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36节

  而高振东这个3Z-T1和3Z-T2结合起来,可以直接将镍的用量减少到100kg左右。

  “你考虑过进一步减少3Z-T2的镍用量么?”

  “考虑过,不过进一步减少镍用量的话,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淬透性不足,二是低温性能差。我水平差,弄不下去了,当时做这个的时候,是为了热电偶服务的,碰巧试制出了其他更好的材料,也就没有继续在这个上下功夫。”

  这两个问题一个影响成品的性能和质量,一个影响成品的环境适应性。

  其实高振东说的这两个问题,也正是日后研究623钢替代601钢的主要原因,单从硬度上来说的话,623和601其实基本在一个水平在线。

  还有一个问题高振东没说,现在也没法说,那就是601钢原材料来源也困难,虽然不用镍了,可是一些其他紧缺元素的用量却是上去了。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镍的问题最突出,601钢解决了镍的问题,就是非常成功的。

  因为601钢现在还没搞出来,这个问题自然没法说了。

  听著高振东说他自己水平差,关总和草原拖拉机厂的同志心里五味杂陈,小伙子,你骂谁呢?

  其实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高振东在冶金方面的水平,还真比他们差多了,只是抄答案抄得好而已。

  关总自己就是做装甲钢的行家里手,想了一会儿,点点头:“有道理,的确是可能出现这个问题,振东同志实践工作做得太扎实了。”

  高振东想了想,问道:“您在担心镍的用量问题?”

  关总点点头:“没错,现在肯定是越少越好。不过现在这个情况,已经非常出乎我们意料了,把问题解决了一大半,甚至可以说我们从原来的毫无办法,到现在基本能满足生产要求,振东,你居功至伟。”

  对于眼前这一批是真正的从无到有,搞出国产第一代无镍装甲钢的人,高振东是非常钦佩的,用写网文来比喻的话,自己只是个写同人的,他们才是搞原创的。

第84章 高振东小课堂开课了

  想到这里,高振东脑袋里面灵光一闪,干脆把日后坦克的一些特性提前给这些搞坦克的人说一下,自己是没可能去搞这个了,那就出出主意,现在可能用不上,也许下一代就用上了,可以少走弯路呢。

  而且其中一些理念,正好可以把均质钢装甲提前淘汰,虽然这一代坦克解决不了问题,可是在总比前世看到的,到下一代坦克还是没有解决问题要强。

  于是,高振东斟酌著语气说道:“关总,您刚才也听说了,我以前也是战场上下来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抱著炸药包炸敌人坦克的时候,我们就盼著啊,要是我们也有足够多的坦克就好了。”

  关总还没接上话,林参谋他们眼睛先红了。

  高振东话锋一转:“所以啊,我在战斗间隙,也没少琢磨这东西。”

  关总眼睛一亮:“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高工,那时你作为坦克的对手,肯定对坦克有自己的考虑,说说,说说,我们好好学习学习。”

  说完,拿出本子和笔,一副虚心请教,准备记录的样子。

  像传动、发动机这些,高振东自己是不懂的,说出来对于情况也没有任何改善,不过其他一些东西,他还是记得一点的。

  高振东边想边说:“那时候,我记得一旦发动机那一块被我们炸坏了,那花旗鬼子就算暂时把战场控制权夺回去了,也不会再去修这个坦克了,因为拆装发动机和变速箱非常困难,我就想啊,要是这个发动机和变速器能做成一个方便整体吊装,直接更换的整体,会不会改善一下这个情况?”

  其实高振东说这个,是想起前世看到的,外贸坦克到国外客户那儿做测试,就是因为没有整体动力包,惨遭淘汰,幸亏其他方面还不错,而且客户的国际环境变化,最终兜兜转转,还是把坦克卖出去了,不过还是丢了一批单子。

  而且整体动力包这个思路,不论外卖还是自用,都是能提升战场快速检修能力的路子,日后的国际三代坦克普遍都用了这个技术,倒也不是纯为了外卖。

  关总边记边想:“嗯,对对对,这是个好思路,对于战场快速抢修很有好处,亲自上过战场的人,想法就是和我们闭门造车的不一样,振东,你继续说。”

  “那时候我们打敌人坦克,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的话,我们一定会选脑袋上辫子多的坦克去打。”

  对于这个,关总是完全懵逼的:“啊?这是为什么?”

