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就有一本是公开出版的,讲火箭发动机设计的,神奇吧,在高振东前世,这些只涉及过时、基础的理论和技术的书都已经公开出版了。
不过那个时候的过时,放到这个时候可就不过时了。
高振东仔细看过这本书,他现在这个脑袋,记忆力很好,就是得回想一下才能想起来。
如果没人提醒引导,他是想不起来的,有点儿多。
林连伟老老实实把高振东每句话都记下,带著一脑门子官司回了单位,不懂归不懂,但是他还是觉得收获很大。
回到设计院,林连伟拿出这次的收获,和发动机负责人、型号总师沟通。
两人一看,嘿,高振东的想法还挺多,不愧是和材料打交道的人。
“钼和钨不合适,重量大,价格高。”
“钨银、钨铜合金我们倒是没考虑到,不过还真是一条路子,不过价格也贵。”
“应该是钨做骨架,银或者铜做发汗材料进一步带走热量的路子。”
“金属陶瓷可以考虑,就是烧制和附著也是问题。”
“多晶石墨?渗硅或者渗铜?这个看起来可以,价格应该也便宜,我们也曾经考虑过,但是没有这么明确。”
“嗯,对对对,一次性的,烧完就算了,只要烧蚀率稳定,那烧蚀带来的压力变化问题就是可控的。”
“我有同学在东北碳研院,我可以问问他们,有没有合适的材料。”
“你问问,噫?这个热解石墨是个什么东西?没听说过。气相沉积法?”
“我都问问我同学,他可能知道。”
两人说到这里,看著林连伟笔记本上最后一行字发愣,对视一眼,总师问林连伟:“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告诉他我们这是什么东西了?”
林连伟摇摇头:“没有,应该就是对于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工况,他有更多的想法。”
总师笑道:“也许他猜到了,但是不好说。毕竟你在我们导研院工作又不是秘密,每次去找他,问的事情都很明确,以他的能力,猜出来不奇怪。”
林连伟点头:“嗯,应该是,这一次他都没等我说第二遍,就开始回答我的问题。”
总师乐呵呵的叮嘱林连伟:“看来他对于火箭发动机这块,还真有不少想法,还是能解决问题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那种,有事没事的,你多去找找他。”
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对了,你下次去的时候,把他的单位全称、工作部门、职务、职称全部记回来,我这边把他加入到型号主要研究人员里面去,薅了人家这么多羊毛,荣誉总要给人家的。”
林连伟连声应是。
导研院这边在为型号研制又进了一步而高兴,而高振东和科研组的同志一起吃了饭后回到家,便一头扎进了南屋,拿出了电晶体计算机,继续他的asm、vi、math组成的极简IDE的调试。
就在高振东工作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第三轧钢厂的保卫处内保科,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架著拐杖,一瘸一拐的往内保科值班室里走,室内的灯光照出他那张处在黑暗中的肥脸。
——刘海中。
走进值班室,有点儿气喘吁吁的他掏出手绢,擦了擦脸上的汗,对著内保值班人员大声说道:
“同志,我检举高振东,他是特务!!”
第93章 上架鸣谢,并求个首订
谢谢大家一路的支持,我其实嘴比较笨,说不出太煽情的话,但是这“谢谢”两个字,绝对情真意切。
刚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一位同样也是起点写手的网友对我说,你这书能上三江。
我非常感谢他,但是,我不信。
我这书还是是编辑心善,从交叉审核里捞出来的,所以我不信这位网友的话。
感谢我的编辑。
然后,事情的发展给了我一记美妙的重拳:你错了。
在编辑和大家的帮助下,跌跌撞撞的,还真的收到了三江的站短。
好巧不巧的,三江和上架是一起的。
作为一位纯纯的新人写手,不论后面是什么成绩,至少我自己来说,是满意的,大概算是练气九层巅峰大圆满了吧,后面那一大堆境界,先不去想了。
别的事情,大家都各自在网络的一端,好像也做不了什么,我只能用尽力把书写好来感谢大家的支持了。
也经常看到有书友说我更新不够过瘾,这个我承认。
毕竟工作和家庭,都是要花时间的,而大家也看得出,我这本书的风格,也是要花大量时间去找资料,并且把它们合理的安排进来,从我的期望来说,还是想尽量不要太无脑。
曾经和写手网友开玩笑,说我查资料的时间远超写书的时间,这个玩笑大差不差。
不过理由呢,就不找了,长期爆更是困难了,至少明天上架,爆一天一万字那还是必须做到的,以此为凭。
至于上架之后的日常,我争取一天更6k,若是哪一天缺一点,我也保证在一个星期内补足,立此为据。
谢谢大家看我这个单章啰嗦至此,谢谢。
重要的事情,其实说一遍就够了:
——明天上架,求个首订。
请各位书友动动指头呗,感谢感谢。^_^
第94章 来都来了,那就去看看(上架第一更)
内保科,职能之一,就是承担厂内保密、反特的任务。
“你说什么?”内保科值班的两位同志,也是民兵队的成员。
听见刘海中这话,完全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和脑子,差点没一脚踹过去。
高振东?特务?你说杨厂长啊呸呸呸,你说伱自己是特务我都信,高科长?开什么玩笑。
不过保密无小事,涉谍皆可能,两位同志还是压下了个人情感,认真的询问刘海中,如实记录。
刘海中花了一二十分钟,把自己的怀疑一一道出。
什么高振东家有神秘女子出入,并送来大量包装严实的未知物品。
又比如高振东经常晚上下班一个人鬼祟行动,自己悄悄跟踪还被他踹断了一条腿。
又有高振东家有一间屋子遮挡非常严,从来不让街坊邻居进去。
最扎实的证据是,最近他那间黑屋子里,常常传出来嘀嘀嘀的声音,这分明是在收发电报!!!
