成本不高,推广价值不错。”

  说到这里,老陈有点牙花子疼:“你这玩意怎么起这么长个名字?不方便。”

  高振东摸摸脑袋:“我起名字水平不行,陈工,您给起一个吧。”

  老陈兴致很高:“嗯,报告上名字就不用改了,技术角度上来说这个名字很好,短短一句话把原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都涵盖了,不过日常用不方便,平时就简称回风炉吧。”

  要说老陈那真是有水平的,一下子就把日后的名字给起了出来,高振东立马捧了上去:“高!实在是高!”

  陈工对第一份材料比较满意,伸手拿起了第二份,这一看,他眼睛就亮了,坐正身体,架上眼镜,打开报告,仔细阅读起来。

  只见第二份报告封面上一行字:《热电偶型一次传感器科研计划》。

第14章 这东西,干了

  陈工这一看就是半个小时,看得非常仔细,高振东也不急,就在那里坐著慢慢等。

  热电偶这份材料结构和上一份差不多,但是其实从设计深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上一份那么深的,毕竟上一份东西简单,图纸又是提前画好的。

  而这一份,高振东即使知道N型热电偶的相关技术,他也不敢直接写上去,解释不清楚的,甚至都没有提出N型热电偶这个概念。

  但是他在里面详细分析了热电偶的用途、基本原理、轧钢厂现有条件、缺什么、需要什么、研究计划等等,本子的整体说服力很强。

  仔细看了半小时,陈工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后生可畏啊,小高,仔细说说你的看法,虽然材料里说了不少,我还是想亲耳听听你的想法。”

  高振东理了理思绪,开始汇报:“我在车间里的时候,发现温度这个东西贯穿了我们厂生产的整个流程。基本所有工序的转序、工序中的处理方法和时机、成品的质量情况等等,都离不开对温度的判断。”

  高振东还顺便举了一些自己看到的例子。

  陈工点点头:“你的眼光很敏锐,没错。”

  高振东继续说:“但是我看了实际生产情况,基本所有的工人同志在生产过程中,对温度的判断都基本基于经验和其外在表现,再结合结合工艺用时等一些辅助条件。”

  “我也研究了相关的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厂内规程规范,虽然时间所限,个人能力也还不足,没有能完全看过,但是基本上规程规范上也和实际生产过程差不多,我们的工人同志对规程规范执行得非常好。”

  说到这里,高振东用了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

  陈工笑了:“滑头,伱就直接说厂里规范也没办法不就是了。”

  高振东正了正脸色:“不是不是,我是真觉得厂里的规范已经很好了,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很好的指导了工人的生产。”

  陈工笑了,脸上有一抹得色,很明显,他自己也觉得是这样。

  高振东继续自己的汇报:“我感觉当前这种靠生产专家和间接参数判断生产状态的方法不是不能用,但是对于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明显是不利的,最重要的是,日后如果对生产线进行技改,改造为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生产线的话,这种情形就会造成很大影响。”

  陈工对高振东的觉悟很满意:“你说得对。生产专家.嗯,小高你觉悟很高啊,哈哈。”

  “嘿嘿,我就觉得一线工人同志在实际生产方面真是专家,比我这种初出茅庐的强太多了。”高振东谦虚了一句继续说。

  “恰好我在学校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过一些相关材料,自己做自动化的对传感器这块也比较感兴趣,自学了一下。我准备两步走,先仿制,再改进,对于仿制我还是有信心的,这样成果也比较有保证。”

  陈工对于高振东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的想法很赞同,点点头:“说说困难。”

  “主要有两个困难,一个是需要用到镍,镍矿我们国内都基本没有,全靠从老大哥那边进口,我们是轧钢厂,不是炼钢厂,不知道厂里能不能找得到,好在用量不大。”

  陈工很了解情况:“嗯,厂里的确比较少,不过我可以请炼钢厂那边提供一些帮助,这个面子我还是有的,再说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嘛。”

