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开局一块地 第145节

  用典不当!

  狗屁不通!

  ……

  这些文章普遍文笔稚嫩,用的字句也都是常用的百来个字,有的地方还有大片的修改痕迹,看得黄歇眉毛大皱。

  不过,这也不错了。

  半年之前,这帮学生还都是文盲呢。

  短短半年,已经能写一篇几十个字、几百字的实用类文字,已经算是进步神速了!

  按这么发展,一年时间,培养一批多少识些字的基层小吏,问题不大。

  只能说,这帮穷孩子比郢都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族公子们,学习热情高得多,也努力得多。

  其中也不乏有让黄歇眼前一亮的文章——黄歇暗暗思忖,有些学生一年之后或许可以留在书院,跟着黄歇继续深造……

  这时,门外传来了叩门声,一个略有些怯懦又有些恭谨的声音传来:“学生曲洋,求见夫子。”

  黄歇站起身,前去开门。

  曲洋这个人,黄歇印象很深刻。

  在整个书院里,算是为数不多的既努力又聪颖的人。

  曲洋走进屋里,脸蛋儿冻得有些发青,冲着黄歇深深一躬:“学生拜见夫子……”

  黄歇眼尖,看见了曲洋手里提着的两条熏肉,不由得哑然失笑。

  黄家虽然不是屈、景、昭这样在楚国顶尖的势力,但也是跺一跺脚震三震的大族。黄歇自幼便是黄氏少公子,万人追捧,哪能差得了这两条灰了吧唧的干肉?

  曲洋有些局促:“夫子……我爹方才来过,说……说这是尊师重道,请夫子收下!”

  黄歇本想拒绝,看着曲洋期盼又有些畏缩的脸,却突然心中一颤。

  即便是富庶的曲阳县,对于那些普通的农户人来说,这两条干肉,也价值不菲。

  看着曲洋的表情,黄歇感动了。

  “好!当年孔夫子收徒,确实有这个先例……本公子,阿不,本夫子便收下了!”

  “只是此事不可外传,否则几百个学生,人人送来两条干肉,黄某可怎么吃得了?”黄歇一边说着,一边收下曲洋手中的肉,郑重其事地悬于梁上。

  曲洋的脸高兴得泛起了红晕。

  黄歇感触颇深:“你且回去,本夫子还要批改文章,便不多留你了。”

  看着曲洋兴高采烈的背影,黄歇长叹一口气,人生中第一次,心中涌起了浓浓的温暖——今岁这个年,就留在书院过吧,不回郢都了。

  当初熊午良说,让自己在曲阳干满三年。

  三年就三年!

  这三年,劳资就蹲在曲阳,哪儿也不去!免得那个狗日的熊午良三年后鸡蛋里挑骨头!

  ……

  春天如约而至,空气中还有一丝寒冷,但柳枝已经悄无声息地蒙上了一层隐约的绿色。

  封地里又是一片欣欣向荣。

  农夫们已经扛着农具来到田里,开始了新的一年的播种。路边的商旅也比冬天时明显增多。

  钟华带着八百亲兵,护卫熊午良直奔【平阿】。

  熊午良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如今只要出门,必带着亲兵营一起出动,前呼后拥好大的排场。

  钟华麾下这八百亲兵,乃是从‘曲阳新军’中校武择优而来,再配上精良的装具,论起战力,恐怕郢都的禁军也不是对手。

  熊午良来到淮水边上,放眼望去,大河奔腾。

  岸边,‘平阿商港’已经初具雏形。

  为了建设这座商港,熊午良投以重金——商港的基座乃是水泥混以铜柱,坚实无比。

  按照石二的估计,这座商港最少也能用五十年,如果保养的好,用上百来年也不足为奇。

  熊午良怒砸一万金,只是这座平阿商港的一期建设。在熊午良的计划中,这座商港后续还会有三到五期的工程……等到彻底完工的时候,平阿商港将会是全天下最为恢弘壮阔、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如今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商港也初步得以投入使用。

  挂着各色旗帜的船只在河面上川流不息,让路过的农人无不啧啧称奇。

  绝大多数商船都是沿着楚国千里淮水两岸贸易的船只,但也有燕、齐等国的商船为了巨额利益铤而走险,冒险从近海绕到淮水入海口,再沿着淮水逆流而来。

  石二早早就在这里等候熊午良了,见了熊午良的大队人马前呼后拥地到来,石二大步上前,深深一拜:“下臣拜见主君!”

  石二在前引路,熊午良和钟华等人在后面跟着,径直进入一家规模颇大的造船厂——这船厂也归属石二管辖。

  “主君请看,这便是按您要求,造出的新式船只……”石二恭敬地将众人带到船前。

  这艘船比不上后世动辄千吨万吨的巨舰,但在这个时代来说,体积也颇为不小。

  熊午良对造船并不了解,但是也对后世的船只的外观略微有一些印象——他提出了部分建议,比方说尝试着造出尖底船代替平底、控制船舱高度以降低重心云云。

  石二也不懂造船,但是他以高薪召集了大量善于造船的工匠,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几经实验,造出了第一代样船。

  又经历几轮改进,终于创造出了眼前这样可以量产的船只。

  石二眉飞色舞:“主君,经过实验,这种新式船只完全可以在海面上短途航行,确实比现有的平底船要稳当多了!”

