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354节

  嗯,数据是最容易比较的,高振东这个估计虽然很简略,但是条理分明。

  见大家都认可他的推算,高振东继续道:“即使按照攻-5加上了其他改进的提升幅度来算,也不过能增加到1.6马赫出头的样子,这和攻-5估算出来的1.35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别忘了这是有代价的。”

  1.6马赫刚刚让空军那边眼睛一亮,但是很快想起了什么,又不激动了。

  但是其他同志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只想知道,那么,代价是什么?

  “关于雷达方面的问题,就不赘述了。要注意的是,即使用上了这些改进,战-6的内油航程和载弹还是不如攻-5。”

  有的同志对此表示不解:“为什么?两者的结构没有太大区别吧?”

  “还是有区别的,原本攻-5就是为了做攻击机做了改进,抠出弹舱、更大的翼载荷,它同条件下速度比战-6低这么多,除了机头进气带来的阻力之外,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这些改进付出的代价。但是这些代价并不是白费的,当攻-5作为多用途战斗机使用的时候,这些好处依然存在。”

  战-6的载弹量,扣掉副油箱之后,是0.5吨,而原版的攻-5型,是1.5吨!

  说穿了就是,瓷飞厂在战-6的基础上,赋予攻-5更优秀的机身结构设计,不论是做攻击机还是战斗机,除了速度之外,底子都更好。

  但是速度重要么?在这里不太重要。

  “而付出这么多代价,换来的速度,在实际空战中的应用,却是没有太多用武之地,只能开加力才能达到的极速,不论是1.35还是1.6,其实区别不大,真正的空战不会发生在这个速度区间。”

  但是速度并不是完全没用,别的同志很清楚:“但是截击呢?”

  高振东笑了,笑得有些神秘:“截击的问题是三级三型中另外一型的任务,而这个1.6马赫的战-6,可以作为那一型的备用,如果那一型的目标机搞不成,就用这个高速战-6做截击机。”

  高振东其实心里有数,前世他看到的情况,比现在的可严峻多了,前世连用1.6马赫的战-6做截击都是奢望,至于7爷……改到最后也是一架好飞机,问题就是来得太晚了,好饭不怕晚这话,在军事装备上不适用。

  当然,发财不算7爷,这货已经是新东西了。

  而他笑得神秘,其实是在笑空军那边,你们好歹说句话啊,这东西是不是最合适做截击的,你们心里没点儿数么?

  其实不止空军知道,在座的极少数同志也知道,但是不敢说啊。

  空军的同志咳了两声,带著点儿不好意思:“咳咳,那啥,我们正在和老毛子洽谈米格-21引进仿制的事情,那飞机比这个飞得快,飞得高。”

  与会同志恍然大悟,嗨,早说嘛,如果有更好的截击机,那的确是不用战-6承担截击任务。

  而且高总工这个用高速型战-6做截击机备份型号的想法,也非常好,有效的降低了截击机的总体风险。

  原本米格-21的引进仿制,就是61年3月开始的,这个事情虽然是秘密,但是在这个会上的人,都是够格知道这个事情的,继续捂著没意义,而且会影响对意向的判断。

  这个飞机2.05马赫的速度,18700米的实用升限,都更合适做截击,虽然600千米的作战半径要小一些,但是6爷的680千米也没什么本质区别,再说了,又不是不能改。空军对于飞机的改进这个事情,是越来越有兴趣,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最后还是防工委这边考虑得更实际一些:“但是这么大改动的话,生产厂的配套也是个问题,现在都已经为战-6创建好了整个体系了,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高振东笑得贼开心:“对啊,这也是我选攻-5做多用途战斗机的原因,它和战-6一个妈生的,不说是孪生兄弟,那肯定也是亲兄弟,为战-6准备的生产配套体系,对它来说不需要太大代价,改改就能用啊。”

  而且这样一来,战-6体系相关的人,对于这个事情可能施加的阻力就会减小,因为他们该干啥还是干啥,没受影响。

  防工委和空军一时语塞,嘿,这小子在这儿等著呢,从头到尾的考虑非常周全,哪儿哪儿都扣得死死的,严丝合缝。

  但回过头来,一架800公里以上作战半径、1.35马赫极速、实用升限17600米、载弹量2吨,具备低空高速突防能力,有一个大脑袋能装更多电子设备,而且还相对便宜的多用途战斗机战斗机,不要?

  不要是傻子!