  “另外一个就是高温炉,我统计过,1300℃的K型热电偶最适合我们厂乃至大多数工厂,我准备仿制改进的也就是这个,需要用到1300℃的炉子。科里实验室没有这个东西,厂里倒是有能到这个温度的炉子,不过那是生产设备,一次开机投料量太大,不合适。如果没有,弄点Globar硅碳棒的加热元件自己也能做,国内有进口的,不过这个事情肯定要厂里出面了。”

  硅碳棒,就是碳化硅加热元件的旧称。

  陈工乐了:“巧了,科里正好进了两台Globar的加热炉用来做检验,你正好可以用。”

  高振东一拍大腿:“那太好了!”

  陈工迅速拍了板:“这个事情,咱们干了!!”

  然后想了想,直接开始安排具体工作:“这样,回风炉那东西,你挂个牵头的名就行,具体工作我来安排,交给其他人,有了热电偶在前,那东西没意思,哈哈,你占个大义就好,你图纸都这么详细了,技术科这帮人还弄不出来的话还不如回家卖红薯去。”

  高振东点头:“嗯,好的,这样我能抽出更多精力来。”

  陈工拍了拍热电偶的材料:“这个东西,你亲自牵头,我给你4个人,把它弄出来。”

  高振东摇摇头:“帅还是得您来挂,我干具体工作就好,说实话,没有您这杆大旗,我初来乍到的恐怕不好协调啊。”

  陈工明显对于高振东各方面都很满意,也不藏著掖著了,笑著说:“怕什么,你是我亲自带的人,有我这师父顶著,这么重要的事情,谁不支持工作,你来找我!”这就是明著说了,这年月,好师父难拜,好徒弟一样得靠抢的。

  高振东也不扭捏,顺著杆子就爬上去了:“我先谢谢师父了,嘿嘿。不过我也不能有事儿就找家长,要不您看这样,您做组长,给我个副组长?”

  陈工一听,觉得也有道理:“也行,就这么干。”

  陈工收了个好徒弟,心满意足,开心不已,这年月,这种的师徒关系,那是真的如师如父,非常讲究,一辈子都改不了的,易中海在徒弟死了之后还对贾家那么照顾,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老陈这下也不叫“小高”了,明显觉得那个称呼生分:“振东,这个组你准备要些什么人?”

  高振东:“师父,我是这样想的,4个人,那我就要三个技术科的技术员,工程师那个级别的我怕别人有想法,再说这个东西其实我心里已经很成熟了,技术员就够了,剩下1个,我准备找一个手上有手艺的老工人。”

  “嗯,你说得有道理,这帮工程师不见得服气你,只可惜他们搭不上这班船了。老工人你要谁?”

  “师父,你放心,要不了多久,我保证让他们心服口服,哈哈。那个老工人,我盯上的是我们院儿里的一大爷:八级钳工易中海。热电偶的保护管的加工,他再合适不过了,这个项目耗时也短,不怎么耽误他的其他工作。”

  作为厂里技术一把手,老陈明显对厂里的拔尖人物都很了解:“哦,他啊,嗯,不错不错,我今天就帮你下借用手续。”

  “不急不急,我晚上回去先去请他进组,和他沟通好了然后再发函吧,应该不会有问题,实在不行了,再请您帮忙。”

  “嗯,你考虑得倒也周到,行,那你先回科里,我这里把这两份计划审批手续给你办了就来安排其他人手。你这两份计划花钱都不多,不用上厂里的会,很快的。”作为厂里的总工,老陈直接大包大揽。

第15章 大家都在抓机会

  高振东回到自己办公室,和同事打了声招呼,就坐到自己座位上继续看资料。

  他这办公室12个人,都是技术员,对面办公桌是个三十来岁的大姐,11级技术员方迎红,这名字一听就是建国后改的。

  虽然年纪不小了,不过因为建国后这条件,技术科不少人都是年纪不小,职称不高的那种。

  方大姐性格豪爽,高振东进厂这一个星期以来,大家也都处得挺熟了。

  高振东和一同分配来的几个大学生相比,因为以前就做过实际的部队基层工作,有一定待人接物的经验,融入环境比那几个要快很多。

  那几位倒不是清高,而是那种想融入,但是又暂时没掌握到厂矿工作的节奏和氛围的感受,暂时还有点被动性的端著。

  方大姐像是做完了一部分的工作想休息休息,她敲敲桌子,悄声问:“振东,你去老陈那嘀咕这么久,有啥好事儿?”

