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511节

  最为主要的是,这是一本又可以开化民智,又没有啥政治影响和偏向的书籍,还是包国维这位火遍西方的人气文学家所作。

  此时的民国不同于英国,英国早就完成了工业化,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人口和中产阶级,所以经济学的普及对于他们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可民国如今还是农业社会,对于农业社会来说,这种书有一些超前了,除了让更多人了解到经济学的魅力之外,几乎起不到任何变革的作用。

  但仅仅是此,也已经是足够了。

  随着《小岛经济学》的逐渐爆火,相关书籍连同包国维在欧洲的轶事,连同他的一些演讲内容,成为大江南北大部分读书人茶余饭后必然的谈资。

  与其相关的书本和杂志早就脱销了。

  各大报纸也纷纷出专栏评价,想要蹭一蹭这波热度。

  大公报发表社论。

  “包秉文先生新作《小岛经济学》通过简单的寓言故事来阐述出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发展的观点,这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复杂的经济概念理论,可以说是开发民智,提升民众经济思维的重要作品.据悉英国政府也曾经向包秉文先生抛出橄榄枝”

  显然,比起这本书,国人更加关注的是,外国人对于包国维的认可。

  甚至有人不太理解,包国维为什么要拒绝英国人的邀请。

  难道待在英国,不比回国要好得多吗?

  不论在哪個时代,像是马寅初、顾毓琇这般纯粹的学者还是少数。

  姑苏。

  章府。

  一个晴朗的午后,章太炎一边倚靠在太师椅上,手边是一盘五颜六色的团子。

  有豆沙的,有肉馅的,也有些是浆麦草汁制成的青团子。

  姑苏人一直有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的习俗,到了腊月二十四小年左右,邻里乡亲便会一起做团子,将做好的团子放在竹匾之中。

  江南很多地方,都有“廿四夜吃团子”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老章一直都好这一口,在杭城的时候也是这样,来了姑苏,府上学生、仆人众多,制作的团子也就多了许多。

  所以到了二十四这天,他变着法的换口味吃,倒也不嫌撑得慌。

  往年,章太炎都会回一趟杭城,今年倒是不必了。

  章府已经彻底定居在了姑苏,加上章念月和包国维回来,再回杭城就显得没有必要。

  一边又拿起一个豆沙馅的,章太炎对身旁的朱季海说道。

  “继续念~吴承仕那个臭小子是怎么评价他师弟的?”

  “师兄.师兄说秉文师兄很厉害这本书对于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很有帮助,比如促进生产效率、投资.还有一些关于国家经济的刺激政策,开展公共开支.但是秉文师兄对于国外提出的经济建议,对于国内是否适用,可能还需要探讨.”朱季海声音有些沙哑了,念起来也有些结巴。

  正听得津津有味,朱季海却省略了很多,章太炎有些不满:“说详细一点,你算什么事儿。”

  朱季海则是抱怨说道:“师父,我这都念了一个下午了,连口水都没有喝,就像是秉文师兄说的那样,牛马也没有这么用的啊!”

  “你小子~”章太炎刚想要骂娘,可转念一想,确实是有些过分了。

  随后,他笑着将一盘团子推了过去,给朱季海倒了一杯茶,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来来来,季海啊~

  师父可是最疼你了,如今师父眼睛不大好,可这看书看报的活儿不能落下,其他师兄弟都忙,也只有你最为听话了。

  乖乖乖,快将后续的内容都念与师父来听。”

  朱季海白了一眼老头,心里随即又想到一个包国维常说的口头禅。

  糟老头子坏滴很!

  可师命难为,朱季海是一个好说话的人,同时也是章太炎最为乖巧的一个徒弟。

  仅仅是吃了一个团子,喝了一杯茶水,他便乖乖的继续开始念诵一些名家对于包国维的评价。

  这是章太炎如今最大的乐趣。

  只听朱季海继续说道。

  “经济学家郑大钧先生以《小岛经济学》中生产设备,即渔网为启发,阐述了生产设备及技术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书中提到了渔网后,岛民的捕鱼效率大大提升,产生了剩余产品之后,进一步为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与工业经济中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是一致的”

  章太炎从鼻子出气说道:“这个郑大钧,夸就好好夸,还与人扯一些听不懂的工业经济学,倒还不如秉文书中讲得清楚。”

  说是这样说,但能够得到郑大钧的极力追捧,章太炎还是异常高兴的。

  “蔡元培先生说,《小岛经济学》让他对于国家经济进一步担忧了,正如小岛经济学里面的例子一样,我们国家经济极其脆弱,在这经济危机之下,企业倒闭、社会动荡.

  他说秉文师兄能够写出这本书,让国人认识到经济的重要性,正是解决经济危机的第一步。”

  “哼!老登!”