  哪怕手上的数据是估出来的,还没实现,但这个评估过程是科学的,评估的底子甚至都是已经研究出来了的,这个数据不是胡编乱造,那就值得深入研究。

  空军那边领头的沉吟半晌,点头道:“嗯,我个人意见,这东西值得搞一搞,但是现在的战-6也不用低速生产,而是正常生产,就生产这种有了最新发动机的高空高速型,或者叫截击型,这样一来,在新体系形成之前,也有比较好用的截击战斗机,也不会浪费嘛。这种战-6截击型的生产,可以到米格-21仿制成功为止。”

  还得是他们大手笔,只要有好东西,想尽办法也要扒拉过来。

  高速战-6不能放著不用,这会影响国土防空作战能力,好的飞机也要搞,而且还两边都不耽误。

  战-6截击型、攻-5战斗型,全都要,空军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像高振东只考虑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尽量省钱。

  在这个事情上,空军是保守派,但是他们觉得高振东这个激进派还是太保守了。

  高振东只能感叹,这方面,还是他们比较会。

  他没注意到的是,空军的同志,已经开始用“新体系”来概称攻-5战斗型了,这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对于这个决定,所有人都觉得靠谱,哪怕是与战-6有关的同志,他们也没受什么影响。

  继续正常生产战-6截击型,攻-5战斗型搞好之后,两者并行生产,直到米格-21仿制完成,全面转产攻-5战斗型,一点儿不耽误,没有人会因此受伤。

  这么说也不全面——敌人会受伤。

  这也是空军的同志,在技战术之外的另外一层考虑,这种处理方式,既将技术风险降到了最低,最大限度保证了国土防空作战能力,又没有影响到任何人,推行的阻力很小。

  可以说,空军这边这个建议,是真正的把多用途战斗机这个事情,作为一个要切实推行的事情来考虑的,所以尽量照顾各方,减少各种阻力。

第557章 截击的唯一选择

  见大家对此意见很一致,空军领头的领导心里还是很得意的,振东同志啊,技术你厉害,具体事务的推行,还是我比较厉害嘛,哈哈哈。

  防工委的领导见此情形,却心中暗笑,空军这边如此尽心,明显就是彻底钻进高振东的套子里出不来了嘛。

  这小子选攻-5作为多用途战斗机的底子,主要原因肯定是为了技术,但是尽量不改变原有生产体系,降低来自相关方的阻力这个好处,肯定也是考虑进去的。

  嗯,越来越成熟了。

  防工委领导适时的将话题,引到后面的内容上:“振东同志,那三级三型,剩下的呢?”

  高振东点点头:“其实第二型,刚才已经提到了,一种具备一定航程的高空高速截击机,这种截击机主要在地空雷达体系引导下作战,它不需要太好的雷达,或者说它没有太好的雷达也问题不大,极速2马赫,实用升限能到19000至20000米之间,载弹量1吨左右,能携带导弹武器作战就足够了,但是一定要有重载挂点。”

  空军皱皱眉头:“截击机,但是只要20000米的升限?20000米以上就放弃了?”

  高振东笑道:“敌人也去不了,大部分战术飞机的实用升限都在2万米以下,其实根子不在发动机,而是2万米以上的高度,由于大气层结构和成分问题,想要飞得更高,那要么采用一些特殊技术,要么力大飞砖,总之是代价都很大。这就导致我们去不了,敌人也去不了。”

  比如U-2,拼命增加升力但是机动性什么都别想,SR-71,冲压发动机和没法拐弯的气动外形,还特么漏油。

  至于60年代初开始研制,69年服役的米格-25,这货是真的设计优秀。

  粗看起来是纯纯的力大砖飞,但实际上设计非常巧妙,中央升力体保证升力,双垂尾保证操控性,超大的进气口和发动机保证推力,至于那个不锈钢机体,是为了以较低成本解决气动加热搞出来的。

  想想还有什么飞机的气动方案和它特别像?

  诶,对咯,花旗佬的F-15!这货1969年由麦道中标,72年首飞,74年服役,然后因为发动机问题喜提“机库皇后”的美名。

  老毛子尤其喜欢这个飞机,因为它每次飞行需要带0.25吨酒精!不是烧的,是用来给进气口降温的。

  更妙的是,这0.25吨酒精不一定每次都用得完!Ура!

  而且高振东还知道的是,“双3”高空高速突防的轰炸机一架都没有服役!“双2”的倒是不少,但是那就容易对付多了。

  但是对于这个,空军的同志还是有疑问。

  “但是现在已经有实用升限24000米的U-2了,未来也许会出现更高的。”

  高振东点点头:“对,这就是我特别要求,这飞机得有重载挂点的原因,这类飞机不会太多,专门为它们搞一种飞机不划算,所以我的想法是,为它们搞一种导弹!重型导弹!哪怕只能挂一枚,双机协作,也能对这类目标产生足够威胁。”

  实际上,米格-25就是装备的类似导弹,R-40,但是个头超大,6米左右长,0.5吨重,虽然这么大个,但是技术原因,射程、速度、机动性都比较难看。

  别看难看,但是有战果的,还是个听起来挺先进的飞机,F/A-18。

  “导弹?”高振东这个弯转得大家都有点懵逼,这儿说飞机呢。

  但是一开始的懵圈过去之后,觉得这好像是个办法,对啊,飞机上不去,把导弹射上去就行啊。

  但是这个的关键,可就落在导弹上了。

  “你对这个导弹的想法是什么?”先看看对导弹性能的设定吧。

  “弹长4到5米,重量400公斤左右,射程50至80公里,作战高度不低于35000米,速度3~5马赫,前段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末段红外制导。”

  这个参数,基本上是卡著R-40的上下限和AIM-54不死鸟尺寸来的,毫无疑问,在这个时代,那是惊为天人,怎么可能?