  高振东暂时也不好说,只好笑著开玩笑:“陈总工说给我介绍对象,哈哈。”

  方大姐明显不信:“骗谁呢,陈总工自己又没闺女,不说拉倒。”

  高振东哈哈一笑:“就不许陈总有两亲戚了?”

  背后办公桌小刘一听来劲了,转过头来:“条件咋样?说来听听呗。”

  小刘年纪和高振东差不多,所以对这方面事儿忒来劲。因为是走高中考大专的路线进的厂,所以进厂早两年,不过现在还是13级技术员,比高振东低了好几级。

  高振东大笑:“你啊,就没方大姐的脑子灵光。”

  小刘也不恼:“嗨,老高,原来你是骗人的啊,没劲。”

  高振东想了想,看了看周围没人注意,低声对这两人说:“伱们要是相信我,一会如果陈总来分配工作,主动一点。”

  两人上个星期也看得出老陈对高振东是比较看重的,闻言眼睛一亮,见高振东不继续说太多,相视一眼,点了点头。

  主动向这两个人透露消息,高振东也是有考虑的,这两人性格虽然不同,但是都是挺好的那种,做事情也扎实,创新能力基本没有,听指挥打仗的本事却是实在的。同时职称都比高振东低,也不太会有顶牛的事情发生。

  这个时候,办公室角落里有人不满意了:“我说你们三个怎么回事?干工作还是买菜?这里是办公室不是菜市场,不要影响别人。”

  高振东侧头一看,原来却是10级技术员老袁。属于本事不大架子不小的那种,差不多40了,建国前就在轧钢厂工作了,是硬生生靠熬资历熬上来的10级技术员,基本上前途也就到头了,升工程师除非有奇迹,否则是上不去的。

  按说这种情况的老技术员也不少,可是这一位却是出了名的架子大屁事儿多,动辄摆出老资格的样子教训人,高振东见识过不少次,不过因为自己刚进厂忙于工作,也没教训到他头上来,也就没发生过冲突。

  这回高振东可不惯著,转过头:“老袁,我们这儿商量工作呢,你要是实在觉得吵,那.”

  说道这里,高振东故意顿了顿:“那也没办法,我们的事儿很大,你要忍忍。”

  小刘不敢和这位明著干,方大姐可是不憷的,直接开口大笑起来。

  老袁正想说什么,陈总工已经带著两个技术科副科长走进办公室了,老袁立马闭了嘴。

  陈总工走到高振东桌前站定,清了清嗓子开口:“大家都把工作暂时放一放,我这里说个事儿。”

  见大家都抬头看向他,陈总工把手里的文件扬了扬:“经科里研究决定,开展两个新的科研项目,需要几个人,考虑到项目发起人就在这个办公室,那就先在这个办公室内部消化吧。”

  然后把两个科研项目做了一个简单介绍,介绍完毕后,直接开始安排工作。

  “这两个项目的具体工作,经科里研究决定,这样安排。”

  “赵副科长担任回风炉科研组的组长,高振东担任副组长并负责主要设计工作,不过具体设计高振东已经基本做完了,接下来的工作方面,赵科长,你找个技术员配合你,按照振东的设计资料完成试制和试验工作。”

  三位科长显然已经沟通过,对于这种从天而降的好处,赵副科长明显非常受用,他笑眯眯的开了口:“嗯,保证完成任务。那个.老袁”

  话刚出口,又好像想起了什么,改口道:“算了,老袁你手上工作太重要。小于,你来跟我做这个事情。”

  老袁先是眼睛一亮,然后又黯了下去。小于是个12级技术员,对于这种一眼看上去就唾手可得的好处非常眼热,高兴的应了下来。

  陈总工见这个事情定了,开始另一个项目的工作安排:“热电偶科研组,由我担任组长,高振东担任副组长并负责抓总,吴科长也担任副组长负责协调部门外的事情,还需要3名技术员,有没有自告奋勇的?”