  高振东笑了,这个还是真是个纯实践问题,从技术角度是完全想不到的:“因为辫子多的,说明应该里面是敌人的指挥员,打掉它,敌人坦克的指挥就会乱。”

  高振东说的辫子,其实就是坦克的通信天线,指挥坦克因为通信需要,往往比普通坦克要多那么一根几根的。

  所有坦克加装伪装天线,这本来也是5DL坦克后来改进时,增加的改进内容之一。

  关总恍然大悟:“啊,我明白了,指挥的坦克通信设备要多一些,很容易被认出来。对对对,应该在所有坦克上加个伪装天线,这样敌人就分不出来谁是谁了。”

  关总运笔如飞,在本子上飞快记录著。

  旁边的杨厂长、老陈、林参谋他们,更是佩服,高人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高振东自己虽然不搞坦克,可是说出来的话,都是在坦克设计方面非常贴近实战的经验。

  高振东继续说著自己脑袋里还记得的一些东西,比如红外大灯、双向稳定、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激光测距、自动解算、集体三防装置等等。

  当然,像是毫米波雷达+硬杀伤主动防御系统这种几十年内都不靠谱的事情,高振东没提。

  虽然有一些不在关总的专业范围内,是其他子系统的事情,可是他还是非常认真的把高振东的话记了下来。

  高振东说的这些,都是方方面面的经验或者建议,多记得一点,要是其他专业的人能实现了,也许就能多杀一个敌人,多救一名战士。

  说著说著,话题回到了关总的专业范围内来了。

  “关总,你说我们能不能在炮塔外面、车体正面啥的,预埋一些螺钉或者焊接一些螺钉。”

  高振东本想说焊接炮塔的事情,可是仔细想了想,在这个时候,焊接炮塔的难度和成本是远高于铸造的,大厚度板焊接,焊缝强度不好搞,一口吃个大胖子不现实。

  可是模块化装甲、复合装甲的概念,却是可以提出来的。

  关总对这个提议有点不明所以:“预埋或者焊接螺钉?用处是什么?”

  高振东拿了个盆,翻过来口向下扣在桌子上,然后又拿了本书,在盆子上比比划划。

  “假设这是炮塔,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把炮塔铸造得薄一点,然后把更多的装甲做成一块一块的模块,用螺钉固定在炮塔表面。”

  关总有点兴趣了:“模块化装甲?”

  高振东一拍大腿:“对,就是这个名字,关总伱一下子就想到关键了。我就觉得,这样的话,装甲打坏了,更换起来方便。万一技术进步了,有了更新的更好的装甲,也不用换炮塔,只要原来炮塔的铸造基甲还过得去,新的装甲性能够好,直接换外面这层模块就行啊。”

  关总眼睛亮了:“诶,对啊,这样坦克装甲的升级改进就又省钱又省事儿,还方便维修。甚至搞急眼了,抛开功重比不管,直接多装一层装甲模块,也能顶点事儿。”

  高振东补充道:“如果材料不够,先把只有基甲的铸造炮塔造出来就行,条件成熟或者需要的时候再上装甲模块也来得及。”

  “而且,等有一天我们的焊接技术上去了,成本降下来了的话,甚至都不用铸造炮塔,直接用合适的钢板焊接一个炮塔就行。要说自动化生产,焊接炮塔肯定比铸造炮塔快。”

  几句话说得关总激动无比:“振东,你这个想法可行性很高!各方面的情况都照顾得很好,既灵活,又方便,能迅速提升和改进坦克的防护性能,还没有增加成本,技术难度又不高。”

  高振东笑道:“而且,关于装甲块,我还有一点想法。”

  终于基本恢复正常,两章一起发了。

  下面这本书,是上个月准备写书找资料时,聊得来的一位网友之作。不是我飘了敢玩儿章推了,这种事情和我们小作者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两个小作者在第一次写书之前的相互祝福和承诺,不过他准备时间比我长不少,所以书才发出来。

第85章 复合与爆炸

  听见高振东有更加具体的想法,关总兴趣更浓了:“你说你说。”

  这回高振东没有找什么理由,而是直接说是自己想的:“搞材料的时候我想过一个问题,材料往往硬的,就脆,韧性好的,就软。有没有一种可能,把他们结合一下。”

  关总沉吟道:“但是两种合金熔炼到一起,会变成一种新合金,性能还是不可控的。”

  高振东笑道:“但是如果我想的不是两种合金,而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材料呢?把它们结合,也不用熔炼,而是物理上的结合,比如参杂、层叠、包覆.”

  关总没跟上他这个思路:“我没太明白你的意思。”

  高振东举例子道:“我举个例子。”

  关总示意他暂停一下,略有些尴尬的转头看著杨厂长和陈总他们:“杨厂长,陈总,接下来的话,可能要请伱们回避一下.”

  两人恍然大悟,这是可能后面要涉及到装甲的机密了,哈哈一笑,走出屋子。

  林参谋也带著几位军人走了出去,分布在高振东屋外的几个角落,将高振东家围了起来。

  杨厂长眼看关总和高振东还有得谈,但是饭总是要请人家吃一顿的,一会儿回厂好像又不太合适,因为不知道他们要谈多久。

  就在这时候,傻柱哼著歌,提溜著小盒饭,向家走来。

  作为小食堂的常客,杨厂长和陈总都是认识傻柱的,杨厂长眼睛一转,计上心来:“何师傅。”

  傻柱吓了一跳,心想,诶哟,我就带个小盒饭,厂长总工都来抓我?至于嘛?

