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333节

  类似F-16那样的气泡座舱倒是真好,但是这时候是肯定造不出来的,懂的权衡利弊,不贪心,也是应用研究的一条原则。

  至于炸弹投得准不准的问题,通过其他办法解决。

  瓷飞厂的同志虽然对这些东西还不见得有明确的概念,但毕竟是搞作战飞机的,非常敏感,这最后一种配置,明晃晃的就是想把这个攻击机往战斗机上引啊。

  看给定的典型作战挂载,是能够看出飞机的使用设定的,几十年后的豹爷,不是不能挂中距空空弹,但是从来没看见挂过,因为在设计上,它就不是干这个事情的。

  肖总看著这个建议,眼睛越来越亮,如果说其他建议都是修改攻-5的本事的话,那最后这个建议,直接影响到它的编制问题了。

  不想当将军的厨子不是一个好士兵,总的来说,在军工人的内心里,战斗机总是比攻击机要帅那么一丢丢的。二十一世纪MOBA游戏里,大家都喜欢打输出位置,不就是因为这个嘛,帅啊!

  高振东把这个建议写到信件里,就是引诱瓷飞厂这边的同志,想不想帅?想帅的话,你们那边使使劲儿啊,大家一起努力努力啊。

  思忖良久,肖总下定了决心:“你们几位,加加班,在正常工作之外,仔细计算一下,以最新条件,将攻-5的设计指标按照这份邮件中的建议进行修改,同时性能尽量往战斗机方向倾斜,看看以战斗机的指标来要求,攻-5的底子能做到什么程度,能得到一个什么东西。”

  想要改编制,先得有本事,先盘一盘攻-5的底子,看看够不够吸引人。

  至于“最新条件”,自然是指现在的攻-5能用到的技术,这个世界的攻-5,比高振东前世看到的那个攻-5,条件要好很多,它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动机、更好的装甲钢、更好的结构钢、更快更深入精度更高的设计计算……

  “好的肖总!”几个人都很兴奋,搏一搏,自行车变摩托这句话虽然他们没听听过,但是道理还是懂的。

  其中一位问道:“那翼身融合这个事情怎么办?”

  肖总笑道:“先不考虑,就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进行估算。这个没准可以作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姿态出现呢。”

  还没明朗的风险性技术,在做下限估计的时候就不要考虑进去了,但是这不等于肖总什么都不做。

  “给我订去京城的票,我要去京城防工委走一趟,看看能不能弄清楚这个翼身融合的事情。攻-5战斗型的指标,你们算完了直接发我保密邮箱!”

  这种性能估计都是根据经验和一些公式套著算的,计算起来其实很快。

  他要去京城,其实不只是为了翼身融合,更大的目标是亲自向防工委那边的相关部门请教请教,看看事情有没有什么曙光。

  防工委既然把这么一封特别的邮件转过来,就说明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态度的,但是最后能成什么样子,肯定得多方都努力才行。

  有些情况,职工是不知道的,但是肖总心里有数,攻-5的前景,当前其实并不乐观。

  这时候各个厂所一窝蜂上马,同一种武器各种仿制自制型号,各个厂所搞得是五花八门,可谓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说好听点是百花齐放,说难听点是浪费资源。

  日后的人在研究6爷、7爷这一代武器的谱系的时候,经常抠脑袋的孪生兄弟太多的问题,就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这种情况,自然是要被调整的,但是调整到谁头上,这可没谱,毕竟大家的东西看起来都差不多。

  高振东前世,攻-5的研制就是一波三折,上上下下,所以虽然其设计完成的时间很早,样机制造开始时间也早,但直到65年才首飞。

  高振东这个挂逼知道攻-5最终会成为大名鼎鼎的一群“五爷”之一,但是肖总不知道啊。

  对攻-5前途忧心忡忡的肖总,对于每一点机会,都是要争取的,更别说这封信里面透出来的防工委的态度,非常耐人寻味。

第525章 分辨率10m

  第525章 分辨率10μm

  瓷飞厂是下定了决心,肖总远赴京城,但高振东这边的事情,还远远没完。

  此时的他,正在拿著防工委发过来的另一位五爷——轰炸机的资料,细细的计算著、考虑著。

  他想撬动的可不只是攻-5装雷达这个事情。

  就在他算得入神的时候,门被敲响了。

  高振东起身开门,门口是易中海和五道口分来的师妹马娟,马娟性格虽然比较直,有些男子的英气,但是心却是很细的,正合适代表分厂的电子实验室跟进一下光刻机的组装事宜。

  “高师兄,好消息好消息!”马娟不像伍升远那么一板一眼,在单位也叫高师兄,高振东听得还挺爽。

  “光刻机组装好了?”她和易中海一起过来,除了这个不可能有别的。

  “嗯嗯嗯,装好了,我们先试了试,各指标完全达标。”

  “太好了,走,看看去。”高振东把手上的东西一收,站起身就往光刻机试制车间走。

  易中海和马娟跟在后面,马娟笑道:“我们来的意思,就是想请你去主持一下最终的套刻精度试验。”

  高振东连连点头:“嗯,要试,要试。走!走!”