  “振东同志,以现有技术来看,导弹很难达到这个性能,特别是射程。”有的技术人员提出了异议。

  高振东摇摇头:“这个分量的导弹,其本身动力想达到这个射程,还是有希望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制导上面,这也是我选用了无线电指令制导和红外末制导的原因。”

  而且,我有挂,导弹本身的射程不用担心,但是这话只能心里想想。

  “无线电指令?为什么不用半主动照射?”这位明显是对武器有相当研究的。

  “因为便宜,而且为了高空高速,以现有能力来说,可能还是得用机头进气,其雷达性能不会太好,这么远的照射力有不逮。”

  对于他的话,大家都有点明白,他这个截击机,现阶段的按要求,基本上是比著米格-21的来的,这个雷达不太好的论断,也就是来自于此。

  “既然雷达不太好,那如何保证截击机能够发现目标?”这可是你自己说的,雷达不好。

  “基于几个判断和条件,第一,这类目标的雷达回波一般来说很强,能飞这么高的飞机,个头小不了,其发现距离比较远,虽然不见得能连续照射,但是对于用性能较差的雷达发现和定位来说,还是有一定基础。”

  嗯,有道理,但是不保险。

  “第二,我有一些想法,能在不做太大改动、尽量保证飞行性能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解决机头雷达问题,呃……就是……就是飞机会很丑!”

  高总工,你这就是站著说话不腰疼了,我们还在考虑能不能解决问题,你特么都在想丑不丑的事情了?

  “第三,无线电指令制导的一个潜在能力是,不一定是导弹载机自己发指令,指令可以来自其他雷达或者飞机,比如,前面提到的预警指挥机!或者,由其他雷达站或飞机将敌机位置发到前出的导弹载机机上面,然后发射机解算之后再向导弹发送指令。这种办法很麻烦,而且末段对付不了高机动目标,但是作为前中段导引,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嘶~~~~~~

  如此复杂的制导方式,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这么说来,飞机本身也就成了一枚导弹,在预警机或者雷达站导引下到达发射阵位,然后发射一枚导弹,剩下就没它啥事儿了?”

  高振东笑笑:“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如此。”

  防工委总工皱紧眉头:“如此一来,对于载机的火控计算机,以及指挥机-载机之间、机-弹之间的通信,要求可就很高了啊。”

  高振东点点头,没说话。

  虽然没说话,但是防工委和空军那边却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他的底气来自这里!

  提出这个建议的,是一个对于计算机、通信、雷达信号处理都很有研究的同志,而且成果丰硕,将老毛子都远远扔在了后面!

  甚至防工委还知道,导弹的物理射程,他也是有底气的,现在最好的几种战术导弹固体推进剂都是来自于他!连弹道导弹的液体推进剂,也和他脱不了关系。

  见他们陷入了沉思,高振东又说出了一个让人泄气却又无比真实的事实。

  “其实,就算没有这个导弹,我们现在可能到手的最好的截击机,也只有米格-21,对吧?”

  防工委和空军的同志一听,傻了。

  嗨,你这位同志,太不厚道了,瞎说什么大实话!

  “呃……对对对,老X啊,我觉得用米格-21做截击任务这个事情,振东同志说得对啊,短时间内,也没别的了。这事情其实没什么疑问,无非就是这个导弹能不能搞出来,是否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截击能力的问题。”空军的同志看向防工委这边。

  所有人都反应过来了,全都被高振东描绘的一种新的、强大的能力给晃花了眼,完全忘记了实际上截击机这个事情,根本就没有太多讨论的余地,除了米格-21,还能有啥?

  “哈哈,也是也是,著相了著相了。”

  话虽如此,两个单位的人其实都想的是,还是很想要这个导弹!

  空军一位同志却是灵光一闪:“高总工,那为什么不建议用米格-21,进行类似战-6到攻-5战斗型那种改进?如此一来,是不是既能保证截击性能,又能得到好的雷达。”

  诶,这位同志,可以啊,目光长远,路走宽了啊。

  高振东点点头又摇摇头:“可以是可以,作为长远发展计划没问题。但是攻-5是在瓷飞厂已有的辛勤改进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才能这么有眉目,但是离具体实现都还需要时间。而米格-21搞这么一套动作,时间更是短不了,以我们的基础,估计6~8年吧,时间上,来不及。”

  来不及?很多人都莫名其妙,这有什么来不及的,这位同志哪儿都好,就是太激进了。

  防工委领导和空军倒是目光连闪,这位同志,你的思想很危险啊,我们喜欢!

  但是这话不能细说,防工委领导连忙岔开话题:“今天时间也不早了,休会,明天再开!”

第558章 这次你飞两万四

  大家这才意识到,原来已经过了这么久了。

首节 上一节 354/4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