  章太炎骂了一句。

  他实际上不怎么喜欢蔡元培这个人,看起来对方是教育界的泰斗,可在章太炎看来,此人太过于虚伪了。

  师父突然的爆粗口,着实让朱季海吓了一跳。

  不过仅仅是停顿一下,朱季海便继续了,因为他已经习惯师父这种“口无遮拦”。

  接下也都是一些名人,诸如王国维、巴金、王伯沆都纷纷发文赞赏。

  听完这些人的夸赞之后,章太炎比听到夸自己还开心。

  当然,涉及到作品的评价,不可能完全是正面的。

  在舆论趋势之下,总是有人喜欢佯装理中客,标新立异的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

  听到一些人,评价这本书太过于直白,专业性不足够,像是儿童读物等等之类的言论。

  章太炎也是暴跳如雷。

  “真是一派胡言!老夫退隐这么久,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宵小之徒!”

  朱季海一阵无语,心想着您说是隐退了,实际上还是不断在发文章骂人,跟没隐退也没有啥区别吧?

  可却见章太炎起身就要离开。

  “诶~师父你不听了吗?”

  “不听了。”

  章太炎摆摆手,很是气愤的样子。

  “师父你这是去哪里?”

  章太炎背起手来,一脸风风火火的样子,扭头没好气地说道。

  “我去书房,非得写一篇文章好好驳斥一下这帮子宵小之徒。”

  朱季海顿时一脸无语。

  得了,自家师父又要跟人骂上了。

  在朱季海看来,章太炎比起师兄包国维要不省心太多了。

  一路走到书房,今天是腊月二十四,府上的下人和学生都很忙。

  人来人往的,看到章太炎怒气冲冲的样子,都纷纷避开,不蹙他的眉头。

  到了小年,包国维和章念月也在家中憋了好多天,所以今天早早就出门不知到哪里去了。

  章太炎越想越气,径直到了自己的书房之中,拿起纸笔就打算奋笔疾书。

  可刚走到书案之前,他的余光就瞥到另外一个方向。

  角落里的房间,通常是包国维在那边创作。

  不过今日房门好像没有锁,且章太炎还能够远远地看到里头打字机的金属光泽。

  愣了一下,近来章太炎询问包国维创作什么,他都在推脱,一幅讳莫如深的样子。

  只是说什么在创作武侠小说。

  对于武侠小说,章太炎是嗤之以鼻的。

  可以他对于包国维的了解来说,这个徒弟应该不会只创作一本武侠小说。

  想到这里,章太炎当即变得鬼鬼祟祟起来,他四处看了看,发现很少人经过书房。

  特别是众人发现他心情不怎么美妙的时候,纷纷绕着走,基本上也不会来书房。

  所以,章太炎就干出了他平日里一直引以为耻的事情。

  那便是偷看徒弟的稿子!

  在他看来,自己身为包国维的师父,师父犹如再生父母,看一看徒弟最新的稿子也没有什么问题吧?

  安慰了一下自己,章太炎便一边背着手,一边四处查看,十分心虚地接近了书房。

  一走进书房,就看到乱糟糟的桌面。

  到处都是用打字机制造出来的稿件,有些几百字,有些几千字。

  对于这种画面,章太炎是十分熟悉的,一名文学创作者基本上废稿都是产出稿费的好几倍。

  章太炎一直瞧不上使用打字机创作,他觉得不使用毛笔,就失去了创作的灵魂。

  可他不得不承认的是,使用上打字机以后,创作的速度会呈现一个几何倍的增长。

  这一点,从包国维的创作效率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小子能够同时写两部作品,并且在一个月内完成二十几万的创作字数。

  要是放在普通文学家身上,那几乎是燃烧生命的创作方式。

  看了几张包国维的创作草稿。

  “这个逆徒!简直是在暴殄天物!如此优秀的作品,他竟然只写了一个开头就不写了!”

  看到这些作品之后,章太炎鼻子都快要气歪了。

  这里头,诸如什么《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百年孤独》的开头。

  都是顶好的作品,在章太炎看起来,这些跟包国维从前作品比起来,都不遑多让。

  可包国维却只是写了一些开头,又不写了。

  看得老章是心痒难耐。

  下定决心,老章觉得自家徒弟的才华就是一个宝库,将他关在家里,好好创作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一边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一边给自己生个大胖外孙,这才是最为正经的事情

  想到这里,老章便觉得十分美妙。

  可看着看着,章太炎便发现一打不太一样的稿件。

  稿件已经装订在了一起,显然写完成有一段时间了,规规整整地放在抽屉里面。

  上面还写着标题《人间失格》。

  一听就不是什么积极的小说。

  章太炎皱起眉头,这部小说包国维专门藏在抽屉之中,看起来是不想让旁人看到。

  况且,平常这小子完成了什么作品,都会第一时间给自己看看。

首节 上一节 511/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