  其他的指标,可以说易中海带著大师傅们,在马娟的配合下基本上都完成了,这个套刻精度,算是最终的综合检验。

  走进光刻机试制车间,透过玻璃看向超净室,展现在高振东面前的是一个像是化学试验室里通风试验橱的东西,或者说是像搞生物的带生物防护的显微装置,别的都看不出干啥的,就是那台显微镜贼显眼。

  这台显微镜是用来人工对准和检查用的,主要解决套刻时的对准问题。高振东在掩模上设计了对准标志,但是对准这个操作,在这台光刻机上是人工操作,那台显微镜就是用来干这些事情的。

  按说这机器高振东来来去去,改来改去也见过不少次了,可以算是老伙计了,但是这次看见,还是心里泛起了一阵激动。

  可算是有结果了,这东西在高振东心里已经不是一台设备,而是一股气。

  高振东前世,在网上对线多年,对手能喷的东西,从逮著啥就能喷啥,慢慢演变为能喷啥才说啥。

  最后干脆成钉子户了,就在那少数几个领域蹲著不走了,任你东南西北风,我自巍然不动,嘴里只是说著“对呀对呀!……光刻机有几种光源,你知道么?”高振东看得愈不耐烦,拿著键盘走远。

  走远归走远,这几样东西的确是到他穿越为止,还没完全拿下的,至少是高端的没拿下,光刻机就是其中一种。

  他妈的,这辈子老子自己造一个玩玩,有几种光源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台能用,而且还挺好!

  高振东自己也换上防护服,和几名试验人员走进了超净室。

  试验人员早就把试验准备做好了,走进来之后,打开了几个开关,然后示意高振东:“高总,可以了。”

  高振东拿起专用夹具,从带干燥剂的硅片架里,小心的夹起了一片单晶硅片,放到了工件台上,然后扳动开关,硅片被吸附固定。

  这些单晶硅片已经经过清洗、干燥等处理,对光刻胶的附著力此时是最大的。

  然后高振东退后一步,将接下来的试验交给了马娟。

  要的就是一开始的那个爽感,至于具体操作,这些试验人员比他手脚麻利多了,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要说高振东这个光刻机原始,那是真的原始,固定好硅片后,马娟开动开关,硅片开始旋转。

  这是高振东的设计,一步到位,光刻胶的涂布,他直接上了旋涂法,前世我们最早的光刻机是用什么方法涂布他不知道,但他知道综合性能肯定是旋涂法最好。

  旋涂法在单晶硅片这种平坦的简单表面涂布,平坦化能力强,容易控制厚度,涂层密度大,厚度均匀,不是没有缺陷,但是可以接受和处理。

  旋转很快达到了缺省的转速,在涂料确定的情况下,涂层厚度这些涂布结果参数与转速高度相关,旋转的同时,工件台也在对硅片进行加热,这是为了进一步去除表面重新附著的水汽。

  这些小细节,都是高振东从前世带过来的,不起眼,但是很重要。

  加热时间满足缺省要求之后,旋转也早已稳定,马娟拿起了滴管。

  没错,就是化学试验用的那种滴管,一点儿都不高大上,但是对于高振东这个光刻机来说够用了。

  滴管天生就有不太精确的计量功能,例如一毫升水大概是15滴,总之就是当液体的粘稠度确定的话,那从滴管滴出来的每滴液体的体积基本上是一致的,换支滴管也是一样,只要是正常的滴管都一样。

  多余的光刻胶会被旋转的硅片给甩出去的,这也是旋涂的优点。

  马娟往旋转的硅片中心滴了一些光刻胶,光刻胶很快随著旋转,沿著硅片表面匀开来,非常均匀,仿佛不存在一样。

  这也是托光刻胶和硅片的粘附性很好的福,否则在上光刻胶之前,还得上一遍衬底,以加强光刻胶的附著。

  硅片缓缓停止旋转,此时,工件台再次开始对硅片进行加热,这是在固化光刻胶。

  固化完成后,马娟开始按动电钮,调整工件台,将硅片置于光学系统下的合适位置。

  虽然高振东要求东北光学所的同志搞的是160mm直径的投影范围,不过考虑到拉晶的成品率,以及光学系统的最大畸变出现在最边缘的原因,现在还是将硅片的规格定在了130mm,也就是大概5英寸的样子,不过这是我们的原生工艺,自然就不会用英寸作为硅晶圆的计量单位。

