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笑地点点头。
“就后天吧,后天咱们到房管所。”
王大爷说趁着这个时间,让他和他老伴把要搬的东西收拾一遍,好给方言腾出屋子。
韩跃民看着方言和王大爷约好时间,然后告辞离开,脑袋里一片空白。
“岩子,这就买下来了?”
“是啊,韩哥,兵贵神速嘛。”
方言知道他为何震惊,毕竟81年的一万多块实在太吓人了。
韩跃民明白话里的意思,忍不住想着,等文化衫的生意做好了,攒下足够的钱,有朝一日也要给老娘和方红置办一套这样的四合院。
最好也在后鼓楼苑胡同,彼此做个邻居。
“韩哥,咱们跟未来的邻居打打招呼吧。”
方言跟掮客说好过了户再付中介费,把他打发走以后,推着车,不慌不忙地走着。
“打招呼?”
韩跃民不禁一愣。
“对对信息,看看他们讲的是不是真的。”
方言面带微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韩跃民恍然大悟,立刻走街串门。
确认情况属实后,方言为了庆祝买房,特意请韩跃民到烤肉宛吃饭,午饭这顿吃烤肉。
四九城里的炙子烤肉,老招牌只有烤肉季与它并驾齐驱,号称“北季南宛”。
“岩子,还是我请你吧。”
韩跃民站在门口,“伱这钱留着后天给那个拉房纤儿,毕竟买宅子是一笔大开销。”
方言勾着他的肩膀,“我知道韩哥是怕我买了房,兜儿比脸干净,不过你不用担心。”
接着拍了下口袋,“这钱你自个留着,南下杭城的时候,多多地进一些布料丝线。”
“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韩跃民话锋一转,“不过要庆祝的话,东城有的是地方,干嘛大老远跑这里来呢?”
“我这不光是庆祝,也是找创作的灵感。”
“创作灵感?”
“没错,接下来我要写跟吃有关的散文,不好好地吃上一顿,又怎么写得出来呢?”
方言和韩跃民勾肩搭背,走入大堂。
毕竟,实践要与理论相结合。
关于华夏美食的纪录片非常多,《舌尖上的华夏》就不用说,经典中的经典。
既有纪录全国各地特色烧烤的《人生一串》,也有纪录一座城市一城美食的《一城一味》,还有《源味中国》、《风味人间》,等等。
而自己上辈子看过的第一部华夏美食纪录片,是由文化bu牵头组织,和日本合作拍摄的《中国之食文化》,囊括了燕京、江南、粤东、川渝四个地区,在日本一经播出,引发不小的轰动。
据说“不发光的料理就不是好料理”的《中华小当家》,也是从这部纪录片得到灵感。
沈丛文布下的作业,方言打算把《舌尖上的中国》和《中国之食文化》相结合,以第一人称,写一个华夏吃文化的“孤独的美食家”。
题目,还是叫《舌尖上的中国》。
大国美食,必须大气!
“滋滋滋。”
羊肉躺在烤炉,呲拉一声,油花四溅。
这会儿烧的是松枝,肉香里混合一股淡淡的清香,等到肉熟,就着糖蒜、黄瓜条,特别是寒秋冷冬,吃得大汗淋漓,浑身通泰。
那叫一个地道!
方言一手拿长竿竹筷,把切成薄片的牛肉,蘸饱调料,放在火炙子上翻烤。
就在此时,隔壁桌的大哥喊着:
“服务员,我这调料怎么没放卤虾油啊?”
“放啦,是你的口味太重。”
服务员没好气地白了眼,把手上的糖蒜端到方言这桌,隔壁桌的男人见状,眼前一亮。
“哥们,就冲您要糖蒜,您是个懂吃的。”
“您不也一样嘛。”
方言指了指他桌上的糖蒜,“来烤肉宛吃烤肉,不就是为了吃这一口糖蒜。”
“可不是,没有卤虾油是小,没有糖蒜那才是大事。”隔壁桌的男人就着烤肉,吃着糖蒜。
“咱们都是为这点醋,才包的这顿饺子。”
方言轻轻拍了下桌。
“冲您这个话,咱俩必须走一个。”
隔壁桌的男人立刻举杯,脸色认真。
“干杯。”
方言拿起北冰洋,跟他一碰。
映入眼帘的面孔似曾相识,但一时想不起来。
第137章 您可千万别后悔
“岩子,你这看的是菜谱吧?”
田增翔从方言的身边经过,注意力立马被他手中的《大众食谱》所吸引。
方言点了下头,“你这是什么表情?”
“你堂堂一个专业作家,不看文学,怎么看上菜谱了?”田增翔扫了眼他桌上的各种散文理论和美学的书。
“我就随便看看。”
方言笑了笑,这是向汪曾其借他的散文作品时,特意给自己的创作建议。
“我还以为你要学做菜呢。”
田增翔挑了挑眉。
闲聊了几句,方言看了眼手表。
“我出去采采风,下午就不过来了。”
然后离开编辑部,直奔约定好的地点。
就离房管所的不远处,在掮客和韩跃民的见证下,方言拿出了一包钱。
王大爷打开报纸,抓了一把里面的大团结,举在眼前细细地看,又细细地数了下。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忧伤,脸色变换着。
“大爷?”
方言出声提醒,“怎么样,数目对吗?”
王大爷回过神来,眼神复杂,“对,对,数目没错,没错……”
“那咱们就赶紧过契交钥匙吧。”
掮客催促了起来,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到丰厚的中介费,却见王大爷脸色纠结,显然对老宅子留有感情,依依不舍。
“大爷,都到这里了。”
韩跃民问道:“您该不会不想卖了吧?”
“谁说我不卖了,我当然要卖!”
王大爷看着一包的大团结从眼前飘走。
“您还是再好好想想。”
方言拿着钱,故意在老人面前晃了晃:“别到时候后悔了,翻起后账来……”
“我怎么可能后悔呢!”
王大爷没好气说就算自己真的想反悔,那个时候恐怕已经在国外,想反悔也鞭长莫及。
“您出了国,不打算回来了?”
“也许清明重阳的时候回来一趟。”
“既然这样,那咱们赶紧上房管所吧。”
方言不以为然。
这时候人们出国的热情是空前的,哪怕是有半点海外关系的,都在想方设法地出去。
“成,就这么着了吧!”
“我们去过契,然后把钥匙交给你!”
王大爷把心一横,走向东城的房管所。
买卖一整套四合院的交易非常少见,而且买主还是个人,按照流程,本来需要严格的审查核实一番,但当方言给干事亮出了“专业作家”的身份证明,审批手续立刻加快了许多。
“谢谢,辛苦了。”
方言接过来仔细看过,确认无误,然后把自己的签名递了过去。
干事笑了笑,“您客气了,方老师。”
借着握手的机会,韩跃民偷偷朝干事塞了包红塔山,透露这是方言和他的一点心意。
双方会心一笑,接着指引方言到财务,按面积交了房产权税费,拿到了正式房契。
“怪不得你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合着你是大作家啊!”王大爷不禁感慨道。
“大作家这个称号可不敢当。”
方言摆了摆手。
“早知道是这样,这价儿……”
“交易现在已经达成,您老可不能反悔。”
“不反悔,不反悔,我都是要到国外的人,我上哪儿反悔去啊!”
“您说得对,那么,我祝您在国外生活愉快,事事如意。”方言抱拳笑道。
目送着王大爷交完钥匙离开,韩跃民把头一转,就见方言边给掮客中介费,边交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