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午良如是安排好了二将,见两人现在都没有意见了,不由得微微一笑,暗暗为自己的机智喝彩——熊午良,不愧是你呀!
……
可能是今年死得人特别多,今岁的冬天格外寒冷。
秦楚同盟与齐魏韩三国的大战,双方总死伤高达二十多万,一番大战下来,各方暗流涌动。
但是此刻的封地,却一派安宁祥和景象。
虽然今岁是个寒冬,但是熊午良治下的民众,却拥有足够厚实的衣服,和水泥砌成的坚固房子。
住在曲阳城郊外农庄里的曲老汉,身上裹着厚实的衣服,和几个农庄里的朋友一起,前往曲阳城置办年货。
踩在坚实的水泥路面上,曲老汉露出了舒心的笑。
在往年的冬天,乡野间的道路坑坑洼洼,在寒冬腊月里顶着风长途跋涉,深一脚浅一脚,简直就是折磨。
但今年,道路却十分好走!
一行人刚刚进了城,曲老汉便与众人作别,在其余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径直来到了‘曲阳书院’门外。通禀一番后,曲老汉被门房引入了一间暖和的偏房之中。
过了一小会儿,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满脸惊喜地冲进来,看见曲老汉,不由得眼眶一红,扑到在地:“爹!”
曲老汉有些笨拙地站起身,将少年人搀扶起来,端详了片刻之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小子脸蛋儿红润,甚至比在家里时还胖了一圈儿……看来在书院里过的确实是吃饱穿暖的神仙日子。
曲洋挺直了胸膛,很有些骄傲地向曲老汉汇报道:“过去的一个月,我学了四十多个字,在所有人里排在前面!”
“黄夫子对我很赞赏呢——说我很聪慧。还说等我完成了一年的学业之后,可以选择留在书院里继续跟着他学知识。”
“哦,对了——黄夫子年纪也不大,才比我大两岁……说来你可能不信——很多学生都比黄夫子年纪大呢!但我们都很尊重他,他真的知识很渊博!”
“……”
曲老汉听着儿子的这些话,其实并不完全听得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曲洋这小子,在书院里过得很好。
而且那个什么‘黄夫子’,还很看好曲洋这小子。
曲老汉十分欣慰。
“爹从家里带来了两条干肉,你找个时间,给你的黄夫子送去……”曲老汉颤颤巍巍地从袖子里掏出两条熏得发黑的肉,交到曲洋手里,一边板着脸叮嘱道:“你可不能偷偷吃了!”
曲洋赶忙拒绝:“爹,你拿回去自己吃吧。”
“黄夫子说了,在我们曲阳书院不兴这个。”
曲老汉的脸板起来了,作势欲打:“混小子,休要胡言——这是尊师重道的规矩,你懂不懂?”
“再敢胡说,小心我揍你!”
曲洋赶忙闭嘴,老老实实地接过了这两条干肉。
又一番寒暄之后,曲老汉离开了书院,径直奔向市场——虽然是寒冬,但是市场里却很热闹。
相较于这个时代大多数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的农户来说,熊午良封地里的农人要更加宽裕一些。
首先在熊午良的农业技术改革下,封地的亩产很高,而且熊午良一直保持了‘什一’的农业税率,让家家户户手中都有大量的余粮。
而且在忙完农活之后,封地里的农户一般都会自发去‘工业园区’打短工,挣些额外的收入弥补家用。
像是头脑灵光的,还能在路边支起摊子,给远道而来的商贾提供些茶水或吃食,挣些小钱。
侯府对于这些小生计,也持以鼓励的态度——只要按要求交税,便会予以保护。有些外地的客商要是不懂规矩找麻烦、或者调戏经营小摊儿的民妇……统统都抓去挖沙子!
曲老汉进入市场——
第173章 秦国内乱
封地里的货品价格并不昂贵——四面八方赶来的商贾运来了大量的货物,导致货品价格普遍被降低。
曲老汉先去写着‘曲阳商坊’牌匾的门口,轻车熟路地卖了几口袋从家里带来的粮食——这曲阳商坊乃是侯府直辖的商会,对封地里农户手中的粮食一向以市价不限量收购。
这些粮食将被侯府屯集起来,或是卖到外地饥荒的地方牟取利润、或是贮藏在粮仓里以备不时之需。
曲老汉又顺手扯了二尺麻布——马上要过年了,如今日子过得舒坦,总得扯块儿布回家让婆娘做两件新衣服,也好让周边邻居见识见识咱家日子过得不赖。
曲老汉从兜里数出了十几枚铁钱,摆在柜台上,便将二尺麻布卷起来扛在肩上。
曲老汉也曾在工业园区里的纺织厂打过短工,见识过上百台水力大纺车一齐运作的壮观景象,知道这布匹生产得容易。
也正因如此,这些布匹的卖价才如此低廉。
曲老汉犹豫了片刻,又逛到了肉市,看着一块块肉排在案板上,不由得下意识地咽了口口水——细细一想,好像很久没吃过肉了。
封地里就这一点不好——林子都被开垦成了农田,以往偶尔能猎到的野鸡野兔都找不着了,平日里最多只能吃到田鼠。
再想大口吃肉,只能来市场上买。
踟蹰了良久之后,曲老汉一横心,指使着卖肉的切了两条黑猪肉,付了钱,也一并扛在肩上。
几个时辰后,与曲老汉同来的农夫们又聚了起来,细细一看,手上或多或少都提了些东西。
“见到小洋子了?”
曲老汉嘿嘿一笑:“见到了,他狗日的白了胖了,比他老子在家吃得还好哩!”
