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86节

  于是,随手翻了起来,这一翻可就停不下来,看到靳开来牺牲,看到梁三喜牺牲,看到赵蒙生为此而疯狂,再也控制不住泪腺。

  “嘶,嘶。”

  一阵阵幽咽声,传到了关虹等人的耳朵。

  “孙大姐?”

  “孙大姐,您这是怎么了?”

  看到“德高望重”的孙栗都哭成这样,众人立刻对《高山下的花环》充满了兴趣。

  在中午吃饭和午休的这段时间里,小说在人群里竞相传阅,看过以后,男默女泪。

  没看过的,心里更加痒痒。

  甚至为此不惜“违背工作原则”,偷偷地多印了几份校样,一人一份,带回家去。

  结果第二天,一个個红着眼睛,鼻子也有些微红,精神萎靡不振,没有心思工作。

  但当谈论起《高山下的花环》的时候,又一下子来了精神,更加没有人有心思工作。

  三言两语,全是情绪,有兴奋,有感动,但更多的是愤怒。

  整个排字车间,闹哄哄一片。

  “大家伙静一静,静一静。”

  孙栗费心费力地安抚众人。

  然而,没有一点儿效果。

  关虹看着越来越骚动的人群,就听到不知道哪个女同志振臂一呼,高喊了一句:

  “如果不写上给靳开来立了一等功,就坚决不给《高山下的花环》排版!”

  “没错,我们就不给印刷!”

  很快地,入戏过深的工友们一齐响应。

  这么大的动静,惊动了车间主任,刚接到消息,还以为要闹罢工,吓得火速赶到现场。

  等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又气又笑。

  “胡闹!”

  “简直是胡闹!”

  “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副主任看了眼主任,又看了看工友。

  “我们要见李村葆!”

  “如果不写上给靳开来立了一等功,我们就坚决不给《高山下的花环》排版!”

  “………”

  面对乌压压一片的人,车间主任几番苦劝无果,终于无计可施,让人去打电话。

  “解铃还须系铃人呐。”

  “快去请《十月》的编辑们!”

  “特别是去请方言,他是责任编辑!”

  “请方老师务必把李村葆也带来!”

  “快去啊!!”

  (ps:现实里就是这个情况)

  …………

  “董大爷,谢谢您嘞。”

  方言挂断电话,从门房里走了出来。

  刚刚郭保昌打来电话,月底要来燕京参加北电的毕业典礼,然后把分配到桂西厂的毕业生,接回桂西,顺便代表韦必达,来谈一谈《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改编。

  目前,自己手头上有两个东西,一个是《利剑行动》,一个是《舌尖上的中国》。

  好在文案方面,有新闻纪录电影厂的编辑组,以及汪曾其分担,工作量并没有那么大。

  再写个电影剧本,还是绰绰有余。

  一步,两步,刚走了没几步,就听背后传来董大爷的声音,“方老师,又有您的电话。”

  “新华印刷厂打来的,说出大事了!”

  “什么事?”

  方言一接,一脸懵圈。

  万万没想到,竟然还会出现这种事?

  说给田增翔、章守仁、张仲锷他们听,众人一开始也不信,但看到方言眼神坚定,语气认真,才终于相信,这不是笑话,而是真事。

  考虑到印刷厂这事不解决,直接会影响最新一期的《十月》能否顺利发行的问题,整个编辑部,立刻行动起来,兵分两路。

  一路由章守仁带队,把还在燕京游玩的李村葆找到,火速带去印刷厂,而在此之前,另一路由张仲锷、方言带队,立刻赶往印刷厂。

  在李村葆这个作者没到之前,方言这个责任编辑,必须挑起大梁,安抚工人。

  结果,才刚到印刷厂,立刻就被工人们给围住,张仲锷和田增翔被挤到人群的边缘。

  其中一位女工流着泪道:“方老师,你们为什么不给靳开来立功!”

  “方老师,如果不写上给靳开来立了一等功,我们就坚决不给《高山下的花环》排版!”

  “不给靳副连长立功,天理难容。”

  “对,我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

  人群里,爆发出一声声激动的喊声。

  “同志们!”

  方言扯着嗓子,高喊了一声。

  刹那间,一道道目光聚焦于他。

  “我知道,大家希望梁三喜凯旋而归,正逢妻子抱着孩子来看他,一家人其乐融融。”

  “靳开来没有踩到地雷,活下来还拿到一等功,兴致勃勃地带回家给儿子别在衣襟上。”

  “因为这样的结局,才配得上这些英雄。”

  “因为他们清澈的爱,只为华夏。”

  “但是!”

  “正是因为如此,才坚决不能改!”

  听着震耳欲聋的叫声,张仲锷一愣,透过人堆的缝隙,望着耐心解释的方言看。

  几句话里,总能蹦出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来。

  “张老师!”

  田增翔用手肘碰了下他,“村葆同志他们来了,我们赶紧过去。”

  张仲锷回过神来,马上跟章守仁、李存葆等人汇合,如实地说明情况。

  “全靠岩子了。”

  田增翔感慨道:“也只有他这样的口才,才能稳住他们。”

  “我们也别站着,赶紧支援吧。”

  章守仁一声令下,《十月》的编辑们纷纷齐上阵。

  当然,改是不可能改,改了的话,那还能是《高山下的花环》的吗?

  苦口婆心地一顿劝,终于勉强地平息了这一场小风波。

  “岩子,真的辛苦你了。”

  李村葆道:“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情。”

  “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方言道:“他们是因为你的小说才会这么疯狂,伱想想等这一期的《十月》正式出版,全国会有多少人会像他们一样,为之疯狂?”

  李村葆心情激动,脑子里已经浮想联翩。

  “你信不信,等《高山下的花环》一发表,记者会像他们一样包围你?”

  方言半开玩笑道。

  李村葆半信半疑,以为方言的话说得未免太夸张了。

  但当这一期的《十月》正式出版,《高山下的花环》正式发表,才意识到自己保守了!

  在《文学报》、《文艺报》等主流文艺报纸的推波助澜下,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前脚,冯木的《最瑰丽的和最宝贵的——读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才刚刚登报,后脚,总政文化bu就下发了《关于组织部队阅读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的通知》。

  一时间,《高山下的花环》得到了读者们空前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

  掀起来的阅读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助推着军事文学的新浪潮奔向新的高潮。

  连带着方言提出的新时期军事文学理念,又被不少文艺理论期刊拎出来研究。

  毕竟挖掘出这篇杰作的编辑,可是方老师!

第185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

  李村葆走红,完全在方言的预料之中。

  但出乎方言意料之外的是,自己这个责任编辑也能跟着走红。

  《文学报》、《燕京日报》、《华夏青年报》等报刊,甚至文艺单位,都想找他来聊一聊新时期军事文学的理念和方向,王朦更是喊他来《燕京文学》编辑部,好好唠唠军事文学。

  许多机关、学校因为邀请不到李村葆,退而求其次,邀请方言参加他们的读者座谈会。

  就连方燕的学校、方红的挂面厂,也托她们来说情。

  方言是能推就推,不能推的才去参加。

  这几天,根本没法去《十月》编辑部,就怕有记者埋伏在附近,打他个措手不及。

  “岩子刚刚来电话,说被章书ji点名参加由作协举办的文学讲座。”

  回到办公室,张仲锷面对众人说:“分享《高山下的花环》的组稿经验。”

  章守仁不禁失笑道:“嚯,又一个,岩子这阵子可够辛苦的。”

  田增翔感慨说所有人都预料到《高山下的花环》会火,但没想到能火成这个样子。

首节 上一节 186/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