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510节

  在马寅初看来,那些拿着国家补助出国留学,学成之后不肯归国的学者,根本不配称作是华夏人。

  甚至于可以说是“小偷”。

  不过回到这本书上来看,身为麻省理工学院高材生的顾毓秀,竟然也会看《小岛经济学》么?

  对他来说,是不是太过于简单了一点。

  顾毓秀看出对方的疑虑,笑着调侃说道。

  “寅初先生不也看这本书,您还是经济学专家呢!”

  马寅初摆摆手,“我不过是哥大毕业,不值一提,这经济学还是选修的。”

  这是实话,马寅初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一开始在耶鲁大学攻读文学学士,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了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

  至于他为什么回国之后,教授经济学。

  大概还是一句话,文学和哲学救不了华夏~

  不过,顾毓秀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脸上表情十分精彩。

  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场面一时间变得十分尴尬。

  这也能够理解,一名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说自己在这行不过是选修,旁人实在是很难做出反应。

  许久之后,顾毓秀终于还是发问说道。

  “先生觉得这本书如何?”

  “你看过?”

  “陆陆续续看过一些,没有看过完整的,这才想要借一借先生这本书。”

  “等我研究完再说,下个星期再来找我吧。”

  “.”

  面对马寅初先生无情的拒绝,顾毓秀只能用无言来缓解尴尬。

  过了一会儿,他又兴致勃勃地询问说道。

  “先生如何看待这本书,或者说,您觉得包秉文这人如何,在经济学上是否专业?”

  顾毓秀提到包国维,脸上也露出笑容,继续说道:“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十分传奇的少年,他在各个领域都有涉猎,却都能在尖端解决问题。

  说一句不科学的话,我真怀疑他是上天派来拯救华夏的。

  如果有机会,我定然要找他了解一下电机方面的知识,说不准还能有所收获。”

  这个时候,马寅初终于把自己的头从书本里面拿出来,他眯起眼睛说道。

  “这是三个问题,而时下的局面,并非一人之力可以解救的,一樵你不该有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顾毓秀嘴角一抽,马寅初先生还真是耿直的有些过分。

  不过他也习惯了对方说话的方式,况且对于马寅初来说,人情世故实在是太过于低级的东西。

  他诚恳地说道:“我在美国的时候,接触过如《国富论》等一些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也不算是经济学界的白丁。

  可看包秉文的经济学理论,总觉得有一些奇怪。

  但他依旧得到了英国人的认可,英国人并不是笨蛋,所以我很想知道,先生是如何看待的。”

  马寅初认真起来,他点了点头,似乎是对顾毓秀问题的认可。

  他想了想说道。

  “我一个个回答伱的问题。

  首先这是一本好书,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经济学领域最为好的一本通俗类书籍。

  能够写出小岛故事的,没有包秉文了解经济学。

  精通经济学的,没有包秉文这种故事技巧,写出这种又引人入胜,又具备直击专业本质的文字!”

  马寅初顿了顿继续说道。

  “其次,我没有见过包秉文其人,无法对于他这个人做出评价,单只看流传的事迹来说,这是我想要认识成为朋友的人物。”

  “最后,包秉文已经得到了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的认可,我想在经济学领域,这位先生比我要权威的多!”

  耐心地听完马寅初的回答之后,顾毓秀深深吸了一口气,他已经能够感觉到,对方对于这部作品的喜爱。

  或者说,能够让马寅初先生这样评价的,已经是极其让他欣赏的存在。

  顾毓秀将目光投向了马寅初手里的那本书,不由得发出感慨说道。

  “我已经能够想象到,这本书在国内能够发生多大的影响了。

  此乃启发民智之作!”

  看到马寅初的反应之后,顾毓秀才明白,实际上自己错了。

  自己一直在纠结《小岛经济学》的专业性、学术性。

  可是人家的“战场”,根本不在这里。

  《小岛经济学》真正的受众,乃是广大学历不高,能够看得懂字的读者群体。

  若是能够让这些群体,都读懂经济学,了解经济学。

  其影响力,则是会完全胜过发几篇学术论文。

  况且便连凯恩斯、马寅初这般的经济学家,都能够在这本书里面得到一些关于经济学的全新理解。

  足以见得这本书的价值了。

  他又看了一眼那本书,在预想中的未来,这本书会一直流传下去吧?