而且,今天,他家里又嘀嘀嘀了,要赶紧去,捉贼捉赃。
内保科的两位同志,听他说得这么头头是道,也犯了迷糊,你说高科长是特务?我们不信。
可是他说的这些如果是真的,那好像也不能不重视一下。
看了看刘海中,两位同志决定——上报!
就算是看在这位工人师傅断了条腿的份儿上吧,涉及到高振东这种情况的人,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保卫处张处长不在厂里,但是今晚厂里的值班领导是李副厂长,分管保卫的,向他汇报吧。
李副厂长看著来汇报的两个人,有点儿哭笑不得。
如果感觉高振东真的有问题,他肯定是麻溜儿就抽身了,绝对袖手旁观。
可是高振东做的这些成果是个什么级别,李副厂长还是心里有数的,不论哪儿有这么个人物,都肯定是你给我在科研这条在线狠狠的干,恨不得他一天24个小时都扑在科研上。
这种人拿来当特务,还带过来一堆这个级别的成果做诱饵钓鱼?扯淡,敌人要是都这么愚蠢,早特么就世界大同了。
钓鱼打窝没问题,可是钓鱼直接拿人打窝?没见过。
这都不是钓鱼空不空军的问题了,这是把鱼当爹供起来啊这是。
抛开这些,就高振东个人情况,李副厂长也想不出高振东当特务的理由,别的不说,他手上敌人的人命,那都不是说十条八条那么简单。
综合各种情况分析,高振东是特务的可能性,接近于0。
刘海中说的那一堆,在李副厂长看来,都有些似是而非,别的不说,就说你刘胖子那条腿吧。
以高振东的情况,你要晚上鬼鬼祟祟跟踪他,他拔枪一枪把你崩了,了解情况的人没准儿还要鼓掌叫好:“高振东同志时刻绷紧对敌斗争的弦不放松,好!”
踹断你一条腿,算你运气好,那时候高振东还没配枪。
不过振东同志这么轻易就相信刘海中的说法,不及时向厂里汇报他受到跟踪的事情,这不好,回头要批评批评,提醒提醒,团结群众是好事,但是不能轻易放过坏人嘛。
话虽如此,但是刘海中来都来了,那这个事情也不能说悄悄的就过去了,事儿还得办,是保护自己,保护单位,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保护高振东。
李副厂长决定——摇人。
领导值班表上,陈总今晚也值班,毕竟最了解高振东的,就是这位了。
既然刘海中说得这么急,而且还是现行,长痛不如短痛,他先叫刘海中等著,自己去叫上陈总,一起去看看。
李副厂长找到陈总的时候,陈总正满面喜色的在看ESR的研发试验,从他脸上表情可以看出来,进度喜人。
看见李副厂长,陈总也比较热情,这位在ESR的副总指挥位置上是真出力的:“李厂长,怎么,过来探听好消息了?”
李副厂长打了个哈哈:“有陈总在这儿坐镇,这边一直都是好消息不断,我都不用打听就知道啊。”
说完看看左右,向陈总使了个眼色。
陈总会意,两人走到了外面,李副厂长把刘海中的举报向陈总概述了一遍。
陈总听完,甚至连生气都懒得生,而是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问道:“这位刘师傅,是不是这里有问题?他房间里出现嘀嘀声太正常了,他这是下了班都在工作啊。”
说完,抬头看了一眼正闪烁著各种信号灯,偶尔发出嘀嘀报警声的ESR控制系统机柜。
李副厂长顺著陈总的眼睛,抬眼一看那个机柜就明白了,哈哈一笑:“哈哈,你也这么觉得?不过他都举报了,按规矩也不能不查一查。”
陈总笑了:“对于高振东来说,对于我们的社会建设破坏力最大的方式根本不是当特务,而是他就领著10级技术员的工资,啥也不干,直到退休。他要是特务,哈哈,甭管哪儿来的,有多少我要多少。”
李副厂长也被陈总这个说法逗乐了:“哟,老陈,没想到你还挺幽默,不过程序总要走一个。”
陈总点点头:“也对,不走个程序,反而对高振东不好了。”
李副厂长把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那你看我们干脆叫上刘海中,内保科也去两个人,直接把程序走一走?也不搞什么秘密调查这种浪费时间和人力的动作了,哪儿发生,哪儿结束。”
陈总想了想,这个搞法不错,不磨叽,正大光明,直接把问题根源解决掉。
刘海中不是说高振东正在做坏事么,直接去看就行,假的真不了。
那么大的发报设备,总是藏不起来的,这个时候的长途发报设备,设备本体倒还好说,可是天线,那是很难做到随用随铺、用完就收的。
至于高振东是个真特务怎么办?老陈心里压根儿就没往这个方向想过一点儿。
于是李副厂长和陈总一起到了内保科,叫上刘海中,又叫了两名内保科的同志,往高振东家赶去。
从这个配置就知道,李副厂长和陈总打心眼里,就没把高振东是特务这个事情当真,否则高振东可是配枪的,哪儿可能就叫这么几号人。
第95章 “Ni HaoShi Jie”(上架第二更)
第95章 “Ni HaoShi Jie!”(上架第二更)
好不容易陪著断腿的刘海中一起,到了高振东家外面,果然,如刘海中所言,高振东家南屋的窗子遮蔽非常严实,密不透风。
凑耳听去,好像是偶尔有“嘀”的声音传出来,可是和发报那种有规律的“嘀嘀嘀嘀嘀嘀嘀”声音完全不同。
李副厂长听到这个声音,更是放下了心中最后一丝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