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驾驶员开始 第1106节

  这轻飘飘的太极推手,又把整改的锅甩回给了李开朗一部分。

  但李开朗要的就是这个初步表态和介入的由头。

  “好的。”李开朗果断应承下来。

  恰在此时,一个粗犷的声音由远及近:“老钱!料呢?送过去没?车间蒸汽都压下来了!”

  正是熔炼车间的王主任亲自跑了过来。

  “王主任,解决了,料在路上,多亏了咱李副科长。”钱科长底气十足地迎上去。

  添油加醋地把李开朗如何临危不乱、精准判断、现场放行等行为,重点渲染李开朗的果决和专业能力。

  王主任看着李开朗:“李副科长,可真是年轻有为啊,真是及时雨!帮了大忙了!”

  “王主任过奖了,职责所在,应急处理而已。”李开朗谦虚道。

  “不过料虽然放行了,我刚才在抽检时发现有一根硬度异常,已经封存,您那边下料成型时,让老师傅多留意一下其他料的加工状态。”

  这番话让王主任重重点头,不仅解决了问题,还预判了后续风险。

  “好!好!李副科长考虑得周到!我一定叮嘱下去!谢了!”

  王主任连声道谢,风风火火地走了,显然要赶回去安排生产。

  目送王主任离开,钱科长看李开朗的眼神彻底变了。

  看来得重新调整自己对李开朗的态度。

  “李副科长,辛苦了!”科长亲热地拍了拍李开朗的肩膀,“回办公室喝口水,缓口气。”

  “下午没什么急事了,你先消化下科里的基本情况,明天上午咱们科里碰个头,你也熟悉熟悉科里有哪些人。”

  语气比来时亲热了不止三分。

  “听科长安排。”李开朗点头。

  回办公室的路上,气氛微妙。钱科长显然心情不错,脚步都轻快了。

  钱科长一进门,就中气十足地宣布:“危机解除!熔炼车间的料顺利发出去了!多亏了李副科长当机立断”

  “.大家都要向李副科长的专业和担当学习!”

  这番话等于在全科室面前给李开朗定了性——有能力,有担当,专业过硬。

  刘科员放下茶杯,第一次主动对李开朗露出一个不那么敷衍的笑容:

  “李副科长年轻有为,一来就解了燃眉之急,真是不简单。”

  王会计也罕见地没拨弄算盘,扯动嘴角干笑了两声:“李副科长是行家。”

  李开朗敏锐地捕捉到了办公室气氛的转变。

  他没有得意,更没有去压制谁的意思。

  “过奖了大家,只不过是赶巧了,正好学的方向沾边,以后还得请大家多指教。”

  先打好关系总没错。

  果然,这话一出让刘科员等人脸上的笑容真切了些。

  “哪里哪里,我们还要向李副科长多学习学习。”

  “是啊,就您那一手,我们就学不来,还请您不吝赐教。”

  互相给足了面子。

  钱科长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点头:这小子不仅手上功夫硬,人情练达上也一点不含糊。”

  他挥挥手:“行了,都各忙各的吧。李副科长,你也缓缓,今天刚来,先看看基础文件,不用太赶。”

  他又想起杨厂长说的夜大毕业是“红线”,又补充道:“对了,李副科长,学习是大事。”

  “科里的工作我会安排平衡好,不耽误你的学业,有什么需要协调的随时跟我说。”

  这话分量很重,等于公开给李开朗在科里的主要任务定了调:

  科内事务和毕业要兼顾,但毕业优先!

  “谢谢科长支持!”李开朗感激地点点头。

  办公室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李开朗回到自己办公室,翻开桌上那些堆积的文件,按照重要性排序。

  目光扫过刚才看账本时做的标记,尤其是那张后补签名的单据。

  之前仓促处理了车间急缺,但这些基础管理问题,才是真正埋着雷的地方。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了几个关键词:

  完成报告。(待办)

  质检环节漏洞,紧急预案?(待办)

  库房单据流程,单据滞后问题。(待办)

  李开朗看着这些条目,只觉得头大。

  “难啊!”