  “主君连造船都会,真是大才也!”

  “日后尖底船必将彻底取代平底船,此皆乃主君之功也!必为万世船工景仰!”

  “请主君为此船赐名!”石二满脸期盼地看着熊午良。

  ……

第175章 下蛋者何人?

  熊午良不假思索:“就叫平阿船!”

  两边看热闹的工匠、水手大多都是平阿本地人,听闻熊午良赐名,不由得大为振奋,齐声声欢呼万岁。

  作为史上第一条尖底船,平阿船的名字必将流传史册。

  熊午良一行人登上其中一条船,左摸摸右看看,虽然并不太懂,但是却感觉很满意。水手们娴熟地操练,船舱里推出来的大型床弩明明白白地表明,这是一条战船。

  石二似乎看出熊午良并不懂行,便简单地概括道:“主君,平阿船的速度、防护、平稳性都大大高于齐、楚现役水师的战船。”

  “只是出于平稳考虑,船只上的箭楼比较低矮,能容纳的床弩数量也要少一些。”

  “所以论起攻击力,可能要略差于齐楚两国水师的主力舰楼船。”

  熊午良已经十分满意了。

  只要平阿船能够很靠谱地在海上航行,那么便达成了熊午良设计此船的目的。

  ……

  三月份,郢都派出信使。宣左尹右司马曲阳侯回王都,于王前奏对。

  熊午良领着钟华及八百亲兵,直奔郢都,一路上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自是吸足了目光。

  “这是谁?”农人纷纷驻足让路。

  “新晋曲阳侯,熊良。”

  ……

  到了郢都城外,八百亲兵原地扎营,钟华领着几十名亲兵,护着熊午良进入郢都,仍然是直奔驿馆,先办理入住。

  驿馆的小吏看见熊午良,格外亲切,也不需熊午良如何招呼,便将一切都办得妥妥当当,为后者选了最好的别院。

  “昭孔那小子怎么样了?”熊午良随口问道。

  “托君侯的福——昭孔疯了,据说现在只会傻笑,连门都出不了了。”驿馆小吏美滋滋地说道。

  熊午良哦了一声。

  看来上次,自己是为郢都人民除了一个祸害。

  就这种恶念满满的熊孩子,就是纯粹的恶。在熊午良看来死不足惜,吓疯了都算便宜他了。

  不过,昭孔毕竟是昭雎的嫡长孙。

  这仇越结越大咯。

  熊午良也不怕昭雎——手上有兵有粮,就是最大的底气!真把老子逼急眼了,就给昭雎安排一套‘清君侧’套餐。放眼偌大楚国,仓促间谁能挡得住一万曲阳新军?

  “这次郢都发生什么事儿了?”熊午良又问那驿馆小吏。

  去封地传信的使者语焉不详,神神秘秘的,结果熊午良到现在也不知道这次让自己来郢都‘奏对’到底是什么意思。

  那驿馆小吏眉开眼笑,恭恭敬敬道:“君侯您可算是问对人了——据说是燕国那边来了使者,具体为何而来,小人也不太清楚。”

  熊午良又哦了一声。

  燕国的使者?

  干什么来的?

  熊午良细细思索——燕国现在是燕昭王在位,任用剧辛、乐毅等能臣,正在呕心沥血治理国家,等待向齐国复仇。

  从地理位置上看,燕国离楚国可远得老鼻子了!

  一个在最北边,一个在最南边。

  画一条最短的直线距离,中间也要整整隔着宋国、齐国。

  因为地理上离得远,因此军事政治上便没什么摩擦,就连商贾往来都不多……楚燕两国,一直没什么邦交往来。

  而且说实在的——人家燕国一直隐隐约约看不起楚国。

  燕国王族先祖乃是著名的召公姬奭,公元前1044年武王灭商之后,封功臣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流传至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

  燕国王族,乃是不折不扣的天子血亲、姬姓后裔。

  反观楚国——咳咳,那就不用说了,在人家高贵血统的燕国王族眼里就是一帮蛮子。

  这样一个与楚国隐约间互相看不对眼儿的燕国,怎么突然派出使者来郢都了?

  熊午良径直奔向王宫,通禀一番后,便被引入政事殿。

  此时此刻,政事殿里十分热闹。

  来自燕国的使臣站在大殿中央,楚怀王手足无措拿不定主意,殿中群臣则议论纷纷,好一番混乱。

  熊午良安安静静地走入殿中,居然没有引起注意……他走到屈屏身后,拍了拍后者的肩膀:“说啥呢?”

  屈屏吓了一跳!

  等缓过神来,才认清是熊午良,不由得眼神缓和下来:“燕国派出使臣,要与大楚联兵攻齐。”

  屈屏知道,兄长屈原眼下就在熊午良那里任职,而且熊午良又曾在攻越大战中给屈屏留下极好的印象……因此自然看后者很顺眼。

  熊午良懵了!

  联兵攻齐?

首节 上一节 145/4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