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347节

  钱玄同立即找了一个报摊,报童找了好一会儿,才递给他一份报纸说道。

  “喏!这便是包秉文先生的相片。”

  钱玄同看向报纸上,那个糊成一片,身穿西装的少年,哪里认得出具体相貌。

  唯有那一撮标志性的油头,令人印象深刻。

  可这样的形象,与火车上的那位周明诚,相差太多了吧?

  他叹了一口气。

  “许是我多心了?”

  乘坐着黄包车,包国维好不容易找到了侯德榜先生的住所。

  三年前,侯德榜先生便已经担任了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任总工程师,兼塘沽碱厂厂长。

  1930年的天津,想要找到侯德榜,去塘沽碱厂绝对没有错了。

  包国维抬头看了看面前的牌匾,压了压帽子,朝着门口的安保走去。

  曹晏海率先两步,递出一封信问道。

  “你们侯厂长在吗?引荐一下。”

  安保皱了皱眉头,上下打量一下曹晏海,有些不悦地说道。

  “你们是谁啊?找侯厂长干什么?”

  包国维拉了拉,一向鲁莽的曹晏海,上前一步说道。

  “鄙人包国维,麻烦告知侯厂长,乃是太炎先生介绍来的。”

第341章 侯德榜!民族工业开拓者!

  北方工业重镇。

  经济贸易中心。

  人口突破百万。

  与沪市遥相辉映。

  街道繁华,工厂林立,机器轰鸣。

  这便是1930年的津门,可以说当时津门的工业发展水平,与南方的沪市不相上下,甚至于还令北平望尘莫及。

  比起繁华的闹市区,津门的工业区自然是另一番景象。

  巨大的烟囱耸立在天际线之上,烟雾犹如巨龙盘旋一般。

  周围机器轰鸣声,钢铁撞击声,工人的号子声此起彼伏。

  “包先生,就在前面,劳烦你多走几步,侯先生在办公室里面等你们呢。”

  警卫员队长转过头来,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指着面前的一栋三层小楼。

  这栋小楼坐落在灰色低矮的工厂旁边,出入的有些穿着工服,有些穿着长衫,有些则是穿着西装。

  如此混杂的景象,也只有在民国可以看到了。

  “嚯!这股子味道真冲啊!”曹晏海跟在后面,闻到空气中化学废料的味道,忍不住捂住了口鼻。

  警卫员有些抱歉地说道:“咱们工厂便是这样的,工人们很早便上工了,现在是上午十点,厂子里头的机子也开动了,两位先生去办公室里头,里面会好些。”

  曹晏海是第一次见,自然是大惊小怪。

  包国维扭头又看了一眼,20世纪30年代的工厂设施,点了点头朝着办公室里头走去。

  走进办公大楼后,空气果然是清新不少,来往的工作人员,看到包国维二人走进来,也忍不住侧目看看。

  侯德榜的办公室在三楼的末尾,将二人带到门口,警卫员便笑着说道。

  “我便不进去了,侯厂长就在里面等着二位。”

  包国维神情有些恍惚,他脑袋里面忍不住回忆起了,教科书上面侯德榜的照片,还有他于近代华夏化学工业的巨大贡献。

  但他倒也不怯场,轻轻敲了一下铁门,等到里头有回应之后,便推开虚掩的房门。

  迎面便看到有些油光发亮的头顶,旁边的头发奋力的生长出来,可依旧还是十分稀松。

  看起来不管是民国还是现代,有一个定理是不会变的。

  科学家、医生的实力,往往和头发的茂密程度呈现反比的趋势。

  注意到异动,趴在桌子上书写的男人立即起身,脸上露出有些憨厚的微笑,迎面走过来,伸手热情地说道。

  “你便是秉文么?百闻不如一见,鄙人侯启荣,字致本。”

  看到对方眼睛旁边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包国维便可以知道,这位传奇科学家到底下了多少功夫。

  他也露出微笑说道:“侯先生您好,我是包国维,字秉文,太炎先生介绍我过来,与你商议一些事情。”

  侯德榜刚才就拿到了包国维的介绍信,确认了身份之后,他脸上的表情也变得越发热情起来。

  “快坐下快坐下!”