众农夫纷纷羡慕,有一人猛地一拍大腿,怒气冲冲:“我家那该死的小子,不到一个月就被夫子撵了回来,说是识得字不够……气煞我也!”
“能有认得字的机会,这是小主君给我们农户人天大的福分呐!”
“明年书院若再招生,我还得让他再报!若是再被夫子撵回家,我就打烂他的屁股!”
曲老汉憨厚一笑:“我家小洋子说了——书院每年都招人的。”
众人欢欣一片,有的今年没来得及给孩童报名的,也大为振奋。
在欢声笑语中,一行人离开曲阳城,回到农庄……
对于三县封地里的人来说,今年的寒冬,注定是个舒坦的冬天。
……
熊午良现在也很舒坦——
刚刚从曲阳新军的营地回来,见识到了新军将士的训练,熊午良对芍虎的治兵之道十分满意。
当初芍虎在越国任偏将军时,便在士卒中有极好的口碑——如今亲自统领一军,芍虎仍秉持与军士共进退的原则。
即便眼下寒冬腊月,芍虎也一样身负全套甲胄,与三军将士一同在校场操练。
有主将如此,曲阳新军自然士气如虹。
“小仪!去给我烧一炉火!”熊午良搓着手,脸冻得发白。
一万军卒全副武装地操练,自然不觉得冷——熊午良这个站在高台上检阅的,可是被冻得有点凄惨。
姒仪赶忙循声过来,见了熊午良的凄惨模样,不由得捂嘴轻笑。
熊午良恶狠狠地瞪了姒仪一眼。
姒仪取来厚厚的褥子,将熊午良裹得严严实实,又支使小白去庖厨拎来了一大壶水。
两个亲兵抱进来一座沉重的铜炉,很快便点起了炭火。
室内点炭,当然要开窗户——姒仪将窗户掀开一个小缝儿,然后将烧水的壶架在铜炉上。
不消多时,屋内便温暖如春,熊午良裹在褥子里甚至有点儿燥热了。
小白殷勤地取来了茶,姒仪玉腕翻飞一通操作,很快屋内便弥漫起淡淡的茶香。
熊午良舒适地叹了口气:“小白,你去书房,找屈伯伯把我要的东西拿来。”
小白答应一声,噔噔蹬跑出门去。
熊午良嘿嘿一笑,见碍事的未成年人出去了,便借机在小仪身上揩油……
姒仪小脸儿通红,嗔怪地瞪了熊午良一眼,却也不反抗,发而将后者的双手拢在怀里,给熊午良把手捂热。
片刻之后,小白噔噔蹬又跑回来,手里抱着一卷写满了字的纸,递到熊午良手里,脆生生地道:“屈伯伯说,今天只有这一卷。”
熊午良靠在躺椅上,舒舒服服地喝了一口茶水,打开了那卷纸,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
这纸上,写的便是秦国那边最新的消息!
在熊午良的大力支持下,秦国的‘季君之乱’终于爆发!
在真实历史上,嬴壮裹挟部分大臣和贵族,冲击咸阳,结果魏冉带兵守卫咸阳,挫败了嬴壮的阴谋。
前前后后,历时不过两个月罢了。
而这次,熊午良给嬴壮提供了大力支持,嬴壮也早早开始筹备计划……一朝起事,竟迅速武装起了几万叛军!
叛军猛攻咸阳,魏冉与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一起死命搏杀,再加上各地秦军勤王,这才勉强守住。
咸阳一战,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战死;华阳君芈戎身负重伤……真实历史上未来的秦国‘四贵’,竟倒下了三个。
魏冉调动边境秦军回防,本以为终于可以平息此乱,没想到嬴壮羽翼颇丰,竟然指挥麾下叛军与秦军厮杀,同时且战且退……嬴壮所到之处,大肆掠夺钱财送往楚国,换取更多的军械、粮食,组织更多的军队……
一时间,一场计划中迅速结束的‘宫变’竟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内战’!
熊午良津津有味地看着今天从秦国送来的战报,悲天悯人地叹了口气:“秦国好惨呐!”
在熊午良不遗余力地兜售军火支持下,嬴壮竟然前前后后裹挟了近十万叛军,和魏冉、白起厮杀。
秦国内战,伤亡惨重。
话说这些天在府里也见不着嬴卓的面儿了……上一次熊午良见到嬴卓已经是三天前了,明显已经比最开始瘦了一圈儿,模样十分憔悴。
熊午良捧着秦国那边送来的战报,啧啧叹息:“这嬴壮虽然没什么城府,但是作为将军来说,还是有点儿水平的。”
“面对魏冉、白起联手,居然苦苦支撑了这么久。”
“不过应该也挺不了多长时间了……又被白起打没了一万多人,这还怎么打?”
熊午良摇头晃脑,连连叹气,显然对这个千载难逢的从秦国身上放血的机会很珍惜……眼下嬴壮即将失败,整个楚国好像就数曲阳侯熊午良最难受……
……
第174章 平阿港与尖底船
曲阳书院。
虽然经过几轮筛选,最终刷掉了部分学生,但书院的总学生人数仍然高达五百余人。
唯一的夫子黄歇,已经因为旷日持久的劳累,原本稚嫩的声音累成了公鸭嗓。
虽然已经入冬了,但是书院的教学工作却没有停下——黄歇时不时在结束了一天的课程之后,就要远眺群山,默默叹气。
奶奶滴。
熊午良,你是真无良啊!你狗日的太能坑人了!
现在才过去不到半年时间,我这个富贵少年公子已经被熊午良当驴使唤用得脱了相了。
这要是三年过去……
估计这活生生一条性命就得撂在曲阳县了!
黄歇长吁一口气,提起笔来,开始为学生们批改文章。
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