  “还是在运输队待着舒服点,哪有这么多事要管。”李开朗背靠着座椅,不由忧愁感叹。

  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又在脑中闪过。

  表面上,他力挽狂澜,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在钱科长和熔炼车间王主任留下专业的印象。

  看似开局不错。

  不过,李开朗心里却没有半分轻松。

  他看着摊在桌面上那几份文件,尤其那张被做了醒目标记的“后补签名”单据复印件,眉头紧锁。

  又想起钱科长那招漂亮的“太极推手”——

  “该追责追责,该整改整改!至于单据管理,你刚来,正好利用这两月,帮科里好好理一理!”

  轻飘飘一句话,把整改最繁琐、最容易得罪人的基础管理烂摊子。

  “顺理成章”地塞给了自己这位“专业对口”的新任副科长。

  下午。

  钱科长果然信守承诺,没给李开朗安排特别紧急的事务,让他“看看基础文件”。

  李开朗花了整个下午时间,一头扎进了堆积如山的科内文件资料和制度里。

  他发现,关于质检员备岗和流程规范的制度条文写得非常明确清晰。

  但现实情况为何如此?制度成了空文。

  管理流程更是文件上一套,实际操作完全另一套。

  之后又发现质检记录有问题,一些关键批次材料,尤其是一些不是全检而是抽检的材料,记录的模糊性很大。

  合格率看着是达标了,但具体不合格项描述、复检结果,要么语焉不详,用词含糊。

  “难得搞啊!早知道就不揽活了,没事找事,安安稳稳度过不好吗?”

  吐槽了两句,李开朗开始起草报告,每一个字都斟酌再三。

  先是描述事情起因、车间反应、现场处理.

  重点突出质检环节缺乏应急预案。

  顺带着,提及了单据后补签名这一不合规现象。

  他发现单据滞后的现象并非孤例。

  几张看似工整的入库单和领料单,仔细比对时间戳和签字笔迹,能发现明显的“集中处理”痕迹。

  都是某个时间点一次性由某个特定人员匆忙补签的。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李开朗并未深入展开。

  毕竟他就在材料科待俩月,参和的事最好不好太多。

  报告的核心诉求就是建立质检岗位应急预案和备岗机制。

  到此,就算完成。

  “呼~搞定收工!”李开朗拍拍手,起身活动活动筋骨。

  坐了一下午,一起来身体就发出咯吱咯吱响。

  “接下来应该没什么事了。”

  李开朗看了看外面的天,也快要到下班的时间点,收拾收拾也准备下班。

  最重要的报告和一些文件,李开朗选择收到戒指中,才刚来放在办公室不安全。

  “去运输队看看。”

  李开朗出了他办公室的门,顿时刘科员、王会计、赵小海等人齐刷刷地看着他。

  赵小海问道:“李副科长,有什么指示吗?”

  李开朗摆摆手:“没有,你们忙你们的,我去趟公厕。”

  闻言,几人低头处理公务,也不知道在处理什么。

  李开朗迈身要走,忽然想到:“对了,钱科长在吗?”

  赵小海摇摇头:“不在,老早就不在了,今儿个忙得很,出去就没回来过。”

  “这样啊,行,你们忙吧。”李开朗便离开材料科,径直去往运输队。

  运输队。

  临近下班,师傅们也没什么事,三三两两在一起抽烟侃大山,就等着铃声一响。

  “小李!小李回来了!”

  “李师傅,你这去哪了,一天都没在?”

  “是啊,是不是保卫员抓你了?”

  众师傅叽叽喳喳关心问道,看样子还真不知情。

  见大家如此关心,李开朗心里一暖:“大家!大家放心,我没事。”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你这上哪去了?”

  “没去哪,我师父没跟大家说吗?”

  “说什么?队长有说啥嘛?”大家面面相觑疑惑不解。

  见大家都不知道,反正这事也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必要。

  李开朗直接道:“今儿个我调去材料科了,以后可能就不在运输队工作了。”

  “啊?为啥啊?”

首节 上一节 1106/1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