  成为华夏历史上,经济学领域不可磨灭的一部著作。

  就犹如《国富论》一般。

  这个时候,马寅初似乎看完了书,开始起身四处寻找什么东西。

  顾毓秀一脸疑惑地询问说道:“先生你找什么呢?”

  马寅初十分着急地说道:“快帮我找找打字机,不知道给我放到哪个角落去了。

  我要拟一份稿子给国府,让常凯申那个老小子好好找找包秉文。

  如此人才怎么能够不用?

  听说他还要去北大,北大有什么好的,不如咱们金陵大学,最好让他来金陵大学!

  老夫要与他好好讨论一番!”

  顾毓秀:“.”

  赣南。

  大山里一处院落之中。

  “嘿!中分头!快出来!看我把什么好东西带回来了!”

  魏俊明穿着一身灰色粗布中山装款式军装,戴着八角帽,小腿处的绑腿扎得十分结实。

  他十分兴奋,怀里是油纸包起来的一叠书。

  “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叫我中分头,我现在已经是平头了!我们都读过马克思.”

  徐坤刚想要骂娘,可看到对方抽出一本书,在自己面前晃荡一下。

  特别是看到书籍扉页的书名之后,当即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这是秉文的《小岛经济学》?”

  “正是!”魏俊明很是高兴,还一边骂骂咧咧地说道。“包国维那小子,写个书真是不好买啊!我拖了好多人,才拿到了这几本书。”

  “听说这里头讲得是经济学的东西,英国佬都十分推崇,秉文还真是让人佩服。”

  魏俊明嘿嘿一笑,“谁说不是,咱们苏区不正缺少经济学的人才么?刚好这几本书能够派上用场!”

  徐坤想起什么似的,认真地说道。

  “我听说,先生还在完善《兴国调查》那篇调查报告,这本书说不准他会喜欢!”

  “对了!”

  魏俊明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恍然大悟一般说道。

  “先生是一个书迷,也很喜欢包国维那小子的书,正好送过去给他看看。

  他成天让我俩多读书,这回也让他瞧瞧,我老魏的发小可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第469章 “老疯子”章太炎看《人间失格》

  比起对于其他书籍的忌惮,常凯申显然对于小岛经济学很是吹捧。

  主要还是因为,在这本书里面,包国维阐述了一些关于政府干预经济学的观点。

  这是包国维自己加入的,后世的《小岛经济学》实际上提倡的是自由经济,认为政府过度干预会破坏市场的自由运行,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大萧条背景之下,类似的经济学理论肯定是不适用了。

  所以包国维做出了自己的改编。

  也正是这种改编,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这本书,也让凯恩斯成为了包国维最为权威的拥护者。

  同时,常凯申也喜欢这种理论,用他的话来说。

  “经济要有政府的组织,一面养人之欲,一面制人之欲,无论是养欲还是制欲,都需要一个管理众人之事的政府来办理,这是国家经济哲学的基础

  我看包秉文这个经济主张就很好,经济危机就是要依靠国家主导来解决,咱们与西方人还是不同的.”

  类似的话语,被刊登在《金陵日报》等国府的官方宣传媒体之上。

  足以见得常凯申对于这本书的喜爱。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表面常凯申是说包国维的经济理论好,实际上他只是觉得,相关言论有利于他的统治罢了。

  国家主导经济,那不是他常凯申来主导经济么?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常凯申的经济理论能力有限,寻常弯弯绕绕的经济理论,他很难看懂。

  可包国维这本书,常凯申一看便懂了,甚至对于经济学原理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

  从前一些不懂的经济规则,如今也是成竹在胸。

  常凯申还觉得,看了这本书之后,自己也可以去好好管一管经济部门了。

  而不是成天听宋子文不清不楚的汇报。

  对于老常来说,将事情交给别人,肯定不如亲自操刀来得放心。

  就算宋子文是自己的“妻兄”,可常凯申还是觉着,这小子老是与自己离心离德。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老常心里苦,他怎么都遇不上一个,又忠诚又有能力的下属呢?

  有了官方的背书,不同于以往的其他书籍,这本《小岛经济学》很快就火到了全国。

首节 上一节 510/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