  傻柱含含糊糊应了一声,杨厂长继续道:“何师傅,麻烦你一下,我给你写个条子,你马上回厂里,领上够十来个人吃的食物,回你家做一下,一会儿厂里的客人到你家吃饭。”

  要说杨厂长怎么是厂长呢,这应变能力,没得说。

  傻柱一听,这事儿啊,好办,应了一声,把身上东西一放,转头就去了厂里。

  高振东家里,高振东正在和关总说著自己的想法:“我们第一层用薄一点的3Z-T1钢板,第二层用酚醛树脂加玻纤布做粘接剂和缓冲层,第三层是含铬的氧化铝陶瓷,第四层还是树脂加玻纤的缓冲层,最后一层采用厚度比较厚的3Z-T1钢板,这样做一个复合装甲板。”

  这其实就是国内最早使用的复合装甲靶板的结构,真正出现,大概是在70年代末,那个时候已经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了,不过放在现在,那就是妥妥的领先。

  关总仔细琢磨著高振东这个例子:“噫?有意思,分层复合,各司其职。”

  高振东摇摇头:“不止是各司其职这么简单,以破甲弹的金属射流为例,穿过整个复合装甲板的时候,要经历硬-软-硬-软-硬五层边界,这对射流的稳定性是会有很大影响的。”

  “而且我在想,整套复合装甲板在金属射流或者穿甲弹的高速冲击下,其速度不同,方向各异的剧烈运动能不能起到切断射流或者穿甲弹丸的效果。”

  关总一听,一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图,一边对著这张图仔细想了好一会。

  良久,关总抬起头,非常欣喜:“是这个理,有意思,有意思,含铬刚玉(氧化铝陶瓷)虽然难烧,但是也不是弄不出来,整个装甲板重量会比均值钢装甲大大减轻,至于防护性能,我们做做试验就知道了!但是这个理论听起来非常可行。”

  想了想,又对著高振东笑道:“振东同志,你都把复合装甲的结构和材料想得这么清楚了,那每一层的具体厚度,想来你也有想法吧?”

  高振东现在的成果和身份,可以有资本直接用“天才的头脑”来解释一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想法和说不清来历的技术了,特别是在材料领域。

  所以他也没怎么掩盖,直接就报了出来:“我的想法,是第一层.mm,第二层mm,第三层mm,第四层mm,最后一层.mm,这样单块装甲板厚度合适,重量也控制在人力维护比较方便的范围内。据我预估,这种装甲板的防穿甲弹和防破甲弹的能力应该都比同等厚度的均值钢装甲要强。”

  防穿甲弹和防破甲弹的能力是分开计算的,一般来说同样的装甲板,防穿甲弹能力要比防破甲弹能力低不少,尤其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rmor Piercing Fin 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简称APFSDS)出现之后。

  高振东没有把厚度精确到毫米,那样就太过逆天了,而是选了一个最靠近的整10的数,不过对于性能影响并不大甚至略好,只是重量略大那么一点点,影响不大。

  他直接给关总给出了复合装甲的参数,这样也能少走弯路,加快关总他们的研究进度,其实对于这种装甲板来说,关总他们要做的就只是试验而已了。

  其实高振东还知道更好的复合装甲结构、材料和工艺,但是那是90年代后的东西,对于现在来说,加工过于复杂,只有留待日后再说了。

  关总记下了高振东的整个设计,非常高兴:“振东啊,如果试验成功了,这个复合装甲的型号总师,那就是你了,哈哈。”

  高振东摸摸脑袋:“嘿嘿,这个倒是无所谓,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反正他们来都来了,干脆一次性说完,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振东震撼。

  关总目光呆滞,啥?你还有想法?你是点子机器成精了?

  反应过来的关总,把笔记本又翻开了一页。

  这次,高振东拿出来的,是爆炸式反应装甲,其实这个东西不太适合作为主装甲,但是用于老装备的防护能力升级,却是很合适。

  高振东把爆炸反应装甲的原理、结构、选材都向关总做了阐述,最后道:“这种装甲优点是在同等的防破甲能力的基础上,重量进一步减轻,不过也有缺点。”

  关总还在震惊于高振东的天才想法,有点儿傻傻的问道:“什么缺点?”

  他甚至都懒得自己想了,天才在此,我直接问就好了。

  今天还有一章。

  这种复合装甲靶板的每层厚度,其实现在是公开的,很容易查得到,不过为了避免麻烦,我还是隐去了,请各位理解。

  搞坦克的单位,也不只是文中草原拖拉机厂这么简单,原因嘛,和上面一样。

  以后的类似情况,我就不再啰嗦解释了。

第86章 自动化的震撼

  高振东掰著指头开始说。

  “防穿甲能力比防破甲能力低非常多,要做到‘破穿双防’,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对于步坦协同作战的随行步兵,有一定的威胁。”

  “只能用於坦克这种有厚重基甲的装备,基甲薄的比如装甲车这种就不行。”

  “一次性起效,而且发挥作用后,防护能力的失能面积比较大,需要及时维修更换。”

  最后,高振东总结道:“综合以上情况,爆炸反应装甲作为主力装甲不太合适,可以用于老坦克的防护能力升级,或者挂在新坦克的主装甲,如均质钢装甲或者复合装甲外面,进一步提升防护能力。”

首节 上一节 36/4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