  作为最早最原始的光刻机,高振东使用的却并不是最原始的接触式光刻,这种方式硅片和掩模直接接触,分辨率比接近式要高。

  但接触式光刻,硅片上的光刻胶或者个别灰尘,会污染和损坏掩模,用来搞研究可以,搞批产不太好。

  他跨过接触式光刻,使用了接近式光刻,实际光刻的时候硅片和掩模之间有一个极小的距离,在10μm这个数量级,这样就可以避免掩模的损坏了。

  坏处嘛,接近式光刻的分辨率比接触式的要差,最好的情况,大概在2μm的样子,这对于高振东现在来说是够用的。

  使用接近式光刻,掩模和工件是分开的,这对于搞自动化光刻是有利的,这就是高振东将掩模放进光学系统的原因,掩模在光学系统里基本不动,运动的是工件台。

  找平之后,工件台控制硅片向掩模接近,最终达到设计中所设定的距离——20μm。

  这一次不用太过仔细的对齐,因为是第一次刻,严格对齐是套刻的事情,如果是套刻,还需要对齐套刻标记。

  接下来就是曝光、显影,听起来和胶片机摄影差不多,实际上原理也基本上一致。

  显影完毕,马娟开始用显微镜检查成像质量,耗时很长,估计她的眼睛都花了,最终她抬起头,面带喜色的向高振东点了点头。

  这次的掩模,是工艺测试用标准掩模,看她这个样子,至少分辨率10μm是没问题了。

  “高师兄,和我们以前测试的一样,线宽10μm没有问题,很稳定。”

  如果成像质量有问题,那就得将硅片取出来,洗去光刻胶,准备从头再来。

  这年头,硅片很贵的,不能浪费,哪怕是到了几十年后,硅片没那么贵了,但还得洗,如果问题出在工艺的中后期的光刻道次上,前面的工艺也贵啊!

  高振东心中激动,向她点点头,示意继续。

  接下来按照正常的集成电路工艺,应该是送到其他工序去,根据光刻目的的不同,进行诸如蚀刻、掺杂、离子注入、金属去除等,但是这是测试光刻机的分辨率和套刻精度,这工序就不用做了,而且也没法做,这儿没那些东西。

  比如蚀刻,看起来简单,腐蚀就行,但实际上背后靠著一整条比较特殊的安全管理线,这边也创建一条那玩意,就搞麻烦了,又不是经常要用到。

  就更别提掺杂这些需要设备的工序了,更是没法做。

  考虑到显影之后,光刻胶就只剩下了需要的那一部分,试验人员的想法,是再上一次光刻胶,看看两次光刻显影结果的重迭程度。

  这也算是个笨办法,如果这种情况下,旧光刻工艺的残余物影响到新一次的光刻胶附著,导致试验效果不好的话,再考虑光刻——送1274蚀刻——光刻这个试验流程。

  光是线宽10μm,其实光刻机的制程是到不了10μm的,因为决定光刻机制程的,还有其他参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套刻精度,也正是今天高振东最终要测试的东西。

  凡是做集成电路,哪怕工艺简单如PMOS,都是需要套刻的,因为一次光刻连电晶体都做不出来,更别说形成完整电路了。

第526章 咱们工人有力量

  工件台又一次加热硅片,给工件做了一次坚膜,加固已经保留的光刻胶,进一步清除不需要的那部分胶以及其他成分的残留物。

  坚膜完成之后,硅片被再次从头开始,开始了第二次的光刻流程,用的还是那块标准掩模。

  显影完成后,二次光刻的光刻胶被固化,多余部分被清除,硅片被送到了显微镜下。

  刚刚把硅片表面的清晰显微图像跳出来,马娟就语带欣喜的啊了一声。

  “师兄,有了有了,能看出来,精度好高啊!”

  马娟一边瞄著显微镜,一边嘴里喊著。

  对于套刻精度高这一点,高振东是有所预计的,决定套刻精度的主要就是工件台,而三轧厂的一帮老师傅大发神威,将工件台的定位精度搞到了1.5μm。

  而东北光学所的光学系统图形畸变只有1个μm不到,这两者结合起来,套刻精度绝对差不了。

  不过估计归估计,在没看到真正结果那一天,谁都不敢彻底把心放下来。

  听见马娟的话,高振东哈哈大笑:“来来来,我看看。”

  马娟从显微镜下让开,高振东把眼睛凑到显微镜的目镜外,显微镜里甚至能看到他自己的眼睫毛,但他现在明显没有闲心观察自己的睫毛是否好看,急著往视场里看去。

  显微镜里,两次光刻的痕迹非常明显,一条迭在另一条上面,重合度非常高。

  两次光刻的痕迹,两边各露出来一小部分,这部分的单边宽度,基本上就是套刻误差了,粗粗看去,目测连整个线宽的一小半都不到。

  “好!太好了!马娟,你们选取一些典型点位,要覆盖到整个硅片,马上做个比较全面的测量比较。”

  另外一个试验人员走了上来,和马娟一起,一边找点,一边测量,一边记录。

  时间的相对论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马娟她们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等结果的高振东等人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

  又快又慢的一段时间过去后,试验人员在计算机面前坐下来,开始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这种简单统计分析,他们都是直接在源代码里敲数据。

首节 上一节 333/4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