  他的办公室有些乱,好不容易才打扫出一片接待的地方,随后又取来一个大茶壶,用有些破旧的瓷杯,为二人倒上两杯茶水。

  刚刚坐下,侯德榜便感慨说道。

  “别人都说包秉文英雄少年,我原还是不信的,十七岁的年纪能够接连有那些惊世骇俗的成就,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夸赞年轻,这是每个看到包国维的人,都必须提到的一件事情。

  包国维已经有些无感了,他拱拱手说道。

  “先生过誉了,先生对于民族制碱的研究,为我华夏如今之工业发展取得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对于‘索尔维法’的研究,实在是令人感慨。”

  包国维也并不是客套,侯德榜于这個时代而言,的确算是得上最好的化学工业科学家。

  彼时的制碱技术和市场,还是在外国公司的垄断下。

  永利厂即便是花重金,也只是买到了“索尔维法”的简略材料。

  华夏能够在这个时间点,制造出优质的纯碱,侯德榜的功劳完全不可磨灭。

  也就是有侯德榜,彼时的华夏才能够在1927年这个时间点,打破了美国洋碱的垄断。

  侯德榜脸上带着笑容,包国维如今享誉全国,能够得到他的认可,还是很令人舒心的。

  可侯德榜并没有因此自满,他反倒是有些忧心地说道。

  “秉文这番话说得让我羞愧,我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于大环境而言终究是杯水车薪。”

  包国维点头说道:“如今我国家还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战争与政治的动荡,对于工业发展来说实在是太不利了,农业生产依旧占据了国家的大部分,今后还是任重道远。”

  这话算是触及了侯德榜的心坎,他摘下了自己的眼镜,显然接连的工作,令他有些疲倦了。

  特别是如今研究进入了瓶颈之中。

  侯德榜成功制取出了纯碱,但终究是没有达到索尔维制碱法的完全功效。

  他就像是得到了半部武功秘籍,能够成功练出来不走火入魔,已经是不易了。

  要想更进一步,简直是难上加上。

  历史上,侯德榜要在1943年才完全研制出联合制碱法,在课本上便叫做侯氏制碱法。

  这项技术不仅仅远超索尔维,甚至于可以说是制碱技术上的一次里程碑!

  研究上的困难,再加上国家的动荡,让侯德榜不由得气愤。

  面对包国维他不由得打开了话匣子。

  “岂止是任重道远,而是危机重重,在我看来我国家之工业发展,如今乃是处于黄金时期,正是追赶西方工业的最佳时间段,加上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外国人已经没有精力牵制我们的发展。

  可如今国家依旧纷争,各个军阀打来打去,为了抢地盘抢权势花费了重大的人力物力,若是能够将此精力团结起来,我国家之工业何愁不兴?

  更不要说,如今背景之下,建设一个工业工厂,甚至于还要看军阀的脸色,给予他们大部分的利益了.”

  对于国家工业发展的问题,侯德榜显然在心中憋了很久。

  他看了不少包国维的作品,如今正主到面前了,也忍不住说道说道。

  说完这些,侯德榜知道自己失态了,连连摇头,喝了一口茶水说道。

  “对不起了秉文,我有些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没有关系,先生也是为国为民。”包国维自然是理解的,他顿了顿忍不住说道。“不过也并不是没有希望的。”

  侯德榜皱了皱眉头,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想到了信件内容,不由得问道。

  “秉文此次来听说是为了自己建设工厂.”

  “这比较复杂,侯先生听我慢慢的介绍。”包国维回答说道,随后扭头看了一眼曹晏海。

  后者撇了撇嘴,知道又到了自己不能听的。

  但曹晏海也理解,倒不是包国维不信任他老曹,而是曹晏海是个守不住秘密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在哪个女人床上,全部抖落出去了。

  倒是不听的好。

  于是他识趣地离开了,离开之前还观察了一番周围,确定没人之后,便如同门神一般,牢牢地守在了门口。

  看到对方竟然这个架势,侯德榜更加疑惑了。

  他想不通,包国维到底要做什么,便猜测说道。

  “秉文可是要开设大蒜素的工厂?”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大蒜素包国维早就交给了其他人做了,没理由再自己开设工厂。

  包国维又从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推了过去说道。

  “先生一看便知道了。”

第342章 联合制碱法!领先世界!

  民国乃至到21世纪初,于科学之上,我们一直都处于一个追赶者的角色。

  几乎在所有工业领域,我们都离不开外国人的帮助。

  很多时候,为了工业的发展,我们只能低声下气的,以一个完全不合理的代价,获取到不完整的技术。

  永利制碱厂所购买的索尔维制碱法,便是其中典型之一。

  国人花费了重金,却依旧是买不到一份完整的技术。

  若是没有了侯德榜,于制碱工业领域,我们还不知道要落后到什么时候。

  可恰恰有了侯德榜的出现,我们才能够在那个国将不国的年代,在制碱领域,真正的做到领先!

  1943年,侯德榜所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不仅仅提高了制碱的效率,还减少了环境的污染,特别是降低了纯碱的生产成本。

  依靠着在制碱法上面的研究,侯德榜极大推动了之后我国制碱工业化。

  甚至于成为了世界上制碱业,数一数二的权威之一。

  这在当时落后的华夏国内,是难以想象的成就。

首节 上一节 347/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