  热电偶对于相当一部分技术员来说是个新事物,陈总工刚才的介绍又比较简单,大部分都还没怎么弄懂。

  现在大家一听是高振东负责抓总,一下子有些犹豫,犹豫的原因也许有担忧、也许有嫉妒、也许有不服气、也许是怕浪费时间,总之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趁这个空档,方大姐和小刘立马抓住机会跳了出来,同时开口:“陈总,我干!”

  陈总工一看有主动请缨的,立马拍板:“好,就你们两了,剩下一个.”

  他话还没说完,办公室门口传来一个声音:“陈总,让我来!”

  大家一看,科里的9级工程师,梁发明。

  这位老兄名字叫发明,可是在发明创造方面著实不怎么样,好在技术科的工作其实大部分都和发明创造无关,靠著兢兢业业,40大几了也算是熬到了9级工程师。

  这位在经历上算是老袁的加强版,当然,性格完全不同,梁工是典型的兢兢业业与人为善的那种,不过与老袁一样,如果没什么奇迹,基本上业务方面在退休前也就到头了。

  问题是他虽然有102块的9级工程师工资,但奈何老婆是个农村户口的,俗称没有粮本儿的,还有慢性病,两口子是解放前一个村里共患难过来的,老梁也没想过要抛弃糟糠。加上两家的老人、孩子,老梁家里人口多,负担重,因此时时刻刻想著继续前进。

  现在,刚才从门口走过,听到了两个项目的他,好像发现这个奇迹了。

第16章 一大爷的请求

  梁发明在走廊上看见陈总工带著两个副科长走进203办公室,一看这么大阵仗,知道肯定有事儿,就悄悄踱步过去,在门口听。

  在门口一听,把老梁给听激动了。

  老梁虽然能力一般,可是几十年的技术工作搞下来,见识还是有的,一听就知道,这个叫“热电偶”的玩意是个好东西,能出成绩的,哪怕那个叫“回风炉”的东西,操作得好也是个亮点。

  再看看陈总带著两个副科长亲自部署这两个事情,一个由副科长牵头,另一个更不得了,老陈亲自挂帅,哪儿还不明白科里肯定是对这个东西非常看重。

  至于抓总的是个新来的年轻人?可那是五道口学院正儿八经全日制本科毕业的年轻人。听老陈的意思,这两个项目还都是由这个小年轻发起的。

  再说了,就算这个年轻人是陈总照顾,拉进来镀金的,那能拿来给人镀金的项目,还能差得了?

  眼看“热电偶”项目三言两语之下,人选都要定完了,老梁也顾不得矜持了,连忙在门口开口要工作。

  陈总工听见有人开口,转过头去一看,哟,老梁。

  对于这个兢兢业业的老黄牛,陈总还是图像不错的,笑著对老梁说:“老梁,你都工程师了,凑什么热闹,这个项目就要技术员就够了,你来,那是屈才了。”

  老梁一听,那更不能放弃了,非核心人员只要技术员就够了说明什么?说明这个项目非常有谱,不需要太高级的人才就能做好。

  虽然不知道科里对高振东这个新人哪儿来这么大信心,但是梁发明更加确认这事儿,能干,急切声明:“那就拿我当个技术员就成,陈总,你知道的,我这个人大本事没有,但是指哪儿打哪儿从来没有坏过事儿。”

首节 上一节 6/4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